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伶九月初三夜下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误把真珠写为珍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这里的真珠即珍珠。编辑本段词语注释 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瑟瑟:碧绿色。怜:爱。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编辑本段古诗译文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那么,可伶九月初三夜下一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
全诗如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下一句: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作者]
白居易
[全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词名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状如弯弓。
原文: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这句诗的意思是: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以上就是可伶九月初三夜下一句的全部内容,《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