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初中 > 九年级 > 初三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初三物理知识归纳与笔记

  • 初三
  • 2024-06-06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4、压强的计算。那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篇1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九年级物理最难的部分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和知识点

电磁

1.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

2.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

3.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初三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物理是一门非常需要练习总结的一门功课,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感觉物理很难学,初三物理知识点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物理相关内容推荐↓↓↓

物理磁场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十个公式

物理学上10大科学定律及理论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

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

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

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

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Q吸=cmΔt (Δt=t-t0)

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 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21、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

速度υ=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υ=340m / s

光速C=3×108 m /s

密度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合力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p = F / S

p =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

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

浮力

① F浮 = G – F

②漂浮、悬浮:F浮 = G

③ F浮 = G排 =ρ液g 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

杠杆平衡条件: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 G物)/ n

SF = n SG 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

额外功: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

η=G /(n F)

=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

杠杆平衡条件: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 G物)/ n

SF = n SG 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

额外功: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

η=G /(n F)

=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e65f0ed1ad51f01dc281f147.html

比热容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

(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

1、组成:

①电源

②用电器

③开关

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以上就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的全部内容,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篇1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