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小学 > 三年级

三年级除法讲解

  • 三年级
  • 2024-08-23

三年级除法视频讲解视频?.那么,三年级除法视频讲解视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三年级的除法是以整除为主,或有余数的问题.可以通过分盘子的游戏来进行引导教学,比如,把9个桃子分四盘,那么先摆好四个盘子,然后每个盘子里面先放一个,还有五个没放,再每个盘子放一个,还剩一个,比盘子数要少,那么这一个就是余数,而盘子里面的桃子数就是商.再有就是乘法口诀表,背除数的倍数,直到前一个小于或等于被除数,后一个大于被除数,那么就能得出商数是前一个倍数,而被除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就是商了.至于后面立竖式的算法,就是乘法与减法的结合,以及退位进位之类的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与交流中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学习方式,利用多种表征之间的转化,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解题策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中利用“包含除法”的迁移是本课的关键,即是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学生能初步感知用除法计算,但是仅仅停留会列除法算式计算的层面上,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能学生会这样想:我会列算式计算,为什么还要画一画、圈一圈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们要思考:数量关系的理解及表述要通过多种表征的转化,使学生感悟问题的深层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在这里画示意图、圈一圈等方法是由直观操作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如:一部分学生要借助画好的示意图,看出擦桌椅12人是扫地4人的3倍;另一部分学生则在直观的基础上,将求12人是4人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12里面有几个4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得出12÷4﹦3的算式。要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地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让学生用所学除法的含义来分析数量关系,理解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本视频是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讲解视频-三年级上册数学的讲解。本视频适用于老师课前预习及翻转课堂的教学以及后进生的精准辅导,也适用于家长对孩子的作业辅导。

sorry,看见时有些晚了:
9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3×3×4=36;
3|__9____12
34
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3×3=9;最小公倍数是3×3×3×2=54;
3|_27____18_ 或 9 |_27____18_
3|_9_____632
32
20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2×2=4;最小公倍数是2×2×5×6=120
(这个自己练练吧)
做短除时,要一直分到剩下的数互质,没有公共因数方可;
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要两两互质,这里暂不提
短除法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侧面所有数分别相乘;
短除法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侧面和下面所有数分别相乘,即最大公因数×下面互质两个数的积

1、通过生活情境发现问题,利用表征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2、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多种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倍”的概念,紧紧联系除法的意义探索发现解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养成认真审题,有序思考,认真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分的过程和为什么这样分。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肌互冠就攉脚圭协氦茅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倍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以上就是三年级除法视频讲解视频的全部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