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试卷?1、 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尖中正确的是(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B.位移放向总跟加速度方向相反,跟速度方向相同。C .物体的运动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哏位移方向相反,背向平衡位置时,那么,高二物理试卷?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尖中正确的是( )。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B.位移放向总跟加速度方向相反,跟速度方向相同。
C .物体的运动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哏位移方向相反,背向平衡位置时,速度哏位移方向相同。
D.水平弹簧振子朝左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 速度方向相同,朝右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 速度方向相反。
2、 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在图的四幅图象中,正确反映加速度a与位移x的关系的是( )
3、 如图所示的演示装置,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着五个单摆,其中A. E摆长相同,先使A摆摆动,其余各摆也摆动起来,稳定时可以发现( )
A.各摆摆动的周期均与A摆相同
B. B摆摆运动的周期最短
C.C摆摆动的周期最长
D. C摆振幅最大
4、荡秋千 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运动,
关于荡秋千的科学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人应始终按照秋千摆动的节奏前后蹬板,这样才能越荡越高。荡秋千的过程是将人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B. 人和秋千属同一振动系统,人与秋千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系统做功之和为零,只有在与秋千的固有周期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才能越荡越高
C. 秋千的运动是 受迫振动,因此人用力的频率应保持和秋千的固有频率相同,秋千向下运动埋双脚向下用力,当秋 千向上运动时双脚向上用力,这样才能越荡越高。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为电容(英文名称:capacitor),用字母C表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二物理电容器的电容测试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物理电容器的电容测试题及答案
1.下面关于电容器及其电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组成了电容器,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
B.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
C.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反比
D.一个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ΔQ=1.0×10-6C时,两板间电压升高10 V,则电容器的电容无法确定
解析:选A.电容器既然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它里面有无电荷不影响其储存电荷的能力,A正确;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指任一极板电荷量的绝对值,B错;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结构决定,不随带电量的变化而变化,C错;C=QU=ΔQΔU可求电容器的电容,D错.
2.对于给定的电容器,描述其电容C、电荷量Q、电压U之间相应关系的图应是下图中的()
图1-8-6
解析:选B.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特性的物理量,仅由电容器本身决定,对于给定的电容器,其电容C的大小与电荷量Q、电压U均无关.
3.(2010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1-8-7). 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图1-8-7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由θ不变
解析:选A.保持S不变,增大d,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减小,由于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由Q=CU可以判断极板间电势差变大,静电计指针偏角θ变大,选项A正确,B错误;保持d不变,减小S,电容器电容变小,由Q=CU可以判断极板间电势差变大,选项C、D错误.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如图1-8-8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8-8
A.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
B.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不变
C.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
D.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不变
解析:选AD.保持S闭合,则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不变,由E=Ud可知,当A板向B板靠近时,E增大,θ增大,A正确,B错误;断开S,则两板带电荷量不变,则Q=CU=εrSU4πkd=εrS4πkE可知,将A板向B板靠近,并不改变板间电场强度,故Q不变,D正确,C错误.
5.如图1-8-9所示,有的计算机键盘的每一个键下面都连一小块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间隙的是另一块小的固定金属片,这两片金属片组成一个小电容器,该电容器的电容C可用公式C=εSd计算,式中常量ε=9×10-12 F/ m,S表示金属片的正对面积,d表示两金属片间的距离,当键按下时,此小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与之相连的电子线路就能检测是哪个键被按下了,从而给出相应的信号,设每个金属片的正对面积为50 mm2,键未按下时两金属片的距离为0.6 mm,如果电容变化0.25 pF,电子线路恰能检测出必要的信号,则键至少需要被按下多少 mm.
图1-8-9
解析:设金属片的原距离为d,金属片被按下Δd时电容变化ΔC=0.25 pF,
此时金属片间距为(d-Δd),
则C1=εSd,C2=εSd-Δd.
ΔC=C2-C1=εS(1d-Δd-1d),
代入数据得Δd=0.15 mm.
答案:0.15 mm
选择题
1.某电容器的电容是30 μF,额定电压为200 V,击穿电压为400 V,对于该电容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使它的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1 V,所需要的电荷量是3×10-5 C
B.给电容器1 C的电荷量,两极板间的电压为3×10-5V
C.该电容器能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6×10-3C
D.该电容器两极板间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200 V
解析:选A.由ΔQ=C•ΔU=30×10-6×1 C=3×10-5C,A对;由U=QC=130×10-6V=3.3×104 V,电容器被击穿 ,B错;击穿电压为400 V表示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400 V,最大电荷量Q=CU=3×10-5×400 C=1.2×10-2C,C、D错.
2.一个电容器带电荷量为Q时,两极板间电压为U,若使其带电荷量增加4.0×10-7 C时,它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20 V,则它的电容为()
A.1.0×10-8 F B.2.0×10-8 F
C.4.0×10-8 F D.8.0×10-8 F
解析:选B.由于电容与电容器上带电荷量和电势差大小无关,所以可根据电容的定义式推导出:C=ΔQΔU.因此电容C=4.0×10-720 F=2.0×10-8 F.
3.如图1-8-10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极板带电荷量为Q,极板间距为d.今在两板间正中央放一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则它所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图1-8-10
A.k2Qqd2 B.k4Qqd2
C.QqCd D.2QqCd
解析:选C.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为匀强电场,其电场强度为E=QCd,因此点电荷q在其中所受到的电场力为F=Eq=QqCd.
4.如图1-8-11所示,用电池对电容器充电,电路a、b之间接有一灵敏电流表,两极板之间有一个电荷q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极板的间距变大,则()
图1-8-11
A.电荷将向上加速运动
B.电荷将向下加速运动
C.电流表中将有从a到b的电流
D.电流表中将有从b到a的电流
解析:选BD.板距增大,由于板间电压不变,则E=Ud变小,所以电场力变小,电荷向下加速,A错B对;由平行板电容公式可知,板间增大C变小,则Q=CU变小,电容器放电,C错D对.
5.如图1-8-12所示是一种通过测量电容器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液面高低的仪器原理图.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用导线接到指示器上,指示器可显示出电容的大小.下列关于该仪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8-12
A.该仪器中电容器的电极分别是金属芯柱和导电液体
B.金属芯柱外套的绝缘层越厚,该电容器的电容越大
C.如果指示器显示电容增大了,则说明电容器中的液面升高了
D.如果指示器显示电容减小了,则说明电容器中的液面升高了
解析:选AC.类似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导体芯柱和导电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电极,导体芯柱的绝缘层就是两极间的电介质,其厚度d相当于两平板间的距离,所以厚度d越大,电容器的电容越小.导电液体深度h越大,则S越大,C越大,C增大时就表明h变大.故A、C正确.
6. (2011年沈阳高二质检)如图1-8-13所示是一只利用电容器电容(C)测量角度(θ)的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当动片和定片之间的角度(θ)发生变化时,电容(C)便发生变化,于是通过知道电容(C)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知道角度(θ)的变化情况.下列图象中,最能正确反映角度(θ)与电容(C)之间关系的是()
图1-8-13
图1-8-14
解析:选B.两极板正对面积S=12(π-θ)R2,则S∝(π-θ)
又因为C∝S,所以C∝(π-θ)
令C=k(π-θ)∴θ=π-Ck(k为常数)
所以B正确.
7.某电容器上标有“1.5 μF,9 V”的字样,则()
A.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不能超过1.5×10-6 C
B.该电容器所加电压不能超过9 V
C.该电容器击穿电压为9 V
D.当给该电容器加4.5 V的电压时,它的电容值变为0.75 μF
解析:选B.该标示值为电容器电容和能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加在该电容器上的电压超过9 V就会击穿它.能够给它充的最大电荷量为Q=CU m=1.5 ×10-6×9 C=1.35×10-5C.电容器电容与所加电压无关,因此当给电容器加4.5 V的电压时,其电容值仍为1.5 μF.故B正确.
8.如图1-8-15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个极板为A、B,B板接地,A板带电荷量+Q,板间电场内有一固定点P.若将B板固定,A板下移一些,或者将A板固定,B板上移一些,在这两种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8-15
A.A板下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不变
B.A板下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升高
C.B板上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降低
D.B板上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减小,P点电势降低
解析:选AC.A板下移,电荷密度不变,场强不变,又因P与B板距离不变,由UP=Ed知P点电势不变,A对,B错,B板上移,场强同样不变,但P与B板距离减小,故电势降低C对,D错.
9.如图1-8-16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池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距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M点上方,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8-16
A.液滴将向下加速运动
B.M点电势升高,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将减小
C.M点的电场强度变小了
D.在a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电场力做功相同
解析:选BD.当将a向下平移时,板间场强增大,则液滴所受电场力增大,液滴将向上加速运动,A、C错误.由于b板接地且b与M间距未变,由U=Ed可知M点电势将升高,液滴的电势能将减小,B正确.由于前后两种情况a与b板间电势差不变,所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电场力做功相同,D正确。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满分40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有的有几个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选出填入题后的括号中。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B.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
C.电源电动势的数值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D.电源电动势与外电路的组成无关
2. 如图所示,A、B、C、D是滑线变阻器的4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该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
A. A和B B. A和C
C. B和C D. B和D
3.如图所示电路,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6A,当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则两电阻阻值之比R1:R2为( )
A.1:2 B.2:1
C.2:3 D.3:2
4.关于三个公式:① ,② 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式①适用于任何电路的电热功率
B.公式②适用于任何电路的电热功率
C.公式①、②、③适用于任何电路电功率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R =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6.根长1m的均匀电阻丝需与一盏10V,5W的灯同时工作,电源电压恒为100V,电阻丝阻值R=100(其阻值不随温度而变),现利用分压电路从电阻丝上获取电能使灯正常工作。
高二物理第2章。
1.下列关于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B.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C.电阻率与导体的形状有关
D.电阻率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答案:B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B.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解析:选A.根据电阻定律:R=lS,可见当横截面积S一定时,电阻R与长度l成正比,A正确.
3.一只220 V,100 W的灯泡,测量它不工作时的电阻应为()
A.等于484 B.大于484
C.小于484 D.无法确定
解析:选C.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R=U2P=2202100 =484 ,当灯泡不工作时,其灯丝的电阻率因温度较低而明显小于正常工作时的值,故不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明显小于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即小于484 .
4.一段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横截面的直径是d,电阻是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成()
A.R/10000 B.R/100
C.100R D.10000R
解析:选D.直径变为d10,横截面积则变为原来的1100,长度变为原来的100倍,由R=lS得电阻变为原来的10000倍,故D正确.
5.测量液体的电阻率,工业上采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图2-6-5所示,A、B是两片面积为1 cm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为d=1 cm,把它们浸在待测液体中,若通过两根引线加上一定的电压U=6 V 时,测出电流I=1 A,则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
图2-6-5
解析:由R=UI=610-6 =6106
由题意知:l=d=10-2 m,S=10-4 m2
由R=lS得=RSl=610610-410-2 m
=6 104m.
答案:6104 m
一、选择题
1.(2011年南京高二检测)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阺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
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答案:CX
2.某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直径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该导线的电阻率和电阻分别变为()
A.4和4R B.和4R
C.16和16R D.和16R
解析:选D.导体的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温度一定时电阻率是不变的.导线拉长后,直径变为原来的一半,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4,因总体积不变,长度变为原来的4倍,由电阻定律计算可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6倍.
3.温度能明显地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图2-6-6所示的图象中分别为某金属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
图2-6-6
A.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B.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C.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D.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解析:选CD.图线1反映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是金属导体的电阻,图线2反映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是半导体材料的电阻,故C、D正确,A、B错误.
4.(2011重庆南开中学高二检测)两粗细相同的同种金属电阻丝R1、R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图线如图2-6-7所示,可知()
图2-6-7
A.两电阻的大小之比为R1∶R2=3∶1
B.两电阻的大小之比为R1∶R2=1∶3
C.两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3∶1
D.两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3
解析:选B.由I-U图象可知R1∶R2=1∶3,B选项正确
根据R=LS,L=RS,所以L1∶L2=R1∶R2
L1∶L2=1∶3,C、D都不正确.
5.两根材料相同的导线,质量之比为2∶1,长度之比为1∶2,加上相同的电压后,通过的电流之比为()
A.8∶1 B.4∶1
C.1∶1 D.1∶4
解析:选A.同种材料的导线体积之比等于质量比:V1∶V2=2∶1,面积之比为S1S2=V1/l1V2/l2=2121=41,由R=lS可得R1R2=l1l2S2S1=1214=18,加上相同电压,由I=UR可得I1I2=R2R1=81,所以A对.
6.白炽灯的灯丝由钨丝制成,当灯丝烧断后脱落一段,又将剩余灯丝刚好能搭接上使用,若灯泡功率原来为60 W,观察搭接起来的灯丝长度大约为原来的34,则现在灯泡的功率约为()
A.30 W B.45 W
C.60 W D.80 W
解析:选D.由电阻定律知,灯丝长度减为原来的34,电阻变为原来的34,照明电路中电压220 V不变,则由P=U2R知功率变为原来的43倍,即80 W,D选项正确.
7.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只6 V 8 W的小灯泡 L 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E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如图2-6-8所示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图2-6-8
A.变暗 B.变亮
C.亮度不变 D.可能烧坏
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PB段的电阻丝,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小灯泡变亮,B正确;由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不可能烧坏灯泡.故正确答案为B.
8.现有半球形导体材料,接成如图2-6-9所示甲、乙两种形式,则两种接法的电阻之比R甲∶R乙为()
图2-6-9
A.1∶1 B.1∶2
C.2∶1 D.1∶4
解析:选D.将甲图半球形导体材料看成等大的两半部分的并联,则乙图中可以看成两半部分的串联,设每一半部分的电阻为R,则甲图中电阻R甲=R2,乙图中电阻R乙=2R,故R甲∶R乙=1∶4.
9.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x和y,x长为l,y长为2l,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电势变化如图2-6-10所示,则x、y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图2-6-10
A.2∶3 B.1∶3
C.1∶2 D.3∶1
解析:选B.由图象可知,Ux=6 V,Uy=4 V,由两导体串联时电流相同,得UxUy=RxRy,而Rx=lSx,Rx=2lSy,所以UxUy=Sy2Sx,则SxSy=Uy2Ux=426=13.故正确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0.如图2-6-11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陶瓷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6-11
解析:
将膜层展开,如图所示,则膜层相当于一电阻,其长度为L,横截面积=管的周长厚度.然后再将电阻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联立便可求出.
由电阻定律R=LS可得R=D2d=Dd
由欧姆定律R=UI得Dd=UI得DdIL.
答案:UI UDdIL
11.(2011年福州高二测试)一根长为l=3.2 m、横截面积S=1.610-3m2的铜棒,两端加电压U=7.010-2V.铜的电阻率=1.7510-8 m,求:
(1)通过铜棒的电流;
(2)铜棒内的电场强度.
解析:(1)由R=lS和I=UR得I=USl=
7.010-21.610-31.7510-83.2 A=2103 A.
(2)E=Ud=7.010-23.2 V/m=2.210-2 V/m.
答案:(1)2103 A (2)2.210-2 V/m
12.(2011年兴义高二检测)A、B两地相距11 km,A地用两根完全相同的导线向B地送电,若两地间某处的树倒了,压在导线上而发生故障.为了找出故障所在处,在A地给两根导线加上12 V的电压,此时在B地测得电压是10 V;在B地给两根导线加上12 V的电压,此时在A地测得电压是4 V,问:故障发生在何处?
解析:
作出示意图,在两根导线间的树,相当于阻值为R的电阻,设单位长度导线的电阻为r,故障处离A地的距离为 x km ,由电阻定律可得各段导线的电阻值(在图中标出),当A处加上12 V电压,B处测得的是R上两端的电压,有串联分压得1210=2xr+RR①
同理:124=211-xr+RR②
由①、②得:x=1 km即故障发生在离A处1 km 处.
答案:离A处 1 km 处
【 #高二#导语】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在这一年里学生必须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让你更好的学习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静电场》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的得0分,共4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A、B两球带电情况相同,C球不带电.将A、B两球相隔一定距离固定起来,两球间的库仑力是F,若使C球先和A接触,再与B接触,移去C,则A、B间的库仑力变为()
A.B.C.D.
2.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有一点A,当一个-q的检验电荷从电场的无限远处被移到电场中的A点时,电场力做的功为W,则检验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及电场中A点的电势分别为()
A.B.
C.D.
3.如图所示,点电荷Q固定,虚线是带电量为q的微粒的运动轨迹,微粒的重力不计,a、b是轨迹上的两个点,b离Q较近,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Q与q的带电一定是一正一负
B.不管Q带什么性质的电荷,a点的场强一定比b点的小
C.微粒通过a、b两点时,加速度方向都是指向Q
D.微粒通过a时的速率比通过b时的速率大
4.在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的连线上,有与连线中点O等距的两点a、b,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场强矢量相同
B.a、b两点的电势相同
C.a、O两点间与b、O两点间的电势差相同
D.同一电荷放在a、b两点的电势能相同
5.一个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变化为零,则()
A.a、b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
B.a、b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
C.该点电荷一定沿等势面移动
D.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场力与移动方向总是保持垂直
6.宇航员在探测某星球时发现:①该星球带负电,而且带电均匀;②该星球表面没有大气;③在一次实验中,宇航员将一个带电小球(其带电量远远小于星球电量)置于离星球表面某一高度处无初速释放,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如果选距星球表面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则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断:()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的电势能一定小于零
C.只改变小球的电量,从原高度无初速释放后,小球仍处于悬浮状态
D.只改变小球离星球表面的高度,无初速释放后,小球仍处于悬浮状态
7.如图所示,虚线表示等势面,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有一带电的小球在该电场中运动,不计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实线表示该带正电的小球的运动轨迹,小球在a点的动能等于20eV,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等于2eV,若取C点为零电势点,则这个带电小球的电势能等于-6eV,它的动能等于:()
A.16eVB.14eVC.6eVD.4ev
8、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个固定的点电荷,电荷量为+Q.图中的虚线表示该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四个等势面.有两个一价离子M、N(不计重力,也不计它们之间的电场力)先后从a点以相同的速率v0射入该电场,运动轨迹分别为曲线apb和aqc,其中p、q分别是它们离固定点电荷最近的位置.①M一定是正离子,N一定是负离子.②M在p点的速率一定大于N在q点的速率.③M在b点的速率一定大于N在c点的速率.④M从p→b过程电势能的增量一定小于N从a→q电势能的增量.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④D.只有②③
9.如图所示,用绝缘细线拴一个带负电的小球,让它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绕O点做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两点分别是圆周的点和最低点,则()
A.小球经过点时,线中的张力最小
B.小球经过点时,电势能最小
C.小球经过点时,电势能最小
D.小球经过点时,机械能最小
10.在静电场中,将一电子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5ev,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电场强度的方向一定是由b到a
B.a、b两点间的电压是5V
C.电子的电势能减少了5eV
D.因零电势点未确定,故不能确定a、b两点的电势
11.如图所示,在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有A、B、C三点,A为两点荷连线的中心,B为连线上距A为d的一点,C为连线中垂上距A也为d的一点,关于三点的场强大小、电势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A.B.C.D.
12.一电量为2×10-9C的点电荷在外力作用下,从静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在这过程中,外力对点电荷做功为8×10-6J,若点电势为,b点电势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可以断定=4000VB.可以断定=-4000V
C.可能等于零D.不能判断的值
13.如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b,b固定在绝缘地板上,a在离b高H的正上方,由静止释放与b发生碰撞后回跳高度为h。
以上就是高二物理试卷的全部内容,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的得0分,共4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1.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