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五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七年级上册 乐乐课堂初二数学 课堂精炼 寒假作业答案四年级上册
几何部分
1. (湖北宜昌) 如图所示,BC=6,E、F分别是线段
AB和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EF的长是().
(A)6(B)5(C)4.5 (D)3
2(2005年苏州)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的中位线
EF的长为6,腰AD的长为5,则该等腰梯形的周长为( )
A.11 B.16C.17 D.22
3.(2004年河北)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且AC=12,BD=9,则此梯形的 中位线长是( )
A. B.
C. D.
4.(玉溪市2005)如图,已知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
若AB=8,BC=6, CD=2,∠B的平分线交EF于G,
则FG的长是( )
A.1B.1.5 C.2 D.2.5
5.(2005泰州)如图,梯形ABCD中,AD//BC,BD为对角线,
中位线EF交BD于O点,若FO-EO=3,则BC-AD等于 ( )
A.4 B.6C.8D.10
6.如图,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B、DC的中点,EF交BD与G,交AC与H,若AD=2,BC=5,则GH=___________
7.(广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O⊥BD,OE、FG、HL
都垂直于AD,EF GH IJ都垂直于AO,
若已知S△AIJ=1,则S正方形ABCD= .
8.(上海05)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和AC上,
且DE‖BC,如果AD=2,DB=4,AE=3,那么EC=.
9.(黑龙江05)在相同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小明的身高为1.5米,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同时一古塔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0米,则古塔高为( ).
A.60米 B.40米 C.30米 D.25米
10.(厦门2005)已知:如图,在△ABC中,∠ADE=∠C,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ADAB=AEACB.AEBC=ADBD
C.DEBC=AEABD.DEBC=ADAB
11.(连云港市2005)如果三角形的每条边都扩大为原来的5倍,那么三角形的每个角( )
(A)都扩大为原来的5倍 (B)都扩大为原来的10倍
(C)都扩大为原来的25倍 (D)都与原来相等
12.(海淀05)如图,梯形ABCD中,AB‖DC,∠B=90°,
E为BC上一点,且AE⊥ED.若念老则BC=12,DC=7,
BE:EC=1:2,求AB的长.
1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C(0,1)过点C作直线 交 轴于点D,使得以点D、C、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这样的直线一共可以做出()
A.一条 B.两条C.四条 D.八条
14.如图,矩形ABCD的长AD = 9cm,宽AB = 4cm,AE = 2cm,线段MN = 3 cm,线段MN的两端在CB、CD上滑动,当⊿ADE与以M、N、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时,仔棚CM的长为 cm.15(淄博市2004) 如图,∠1=∠2=∠3,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 (D)4对
16.针孔成像问题)根据右图中尺寸
( ‖ )那么物像长 ( 的长)
与物长 ( 的长)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
大致是()
17.(2005年北京)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D上一点,连结CE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则下列结含悄论中错误的是()
A. ∠AEF=∠DEC B. FA:CD=AE:BC C. FA:AB=FE:ECD. AB=DC
18.(2005年常德)如图,DE是ΔABC的中位线,
则ΔADE与ΔABC的面积之比是()A.1:1 B.1:2 C.1:3 D.1:4
19.(2004年龙岩)把一块周长为20cm的三角形铁片裁成四块形状、大小完全
相同的小三角形铁片(如图示),则每块小三角形铁片的周
长为 cm.
20..已知: 如图,AO是△ABC的∠A的平分线,BD⊥AO,
交AO的延长线于D,E是BC的中点,求证:DE= (AB-AC).
21. 已知:如图,E、F把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
三等分, CE,CF的延长线分别平分AB,AD.
求证: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2.求证: 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中点连线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互相平分
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AD、BC的中点,
延长BA、FE交于G,延长CD、FE交于H.,求证:∠1=∠2
24.已知:如图,梯形ABCD,AB‖DC,AB+CD=8,AB:CD=7:3,
E,F分别是AC、BD的中点, 求EF的长
25.如图, △ABC中,P为AB的中点,D为AP的中点,
E、Q为AC, CD的中点,F为PQ的中点,EF交AB于G,
求证:DG=BG.
26.(2005广东省)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
是AD、BC的中点,E、F分别是BM、CM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MENF是菱形;
(2)若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请探索等腰梯形ABCD
的高和底边B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7. (四川资阳) 如图5,已知点M、N分别是△ABC的边BC、
AC的中点,点P是点A关于点M的对称点,点Q是点B关于点N的对称点,
求证:P、C、Q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28.如图,四边形ABCD中,AC=6,BD=8且AC⊥BD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1B1C1D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1B1C1D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2B2C2D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nBnCnDn .
(1)证明:四边形A1B1C1D1是矩形;
(2)写出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2B2C2D2的面积;
(3)写出四边形AnBnCnDn的面积;
(4)求四边形A5B5C5D5的周长.
29.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CA,AB=15,
AC=12, 求DE的长.
30.已知:如图,D在△ABC的BC边上,DF‖BA,
DE‖CA, DE∶DF=1∶2,AB=6,AC=4,
求DE的长.
31.已知:如图,△ABC中,AD平分∠BAC,AB=5,
AC=3,BC=5.6, 求BD和DC的长.
32.已知:如图, ABCD,E是CD延长线上一点,BE
交AD于F,AB=12,DE=3,BE=30, 求BF和EF的长.
33. 已知:如图, ABCD, E为BC的中点,BF= AB,EF与
对角线BD相交于G,若BD=20, 求BG的长.
34.已知:如图,△ABC中,直线DE交AB、AC、BC于D、E、
F,AE=BF
求证:
35.已知:如图,AD为△ABC的中线,E为AD上一点,
CE延长线交AB于F,
求证:
36.已知:如图,AD为△ABC的中线,M为AD中点,
BM延长线交AC于N,
求证:AN∶CN=1∶2
37.已知:如图,M、N分别为AB、CD中点,
AD、BC分别交MN于E、F
求证:ED∶EA=FC∶FB
38.已知:如图,AD⊥BC于D,E是AC中点,连结DE交BA于F
求证:
39.已知:如图, ABCD,AC、BD交于O,OF交BC于E,
交AB延长线于F,
求证:BE(AB+2BF)=BC•BF
40.已知:如图,D,E是AB、AC边上的点,连结DE并延长交BC延长线于F, 且AD=AE,
求证:
41.(本题6分)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AC = 8,BC = 6,且AB2=AC2+BC2将AB
十等分,P1、P2、……、P9为等分点,连CP1、CP2、……、CP9,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
并说明它们相似的理由。
42.(2005年无锡)已知图1和图2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
(1)将图1中的格点△ABC,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1B1C1,请你在图1中画出△A1B1C1.
(2)在图2中画出一个与格点△DEF相似但相似比不等于1的格点三角形.
43.如图,在△ABC中,∠C=90°,AC=6,BC=8,M是BC的中点,P为AB上的一个动点,(可以与A、B重合),并作∠MPD=90°,PD交BC(或BC的延长线)于点D.
(1)记BP的长为x,△BPM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MPD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我整理了初二上册数学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 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 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 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 议一议
1、 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 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 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山宴毁,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 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 巩固练习
1、 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 =25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 ,题目中并为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 练习P7 §1.11
六、 作业
课本P7§1.12、3、4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 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 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七、 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是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还需加祥春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逗备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并与同学交流。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投影1(书中p7 图1—7)接着提问: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什么?
(同学们回答有这几种可能:(1) (2))
在同学交流形成共识之后,教师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
=请同学们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化简,得到: 即=
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勾股定理存在。请同学们去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
八、 讲例
1.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机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多米处,过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ABC的 米,AB=5000米,欲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秒的时间里的飞行路程,即图中的CB的长,由于直角△ABC的斜边AB=5000米,AC=4000米,这样的CB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得出。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由勾股定理得
即BC=3千米 飞机20秒飞行3千米,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
答:飞机每个小时飞行540千米。
九、 议一议
展示投影2(书中的图1—9)
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同学在议论交流形成共识之后,老师总结。
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
十、 作业
1、 1、课文P11§1.21 、2
2、 选用作业。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
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发展数感,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教学难点
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课前准备
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题篇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已知△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对吗?
创设问题情景:由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
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提出课题: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讲授新课:
⒈如何来判断?(用直角三角板检验)
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就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为 , , ,请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满足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
⒉继续尝试: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5,12,13;6,8, 10; 8,15,17.
(1)这三组数都满足a2 +b2=c2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⒊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⒋例1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随堂练习:
⒈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你的理由.
⑴9,12,15;⑵15,36,39;
⑶12,35,36;⑷12,18,22.
⒉已知∆ABC中BC=41,AC=40,AB=9,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 ______是角.
⒊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⒋习题1.3
课堂小结:
⒈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⒉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12a3b2-9a2b+3ab;
(2)a(x+y)-(a-b)(x+y);
(3)121x2-144y2;
(4)4(a-b)2-(x-y)2;
(5)(x-2)2+10(x-2)+25;
(6)a3(x+y)2-4a3c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6.42-3.62;
(2)21042-1042
(3)1.42×9-2.32×36
第二章 分解因式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稿冲悉是键乎( )
(A)(a+3)(a-3)=a2-9 (B)x2+x-5=(x-2)(x+3)+1
(C)a2b+ab2=ab(a+b) (D)x2+1=x(x+ )
2.下列各式的因式分解中正确的是( )
(A)-a2+ab-ac= -a(a+b-c) (B)9xyz-6x2y2=3xyz(3-2xy)
(C)3a2x-6bx+3x=3x(a2-2b) (D) xy2+ x2y= xy(x+y)
3.把多项式m2(a-2)+m(2-a)分解因式等于( )
(A)(a-2)(m2+m) (B)(a-2)(m2-m) (C)m(a-2)(m-1) (D)m(a-2)(m+1)
4.下列多项式能分解因式的是( )
(A)x2-y (B)x2+1 (C)x2+y+y2 (D)x2-4x+4
5.下列多项式中,不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6.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使它能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则加上的单项式不可以是( )
(A)4x (B)-4x (C)4x4 (D)-4x4
7.下列分解因式错误的是( )
(A)15a2+5a=5a(3a+1) (B)-x2-y2= -(x2-y2)= -(x+y)(x-y)
(C)k(x+y)+x+y=(k+1)(x+y) (D)a3-2a2+a=a(a-1)2
8.下列多项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
(A)-a2+b2 (B)-x2-y2 (C)49x2y2-z2 (D)16m4-25n2p2
9.下列多项式:①16x5-x;判罩②(x-1)2-4(x-1)+4;③(x+1)4-4x(x+1)+4x2;④-4x2-1+4x,分解因式后,结果含有相同因式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两个连续的奇数的平方差总可以被 k整除,则k等于( )
(A)4 (B)8 (C)4或-4 (D)8的倍数
二、填空题
11.分解因式:m3-4m= .
12.已知x+y=6,xy=4,则x2y+xy2的值为 .
13.将xn-yn分解因式的结果为(x2+y2)(x+y)(x-y),则n的值为 .
14.若ax2+24x+b=(mx-3)2,则a= ,b= ,m= . (第15题图)
15.观察图形,根据图形面积的关系,不需要连其他的线,便可以得到一个用来分解因式的公式,这个公式是 .
三、(每小题6分,共24分)
16.分解因式:(1)-4x3+16x2-26x (2) a2(x-2a)2- a(2a-x)3
(3)56x3yz+14x2y2z-21xy2z2 (4)mn(m-n)-m(n-m)
17.分解因式:(1) 4xy–(x2-4y2) (2)- (2a-b)2+4(a - b)2
18.分解因式:(1)-3ma3+6ma2-12ma (2) a2(x-y)+b2(y-x)
19、分解因式
(1) ; (2) ;
(3) ;
20.分解因式:(1) ax2y2+2axy+2a (2)(x2-6x)2+18(x2-6x)+81 (3) –2x2n-4xn
2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 (2) ; (3) ;
22.分解因式(1) ; (2) ;
23.用简便方法计算:
(1)57.6×1.6+28.8×36.8-14.4×80 (2)39×37-13×34
(3).13.7
24.试说明: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这两个连续奇数和的2倍。
25.如图,在一块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 b(b< )厘米的正方形,利用因式分解计算当a=13.2,b=3.4时,剩余部分的面积。
26.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
(3) (4)
(5)
(6)
(7) (8)
(9) (10)(x2+y2)2-4x2y2
(12).x6n+2+2x3n+2+x2 (13).9(a+1)2(a-1)2-6(a2-1)(b2-1)+(b+1)2(b-1)2
27.已知(4x-2y-1)2+ =0,求4x2y-4x2y2+xy2的值.
28.已知:a=10000,b=9999,求a2+b2-2ab-6a+6b+9的值。
29.证明58-1解被20∽30之间的两个整数整除
30.写一个多项式,再把它分解因式(要求:多项式含有字母m和n,系数、次数不限,并能先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用公式法分解).
31.观察下列各式:
12+(1×2)2+22=9=32
22+(2×3)2+32=49=72
32+(3×4)2+42=169=132
……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含有n(n为正整数)的等式表示出来,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32.阅读下列因式分解的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1+x+x(x+1)+x(x+1)2=(1+x)[1+x+x(x+1)]
=(1+x)2(1+x)
=(1+x)3
(1)上述分解因式的方法是 ,共应用了 次.
(2)若分解1+x+x(x+1)+x(x+1)2+…+ x(x+1)2004,则需应用上述方法 次,结果是 .
(3)分解因式:1+x+x(x+1)+x(x+1)2+…+ x(x+1)n(n为正整数).
34.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0。探索△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5.阅读下列计算过程:
99×99+199=992+2×99+1=(99+1)2=100 2=10 4
1.计算:
999×999+199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99×9999+1999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9999999999×9999999999+19999999999等于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6.有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球一个挨一个摆放,刚好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图1);将这些小球换一种摆法,仍一个挨一个摆放,又刚好摆成一个正方形(如图2).试问:这种小球最少有多少个?
1.下列能化成(a±b)^2的形式的式子有( )
①x^2+x+1/4;②a^2+6ab+9;③x^4*y^2-2x^2*y+1;④y^2-10y-25
A.1个 B.2个 C.2个 D.4个
2.长方形的长增加50%,宽减少50%,那么长方形的面积( )
A.不变 B.增加75% C.减少25% D.不能确定
3.已知10^m=5,10^n=7,则10^2m+2n=( )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厘米,它的面积增加了39平方厘米,那么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是( )厘米
5.计算:(x+3)^2*(x-3)^2*(x^2+9)^2(详细过程)
已知:x+y=10,xy=24,求5x^2+5y^2的值(详细过程)
6.某同学做一道数学题:两个多项式A,B,其中B=4x^2-3x+7,试求A+B。他误将“A+B”看成了“A-B”,求出结果为8x^2-x+1,如果是求A*B,结果为多少?(详细过程)
7.已知式子(x^2+mx+8)*(x^2-3x+1)展开后不含x^2的项,求m的值
知识点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选择题
1.(2008山东威海)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D.无法确定
答案:A
2.(2008年山东省潍坊市)已知反比例函数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关于x的方程 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正根B.有两个负根 C.有一个正根一个负根D.没有实数根
答案:C
3.(2008年大庆市)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D
4.(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设 、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且 <0, -3 <0,则()
A. B. C. D.
答案:B
5.(2008湖北黄石)已知 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实数根,则式子 的值是()
A. B. C. D.
答案:D
6.(2008湖北鄂州)下列方程中,有两个不等实数根的是()
A.B.
C. D.
答案:D
7.(2008资阳市) 已知a、b、c分别是三角肆亏裂形裂闭的三边,则方程(a + b)x2 + 2cx + (a + b)=0的根的情况是()
A.没有实数根 B.可能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答案:A
8.(2008河南实验区)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且C. <D. 且
答案:B
9.(2008台湾)关于方程式49x2-98x-1=0的解,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无解(B) 有两正根(C)有两负根(D) 有一正根及一负根
答案:D
10.(2008年上海市)如果 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那么 的值是()
A. B. C. D.
答案:C
11.(2008福建龙岩)方程 的解是()
A. , B. ,
C. ,D. ,
答案:A
12. (2008年•南宁市)如果 是方程 的两个根,那么 的值为:
(A)-1 (B)2 (C)(D)
答案:B
13. (2008扬州市)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x-5=0的两根中有且仅有一根在0和1之间(不含0和1),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3B、a>3 C、a<-3D、a>-3
答案:B
二、填空题
1.(2008年吉林省长春市)阅读材料:设一元二空祥次方程 的两根为 , ,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 =根据该材料填空: 已知 , 是方程 的两实数根,则 的值为____ __
答案:10
2.(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则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3.(2008年江苏省无锡市)设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和 ,
则,.
答案:7,3
4.(2008四川泸州)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根,则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5.(2008江苏宿迁)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为 ,则 .
答案:4
6.(2008年山东省枣庄市)已知x1、x2是方程x2-3x-2=0的两个实根,则(x1-2) (x2-2)= .
答案:-4
7.(2008湖北鄂州)已知 为方程 的二实根,则 .
答案:2
8. (2008徐州)若 为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则 ___▲___.
答案:-1
9. 、(2008湖北荆州)关于X的方程 两实根之和为m,且满足 ,关于y的不等于组 有实数解,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k<1
10、(2008青海)若关于 的方程 的一个根是0,则另一个根是.
答案:5
11、(2008四川凉山州)等腰 两边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
两个解,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答案:7或8
12、 (2008湖北仙桃等) 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为1,则方程的另一根为.
答案:-2
13、(2008黑龙江)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都是方程 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
答案:6或10或12
三、简答题
1.(2008湖南 长沙)当 为何值时,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此时这两个实数根是多少?
解:由题意,△=(-4)2-4(m- )=0
即16-4m+2=0,m= .
当m=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2.
2.(2008湖北鄂州)设 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实根,当 为何值时, 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解答: 又 ,
当 时, 的值最小
此时 ,即最小值为 .
3.(2008北京)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 (其中 ).若 是关于 的函数,且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结合函数的图象回答:当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满足什么条件时, .
解:(1)证明: 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
当 时, ,即 .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由求根公式,得 . 或 .
, . , , .
.即 为所求.
(3)解: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
与 的图象.
由图象可得,当 时, .
4. (2008广东)(1)解方程求出两个解 、 ,并计算两个解的和与积,填人下表
(2)观察表格中方程两个解的和、两个解的积与原方程的系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规律?写出你的结论.
解:(1),,0, ;
,0, , 0;
2,1,3,2;
,.
(2)已知: 和 是方程 的两个根,
那么, , .
5. (2008河南实验区)已知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且— — =115
(1)求k的值;(2)求 + +8的值。
解:(1)∵x ,x 是方程x -6x+k=0的两个根
∴x + x =6xx =k
∵— — =115
∴k —6=115
解得k =11,k =-11
当k =11时 =36—4k=36—44<0 ,∴k =11不合题意
当k =-11时 =36—4k=36+44>0∴k =-11符合题意
∴k的值为—11
(2)x +x =6,x x =-11
而x+x+8=(x +x ) —2x x +8=36+2×11+8=66
6.(2008湖北孝感)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 和 。
(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当 时,求m的值。
(友情提示:若 、 是一元二次方程 两根,则有 , )
解:(1)由题意有 ,解得 ,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2)由 。
若 ,即-(2m-1)=0,解得 ,
不合题意,舍去。
若
,由(1)知 。故当 。
7. (2008甘肃兰州)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
(1)如果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 的取值范围;
(2)如果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 ,且满足 ,求 的值.
解:(1) . 1分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分
即 . 3分
(2)由题意得: , . 4分
,
. 6分
. 7分
8. (2008广东中山)已知关于x的方程 .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m为何值时,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并求出此时方程的解.
解:(1)证明:因为△= ……1分
=……3分
所以无论 取何值时, △>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因为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所以 ,……5分
根据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解得 ,……7分
所以原方程可化为 ,解得 ,……9分
9. (2008年广东梅州市)本题满分8分.
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2=0………①.
(1)若 =-1是这个方程的一个根,求 的值和方程①的另一根;
(2)对于任意的实数 ,判断方程①的根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解:(1)=-1是方程①的一个根,所以1+ -2=0,1分
解得 =1.2分
方程为 2- -2=0, 解得,1=-1,2=2.
所以方程的另一根为 =2. 4分
(2)= 2+8, 5分
因为对于任意实数 , 2≥0, 6分
所以 2+8>0, 7分
所以对于任意的实数 ,方程①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8分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1)
一、填空
1、方程: 的解
2、方程 的根是.
3、方程 =9的根的情况是
4、若代数式 与 的值互为相反数,则 的值是
5、把一元二次方程 化为一般形式为: ,二次项为: ,一次项系数为: ,常数项为:。
6、如果方程 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 .
7、若方程 的两个根是 和3,则 的值分别为
8、如果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一个根是0,那么 .
9、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则
10、已知方程x2+kx+3=0的一个根是 - 1,则k= ,另一根为
11、
12、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4和7,第三边是方程 的根,则第三边长为.
13、若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实数根,则 的取值范围是 .
二、选择
1、对于方程 ,下列配方式中,正确的是( )
(A)(B)
(C)(D)
2、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则( )
(A) <0 (B) >0(C) ≥0 (D) ≤0
3、方程 的解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没有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有一个实数根
4、下列关于 的方程一定有实数解的是( )
A、 B、
C、D、
全等三角形 整章测试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2分)
1.能够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除用定义外,还有几种方法,它们分别可以简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如图,AD=AC,BD=BC,O为AB上一点,那么,图中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4.如图,△ABC≌△ADE,则,AB= ,∠E=∠ .若∠BAE=120°,∠BAD=40°,则∠BAC=.
5.△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2,若AB=3,EF=4,则AC= .
6.如图,AE=BF,AD‖BC,AD=BC,则有ΔADF≌,且DF= .
7.如图,在ΔABC与ΔDEF中,如果AB=DE,BE=CF,只要加上∠=∠ ,
或‖,就可证明ΔABC≌ΔDEF.
8.△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8cm,BD=6cm,AD=5cm,则BC=________cm.
9.△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且CD=4cm,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
10.如图,已知AC=BD, ,那么△ABC≌, 其判定根据是__________.
11.如图, 中, 于D,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加条件___= ___.
12.如图,已知AC=BD, ,请你添一个直接条件, =,使△AFC≌△DEB.
13.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________去配,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 .
14.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卡钳), 如图,若测得AB=5厘米,则槽宽为 米.
15.△ABC中,∠B=60°,∠C=80°,O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则∠OAC=______,∠BOC=________.
16.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折叠,其中 为折痕,则 的度数为 .
二、填空题(共68分)
17.如下左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OD=________,根据__________可得到△AOD≌△COB,从而可以得到AD=_________.
18.如上右图,已知△ABC中,AB=AC,AD平分∠BAC,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ACD的理由.
∵AD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和△ACD中
∵
∴△ABD≌△ACD()
19.如图,A、B两建筑物位于河的两岸,要测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从B点出发沿河岸画一条射线BF,在BF上截取BC=CD,过D作DE‖AB,使E、C、A在同一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你说明道理.
20.已知:如图,点D、E在BC上,且BD=CE,AD=AE,求证:AB=AC.
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AC上的一点,∠1=∠2,∠3=∠4,求证: ∠5=∠6.
22.已知: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EF, 求证:△ABC≌△DEF.
23.已知AB‖DE,BC‖EF,D,C在AF上,且AD=CF,求证:△ABC≌△DEF.
2
4.已知:如图,AB=AC,BDAC,CEAB,垂足分别为D、E,BD、CE相交于点F,求证:BE=CD.
25.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ABC面积是28 ,AB=20cm,AC=8cm,求DE的长.
26.已知:BE⊥CD,BE=DE,BC=DA,求证:① △BEC≌△DAE;②DF⊥BC.
27.已知:如图,△ABC中,∠C=2∠B,∠1=∠2,求证:AB=AC+CD.
28.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C、D.PC和P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C、D的坐标分别是(1,2√3)、(4,0)、(3,2√3),点M是AD的中点。(森穗1)求证:四边形AOCD是等腰梯形;(2)动点P、Q分别在线段OC和MC上运动弊销,且保持∠MPQ=60°不变。设PC=x,MQ=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3)在(2)中:试探究当点P从点O首次运动到点E(3,0)时,Q点运动的路径长。
(1)OA=√[1²+(2√3)²]=√13
CD=√[(3-4)²+(2√3)²此卜卜]=√13,
且AD∥OC,
∴四边形AOCD是等腰梯形。
(2)由M(2,2√3)MO=CO=4,
∴∠MOC=∠MCO=60°
∠PMO=∠QPC,
∴△PMO∽△QPC
4/(4-x)=x/(4-y)
y=(x²-4x+16)/4.
(0<x<4)
(3)当OP=3,
x=4-3=1,
MQ=y=(1²-4×1+16)/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