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本?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本如下: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物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过程有:熔化:固态→液态(吸热)铁变成铁水,凝固:液态→固态 (放热)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车轮,那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琴弦振动
空气振动
树叶振动
水振动
340。解释:因为回声是从声源处到山谷(障碍物)反弹而来,所以路程为2×340,但是,一来一回,所以要除以二。(掌握方法即会做题)
不能,因为声音是不能在真空里面传播的,记住是不能,不是无法。
C,因为由题意可知,真正的速度一定比原来的速度要慢,所以只能选这个。
LZ,我绝对是手写的,求采纳(*^__^*) 。
1琴弦振动
2空气振动
3树叶振动
4水振动
填空
1. 340M 不能(真空环境不能传声)
选择题
1. C
你好 我也是今年上八年级 1.固体2.声波3.气体4.液体二680米能(不确定)三.c好不容易打出来的 。
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本如下:
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物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过程有:熔化:固态→液态(吸热)铁变成铁水,凝固:液态→固态 (放热)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车轮,汽化:液态→汽态(吸热)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
液化:汽态→液态(放热)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早晨的浓雾,升华:固态→汽态(吸热)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凝华:汽态→固态(放热)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注意: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过程是固态水(冰棍)先升华为水蒸气(气态水看不见)。
再液化为小水滴(能看到的“水蒸汽”是液态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了。水蒸气(气态水)烫伤要比液体水烫伤更厉害,因为从气态到液态要放热的。
声现象基础知识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5、听到声音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道: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6、双耳效应: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和强弱不同。
分析:(1)题目中给出了工艺品的质量和体积,可以直接代入公式ρ=mV求出工艺品的密度.
(2)根据售货员的说法,600g的工艺品里面应该有300g的黄金300g的铜,代入公式V=mρ分别计算出黄金的体积V金和铜的体积V铜,将二者相加即为按含金量为50%计算出的工艺品的体积V.最后再用公式ρ=mV计算出含金量为50%的工艺品的密度,与小红测得的工艺品密度相比较.如果相等,则售货员的说法是可信的;否则,不可信.
(3)设这件工艺品中金的质量为m'金,则铜的质量为600g-m'金,利用公式V=mρ分别列出黄金和铜的真正体积V金′和V铜′,利用关系式V金′+V铜′=52cm3列方程,求出工艺品中所含黄金的质量.最后求出工艺品中黄金含量的百分比即含金量.解答:解:(1)根据实验结果,工艺品的实际密度:ρ=mV=600g52cm3=11.54g/cm3.
(2)根据售货员的说法:
工艺品中金和铜的体积分别为:V金=m金ρ金=300g19.3g/cm3=15.54cm3,V铜=m铜ρ铜=300g8.9g/cm3=33.71cm3总体积V'=V金+V铜=15.54cm3+33.71cm3=49.25cm3
工艺品的密度:ρ'=mV′=600g49.25cm3=12.18g/cm3.
从计算结果可知,实际密度小于按含金量为50%计算时的密度,因此售货员的说法不可信.
(3)设这件工艺品中金的质量为m'金,则铜的质量为600g-m'金,
由ρ=mV得:m金′19.3g/cm3+600g-m金′8.9g/cm3=52cm3
解得m'金≈255g
含金量为:m金′m×100%=255g600g×100%≈42.5%
答:根据小红的实验结果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为11.54g/cm3;根据售货员的说法计算出的工艺品的密度为12.18g/cm3,说明售货员的话是否可信;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为42.5%.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本的全部内容,4.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