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初中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初中数学知识点笔记大全

  • 初中
  • 2023-05-13
目录
  •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初中数学知识点笔记大全
  • 初一到初三数学笔记整理大全
  • 初中数学71个知识点汇总
  • 初中数学71个知识点是哪些

  •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学习初中数学那些重要知识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这是我整理的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第一部分

    一、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回圈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式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式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式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式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座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式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式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式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线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3、函式

    变数:因变数,自变数。

    在用图象表示变数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数,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数。

    一次函式:①若两个变数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式。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式。

    一次函式的图象:①把一个函式的自变数X与对应的因变数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座标与纵座标,在直角座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式的图象。②正比例函式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式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第二部分

    空间与图形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摺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检视:主检视,左检视,俯检视。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垂直平分线定理:

    性质定理: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

    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2、邻边相等的矩形

    >>>下一页更多精彩“”

    初中数学知识点笔记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大全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行猜租

    ②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兆饥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档兆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 ,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

    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 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 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三、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注:韦达定理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汇编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初一到初三数学笔记整理大全

    初中生学习数学要特别注意知识点的总结,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有理数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

    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

    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

    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运用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

    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实数

    1.平方根

    平方根,又叫二次方根,表示为〔±√ ̄〕,其中属于非负数的平方根称之为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实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

    2.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a的立方根,也称为三次方根。

    立方根性质

    ①在实数范围内,任何实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②在实数范围内,负数不能开平方,但可以开立方。

    ③0的立方根是0

    3.实数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实数具有封闭性、有做凯序性、传递性、稠密性、完备性等。

    分式方程的解法

    1.一般解法:去分母法,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2.特殊解法:换元法。

    3.验根:由于在去分母过程中,当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而有可能产生增根.因此,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一般把整式方程的根的值代人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说明:解分式方程,一般先考虑换元法,再考虑去分母法。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图形的初步认识

    1.几何图形:即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

    2.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几何图形的一种,指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直线、三角形等。

    3.立体图形:是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由一个或多个面围成的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三维图形。

    4.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有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

    (1)图形是由点,线肢早,面构成的。

    (2)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面相交得线。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一元一次方程

    1.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历胡雀叫做方程式的解。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②去括号

    ③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初中数学71个知识点汇总

    很多的学生到了初中之后,发现自己的分数会有一定的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上初中之后数学科目的难度加大,所以分数会有一定的降低,那么初中数学应该怎样学?应该使用什么方式哪?

    知识点

    一般来说这像科目小学与初中的区别是非常大的,知识点需要了解的非常多,并且难点也是非常多的,解题的步骤要求会更加严厉,一般初中开始学习一些思想如方程思想等等,这是常见的.

    初中数学应该怎么学?--难点了解

    初中的时候一般对计算能力要高盯让求比较高,各种方式比如,有理数等等这都需要多种方式的计算并且非常看重解答题目的能力,函数等等都会用到概念以及一些公式,下来就是四边形等等,这些都需要完全的了解知识点之后在进行测试,并且在学习完之后大约在初三的时候就需要备战中考,要将学过的知识全部都复习一次,需要全方面的了解各个方面的难点等等,所以在房价的时候需要找出一定的空闲时间进行复习以及预习的工作.

    初中数学应该怎么学?--知识图

    一般来说,画出完成的知识图可以使我们更快的清楚这方面的内容,要想学好的话必须要全面的熟悉这些知识点的运用,当遇到难点的时候可以换个角度去考虑,慢慢的就会找到自己的解题方式.

    还需要了解各种的概念、公式、法则等等,这们课程是需要非常强的连贯性的,如果在遇到一些难点,那可能是某一点遇到了困难,某一些知识没有懂,需要及时的找到然后解决,这样分数才会有一定的提升.

    知识点

    当老师在讲完内容之后会讲一些课外的内容,一般是定理、概念等等,会让你对这些知识更加的了解,所以如果对这类题目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多看一些课外的题目,当然想要提升分数是离不开练习题的,想要多好就需要多做则胡一些习题,但是不可以过多,需要边做边思考才可以,这样所学的知识就会运用出来.

    以上就是初中数学戚局应该怎样学习的内容,如果在这个阶段对自己分数不满意的同学可以借鉴一下以上的内容,或许会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将自身的分数提升.

    初中数学71个知识点是哪些

    一、 数与代数:

    第一章数与式

    1实数的有关概念

    2数与数的运算

    3整式

    4因式分解

    5分式

    第二物仔滚章方程与不等式

    6方程与不等式(1)

    7方程与不等式(2)

    8方程与不等式组的应用

    第三章函数

    9 函数

    10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1一次函数的应用

    。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戚仔性质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一章图形的认识

    14角、线、面

    15 三角形

    16全等三角形

    17平行四边形(1)

    18平行四边形(2)

    19作图

    20圆的有关性质

    第二章图形与变换

    21图形轴对称

    2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23图形相似(1)

    24图形相似(2)

    25 图形与坐标

    第三章图形与证明

    证明(1)

    证明(2)

    三、概率与统计罩余

    第一章概率

    28事件与概率(1)

    29事件与概率(2)

    第二章统计

    30统计(1)

    31统计(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