目录中班美工区观察指导要点 美工区剪纸观察记录及措施 美工区观察记录与分析与措施 颜色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美工区玩彩泥观察记录与分析
1.中班美工区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甄哗粗丛选版】 篇一
观察记录:
於xx小朋友绘画方面的表现是非常的不错的,构图较好,想象力很丰富,於xx在涂色的时候,尤其是按要求涂色,他总是我行我素的用自己的色彩,如绘画我们家乡的房子,要求白墙黑瓦。他就要咖啡色的屋顶。脾气很倔的。其他操作中这个孩子学的比较认真的。
分析措施:
分析:看似斯文不响的於xx,脾气很倔,有主见的,有性格的,他不喜欢的老师尽管引导还是不行,除非自己想通,所以老师一直用商量的口气,有耐心的沟通、引导。针对於xx小朋友的情况,与父母反馈情况,请父母一起配合进行指导。在幼儿园中老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引导。让其他的幼儿邀请他去看作品展。看看人家的作品。鼓励他与同伴进行接触交流,在教学评价中特别留意提醒於xx,听听大家对作品的评价。在学习方面多指导他,让同伴也能协助,给与一定的帮助与带动。
2.中班美工区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甄选版】 篇二
观察记录:
今天的美工活动是涂色“小花伞”,糖糖小朋友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拿起天蓝色的油画棒就开始涂,没过一会就听见糖糖的声音:“老师,快看,我的伞好看吗?”看着她那渴望的眼神,我立马回应:“好看,糖糖真厉害!”糖糖又继续和我说道:“我妈妈带我去海边玩了,大海就是这种颜色的,我可喜欢了!”说完以后,只见糖糖一脸满足的样子。
分析: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糖糖对色彩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她的眼里海洋的颜色就是美丽的,所以他在选择颜色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天蓝色,她还愿意将自己看到的和成人进行交流,糖糖达到了《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儿能用简单的色彩画出自己想画的事物,并且在美术活动中乐在其中的目标。
措施:
1.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
2.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3.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
3.中班美工区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甄选版】 篇三
观察记录:
今天的区域活动时间,晶晶和润润选择了美工区的材料进行操作,他们不约而同地拿起剪刀和彩纸。
晶晶首先拿了一张浅绿色的纸,用剪刀剪出一个波浪形的长条,剪好后再大一点的白色卡纸上比划了一下,又剪出一个波浪形的长条,晶晶将剪出的长条贴在白色卡纸上。而润润呢,则是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些运动的小人,然后再用剪刀将小人剪下来,贴在白卡纸上。晶晶看了看也拿起笔准备画,这时,她看到站在一旁的我,又看了看贴了波浪形长条的卡纸后,在剩余的绿色纸上画了一个人物,沿着人物外形小心翼翼地剪下来也贴在卡纸上。紧接着,晶晶拿起一张红色的纸剪成一个太阳的形状,还在下面贴了一些有横着的也有竖着的长方形。晶晶满意的笑了,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画得是谁吗?”我说:“是雯雯。”
“不是的,我画的是你,老师你辛苦了,我想请你去我家玩,你看,这儿还有一个摩天轮,我想带你去坐摩天轮。”
“谢谢你,晶晶,老师很开心,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润润的运动小人贴好后,看到晶晶剪的波浪形,觉得很好看,就对乱樱晶晶说:“你这个真好看,怎么剪的?我也剪一个。”晶晶耐心地讲着,润润认真地听着,也用晶晶的方法学着剪。
“我再来剪几朵花”晶晶说。于是,晶晶拿起一张粉色的纸,折叠了几下后开始剪。“哎呀,怎么剪不动呀?”晶晶用劲剪还是剪不动,润润说:“太厚了,就会剪不动的。”晶晶打开纸,重新叠了叠,终于剪出几朵花。
评价:
晶晶和润润都是比较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强、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在整个自主区域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凳孙对剪纸的制作活动特别的感兴趣,会根据之前的经验以及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操作。润润很喜欢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区域活动的兴趣性很高,晶晶的情感比较丰富,用剪纸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爱。
活动中两个孩子还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措施:
1.老师要做一名旁观者。在进行剪纸活动的过程中,当幼儿出现困惑时,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的解决方法,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动中来,与孩子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答案。
2.及时让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不仅对幼儿本人是一种激励作用;对其他幼儿来说,也是互相学习的机会。
3.在美工区投放与剪纸息息相关的物品。
4.孩子与家长共同收集剪纸材料以及作品。
4.中班美工区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甄选版】 篇四
观察记录与分析:
孩子们进入美工区后,占絮妍选择了沙画,其他孩子看到也纷纷拿起沙画。吴柏辰选择了最喜欢的铠甲勇士图片。只见他豪放地撕掉所有黏纸,露出完整的勇士轮廓。然后他拿出了紫色的沙笔,向沙画纸上点画。但他嫌沙笔倒出的沙太少太慢。便将盖子拧开,将紫色的沙一股脑儿倒在纸上。瞬间,桌子上下撒满了紫沙。可吴柏辰仍然专注于完成他的沙画。铠甲勇士全身上下变成紫色装扮。我走过去提醒吴柏辰说:“你的铠甲勇士怎么全身是紫色的?他的眼镜,嘴巴,皮肤是不是应该换成其他颜色呢?”吴柏辰有些结巴地说:“不不不是的,老师,我是不小心把紫色的沙子撒出来了。我没有画过沙画。”“是呀,沙画笔拧开盖,沙子会很不听话哦。你还不熟练怎么做沙画,可以向别人学习学习。”
吴柏辰收拾好桌面上的沙子,请求旁边的占絮妍教他如何做沙画。占絮妍告诉他说:“我是一点点撕这层黏纸的,这片草地是绿色的,我就用绿色沙,大象身体是蓝色的,眼睛是黑色的,我就用不同的笔画。”吴柏辰一边听,一边协助占絮妍,边看边学如何画。
幼儿在喜好选择上,时常会有从众心理。中国人喜欢凑热闹,孩子在这方面就更加明显,当一个人选择了沙画,其他几个人也会跟着拿沙画。以往一个人拿了橡皮泥,其他人也会跟着拿。由于孩子在性别、能力上的各种差异,导致在面对同样事情中的不同表现。女孩子在手工方面较之男孩子会更加细心、耐心。对美的理解比男孩子更加多样。所以同样在做沙画,由于前期经验和性格特点有所差异,女孩更加细心,制作更加精良。而平日就比较大大咧咧的吴柏辰就会更随意、豪放一些。最后,惹出一些小麻烦你。但孩子总是在错误中学习的。当他人告知正确方法时,他就会吸取经验,调整行为,获得新的认知和技能。
采取措施:
1.鼓励幼儿在进入区角时尝试选择其他多项材料,懂得自我判断,自我选择,不盲目跟风。
2.利用集体教育的机会,不时介绍各个区域材料的玩法、用法。特别是比较冷门的,孩子不经常接触的材料,教师可多进行演示,提高幼儿操作积极性和技能。
3.引导幼儿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能多向他人讨教,不止是成人,还有同伴,从他人身上学习自己不会的本领。
获取成效:
通过集体谈话演示和个别引导,孩子们在选择区角玩具时懂得选择多样材料进行操作,对材料也更加熟悉,懂得如何操作。合作与互相帮助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孩子们玩得更加开心了。
5.中班美工区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甄选版】 篇五
观察地点:中三班美工区
观察目的:美工粘贴活动中,幼儿会遇到怎样的问题
观察教师:丁xx
观察记录:
怡怡来到了美工区,选择了纸团粘贴画。怡怡看了看纸团、胶水、水彩笔,动手开始粘贴。怡怡右手拿着胶棒,左手取了一个粉色的小纸团,用力地往胶水上一戳,结果纸团和手上粘上了不少的胶。怡怡把纸团粘到灯笼上时,由于手上有不少胶,不听话的小纸团粘在手上了。于是,她放下胶棒,两只手一起忙活,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把纸团粘了上去。
第一次尝试不顺利,再开始的时候怡怡改变了方法,她先在需要粘贴纸团的地方涂抹了胶水,然后取来了纸团进行粘贴,可是之前弄到手上的胶水还没干,仍然不顺利。这时我对怡怡说:“怡怡,我们涂胶水的时候要不要换个方法啊?”,于是我进行了示范,而示范的方法与怡怡第一次采用的方法相同,只是胶水要适量。剩余的粉红色纸团,怡怡用老师的方法粘贴了。尽管手上的胶水干了一些,还是不时粘着,但影响不大,总算是粘上去了。
接下来,怡怡不选择纸团粘贴了,她打开了装有纸片的小盒子,用老师示范的方法粘贴,可是之前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时我说:“纸片不能用这种方法粘贴。”并示范了先在纸上涂了一点胶水,然后将纸片粘上的方法,怡怡尝试老师的方法,但是粘贴得还是不太好。
怡怡费劲地粘贴着纸片,我在一边静静地观察。这时,她好像发现了什么。一会儿她取来了一块湿巾,发现用它能擦掉手上多余的胶水,怡怡开心地反复擦拭手上的胶水,擦干净后,然后又开始粘贴,没费多大的功夫就把整个灯笼画粘贴满了,然后她又取来了水彩笔,在空白处涂上了红色的颜色。
在展示与分享环节中,我展示了怡怡的作品,并请怡怡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做的。怡怡声音小小的,我在一旁鼓励她。怡怡在我的鼓励下,声音大了些。然后,我又问:“在制作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怡怡指出了胶水总粘在手上的问题。于是,我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呢?”怡怡说用湿巾擦拭的。最后,我用怡怡的经验提醒大家,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分析:
《可爱的祖国、美丽的家》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班在美工区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吸引了幼儿去开展活动。但是,我发现在为幼儿提供的图画纸的轮廓过于统一,不利于幼儿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此主题下,我实际上可以提供不同形状的灯笼轮廓。
怡怡是个非常灵活的孩子。当她发现了第一次粘贴纸团出现了问题后,及时调整了方法。其实,哪一种粘贴都可以,并不一定要按照我的方法来做,关键问题在于孩子要学会涂抹适量的胶水,以及处理手上的胶水。
改进措施:
帮助幼儿准备适当的、材料(如棉签等),方便幼儿粘贴。提供的纸团虽然颜色有所不同,但是大小,纸质完全相同。不便于幼儿探索各种纸质。我觉得可以为孩子提供大小、颜色、质地不同的纸张,供幼儿撕、团出自己需要的材料,还幼儿以活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粘贴,因为孩子们升入中班了,能力有所增强了,不妨推动孩子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装饰灯笼。此外,在以后的美工区活动中,还需要及时提供湿巾、面纸之类的,以便幼儿进行擦拭。
分析与措施分析:
算算时间,重点关注晨晨已经第四个月了,除了偶尔还要手把汪虚手的指导他绘画,现在他已经能通过老师的语言提示独立运用一些简单的线条、点、面自主装饰了,进步还是非常大的,但是他还是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手眼能力较差,特别是对于图形分割,距离的把握是他的弱项,导致他不敢下笔。
2.想象力教差,缺少线描画点、线、面结合的经验。对于自主搭配方面的能力较弱,而且缺少一些线描中迹画点、线、面方面基础的技能。
措施:
1. 多花时间给他欣赏一些线描画范例,教他认识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案,帮助他了解绘画方面的知识。
2.在调动幼儿学画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困培燃幼儿美术技能的锻炼一些机会让他练习线描画如(1)利用区域活动及早晨来园时间,鼓励晨晨练习并掌握各种点、线、面的画法。(2)提供各种范画,引导其发现教师在装饰时使用的点、线、面的丰富性,鼓励其在自己绘画时能够结合运用。(3)提供各种轮廓图,鼓励其进行线描画活动,教师给与指导。
3.与家长沟通,让幼儿在家也能继续练习。
4.在以后活动中要鼓励他多练习,对于他的进步要及时表扬,调动他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美工区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
编织区
凯数掘实地记录:
编织区的嘉杰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会神的编辫子,可每当编到接头的地方,就用左手拿着玉米皮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几股玉米皮,就乱七八糟的编起来;梁慧楠小朋友当毕皮编到接头的地方时,一连几次都接不进去,就是接进去,用手一编又掉出来了,还有的干脆想放弃,不编了。
评析:
针对幼儿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的迹象,我采取了鼓励、对幼儿的点滴提高进行表扬,并给幼儿讲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使幼儿懂得了应对困难仅有勇于尝试、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在接下来的几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编织区的幼儿逐渐增多,并且编织的又快又好,基本没有断头的现象。有时幼儿还会几个一组以比赛的形式编织,看着孩子们编织的那么投入,拿着自我的作品欢乐的玩耍,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幼儿园美工区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文文
观察目标:
在打击乐活动中,文文是否能够根据音乐的特点,掌握音乐节奏。
观察分析:
表演区游戏开始了,最近老师组织了几节打击乐活动,幼儿对打击乐表演很感兴趣,总是在活动区游戏时拿起木鱼、响板、三角铁等乐器敲敲打打,文文也对乐器很感兴趣,只见她手拿铃鼓摇来摇去,时不时还拍一拍,但是只是随意性的玩乐器,没有跟着音乐的节奏。中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节奏是整个音乐的生命,培养良好的节奏感不只是靠耳朵听和头脑的理解,也需要人们在运动中体会音乐的美和音乐的流动性。幼儿的音乐感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幼儿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使幼儿通过自身的理解来感悟音乐的节奏,从而可以使幼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奏感,使其对音乐的兴趣得到增强。
采取措施:
1、采用游戏的方法对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行培养。在学习音乐的初期一定是要学习音乐的节奏,节奏的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课,所以节奏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节奏是整个音乐美感的来源,是整个音乐的生命。但是对于一个幼儿来说,单调的学习音乐的节奏是一件十分烦躁的事情,并且对于他们未成熟的大脑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2、鼓励幼儿用动作去表现音乐的节。在利用听觉感知完音乐的节奏后,我们可以鼓励幼儿利用身体去做各种动作,如跺脚、拍手、晃动身体等,并在此时加上一些拍节,例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教师可以在幼儿听音乐的同时告诉他们这些是几拍节的,鼓励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用手拍节拍,或者鼓励幼儿听音乐的同时大声地唱出来。将节奏带融于歌曲中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将音乐的节奏和节奏融为一体
获取成效: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到节奏的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文文的节奏感也越来越强了,更喜欢大胆表现自己了。
幼儿园美工区观察记录
区域名称:
生活区
观察重点:
能安静参与游戏,有良好的游戏习惯。
童童和几个要好的同伴在活动室的一角玩。玩着玩着有一个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别的地方去了。童童一看急了赶过去想把她拖回来。那个孩子见童童追来急忙快速躲闪。一来一去结果变成了你追我逃。她们俩在孩子中窜来窜去好几个孩子差点让她们撞倒。见此情景我忙阻止了她们,要她们注意安全。听了我的话她俩又到一边玩去了。于是我就设法转移她的注意力。
行为分析
也许是童童觉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许是刚才玩得还没有尽兴,总之一会儿童童又盯核提议玩起追逃的游戏来,看来今日她对捉人的游戏发生了兴趣。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评都不是好办法,孩子可能会口服心不服,说不定还会产生逆反情绪。
教师后续的支持
童童各方面本事较强,我在表扬阳阳是教师的小帮手的同时,向她指出刚才奔跑的不足,并请大家讨论?室内为什么不要奔跑,室内奔跑会有什么后果,童童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注意运用有效的策略,让孩子在愉快理解的同时不露痕迹地投入与另一个活动中去,孩子不但能愉快的理解,还能在以后都做的很好。
写作思路:选择一个小朋友为对象,把他的爱好写下来。
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张志恒。
性别:男。
年龄:5岁。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记录:平日里,经常有一些幼儿把自我从家里带来贴画儿分发给自我的好朋友。今日放学前,我看见武忆冉小朋友把贴画儿发给了掘山自我的好朋友郭杉、孙宇等。这时我听到张志恒小声对武忆冉说:我也想要一张贴画儿,你给了郭杉两张,你给我一张吧!
你不给我的话我就告诉张教师你带贴画儿了!于是我便故意装作没看见,让幼儿自我应对问题。这时张志恒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张教师,武忆冉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
观察分析:经过观察我发现,她们对美工区十分感兴趣,最终因为没有办法很无奈从而选择了图书区。而在图书区她们判清中互相倾诉,图书区似乎成为了她们聊天放松心境的场所,其实,她们彼此的倾诉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形式,只是她们的倾诉资料相比较较随意。
教育措施: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我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景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正答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和宽容的品格,以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一直以来,大家对区域材料的有序投放、幼儿活动的指导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区域中幼儿的活动状况却很少进行观察和评价。
因此,幼儿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及时鼓励、推广的。
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指导和干预的。
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放手的。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教师用心的观察和适当的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和评价。
一、幼儿是否能按规则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
区域活动具有开放、宽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
因明销此,游戏离不开规则。
在区域活动中,除了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规则外,还可以把礼仪教育、品格教育融入到区域中去。
比如:在幼儿学习了基本礼仪和良好的品格习惯以后,根据区域的规则要求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每幅画的右下角写上序号,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区域规则所要求的内容,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
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戴入区标志、填写入区表等形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比如:在操作区活动中,发现杨东傲小朋友在玩钓鱼游戏时,把鱼上面的曲别针掰直了,把鱼嘴也撕坏了,当时问杨东傲小朋友:知道区域规则中,有一条是爱护公共物品和材料的规则吗。
答:知道。
又问:那为什么还要把它撕坏。
这样做不是违反游戏规则了吗。
杨东傲说:是看到盒子里有曲别针,还有的鱼嘴上没有曲别针,想把曲别针别在鱼嘴上,没有做好,就把曲别针和鱼都弄坏了。
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
让他也试一试,看到他成功后,及时的鼓励他是好样的。
这时教师采用的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同时也提醒其他幼儿注意爱护物品和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并使活动更有理、有节、有序、有意义。
二、幼儿是否与同伴、材料积极互动,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并建构经验的。
然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
同时,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激纳游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
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
在建构区,要求幼儿能利用不同材质的积木、半成品,运用搭高、铺平、对接、围合、对称等方法,搭建出一定规模的建筑造型,说出作品的名称及用途。
在阅读区,要求幼儿能主动选择书,细心观看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同伴互相交流。
在角色区,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与人交往,语言使用贴切,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在美工区,幼儿能主动选择和处理材料,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会使用简单的,作品有一定的创造力,爱惜自己的作品。
在操作区,能积极尝试各种玩具,会排、会分类、会排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系鞋带、编辫子等。
教师除了要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外,还要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的玩法。
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
酸奶瓶、纸盒、果壳、旧纸筒、蛋壳等材料,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域中,形成资源共享。
教师还应该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只有这样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茄腊行统计,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
总之,教师应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与材料互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