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技能培训

正面管教培训心得体会,正面管教心得体会教师

  • 技能培训
  • 2023-05-03
目录
  •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教师
  • 读《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 正面管教心得简短
  • 52个正面管教心得
  • 正面管教感悟简短50字

  •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教师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1

    “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在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用平时的语言讲解作者和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每读一个章节,总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纸上记录下一些关键词,在精彩之处画上几个着重号。有些教育观念确实在读书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其实,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我便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了。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作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真的能够拿来管教班里的孩子吗?怀揣了一丝不解和怀疑,我跟随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

    一、用和善与坚定去赢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孩子旦培是随时随地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否则孩子模拿唯就学会了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失去了自我评价和内省的能力,从而逐渐被老师和家长培养成“讨好着”或是“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样的学生还处在道德观念发展较为低级的层面,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但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并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想要赢得学生的合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不过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对极度叛逆,并且态度非常恶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书中提到的“积极的暂停”便与我们平时经常讲的“冷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想赢得学生的赞同和支持,首先就得冷静下来,任何问题都应该是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决。犯错的学生需要“暂停”下来去冷静地思考自己做错了什么,老师也需要时间去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行为的目的或是动机。严厉的训斥或许可以迅速地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这种做法对学生却尊重,而且从长期效果来看,也是不奏效的。当然如果想将“暂停”的价值充分利用,还要遵守书中列出的四项指导原则,对学生进行训练。告知孩子使用“冷却时间”等心情好转,再在互敬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绝对不能将积极的“暂停”变成消极的生闷气。

    敏衡 二、用启发引导犯错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作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会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么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降低,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长期以往,也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班会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在遇到困惑的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问学生该怎么做比告诉学生怎么做,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体会到冷静思考的好处之后,他们的自我价值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2

    早听说《正面管教》这本书如何好,是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我带着期盼从学校图书室借阅翻看,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通读下来,果然让我受益匪浅,真的是本好书!

    合上书本,“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说道:“在和善而坚定之中,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许多家长把和善而坚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词。”“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等。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孩,对自尊的挫伤等。”其实,简单说来,“和善”就是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尊重,这样可以“赢得”孩子,让孩子得到尊严,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而“坚定”却是让我们尊重自己,并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减少“赢了”孩子而带给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了和善,骄纵的方式却缺少了和善,和善和坚定才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虽已从教四年,但是对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还没有更多的自我见解。回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做法离正面管教还有些差距。

    我们班的三个孩子因为上课表现好,我上课的时候许诺奖励给三个人每人一本作业本,可是,本还没发到这三个孩子手里,我就发现放在桌子上的作业本被撕了一半,我非常的生气,问是谁干的,没人承认,最后还是有人说出了那个男孩的名字,我问那个男孩他才承认下来,我非常恼怒,要给他的爸爸打电话,那个男孩默默的掉着眼泪,抽噎着,这种无言的“抗议”让我愣在那里,班主任老师告诉我,这样的孩子一定要通知家长,这又不是第一次了,这个男孩总是捣乱,上课也不认真听。可是看着孩子因为哭泣良久而涨红了的脸,让我觉的很不忍心,很难过,却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个孩子无疑是一个活泼爱动的孩子,可是对于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好好管教呢?

    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一句话: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后来我有意无意的关注这个男孩,发现他有的时候上课表现的特别积极,他对同学也特别的热情,突然觉得以前总是关注他的不好表现,对他一通批评,甚至让全班的学生笑话他,这是一件多么伤人的事情!也许以后我可以多在他身上花费一些心思,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给他更多的关爱。这样反而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让他担任一些英语对话活动的主要角色,给他更多的机会让他展示自己。当然前提条件是他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并且努力的把课堂活动中的对话学会,融入角色表演。或许这样的尊重让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气,在以后的课堂中,他总是努力的做好我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每节课的内容总是倒背如流。他的改变让我为之一振,也让我明白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更好地成绩!

    教育孩子需要忍让,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尊重。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不能一味的生气,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出犯错误的原因至关重要。在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时候,我们要有错必改的原则,不能骄纵他们,不然会积少成多,错上加错。

    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会先做好自己,并且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发生的事情,与孩子们彼此尊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那么我和孩子们的相处一定会充满爱和快乐,促使我在教师道路上始终温柔而坚定的走下去。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3

    时光在书香中飘逝,《正面管教》这本书也伴着夏日的缓缓炎热慢慢展开。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班的X同学,他是个特别不合群的孩子,上课时永远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并把椅子360度旋转。喜欢插话,走路永远不在队伍里,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级后面,作业不按时交,订正从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我跟他讲了无数次的道理,也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单独留下来进行教育批评,可是大半学期下来,我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时都是低着头,但常常是我在唱独角戏,后来还是老样子。因为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所以我决定要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争取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这句话,忽然领悟到,这个让我如此头疼的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正是缺爱的表现吗?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用可爱的便签纸写的小短语,信中着重表现了其实我内心有多喜欢他,字写得越来越有进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一点从未变过!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至少上语文课时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后来,我对他更加关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带的却还是凉水,于是我就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还一天多次询问他有没有感觉好一些;而当我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喜欢在课堂上玩愤怒的小鸟橡皮,有时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思考良久,我让他带着所有的橡皮来我办公室,在他疑惑时把我准备的两块崭新的学习橡皮和他作交换,并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话……终于,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当然成绩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考了“优”。

    《正面管教》一书中“安排特别时光”一节中讲到“放学后只要花几分钟作为给一个孩子的特别时光、就能帮助这个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鼓励停止其不良行为,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提到不良行为。”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班里有一个小朋友,上课极易分神,学习上很不踏实,试卷常常做的一团糟,小测验的成绩也不行极差。因为家长做生意,接小孩经常晚点,她常常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发现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并且整理讲桌,我很感动,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且跟她约定以后一段时间如果妈妈又来晚了的话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间将有十分钟的“特别时光”,孩子听了很兴奋,像和我共有了一个小秘密。事实上我也照做了,一开始他跟我聊天时很拘谨,后来在我的引导下越来越放得开了,她很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时间状态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妈妈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诉了我……当然,在“特殊时光”的作用下,她进步非常大,不仅是成绩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书中还告诉我们要常常鼓励孩子。说真的,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尤其是做一个班主任,通常由于心急很习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批评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很少有人深想过批评带来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积累的效果。这一点对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受益非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让学生们受益。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4

    看《正面管教》的时候,我就不由得想起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带的第一届学生,那时候刚从学校出来又进入学校,身份在发生转变,虽说之前在学校也学习了管理知识,参加了上岗培训,听取过很多专家前辈的经验,但毕竟没有实战经验,所以还是会很忐忑。虽生涩,但很有学习的进取心。

    我记得,在开学新生培训的时候,作为班主任的我请每位同学提前准备一个自我介绍,内容不限,邀请学生“摄影师”记录下每位同学在进入初中伊始的时刻及话语,等到3年后大家毕业了,等到毕业5年10年大家同学聚会了,我要再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当年那个青涩又充满朝气的你,再回首,你是怎样的心情?是否有遗憾,是否会后悔?

    我记得,当年的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我会正儿八经的上,尤其第一节班会课印象深刻—班级公约的制定。其实也算不得开放民主,还是由我拟定几条能与不能,只是请同学表态同意与否,大家达到一致性意见。虽然说起来很像是走过场,但是态度是真诚的在寻求学生的意见,每位同学会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感觉,这样一想,和本书中提到的某些理论很是契合。常规的班会课我会随意的请同学来点评一周班级风云事件,不管好的坏的都拿出来晒晒,让学生来进行班级管理,这样他们才会有自我约束感,不过还是没有做到不评价,每说一件事我还是会忍不住评价,因为目的性太明确,就是奔着好的继续做下去,不好的事情批评制止。

    我记得,当年的我很喜欢跟学生谈心,聊学习,聊同学,聊父母,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有状况的时候我会主动与家长电话联系,有的时候一个电话就是半个多小时。

    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会课越来越简短,不再请学生来组织班会课,就由我来总结陈述,而且主要是指出班级中做的不好的.地方。更多的时间用来上数学课,用来讲练习。

    我变得越来越容易发火,一发火就在班级中全班开骂,看着他们一个个都低着头也不说话也不表态就更加火。在本书中,我对照了自己的领导方式,我想,我的本质上是属于老鹰型领导方式——我喜欢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中的感觉。有的时候会超级有条理,有的时候会超级散漫——曾经我会将这样的性格称之为情绪化,怀着最美好的愿望将事情拖延下去。喜欢亲力亲为,要将事情分派下去,会让我觉得很不放心,要是做不好达不到效果怎么办?我将我自己想象成“超人”,然后哪有真正的超人,往往会感觉的很有压力,一切都超出自己可控范围内,有时候会特别沉默,退回到自己的保护壳中,有时候会尖锐的,猛烈的攻击别人,变成一只尖叫着攻击的猛兽。也许是这种变化无常,让学生也摸不透老师的情况,吃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踩雷,慢慢的慢慢的,关系变得疏远。

    在学习了《正面管教》之后,我也有很多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之前和现在接触到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我想,首先我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然后用自己的改变去影响家长、其他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5

    早就听说过《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没有拜读,这学期的年级组共读不负众望,迎来了这本被无数家长、老师所推崇的书。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来作者竟是7个孩子的母亲,29个孩子的祖母,着实吃了一惊。无意中看到书里的一句话:总有几个孩子,能让二年级的老师想提早退休,能让四年级的老师想赶紧放暑假。看到后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很想看看书中有什么方法来“管教”这一类孩子呢。

    拿到新书先看目录是我的习惯,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这章再说。书中说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征是负责任、独立、好胜、循规蹈矩、保守等,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老小最明显的特征是娇惯,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自己做事。相比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学校生活。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两个孩子。所以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呈现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征。从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来看,去年一年级刚入学时,有个别孩子呈现出任性、规则意识差的状态,对小学生活的适应相对较慢,甚至有一两个孩子到现在也无法按照学校的规则要求去做,非常自我。看了书中所写,再回想一下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确实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娇纵孩子这种现象。

    书中还提到,教师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个人的执教风格。身为老大的老师通常喜欢负责。偏爱条理和秩序,最乐意看到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按照他们说的去做。我就是独生女,而且偏向于老大的心理特征。看到这里,我更加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这本书了,希望能够从本书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通过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来达到让学生们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为权威型的老师。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6

    因为家里有个青春期难折腾的娃,先吸引我的是《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之后又买了《正面管教》,然而一直未读,借助读书会将它加入四月份的书单,读的时候感触很深,句句在理,段段入心,每一章都有一些正面管教,而且最后都有问题帮助回顾。

    我阅读的时间少、读书的速度又不快,一直想用本子记下特别有共鸣有帮助的内容,然而怕影响速度,只是在读的时候圈圈点点,认真回答每章后面的每一个问题,这样一来,似乎也有很多收获。暗暗庆幸读到了这本书,甚至对正面管教讲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中内容很丰富,久了又忘了,只记得它的核心——和善而坚定。书里面的很多很多做法适合记下来,熟背于心,想用时可以随手拈来。所以,我会再翻这本书,记下它对我有帮助的部分,然后去背下来。为什么要背下来呢?这半年,断断续续看了不少育儿书,总是觉得书中讲得真好,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但真正遇到情况时,还是会使用“爬行脑”解决问题。尤其是面对儿子出现的状况,第一反应总会是“你怎么这样?你应该怎样怎样?”,缺少共情能力,多指责,陷入权力之争,将培养孩子的七项感知能力、帮孩子获得归属感与价值感抛之脑后,想要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而当正处于形成个性化阶段的儿子不服输态度强硬时,我会有很强的挫败感,甚至有放弃的念头。因此,要想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反反复复的操练太重要!

    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希望我不懈努力,找寻适合的方法,营造好与儿子的关系。

    读《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心得怎么写如下:

    家长共读《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这本书,可以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正面管教,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以下是参与共读的家长的一些心得体会:家庭中的正面管教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唤虚式和健康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

    学和枣燃习51项正面管教后,有一种觉悟,即孩子的问题只有我们的应对方式对不对,没有孩子本身有问题。这让家长更加理智和客观的看待孩子的各种行为和情绪。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意保持耐心和理性,不要用暴力或语言上的伤害来解决问题。要学会理解孩子,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以及支持岩慧他们发掘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与孩子沟通时,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例如倾听、问询、表扬、引导等。积极的引导孩子思考和自我认知,有助于提高其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学习正面管教并不容易,需要家长们不断地尝试、总结、自我反思。生动而有趣的家长共读,可以让家长们交流经验,借鉴他人成功的案例,不断完善自己的育儿技能。

    正面管教心得简短

    自从去年学习正面管教以来,我的育儿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孩子的连接和互动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此文就是记录和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目前,许多父母都已经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都愿意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来培养孩子。大家在阅读了种类繁多的教育书籍和铺天盖地的育儿文章后,有没有想过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以后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能够“赋能”的教育。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在教育中教会孩子独立面对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而这,正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正面管教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项重要的感知能力和技能”,要践行好正面管教,在教育中实现这样的目标,我认为爸爸们是要比妈妈们更有优势的。爸爸比较宽容大度,随和开朗,加上精力充沛,喜欢活动,而且常变换花样,在思维上善于逻辑推理;在处理问题上善于揣摩孩子行动的动机;在解决问题上善于用一些较轻松、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教育孩子,这些都是爸爸的优势。因此,我觉得爸爸们学习和实践正面管教,对于培养孩子能力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自己在实践了正面管教一年之后,收获了许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怎么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认为爸爸心里比妈妈更“有谱”。这里不是说妈妈们做得不好,许多妈妈都对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现在许多妈妈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说的就是许多妈妈因为天性的母爱,发挥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为孩子付出巨大的精力。但是我为什么说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爸爸更“有谱”呢?因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妈妈这个角色背负了太多的任务,压得妈妈们踹不过气来。这个问题,我的妻子曾经和我交流过,她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长得不高、体重不达标、吃饭不正常、不懂礼貌、乱发脾气等等,她都觉得是她作为母亲的责任,外人都会认为她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因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会觉得非常的焦虑。而数晌这,会导致有些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但在实际教育中,又会因为焦虑而显得计划性不够强,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目标不够清晰明确,无形中会影响孩子能力的培养。

    而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对于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爸爸心中一般都是有想法的,目标确定后的计划执行能力一般也比妈妈们强一点点,所以爸爸学习和实践正面管教以后,一般妈妈会较少焦虑,也会比较容易受影响而配合。自从去年我学习了正面管教后,比较坚定的运用这个教育方法,在开展活动时都会围绕PD的理念来操作,不那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尤其是家里长辈的影响,当然,也会和笑笑妈妈一同讨论。在这样的环境下,笑笑妈妈也参加一些育儿和个人成长方面的课程,现在,我们家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好的统一,对于和善而坚定的理念,我们都有了更好的纯链认识,薯裤锋妈妈不会再指责我的温和是骄纵,我也不会再和妈妈纠缠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当我们的教育理念统一后,矛盾减少了,步调一致了,孩子的发展自然也就顺多了。

    在陪伴孩子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安全和卫生这些基本的因素以外,作为爸爸,我按照正面管教的原则,更加看重是否能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价值感,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只要符合这些原则,我基本都会陪伴孩子去完成。

    我充分发挥了自己在知识面和想象力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连接。比如,在特殊时光时,我会把纸箱说成一艘大船,拖着孩子“出海航行”,并在“航行”的过程中给她讲述一些海洋的知识,孩子在愉悦的游戏过程中就轻松的记住了海里的各种动物以及它们的习性。又如,在孩子面对独立刷牙的任务表现出烦躁和拖延时,我会把自己扮演成牙齿上的细菌,随着她刷牙的动作不断扭动身体,仿佛挣扎着不愿被刷掉的样子,孩子在哈哈大笑中就轻松地独立完成了刷牙的工作。有时候,我还会在小区的地下车库中骑着单车带孩子玩,在复杂且相似度很高的各个前让孩子体验走迷宫的感觉,教孩子辨识我家的单元,孩子对此乐此不疲。同时,因为我比笑笑妈妈对“干净”和“安全”的管控不一样,和孩子在一起时玩的“尺度”更大。我会让孩子在我陪伴的情况下,自由的爬树,用小刀切水果、切菜,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也会带着孩子去玩水玩沙,可以让她玩得满身都是泥,我还会让她穿着雨衣在大雨中感受雨水的冲刷。我认为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我们实践正面管教的一年多来,以更大的尺度允许孩子为个人成长和家庭生活做有意义的各种事情,并与我们一道并肩做事,边干边学,因此,孩子的重要的感知力有了比较好的发展。比如,在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方面,孩子能够较为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身体和心理的能力,大胆的尝试各种新的活动,在我们外出游玩时,面对难走的道路、难攀爬的小树,或者在家做家务,孩子很多时候都对我说,爸爸让我自己来,我可以的。同时,孩子也慢慢发展出了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步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情绪,并在沟通的基础之上协作。有一天早晨,因为她的拖延,导致我送幼儿园的时间比往常晚了,到单位已经没有早餐了,我没有责怪她,只是告诉她我饿一个早上的感受,她听了以后很真诚的对我道歉,并主动提出了自己快速完成洗漱工作的解决办法。此外,孩子对问题的整体判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比如,面对小朋友提出的有些危险的游戏,她会通过自己的判断后表达拒绝游戏,并说出拒绝的理由。有时候,大人们会开一些不适当的玩笑,她也能够自己判断后拒绝这样的玩笑。而我们都知道,要一个3、4岁的孩子拒绝朋友和大人,这是需要比较强的个人能力的,这些都是在正面管教的引导下慢慢发展出来的。

    当我慢慢领悟到正面管教的思想要义,我发现这个理念不仅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其实还可以运用到家庭关系中,因为,对待我们的父母、伴侣,如果我们想获得他们的配合,一样是需要让他们感觉好的。比如,有时候我和妻子在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尤其是我想说服她接受我的观点的时候,我也会将“先连接,再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到沟通中,我会让自己去看到妻子的想法、感受以及她对这件事考虑的出发点,连接好了以后再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我的感受,再说出我的建议。这样的沟通方式让我们的亲密关系有了更深的发展,而稳定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关于和善与纵容的关系。 这是我在实践正面管教以后面临的最大的也是最困扰我的问题,虽然现在我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我想还是需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严是爱宽是害,而且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当今整个社会中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在我们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父母亲对“和善”的教育方式是不接纳的,我们害怕因为过于和善而失去父母的权威,认为和善就是纵容,孩子会无法无天。在刚开始接触正面管教的时候,我和妻子就这个问题进行过很多次的探讨,但每次都没有能够得到统一的答案。在过去的一年,我也因为对孩子从来不打不骂而被家里的长辈责难过很多次,长辈们会说,就是因为我从来都不严厉,太纵容和娇惯孩子,所以孩子才会表现出一些不当的行为。而每当被长辈们责难的时候,我也是有压力的。但是,就像我前面说的,父亲的优势就在这里,一旦我认定的目标,我是不太容易像妈妈一样受到影响的。所以,我反复的研读正面管教的书,深入的思考。后来我发现,其实,简·尼尔森早已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她告诉我们,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变化是传统教育方法无法适应孩子发展的直接原因,让孩子感觉更糟才能让他做得更好是一个荒诞的观念,而且,惩罚的长期效果是换来孩子的四个“R”,也就是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同时,她还告诉我们,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我们重点看看后面3个,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否长期有效,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当我反复的研读和思考作者的这些论述,我的思想慢慢放松下来了,回想我对教育的认知,最好的教育就是“赋能”的教育,而只有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所以我坚定的走了下来。

    (二)关于“和善”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在运用正面管教的过程中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和善。我在这里面经历过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我以为和善就是对孩子表达方式的温和。从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我参加两次PD培训班的学习来看,我认为这是很多父母都会不知不觉走进的误区。大家学习了正面管教,肯定都会认识到吼叫是不好的方式,但在最初的阶段,我们很容易片面的认为这就是正面管教中的和善。我在最初是这样的,当孩子因为贪玩不肯去刷牙睡觉时,我会强压自己的焦虑和怒气,故作温和的对孩子说:“宝贝,爸爸知道你还想玩,但是,现在已经9点半了,我们需要去睡觉了,如果晚上睡得晚了,明天早上就起不来去幼儿园了,而且,如果睡得晚了,会长不高的……”,我会特别温和的巴拉巴拉说一堆的道理,然后换来孩子的一句“不要”。这时候,我就会感觉特别受挫,我这么努力的压制自己的情绪来和善的教育了,怎么还是遭到无理的拒绝。经过学习和思考,我才明白,表达方式的温和仅仅是和善的一个方面而已,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孩子行为动机以后的接纳和理解,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和善,而不是温和的说教和控制。

    第二个误区是关于接纳与取悦的误区。学习PD的最初阶段,我们都知道要做到和善,就一定要接纳孩子。而当时我对接纳的理解还很片面,我以为要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和行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有一段时间就会不自觉地取悦孩子,无论她有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我都敞开胸怀来迎接,每次她一生气或者哭闹,我都会想尽办法去安抚,有时候甚至无原则的满足她的需求,好像让她有情绪就是我的错。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方式确实无法解决问题,而且让孩子越来越不尊重我。经过学习和思考,我才认识到,和善不仅意味着尊重孩子,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所以接纳也必须分开情绪和行为来看待,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是可以接纳的,这是尊重孩子;而孩子的不当行为,如摔玩具、玩食物等等,是不能纵容的,这是尊重我们自己。从那以后,我不会再为孩子的情绪负责,不再想方设法地取悦孩子,当她有不当行为时,我会中止她的不当行为,而对于由此引发的情绪,我也会允许她有情绪,然后教她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这对于孩子培养情商、提升自省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时机与方式。 这个问题也是我以前实践过程中曾经遇到的一个比较容易犯错的问题。当我们学习了PD以后,就会特别想运用PD来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太想快速检验所学的成效,太想“一招制敌”地规范孩子的言行,所以我在刚学习PD时经常会在还没有连接好的时候就开始尝试解决问题,而且当没有获得配合时,还会变本加厉地带领孩子解决问题。在我的孩子小一些的时候,她时常会大发脾气,而这时我往往是简单的共情之后就开始解决问题,也不管共情的效果如何,就开始要求她自己冷静下来,把她带到我自己划分的冷静角去,比如,我会让她自己坐到一张小凳子上冷静一下,而这时孩子会哭闹得更加厉害,我有时候甚至会更加温柔地压制她坐下来冷静。我女儿是那种能量特别大的孩子,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哭得整栋楼都知道,而且可以哭很长时间,根本无法谈解决问题。后来经过学习以后我才知道,共情不是那么简单的,虽然那些话语大家都会说,但一定要确保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连接上才能开始解决问题。如果当时实在连接不上的,就采用积极的暂停。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很柔软的,我们只要多那么几分钟的等待,只是共情,不做说教,孩子的情形就会得到很大的安抚。而只有连接做好了,孩子才会收起他们的动物脑,才能解决问题。

    除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很重要以外,解决的方式也是很关键的。我在最初的时候也是会在共情之后就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这种强加的后果往往是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虽然我在上PD16班时,Amy老师已经把这个道理教给我们,但我发现,想要用提问来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恰巧我的孩子的幼儿园的老师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当孩子们在幼儿园使用完教具或者玩具没有归位的时候,我看到老师们并没有直接要求孩子们去完成归位,而是温和的问孩子们“宝贝们,这些教具应该放在哪里啊”,而这时孩子们往往都会主动去完成归位的工作。我看到了提问的威力,开始尝试使用提问来解决问题,后来我正好学习了一个企业管理的课程,里面有讲到提问的使用,我又把在课程中学习到的提问方法运用到孩子身上,就这样,经历了很艰难也很漫长的过程,我现在才稍微找到一点提问的感觉。现在,如果我需要孩子早点去洗漱,早睡早起,我会问孩子,早上起来精神不好、拖拖拉拉是什么原因?孩子会思考,然后说,是睡不够。然后我会问,那怎么办呢?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孩子会说,晚上早点睡。我又接着问,那怎么样才能早点睡?孩子会说,早点去洗澡啊。这里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感受,当我们连接做好了以后,用提问的方式是让孩子感觉很好的,孩子不会抵触,会主动的去思考,而且思考得出的结论,孩子会更加愿意去执行。

    (四)关于父母常用的奖励和恐吓。 这个问题是我在学习正面管教之后才纠正过来的。这两种方式都是我,或者说大多数的父母都会经常使用的,为了让孩子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比如说,快点吃饭,吃完爸爸给你看电视;快点洗澡,洗完爸爸和你做游戏;别生气了,爸爸带你去买个冰淇淋,这些都是奖励。还有就是恐吓,比如说,再不吃饭,待会我们去玩就不带你了;再不洗澡,今晚就没有牛奶喝了;快点换衣服出门,否则我们就不等你了。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些都是我们挂在口头的话语。当我学习了正面管教之后才懂得,这些都是错误的方式。因为,正面管教中关注解决问题的3R1H中明确了4个原则,就是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惯用的奖励和恐吓都是不符合相关这个原则的,吃完饭就看电视,不洗澡就没有牛奶喝,这两者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两种方式也是不尊重孩子的,对解决问题是没有帮助的,因为我们没有尊重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算孩子当时能够配合完成我们希望的工作,但对于长期来说,是没有效果的,下次他们还会故技重施。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习理论专家诺埃尔.伯奇就提出了人类学习新技能的四个阶段模型,分别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当我们刚做父母的时候,对育儿知识既不了解也没有意识到这个知识的重要性,这个时候我们就处在第一阶段,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当我们开始遭遇挑战,了解到育儿知识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对育儿知识的匮乏,于是主动学习育儿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就处在第二个阶段了,“知道我们自己不知道”。我想,咱们参加正面管教学习的大多数的父母都和我一样,处在这个阶段。而当我们经过学习和训练,能够熟练掌握,但仍需要有意识的执行特定步骤才能保持较高水准的时候,我们就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知道”了,而要迈入这个阶段,是有很大的难度并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最后,当我们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育儿知识和技能已经与我们的行为和思想融为一体,应对孩子的挑战已经变成下意识的反应,这时我们就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就像张无忌学太极,最后把招式都忘了,反而能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形式。 就像吃菜,有人喜欢麻辣、有人喜欢清淡,每个人的学习偏好也是不同的。我们的学习类型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是社交型、独立型、视觉型、听觉型、语言型。如果是偏好社交型的,可以参加一些学习小组,与爸爸妈妈们讨论,提高自己的掌握;如果是独立型的,可以安排一些时间,认真的阅读和思考;如果是视觉型的,可以去网上找一些讲座来观看;如果是听觉型的,可以运用很多的听书,在开车、运动时听等等。就像我自己,是偏好社交型和独立型较多,所以我特别喜欢自己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和思考,并通过参加讨论印证我的想法。当然,无论哪种方式,参加体验式的培训班是效果比较好的,这里综合了很多种方式,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学习偏好,所以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方式。

    其次,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要学会找到多样化的可靠的知识源,除了我们在学习时买的那本书,我们其实还可以通过百度、豆瓣、知乎的搜索,从网上找到找到与正面管教相关的优秀书籍,比如《孩子,挑战》、《超越自卑》、《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等等。找到这些书籍或者其他知识源之后,大家要下些功夫认真阅读,最好能坚持定期阅读。因为,一个看似简单的教育行为指导方法,实际上是出自庞大的。专家们之所以有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是因为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长期在某一个中学习与研究。要掌握这些技能,我们就必须反复的研读书籍,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些优秀的书籍里面的很多理论也许我们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感觉,但我们在实践过一段实践后再来看书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这些书早已对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特别透彻。比如我在前面说的,关于和善与纵容的关系这个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等我遇到问题以后再看书的时候就恍然大悟,简·尼尔森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其实已经非常透彻了,只是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忽略了。所以,大家要定期、反复地阅读经典书籍。阅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记录一些笔记,记笔记的过程除了帮助我们记录重要的信息,还可以帮助我们重构自己所学的东西、梳理复杂的概念和问题,并将部分概念视觉化呈现。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康奈尔笔记法(CornellMethod),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然后到淘宝上购买一个专用的5R笔记本,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性整理和回顾笔记。

    最后,一定要刻意地练习。 要想将正面管教的理念运用得纯属,直至融入我们的脑海中,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大家一定要经过刻意地练习。我们可以将希望运用正面管教的重要技能分拆成若干个小任务,按照顺序逐一训练掌握。比如说,我们不要期望在参加培训后的一个月内掌握所有理念和技巧,解决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而是将需要掌握的技能按重要性或紧迫性排个序,然后逐个逐个的练习掌握,也逐个逐个解决孩子的不当行为问题。如,我们可以尝试先掌握共情、积极的暂停、拥抱、启发式提问等等,再慢慢尝试去练习掌握共同解决问题的7个步骤,只有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努力去练习,才能慢慢运用好正面管教的技能。同时,为了更好的帮助我们练习,打卡记录确实是非常好的方法,当我们过段时间再看我们的打卡记录时,其实是更加容易发现我们当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的,让我们更加明确改进的方向,所以每次课程结束,老师们都会给大家布置打卡的任务,这确实对我们是有帮助的。如果大家确实觉得没有时间打卡,也可以按照《零秒思考》这本书中介绍的方法一样,每天找几张A4纸张,把我们在运用正面管教中的问题写成一行标题,并写下思考解决的方案,每次思考和记录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分钟,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掌握水平。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孩子终究会在我们的培养下发展出适应社会发展、勇于面对人生的各种重要能力,也一定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更加幸福。

    52个正面管教心得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

    超长待机的假期里,我阅读了一些和工作、业务相关的书籍,其中一本书叫做《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它的简介一样,这是一本写给教育工作者的“书”,书中谈及正面管教是一种鼓励模式并结合了很多教育中的实际案例,给了我对正面管教更具体、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让读完此书的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悟和收获:

    一、鼓励是正面教育的核心。

    正如前闷书中所说: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学生以取得所谓的学习成绩,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和情感技能,否则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很艰难,并且纪律问题会越来越多。学校教育就像一列火车,火车需要两条行驶的轨道,一条是学业的学习,一条是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两条轨道齐头并进,在这一过程中带领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二、转变思维,从问题行为的根源找方法,更好地鼓励。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我们看到的人的行为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在水面之下的则是更为复杂的人的心理。因此正面管教比一般管教方法更多的关注水面之下的部分,书中把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归结于四种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并挖掘出其目的反映的“密码信息”,给教师或父母提出相应行为下对孩子作出回应的建议和方法。这一点让我联想到在平时的带班过程中,我们总是以最简单的方法暂时的处理危机,甚至因为孩子表面的行为去给孩子贴上标签,从没有认真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需要调整教育的方式在书中活动案例“冰山丛林”中,作者根据四个错误目的给出了相应的鼓励话语,为老师们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提供一定的借鉴。总结为:用鼓励代替责罚,也能让学生更愿意去面对错误,承担责任,从而改正并进步。

    三、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

    书中为我们介绍漏悔凯了四种赋予力量的沟通技巧,分别是:说到做到;少即是多;头脑、内心和直觉以及网球比赛,说到做到要求老师在和孩子们沟通的时候有底线,做出的承诺、立过的规矩一定要坚决遵守,少即是多,告诉我们越简洁的语言越有力量,尤其是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越是要做到说话剪短,网球比赛告诉我们沟通是双向的,我们不仅要说更要听,注意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读完这本书,我反思了以前和孩子们相处的模式,觉得犯了一些错误,在以后的带班过程中,我将把书中的内容消化落实到实践中去,尝试正面管教的魅力。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2

    《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在刚参加工作时就听到过,也很早就在我的书架上,但如果不是事出有因我想它会一直在家里吃灰。再次拿起这本书,书中的一些话还是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教室的氛围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当一位老师的和善必须加入奖励,而坚定必须加入惩罚时,孩子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就会变得困惑而可怕……返唤”“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阻碍沟通的方式会给老师和学生造成同样的挫败感,而促进沟通的方式会给双方赋予力量”……读过的每一本书中都有让我和作者产生共鸣的部分,而这本书也让我切实感觉到,教育从来都是一样的,国外教育和国内教育亦是如此,每一位班主任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同小异,但是处理方式的不同导致效果天壤之别。

    也许我从未意识到,教室的氛围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自己的上课风格,管理方式,甚至对待某一位犯错误学生的态度都会对班级无形中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的认真和专注以及敬业精神会被孩子看到,可是慢慢发现自己最先被看到的是缺点------没有耐心,大声呵斥,不给学生面子………有一句话说的好:“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想让班级整体团结,必须自己先团结每一位成员;想让孩子们关心爱护集体,就让他们感觉到集体对他们的关爱……永远告诉自己,和善而坚定的前提是“和善”。

    参加工作这几年遇到不少的学困生,可是对他们的教育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方法。一句话仿佛点醒了我——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对比学生的表现,果真如此!学习的困难,交友的阻碍,家庭的不幸等等都可能使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如果没有及时的疏导和开导,再加上由于老师不知情无意中带来的压力,学生会作何举动我们不得而知。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引导,而不是任其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从来没有去思考过与学生的沟通技巧,这也是自己工作遇到瓶颈的原因之一。这本书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在不询问的情况下,不去假定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要通过核实——问启发式问题——来促进沟通;探询会促进沟通,要学会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联结并改善沟通;过多的指令会增强孩子们的依赖性,邀请则会鼓励合作;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和独特性,而不要只是期望,当老师要求过多,并且急于求成时,就会让孩子们丧失信心;不用或少用“成人主义”去要求学生,学会真正的尊重和接纳学生。

    这本书中的很多理论让我耳目一新脑洞大开,人类的行为与冰山的类比,启发我要研究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孩子们是我们未被开发的最大资源,让他们学会相关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才能,会带来难以计数的益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同时又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里面的很多方法可以直接拿来用,例如“选择轮”,“和平桌”,“卡”和11个教室管理等等。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当老师教学生还可以有这么多的道道,说与这本书相见恨晚一点也不为过。虽然到目前为之这本书我只读了一遍,可是我知道如果我想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正面管教,必须反复精读和研读。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3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现在的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由于我面对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时常也会因为这件事情感到头疼,今年我利用寒假的时间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从中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谈我从书中获得感受。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在接受过正面管教培训的教师们的教室中,学生们能受到尊重的对待,有热爱学习的勇气和激情,并有机会学习人生成功所需要的技能。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们在学校里遭遇失败时永远不会被羞辱,而是通过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感觉自己被赋予了力量。这是这本书中对正面管教的解释,虽然很多可能都是从中小学方面考虑的,但是我觉得同样也适合与幼儿园,因为每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每位孩子都需要得到尊重,尤其幼儿园的孩子,他们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更需要得到尊重,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尊重别人同样也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另外书中讲到的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个信念:我能行;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以及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地四项技能: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我能与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我理解我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我能够通过日常的练习发展我的智慧和判断能力。虽然有一些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他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这是在讲什么,但是有一些是他们必须具备的。比如我能行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不管他们做什么事情才能更自信。还有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有时我们与家长沟通时经常会提到孩子的控制力,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控制力也相对较弱,但是我们一直在慢慢的培养孩子们的控制力,比如再做某件事情时他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力度等。

    这都是在幼儿园中孩子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在平常的带班过程中,我通常都是以奖励的方式让孩子们达到我想要的效果,以惩罚的方式让调皮的孩子安静下来,从而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读这本书我觉得我得改变我以往的带班方式,要让孩子们学会为自己做的事情承担后果,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惩罚。他们还能学到即使当自己无法控制所发生的事情时,他们也能控制自己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反应。孩子们在得到倾听时会更愿意倾听别人。通过倾听别人的反馈他们能够获得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理解,在一种没有威胁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当出现问题时,孩子们会探究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了别人,以及他们如何做才能在将来避免或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也要适时地鼓励根据孩子们的发展需要做出及时的鼓励。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相信在实际运用中会带给我更多的益处。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4

    工作之余拜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实在是一次对自己日常班级管理观念的颠覆。在读的过程中,我对于“管教”一词有了新的理解。在我原来的认识里,管教应该是一种威严,是约束,是赏罚分明的,首先要管,之后才是教。而这本书中谈到一个词语“正面管教”。如书中开篇所言,正面管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方式,与现在普遍执行的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有别。而在我的班级管理当中,奖励与惩罚即是我自己在班级日常中最擅长使用的管理方式。

    谈及奖励与惩罚的手段,这二者是我在班级管理中,见效最快的手段方法。我任教的一年级为了让孩子“懂事”、“安分”、“听话”,我采用了奖励的形式,即得到表扬的孩子能拿到奖章,反之,得到批评的孩子则得到无法得到奖章。

    这个方法的实行,在短期时间内获得了极大的成效。班上孩子为了“金星少年,银星少年”为了奖券,似乎安分听话了不少。可是这个“安分”的状态并没有维持太久,几个星期后重新开始问题重重,对孩子们来说,班级制定的奖惩制度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老师的呵斥他们也已经能够完全免疫。正如书中所言,孩子们成为了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我反思自己,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是否遵从了孩子们本性中自然的成长规律?我是否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了“大人”,强行以成人世界的规矩规定去约束孩子,而无视了孩童成长过程中的天真,打断了他们对世界的探索?一个优秀的班级到底该如何定义?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指出,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应该是让孩子们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而以上的能力培养,目前正是我的班级中极其缺失的。这本书不仅帮助我发现了以上的自我反思问题,还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如何去和学生沟通,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本书实践性非常强,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书典范。在接下来的班级活动中,我将会以书中案例为模板接着进行班级管理尝试。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5

    寒假开始之前,学校给我们发放了一本教师共读书目——由美国简·尼尔森等三人共同编著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作为一本写给教育工作者的“书”,里面谈及了:正面管教作为一种鼓励的模式,在被教师运用到教室里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涉及到教师的领导风格、学生的行为目的、师生之间的联结和沟通、生生之间的关系处理等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为此这本书提供了多种有效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来解决涉及到这些因素的问题,间插多位教育工作者运用正面管教理念解决问题的实例,给了我们对正面管教更具体、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让读完此书的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悟和收获:

    一、鼓励是正面教育的核心。

    正如书中摘录的鲁道夫·德雷克斯的话所说,“丧失信心是所有不良行为的基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也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孩子们对未来满怀希望和欣喜,教育才成为可能。”鼓励就像阳光雨露,给成长中的孩子带去力量和希望。因此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妨谨记并用行动让孩子们谨记以下三个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个信念:1、我能行;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3、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

    当孩子犯错时,鼓励他接受错误并承担责任;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看清目标、找准方法、勇往直前;当孩子达到目的时,鼓励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转变思维,从问题行为的根源找方法,更好地鼓励。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我们看到的人的行为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在水面之下的则是更为复杂的人的心理。因此正面管教比一般管教方法更多的关注水面之下的部分,把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归结于四种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并挖掘出其目的反映的“密码信息”,给教师或父母提出相应行为下对孩子作出回应的建议和方法。在活动案例【冰山丛林】中,书中更根据四个错误目的给出了相应的鼓励话语,为教师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提供一定的借鉴。用鼓励代替责罚,也能让学生更愿意去面对错误,承担责任,从而改正并进步。

    三、相互尊重即相互鼓励。

    “当教室管理以相互尊重为基础时,学生们在学业和社会情感技能方面都会学得最好。”除了一般的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在教室里的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有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由此鼓励者和被鼓励者这两个角色也不应该只由两种人去扮演。《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告诉我: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学会在纠正学生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这时我们则需要像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的去做:“用一个人的眼睛去看,用另一个人的耳朵去听,用另一个人的心去感受。”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也是如此。那应该如何学会相互尊重和教会学生相互尊重呢?书中为此给我们提供了4个赋予力量的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a、说到做到;b、少即是多;c、头脑、内心和直觉;d、网球比赛。学会互相尊重,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理解和肯定,本身便是对对方的一种鼓励。

    和善而坚定,和善即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坚定则是教师能够始终用鼓励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不仅是从《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体会的一些感悟,更多的需要我们加以思考的同时、活学活用,把所学的方法落实到行动中去!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6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不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而且还通过列举诸多的成功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我们读者更好地理解。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不仅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话,顺从自己一切的命令,对于违反命令的孩子,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去解决,这些方法看似很有效,因为在那一刻孩子的纪律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只是那一刻赢了孩子,但是没有赢得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还是会重复再犯错误。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儿童观,要知道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有自己的世界,学会尊重、理解、关爱孩子,从而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面对孩子的纪律问题,我们其实可以尝试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二是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三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四是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从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另外,孩子们都爱听大人赞美的话,都想在大人面前当一个好学生、好孩子,但是当他们犯错时,却往往选择逃避,不能很好地面对,因为他们认为犯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老师和家长往往会采用惩罚来处理。因此,犯了错误的孩子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伤疤忘了痛”,从而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回顾过去一年多的班级管理,刚刚说提及的现象时常出现,当一些孩子错误时,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后给予他更多的说教。比如说:“你应该这么做。”、“你不应该怎么做。”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还是过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老师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加认同解决的办法。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工作的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7

    临近暑假,学校推荐给老师们一套教师读书书目,其中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所著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下子吸引了我。轻轻地翻开扉页:“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正面管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要改变孩子们的行为,必须处理其行为背后的信念……”“在纠正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简尼尔森仿佛知音、更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娓娓讲述着我一直渴求、一直探寻的教育真谛。

    也许是性格的原因,我喜欢孩子。每每看到班里这一个个灵动、活泼、纯真、闪耀着蓬勃的生命力的孩子,都令我欣喜不已。他们有的乖巧可人、有的机灵调皮、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内敛沉静,都绽放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光彩。我本能地想要好好爱护他们。于是,当他们迈入校门,走进班级的那一天起,我便为班级起了“七色光中队”的名字,期待着这些孩子不仅能绽放自己独特的光芒,还能相互融合,汇聚成一道绚丽的七彩虹桥。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也不断地摸索实践。一路走来,也有了一些收获。此时边读着《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反观我的一些实际做法,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教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讲到:“正面管教的方法,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和情感技能,否则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很艰难,并且纪律问题会越来越多。”

    的确是这样,刚入学的孩子大都是6、7岁,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此时的孩子怀揣着对新的学校生活的好奇,带着“我要做个好孩子”的美好愿望,走进校园。他们容易兴奋、对所有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喜爱。此时,正是教给孩子一些方法,帮助他们达成愿望的最好时机。他们需要的就是有人不断关注着他们,在他手足无措时,教给他该怎么做;在他不小心犯错时,给他安全的、宽容的、温暖的但又是是非分明、条理清晰的氛围;在他做对了事情时,可以有人跟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记住一大堆冷冰冰的条条框框,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只会让孩子们更加的被动与疲惫。

    我认为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思维、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十分重要。于是,入校之初我就着力培养孩子们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每到一个时间段,都先想一想:“现在是什么时间?在什么环境里?我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做得更好?”同时,结合学生在校的各个时间段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创编儿歌,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简洁明了的儿歌提示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下课了》是教孩子们课间文明的儿歌:下课四件事,大家要记牢。人离凳子进,物品摆放好,先去上厕所,然后再游戏。”这样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很快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愉悦、顺畅地融入学校生活了。

    二、用经典诗词帮学生树立目标

    每个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我都会选择一首经典诗文作为孩子们的新学期开启诗。这个学期,我选择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在带领孩子们吟诵《诫子书》的同时,帮孩子树立“静心专一、勤奋踏实,做一个有价值的人”的目标。孩子们本来就对诸葛亮这样的智者十分崇拜,听到这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告诫,自然视若珍宝。我再引导孩子把所学的行为标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再结合平时的“好习惯”评价表,进行量化奖励。教育效果特别好。像这样,我带孩子们吟诵诗经《淇奥》,引导孩子们要做一个“衣着整洁、勤学刻苦、待人宽容、幽默机智”的君子;我带孩子们吟诵《爱莲说》,引导孩子“洁身自好”;我带孩子们吟诵《陋室铭》,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乐观坚强、品德高尚”的人……就这样,我们在一首首饱含着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诗词中树立起一个个明确的修身立志的目标!

    在《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也明确地提出应帮助孩子们树立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个信念:

    1、我能行。

    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

    这部分的内容,仿佛是对我的做法的极大肯定。也给了我更多的启发。

    三、以身作则,只做对的事

    孩子都是在不断完善中的独特个体,他们拥有着不可思议的潜力。从作为教师的那天起,我就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每一个出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新生字,我都一笔一划、规范漂亮地示范给孩子们看;每一次课文朗读,我都要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孩子们学的广播操,我都会以最标准的姿势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每一次经过走廊,我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做到“楼内轻轻靠右行”。

    刚开学一天,两个孩子怨气满满地跑来找我告状。一边抽噎着,一边重复着对方说他的脏话。我轻轻地给孩子擦了眼泪,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这样吗?现在你们心情好不好?”两个孩子一下从刚才的怨气里跳脱出来,静静地思考着。过了一会儿,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摇着头“不喜欢。”“不喜欢的事情干嘛要浪费时间做呢?你见过老师骂人、打人吗?”“没有——”“对啊,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只有这么多。用来做讨厌的事了,就没有时间做喜欢的事情了。老师的时间要用来给同学们讲好听的绘本、教同学们写出漂亮的字、和同学们一起吟诵诗词、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游戏。那你们的时间应该做什么呢?”就这样,我们班立下了这样的班规“只做对的事”。当孩子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会有意识地思考“什么事情是对的?”养成了这种“冷静选择”的思维习惯。

    孩子们年龄小,练字、作业、卫生等方面总是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家长都会因为“爱之深、责之切”,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着急、生气、发火、焦虑。结果发现气急败坏地责骂孩子一顿后,错误也并没有得到改善。我坚持在对学生评价指导时秉承“只做对的事”的原则。孩子写错字了,我会讲评时,只讲正确的那个字;孩子受方言影响,字音读错了,我就一遍遍领着孩子念对的那个。我坚信“只有温和而坚定地带孩子一遍遍做对的事,教他们学会正确的选择、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长此以往,孩子一定会有进步!”

    正面教育,就是用正面的思考、积极的行动,正面解决教育中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从《教室里的正面教育》这本书中去学习一些方法,更需要我们冷静、坚定同时又充满激情地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去。在让孩子们受益的同时,也锻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自己!

    正面管教感悟简短50字

    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床上回顾这满满当当的一天,学习开始渐渐进入感觉,信息量超多的一天,趁着静谧的夜晚,慢慢记录。

    讲师班第一天下课之前我幸运的拥有了我的搭档超颖,认领了活动任务,—“能量的巨人”,目标是:引发伙伴们思考惩罚或者责骂方式的长期后果,阿德勒理念是:归属感、价值观、行为目的论。由于时间关系、对流程的不熟悉拆改闷以及第一次经验欠缺,我和搭档鼓足勇气带着不完美的勇气站在了台上。(这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挑战性在于这个相对“严肃”的活动产生的能量会触动到内心深处的某一个我一直以来始终不愿意去触碰的情绪按钮。)

    孩子从出生后就开始做着各种各样的决定歼渗,这些决定是:1、我是谁?2、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安全的还是危险的)?3、我该如何选择?通过“能力巨人”的互动,让A组和B组互相扮演家长和孩子,感受一下当被高高在上的家长惩罚、责骂时,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决定。当孩子扮演者下蹲静静忍受各种责骂、惩罚时,高高在上的家长扮演者有的发现,还没开始发火,就已经感受到压力了,有些则在责骂中渐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然而,被责骂后的孩子,感受到的是无助、委屈、愤怒……,最后的决定是“不理她”、“等我长大了我也要这样!”……随着活动层层深入,从询问孩子的扮演者的感受,慢慢呈现孩子是如何通过一次次跟我们的互动中做着关于对自己、想法、感受和决定。

    我们都爱孩子,都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正确的想法和方法”去做,可当我们和孩子沟通时,一味的站在家长的位置,高高在上旅弯的给意见和指令,高高在上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他,殊不知这样的爱,很多时候只会让孩子和父母的距离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除此之外,其他的伙伴们他们通过活动将许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点,运用鲜活的方式将正面管教的理念体验活动,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孩子、认识亲子关系。感触非常深刻,等消化完再逐一分享心得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