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二) 地图 1、那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复习地理知识,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球和地球仪
1、赤道长度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2、首位完成环球航行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等地理事物。
4、东西半球分界线:袭段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五种地形特征
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200米;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高原:地面起伏小,坦荡,海拔较高,边缘陡峻;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山地: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500米,坡度陡沟谷深;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丘陵:地面崎岖,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坡度较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且较平坦,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世界人种的分布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美洲的土著人印第安人也是黄种人。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州。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的黑种人是被当作奴隶贩卖到美洲的。
1.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篇一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喊世袭南极洲纬度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2.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篇二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3、产生的现象:①时差(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②昼夜更替
4、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地理是研究配敬亏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学术科目。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的地理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012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有很多学生在复习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时,因为之前没有对知识进行过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学期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侍拿纳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初一学生刚刚步入初中的校园,也是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科,下面是总结的一些地理知识点的重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以上就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的全部内容,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1、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是日平均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