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来到了阳台,又唠叨着小猫:“你一定要专心,加油!”我碰着小猫,刚要扔的时候,想到了如果像刚才一样,飞不起来,那我的猫不是会变成“残疾猫”了吗?不可以。 我看到了挂在墙上的绳子,决定要用绳子把小猫的脚绑住了。 “一、二、三。那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更多内容请点击【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讲这个寓言故事,了解“相濡以沫”的寓意,会用这个成语。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准备:
挂图、有条件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自己读课文,读正确
2、教师范读,注意断句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学习生字:濡沫涸
4、练读课文,读熟练
二、学习课文
1、借助书下注释,试着自己讲讲课文的意思
2、指导理解文意
1)泉涸:涸:干涸,泉水干枯的意思
2)鱼相与处于陆:(许多)鱼一起(就)呆在陆地上。
1.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看图写作文
乐于助人,这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别人给予的帮助。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将不再会看到别人得不到帮助时焦急的脸胧,我也会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有一次劳技课,老师让我们带一些安全标志。有一个同学忘记带来了,可是,我带了许多。我拿出标志放在桌上,然后埋头做自己的事。我一眼瞥见了一个同学,那个同学不停地在其他人的座位上游走,好像挺着急呢!最后,他失落的走回座位,低头小声的说着什么。问了别人才知道,那位同学忘记带安全标志了,没有人愿意借他。他的眼圈微微泛着红,看到他满头的汗珠,我想:我自己有这么多,反正也用不完,到最后还得丢掉,倒不如用多余标志的帮助那位同学,让他免受老师的批评。
2.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看图作文
一天,天气晴朗。
小明和一群小伙伴们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坪上踢足球。他们分为两队,一队是红队,一队是黄队。
小明在黄队是队里的飞毛腿。在一声哨声下,足球从各个人身旁冲过,红队里的小刚一下一个飞毛腿,把足球踢得高高的,远远的。
“呀,踢进黄队的网里了!”红队的队员们激动地拼命为他喝彩,有些激动得太厉害的将小刚高高抛起。
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以上就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全部内容,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讲这个寓言故事,了解“相濡以沫”的寓意,会用这个成语。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准备: 挂图、有条件的准备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