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关于虚心求教的古诗句 虚心好学的诗句 古今贤文 读书篇 告诉我们要从外界吸取经验,虚心向他人学习 的诗句 求关于潜心学习的诗句 关于谦虚勤奋的诗句
古诗名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燃尺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燃搜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皮段历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敏而好念源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仔森态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闻道有先后,术春唯业有专攻。
1.关于学无止境的诗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业精于勤,荒于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不耻下问
好学不倦
虚怀若谷
学而不厌
学无止境
孜孜不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海无边、知也无涯
猛粗活到老学到老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形容“学无止境”的诗句有哪些
1、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业精于勤,荒于嬉。
4、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7、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关于“学无止境”的诗句有哪些
1. 业精于勤,荒于嬉。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
【出处】《进学解》——唐代·韩愈
2.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出处】《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3.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出处】《礼记·学记》——佚名
4.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译文】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
【出处】《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5.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
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
【出处】《题弟侄书堂》——唐代·杜荀鹤
6.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枝敬镇奋斗,
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出处】《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译文】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
如果要在广博的学海中汲取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出处】《进学解》——唐代·韩愈
8.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译文】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出处】《金缕衣》——唐代·佚名
9.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译文】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
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
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
【出处】《说苑》——西汉·刘向编著
10.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精神不集中,即使学习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
【出处】《经学理窟·义理篇》——宋代·张载
4.关于学无止境的词句,来十几句,学无止境~学无止境的词句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3、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 引自《盐铁论.制议》 4、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6、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7、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引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8、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稿巧(现代史学家)转引自《青年文摘》1983年第11期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关于学无止境的名言和事例
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学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过於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会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於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回来,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
名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很明了,生命有限,知识无限,用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学习中,那死定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学无止境的名言和谚语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
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 引自《盐铁论。制议》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
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引自《理想。
情操。精神生活》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蔡尚思(现代史学家)转引自《青年文摘》1983年第11期 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 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高士其 转引自1980年12月31日《解放军报》 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现代学者、教育家)转引自1981年6月22日《北京晚报》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华罗庚(现代数学家)转引自1980年6月20日《北京晚报》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邓拓(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转引自1979年2月27日《忆邓拓》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毛泽东引自《做革命的促进派》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毛泽东 引自《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现代革命家、政治家)引自《周恩来选集》上卷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当代优秀战士、烈士)引自《雷锋日记》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
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 引自《盐铁论。制议》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
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引自《理想。
情操。精神生活》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蔡尚思(现代史学家)转引自《青年文摘》1983年第11期 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
你好:我可以用《至理贤文》回答你吗?这是一本古贤文结合今至理(今贤文),编辑的一本当代版贤文集。在网络上有古今贤文大全之称。希望你能喜欢。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好问者只蠢问时,耻问者终身为愚。学问是异常珍
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应知学问难
,在乎点滴勤。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多看出
苗头,多问出来由。以人为师,才有进步。
学问渊博者,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者,不懂
也不问。请教别人不折本,只是舌头打个滚。试试
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
三师武艺高。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
问得笨。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人力胜天工,
只在每事问。
君子之学必好问州裤慧,问与学,相辅相成。非学,
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不学自知,不问自晓
,古今行事,从未有过。不怕问到,只怕倒问。一
问不得,不妨再问。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无老少,能者为师。没有比人生更艰难的艺
术了,因为这些艺术或学问,到处都有教师。聪明
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独学无友,孤陋寡闻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
==============================================================
【刀钝石上磨,人笨纯大人前学。】——刀子不锋利在
磨刀石上磨,一个人进步太慢,就在进步快的人面前
学习,看他怎么做,不懂的也可以问他。
【多看出苗头,多问出来由。】——多看几遍可以
看出刚显露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或迹象,多问几声可以
问出事物的原因。
【以人为师,才有进步。】——只有虚心,把别人
视为自己的老师,那么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才会有长
进。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不
学习就不会在这方面提出疑问,不去请教别人,知
识面就不能扩大。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既要广博地学
习,又要有一个坚定追求的中心。 既要多问问题,又
不要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
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如果学习中缺乏学
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
浅。
【敏而好学,册答不耻下问。】——天资聪明却好学习
,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
题为耻。
=========================================
1.描写谦虚的古诗句有哪些
1.《登白云绝顶》
宋 刘过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解释】要想把天下各个地方一览无余,就得盘盘绕绕,登上最高的山峰。喻指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
2.《咏竹》
宋代 徐庭筠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解释】这里比喻为人谦虚,虚心.
3.《竹》
清·郑板桥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解释】这里比喻为人谦虚,虚心.
4.《竹梅图的对联》
清·郑板桥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解释】意思是竹子内心谦逊才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仰面拍马逢迎。 此联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5.《 伶官传序 》
欧阳修
谦受益,满招损。
【解释】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由会得到益处。它点明了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
2.描写谦虚的古诗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物岩誉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罩段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枣蔽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
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
3.描写虚心的诗句
竹 清·郑板桥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竹 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谦受益,满招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2.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葛洪) 3.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
(魏相) 4.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张咏) 5. 虚已者进德之基。
(方孝孺) 6.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7.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8.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谭嗣同) 9.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10.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4.关于谦虚的诗句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谦受益,满招损。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司马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大,坎井不知江海之辽阔。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关于谦逊的古诗句
《示次儿柔中出赘》
年代: 宋 作者: 陶梦桂
诲汝汝知乎,家贫乃赘居。
奉身须节约,接物要谦虚。
勿以清缸污,而於黄卷疎。
只须铭此语,一任命何如。
《奉和御制读五代晋史》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子文怀妙识,奥学洞天常。
恬淡游莲幕,谦虚践玉常。
至仁周仆御,大雅变词章。
慎默诚无怠,危机可尽防。
《吕居仁挽词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子翚
皓首犹贪学,谦虚德益丰。
潜神无朕际,悟物不言中。
虽处持荷贵,常安捽茹穷。
笑谈惊委蜕,儒事有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