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高中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电子书人教版

  • 高中
  • 2023-04-12
目录
  • 2022高中历史必修一电子课本
  • 高一历史电子课本人教版2022
  • 高中历史必修二电子版课本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四电子书
  • 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电子书

  • 2022高中历史必修一电子课本

    全日制高中历史就是历史老教材,主要是人教版。你说的人教版是新课程下的人教版。新课程下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等。下面的这点就是“全日制”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解读·中国近代史专题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本身具有扩张的本性,它需要足够大的活动察歼裂空间,注定要征服世界落后地区。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也具有了征服世界各地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对外扩张愿望强烈,又有印度作为在亚洲扩张的基地,从而英国成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在侵略活动中也表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19世纪的中国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主流,闭关政策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一个弱国,然而中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成为西方工业国家侵略的目标,战前的中英正当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是不正常的现象。中国市场对先进工业品的拒绝实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购买力的低下。中国的落后,最根本的是社会制度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最主要的是社会经济落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最关键的是思想意识落后———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外国是蛮夷;认为科技是“奇技淫巧”,重科举而轻实用;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有这些必然造成国家管理、社会发展、民族素质的全面落后,这是近代中国遭受侵略,并在反侵略中屡屡失败的深层次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不仅是要保护鸦片贸易,而且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以适应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都是建立在忽视和侵犯一个古老国家的主权基础上的。因而,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无论如何都是非正义的,应该受到谴责的。2.鸦片战争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是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半殖民地”是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个方面都受到殖民控制,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步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是历史的进步。另外,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中国近现代发展的主要线索是近代化的过程。从革命的角度看是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3.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反封建。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包括平均分配土地在内的社会改革方案,表达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小农经济社会的强烈愿望,从而将农民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农民阶级毕竟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它提出的目标与历史发展趋势相悖,尤其是圣库制度和取消商品经济的政策,对发动农民参加起义有积极作用,但从社会文明发展来看破坏作用很大。4.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以后产生的新思潮无疑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历史发展的方向来看,其影响力毕竟有限。但必须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新思潮并没有使中国出现一个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社会的具体冲击有限。②林则徐、魏源等的思想还属于对世界的浅层次认识,封建地主阶级的出身局限了其思想的发展。《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也缺乏资产力量的推动。对新思想的评价:鸦片战争中,中国出现了新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然而,新思想的代表人物都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有着深刻的阶级和时代的烙印,没有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他们虽然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的主张,改前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从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5.如何评价《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反映近代先进中国人向四方寻求真理,但它并不是这场农民战争的产物,因此不可能实行。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外国干涉其内政,直接与外国武装作战,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所有这一败闭切,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造成的,是以往的农民斗争所不具备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反映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要求,他们着眼于土地分配,向往小农经济社会,这是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资政新篇》不代表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不会也没有产生社会作用。专题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统治阶级内部分化的结果。因此,它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在资本主义入侵和农民革命的双重打击下的一种地主阶级的改革和自救运动。既然是改革就必然向西方学习,既然是自救就必然是维护封建统治。洋务运动其思想的实质是立足封建主义,通过吸取西方的先进军事和科学技术,谋求清王朝的自强。核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是鸦片战争早期地主阶级开明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发展与变异,下启维新变法思想,是近代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洋务运动的本意是巩固和加强封建制度,以西学之“用”来维护中学之“体”。结果,使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陆续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学习西方的一个重要阶段,并最终导致了“中体”的动摇。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势力的扩张;或多或少的增强了国防能力;诱导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制度、教育制度上打开缺口,打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重本轻末、轻视工商业的传统的封建理论;为西学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其消极作用可归纳为:由清朝官府举,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为解决军事工业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控制;经营管理腐败;充满封建观念。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封建经济日益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中国经济结构中出现了新的成份,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2)使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并得到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3)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发展:在近代工业引进西方自然科学的同时,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也随之引入,对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拓荒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派,他们主张不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逐渐成长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而这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成为民族资产阶级走向政治舞台的物质基础。(4)民族资产阶级按政治地位、经济力量不同,可分为不同的阶层:第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不是封建政权的当权者,对封建制度有抵制;他们又有依赖帝国主义的一面,但与帝国主义也有矛盾。一般来说,他们欢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期望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但又害怕暴力革命损害自身利益,希望走君主立宪的道路。爱国图强的戊戌变法和20世纪初的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就反映了他们的愿望。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主要是中小资本家,他们所经营的近代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经济力量比较脆弱,政治上缺乏有力的靠山。他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系较少,且常常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希望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便是由他们发动和领导的。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①清政府极端腐败。如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工程等。②李鸿章避战自保,一味妥协退让,致使被动挨打。如平壤战前和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都主张避战自保。③清军军备废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④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大力发展军国主义,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朝鲜和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蓄谋已久。(2)影响:①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在这场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还割地、赔款,这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群体的觉醒,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政治上,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经济上,出现了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4.洋务派与地主阶级抵抗派、维新派的比较这三个派别都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认识到应向西方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这三个派别进行比较,也可使我们加深对中国近代思想“西学东渐”的认识。相同点:①从目的上看,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②从方法和步骤上看,都主张购买并仿制西式炮舰,建立新式海军;③从结果上看,都归于失败,鸦片战争失败,使抵抗派的主张随之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覆灭,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政变的发生,使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归于失败。不同点:①从目的上看,洋务派与抵抗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维新派则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洋务派还有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的。②从内容上看,洋务派、抵抗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维新派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③从失败的根本原因上看,抵抗派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洋务派则是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嫁接到落后的生产关系上,维新派则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5.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与区别联系:①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新式学校。③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的和进步的。区别:①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②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专题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1.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①经济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仍有比较大的发展。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③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④组织基础:兴中会建立后,积极联络会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⑤革命形势:资产阶级发起收回权利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⑥时代要求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2.对三民主义的认识(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含义一是反满,推翻清朝政府,而非反对所有的满洲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各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要求,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政治革命的根本。

    高一历史电子课本人教版2022

    人教版高中历史共有9本。必修3本,选修6本。

    各版本的新课标高中历史书都是三本必修+六本选修,由于高考选修是各省选择三本作为高考要求,而考题又是三选一的模式,所以一般的学校只教两本或一本。

    必修1(政治史)

    必修2(经济史)

    必修3(文化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拓展内容:

    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一、听课方法

    高中历史必须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必须在掌握史实基础上思考和回答问题。

    听课效率往往决定你对基础知识掌握效果。教师在历史课是除了讲解知识,也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

    高中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历败轿祥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

    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记录内容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二、阅读历史资察搏料方法

    历史资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之一。

    阅读高中历史书以外的课外阅读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印象。

    比如一些资料中的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建筑等形象化的学习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历史的情境和氛围。

    在阅读课外书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而且要能够与课本上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三、建立知识方法帆袭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线索,即基本框架。

    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

    比如按照朝代建立、巩固、繁荣、衰败等记录为主要框架。

    重要事情按照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事件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口号等)、事件影响(包括性质、作用、意义、经验教训等)记录为具体内容。

    参考资料:词条(高中历史网页链接)

    高中历史必修二电子版课本

    你好人民版的是人民出版社编写的,人教版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两个版本的教材体例编排、章节设置、选取内容都有好多不一样的地方。根据课标的要求,这两个版本的教科书整体都采用“古今中外”合编的“模块—专题”体例。在这个大的体例框架内饥行衡,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在体例构建上又各具特色。人教版对课标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即模块内把古烂做代和近现代的中西历史按时期有限混编在一起,强调有限混编,是因为教科书虽然把某一时期中西历史编到了一起,但是在逻辑结构和内容上却未将中西历史交融在一起。人民版教科书是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教科书,在体例构建上严格遵循课标的结构体系,先中国后西方,注重历史的时序性。就必修部分来看,人民版教科书与课标规定的三个学习模块,25个学习专题的内容和顺序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在专题名称上稍有改动。从其体例安排来看,编写者显然主张在模块内中外分开编写。但人教版的带缺好用理由是:我们正在学习人民版的历史,但历史老师说人教版的内容更翔实。谢谢望采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四电子书

    一、人教版历史课本和岳麓版历史课本的不同

    1、从教材结构体系上来看两种版本存在较大的区别,但相比较而言,岳麓版比人教版更为科学;

    2、从教材编写体例来看,两种教材版本都注意吸收史学最新研究成果,但相比较而言,岳麓版比人教版贯彻得更为彻底;

    3、从教材特色来看,两种版本教材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4、从教材的编写内容来看,两种版本各有千秋。

    二、人教版历史课本和岳麓版历史课本的特点

    1、人教版历史课本的特点:

    人教版因为编写者很多本身是旧版教材的编写者,所以基本延续了老版教材的特色。

    第一,注重史实,表述细致。

    人教版教材很好地延续了老版人教版教材的优点,对重要史实的表述表述细致到位,对学生预习和自学,非常有利。

    例如:在必修三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课中,关于四大发明对世界影响的表述,在第37页有一大自然段专门集中概括。

    第二,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

    人教版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上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基本做到了一分课程标准说一分话,并没做过多的发挥,对实施常规教学,落实课标要求非常实用。

    例如:在对中国古代戏剧的表述是:“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并说明其艺术成就。”人教版教材只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岳麓版教材却专门用一课编写,除京剧外,还包括傩仪、南戏、元杂剧、昆曲等。

    2、岳麓版历史课本的特点:

    岳麓版教材比较突破传统。

    第一,观点新颖,积极采纳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岳麓版教材的编写者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最新史颂陵学研究成果,观点新颖独特。

    例如:编写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大胆采用新材料,在表述上也是独辟蹊径,引入了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不同的史学观点,对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史学修养,非常有价值。

    第二,中外合编整合力度合理。

    岳麓版教材编写者注重中外历史的贯通,培养学生知识提提的整合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编写者有意识地将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集中编写,有利于学生将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扩展资料:

    人教版历史课本与岳麓版历史课本各自的缺点

    人教版历史课本强调可读性,对很多知识点的表述过于直白,限制了教师的发挥空间。

    例如:在必猜敏修三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课中,关于四大发明对世界影响的表述,在第37页有一大自然段专门集中概括。学生只要充分预穗樱枝习,几乎不需要教师补充,极大的限制了教师的发挥空间,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岳麓版历史课本是每课内容的安排不统一,有拼凑之感。一般来说,每课有一个内容就好,按照课标要求和考点内容来编排即可。但岳麓版喜欢拼凑。

    例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课,教材有这么几个子目:“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历史性的握手”、“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六个子目,看起来有一章内容硬塞成一课,每个子目之间逻辑关系不强。

    本课一直是近些年高考的热点内容,总共有三大块内容组成:“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70年代的外交和新时期的外交”,若能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每个内容在适当补充一些史实,不但更加紧凑,也会丰满一些。而人教版则单列一个单元,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电子书

    必修3本(必修一,二,三),选修6本

    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8课美国联信拍邦政府的建立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滑粗羡点

    1发达的古代农业

    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3古代商业的发展

    4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开辟新航路

    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7第一次工业革命

    8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5交通和通讯的进步

    16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8罗斯福新政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宋明理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凳纯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7课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