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小学 > 二年级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程

  • 二年级
  • 2023-08-31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第二单元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与奇迹上添花,那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二年级场景歌课文

第二单元美妙的诗歌和童谣

一、教材和丛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是识字单元,所选课文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以“美丽的大自然”为人文主题,通过4个识字主题——场景、树木、动物、农事串联起了本单元56个会认字、2个多音字、40个会写字,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

课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场景漏烂歌》把意义相连、语义相关的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个不同场景中,便于学生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而熟记课文,识记生字;《树之歌》介绍了祖国大江南北常见的树木,描述了不同树木的基本特点,生字以带木字旁的居多,是典型的归类识字;《拍手歌》是传统童谣形式,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游戏,渗透爱护、保护动物的意识,汉字多集中在动物方面,易于随文识字、按部件归类识字;《田家四季歌》展现了乡村美丽的四季景色,介绍了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歌颂了勤劳朴素的生活,识字任务紧扣“农事”,二年级学生对“农事”不太熟悉,课文以看图学文的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本单元教学重点为:运用已有方法自主识字;按结构分类指导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自主阅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二年级下 数学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场景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场景歌》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铜、号”等六个生字。

2、朗读流利课文。

3、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积累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教学重点:

1、能够熟练运用“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铜、号”等六个生字。

2、朗读流利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积累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资源、卡片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旧知:“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年级时学的这首儿歌吗?(出示对韵歌)一起读读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来学习二篇新的儿歌场景歌。”(出示课题。学生读题)

二、字词检查,梳理文本

1、自由读文:“打开语文书翻到16页,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遍启胡,争取字字正确。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 #二年级#导语】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时期,学习数学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升学做好前期准备。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帮助到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免费

第23页到42页。咐凳二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是从第23页到42页。第一单元有两课课文加上日积月累,词语背诵,就到了第二单元了。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出版的教春局材版本名衡森旅称。人教版教材涵盖小学到高中的内容,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二年级语文书上册全部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

1、教科书呈现了小面额的各搏睁种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进行换算的十进制关系。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这个问题主要目的是在解决如何付钱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根据“1元=10角”这一关系,体会1元可以用不同的角币来组合,进而体会购物时付钱方法的多样化。

3、用1元买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探究买尺子的活动研究如何找钱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同时,体会“1元=10角”也是找钱的根据,并体会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4、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巩固“1元=10角”,使学生体会1元的使用价值。上面这些活动都仅仅围绕“认识人民币”而展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认一认,填一填

教学时,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全部内容,二年级学生对“农事”不太熟悉,课文以看图学文的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本单元教学重点为:运用已有方法自主识字;按结构分类指导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自主阅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