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初中 > 八年级 > 初二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全册知识点整理

  • 初二
  • 2024-10-29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那么,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物理初二知识点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N(简称:牛),符合是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6、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E⑹原理: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

第一章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力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学习了“声学”和“光学”,到了下册,物理学习将进入另一个部分——力学。力学是初中物理绕不开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它和初三学习的“电学”,在中考试卷中的分值比例就占了70~75%,而且初中物理的难题大部分从这里出题。

第七章:力

1.了解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及三要素;

2.了解弹力,明白弹簧测力计原理及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3.会重力计算(G=mg)(重点)。

第八章:运动和力

1.了解惯性知道阻力对物体影响;

2.明白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条件,实验重点区分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是难点;

3.明白摩擦力方向,会利用二力平衡计算摩擦力(重点)。

第九章:压强

1.学会分析压力;

2.计算压强、液压的公式:P=f/s、P=ρgh(重难点);

3.力的作用效果实验,液压实验,大气压强实验(重点)常考;

4.流体流速大的压强小。

第十章:浮力(本册书重难点)

1.明白浮力方向;2.会计算浮力(四种方法)(重难点);

3.浮沉条件;4.浮力的应用(难点)。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分清做功与不做功;2.计算功的大小;

3.计算功率大小;4.动能与势能的大小影响因素;5.机械能守恒。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杠杆的计算及做图(重点);

2.滑轮的计算(难点)因为变形多,公式多;

3.斜面的应用;4.机械效率η=w有/w总(重点)。

初二物理难不难

一,电路与电流

电路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短路(直接把电源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μ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以上就是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基础知识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共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3. 重力:地球吸引物体的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4. 力的分类:可以分为弹力、重力、摩擦力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