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题目 1.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 ,其作用是 。(3分)2.说说第四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3.第四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含义是 。那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X大椅子的钱加小椅子的钱等于27515X+10(20-X)=275 A B
解:设X年后他们的年龄是她年龄的二分之一
2(14+X)=35+X
X=7
解:设甲池原来有水X吨
X+4=40-X-8
X=14
40-14=26(吨)
解:设油箱中原有汽油X升
X-1/4-1/5(X-1/4X)=6
X=10
解:设公路长X米
2(X/3+1)+3=2(X/2.5+1)-77
X=600
解:设进价为X元
0.8X1.4X=X+300
X=2500
解:设运到甲仓库X吨鱼
30+X=(40+80-X)X1.5
X=60
80-60=20(吨)
解:设体操队有5X人,篮球队有6x人,排球队(10X-5)人
6X+15X=42
X=2
5X2=10(人) 6X2=12(人) 10X2-5=15(人)
解:设捐款17元有X人,20元的(28-X)人
8X7+15X20+17X+20X(28-X)+50X1=912
X=18
28-18=10(人)
一、题目:.第二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为下文做伏笔,意在体现“红莲”与“荷叶”的关系。
二、题目:第四节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两缸莲花不同命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不同的结局,
答案:白莲:凋谢;红莲:盛开
往事依依
第一部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徜徉()浩淼()镌刻()如晦()芳菲()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将改正的字写在横线上。(4分)
风雨如晦记忆尤新津津有味走头无路
红紫芳菲心旷神贻油然而生谈笑风声
3.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下列诗句。(只排序号) 。(3分)
①“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
②“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③“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
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4、辨析词义填空。(4分)
(1)凝视凝注
①有时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②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在眼睛里。
(2)沉醉沉浸
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在诗的意境之中。
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5.根据语境理解词义。(4分)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里的“花环”应理解为 ;“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一语的意思是 。
6.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4分)
我长大了,逐渐远离曾给我带来欢乐的卡通片和童话,畅游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的海洋之中。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基础练习
1.D 2.B 3.C 4.A 5.B 6.D 7.A 8.B 9.B 10.B
能力提高
11.C 12.C 13.(1)生长与发育现象。(2)生殖现象。(3)遗传现象。(4)变异现象。(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4.(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15.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拓展练习
16.是生物。证据是能够吸收人们排除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排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利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
2~3代。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基础练习
1.A 2.A 3.B 4.B 5.C 6.D 7.A 8.B 9.A 10.A
能力提高
11.D 12.C 13.A—b, B—c, C—a
14.(1)植物:银杏树、海带、白菜;动物:鲫鱼、奶牛、蚂蚁;其他生物:木耳、大肠杆菌。(2)水生生物:海带、鲫鱼; 陆生生物:银杏树、木耳、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
第十二课济南的冬天
(一)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括号处应填的一个标点是:。
2.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着落:
慈善:
4.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5.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6.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7.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8.“小摇篮”比喻,作用是,“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
9.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济南的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10.若用平实的语言概括加横线这句话,应是:
(二)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的全部内容,②席上啖菱( )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同步导学:能力提升、中考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