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上新,2021人教版: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 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那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加法交换律:a+b=b+b
加法结合律:a+b+c=a+(b+c)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单元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
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
四年级作为小学的中高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关键的一年,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在这一年里,要做好学生复习的教导,我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单元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
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
上新,2021人教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 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 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 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 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全部内容,1、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2、找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数学书。3、打开第五单元。4、找到《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章节。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6、用数学符号表示为:在△ABC中,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