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初中 > 九年级 > 初三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

  • 初三
  • 2023-06-08
目录
  •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 初三化学肥料知识点总结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上册
  •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中化学必背物质颜色

  •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有很多。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用途、制法,以及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与工业、农业、日常生活、医学、材料等均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基庆等物质。化学研究的对象涉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联。传统的化学常常都是关于两种物质接触、变化,即化学反应,又或者是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腔信程。

    这伍锋轮些变化有时会需要使用电磁波,当中电磁波负责激发化学作用。不过有时化学都不一定要关于物质之间的反应。光谱学研究物质与光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并不涉及化学反应。

    初三化学肥料知识点总结

    想要在初三学好化学,那么就要掌握这门科目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下面总结了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必背知识点

    1、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推荐阅读: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3、影响燃烧现象信敏的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必背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昌掘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

    +3价::Fe3+,Al3+

    -1价:Cl-、OH-、NO3-

    -2价::O2-、S2-、CO32-、SO42-

    -3价::PO43-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3O2==2Al2O3碳C+O2==CO2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实验现象表达式电解水验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滑迅枝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O2↑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化学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2、CO、SO2、.H2S、NO等物质。

    3、其他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一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上册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 方法 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汇总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逗握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注: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初中化学必备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6、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7、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8、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配禅停止加热。

    2、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山卖庆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过滤操作: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9、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10、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1、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考点1.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符号为“Ar”,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3。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元素符号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时,它还能表示“某单质”。)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①表示铁元素

    Fe②表示一个铁原子3Fe:表示3个铁原子

    ③表示金属铁

    考点5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归纳精华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梳理整理大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2021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

    但是想要看懂和真正走进这个新世界,必须花费一定的功夫。初中化念中学是高中化学的垫脚石,能够在高中轻松学化学,那么初中化学的基础可要打扎实。

    构成凳高培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物枣唯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初中化学必背物质颜色

    初三化学的学习对于一部分初中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要注意对知识点的总结,下面为大家梳理了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5、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神慎带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游芦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6、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7、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8、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基本的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初中化学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孝册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化学反应规律

    1、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2、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②碱+酸→盐+水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