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小学 > 五年级

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解决问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 五年级
  • 2023-06-15
目录
  • 求几道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的解决问题~~~越难越好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快快快!!!

  • 求几道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的解决问题~~~越难越好

    《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进行估算。

    2、能应用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

    1、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综合和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2、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

    多媒体课件 练习纸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1、估算(得数保留整数)

    34.6≈ 56.4≈ 47.8≈

    23.1+34.3≈ 43+54.8≈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估算有关的知识。

    2 探究新知

    1.用估算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8主题图

    师:今天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了,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妈妈解决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

    (2)整理信息,理解题意。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你发现的信息填在课前准备的表格内。

    (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理解题意,填写表格)

    师:把这些信息写在表格里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看得更清楚,更容易理清题目的意思。

    (3)自主解决问题。

    A、讨论解题方法。

    师:要想知道妈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10元或20元的鸡蛋,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首先要知道买完大米和肉之后还剩困巧搭多少钱。

    生:拿剩下的钱和10元,和20元去比较,就知道钱够不够了。

    B尝试解决问题。

    师:那么如何计算还剩多少钱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宽镇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自主计算

    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预设生1:我是用计算器算的,还剩17.6元,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生2:我是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结果和生1说的一样。

    生3:我是通过估算的方法来判断的,1袋大米不到31元,两袋大米就不到62元,买0.8kg肉不到27元,用100元减去62元,再减去27元,还剩11元,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生4:我也是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的,一袋大米超过30元,2袋大米超过60元;1 kg肉超过25元,0.8kg肉也就超过25×0.8=20(元)。如果再买一盒20元的鸡蛋,总共就超过了100元,所以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题目中的肉每千克是26.5元,那为什么要估成超过25元呢?估成超过26元不是更接近准确的结果吗?

    生:因为妈妈买的是0.8千克的猪肉,那计算猪肉的价格是用25×0.8=20(元)算起来比较方便,但如果估成26×0.8的话,那计算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师:那题目中估出来的30+30+20+20不是正好等于100吗?为什么不够呢?

    生:因为前面的30、30和20都是超过的,那么最后加起来的和就超过100了

    (4)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的算法真多!那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呢?

    生:用估算来解决比较容易

    师:谁能第三、四名同学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两汪拿种估算方法的不同

    汇报:

    生:一种是估法是偏大估计,还有一种是偏小估计

    师:为什么要用两种不同的估计方法呢?

    学生思考,交流总结

    生:偏大估是用来说明够的情况,而偏小估是说明不够的情况。两种估法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来使用。

    总结:面对不同的情况,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解决分段式问题

    (1)课件出示例9主题图

    师:同学们,从情境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交流汇报信息。

    生:车子开了6.3千米

    收费标准是:3 千米以内就付7元;如果超过了3 千米,那么除了要付7元之外,超出的每千米还要加付1.5元,不足1 千米也按1 千米计算

    (2)解读收费标准。

    师:谁来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坐出租车行驶的距离在3 km以内就付7元;如果超过了3 km,那么除了要付7元之外,超出的每千米还要加付1.5元,不足1 km也按1km计算

    学生发表自己对收费标准的理解。

    师:王叔叔的乘车里程是6.3 km,应该按多少千米计算呢?

    生:0.3千米按1千米算,所以6.3千米根据收费标准明确应该按7 km计算

    (3)讨论7千米的收费方式并解决问题

    ①想一想,按照收费标准,王叔叔的乘车费用应该分成几部分来计算呢?

    生:应该分成两部分来计算,即3 km以内应付的钱数和超出3 km应付的钱数

    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汇报结果

    汇报解题方法。

    方法一:前面的3 km应收7元,后面的4 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

    7+1.5×(7-3)

    =7+1.5×4

    =7+6

    =13(元)

    ②想一想:如果全部里程都按每千米1.5元来计算的话,比正常收费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生:全程每千米1.5元的话,前3千米就是1.5×3=4.5(元),而实际是收了7元,所以这样收费会比正常收费少。

    那这样又应该怎么列式呢?

    方法二:先把7 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再加上前3 km少算的。

    1.5×7=10.5(元)

    前3 km少算:7-1.5×3=2.5(元)

    应付: 10.5+2.5=13(元)

    (4)对比加深认知

    师:对比这两种解题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他用了两种不同的解师方法,但最后却得到了同一个结果

    生: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师小结:有的问题可能不止一种解法,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5)检验计算结果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收费标准,完成下面的表格吗?

    课件呈现表格,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7千米正好收费13元,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3、巩固练习

    1、30元买下面的东西够吗?和同桌你是怎么算的。

    答案:

    计算:

    1.25+1.60+3.70×4+6.60+2.40

    =1.25+1.60+14.8+6.60+2.40

    =2.85+14.8+9

    =26.65(元)<30元

    答:30元钱够的。

    估算:

    1.25<2 1.60 <2

    3.70×4 <4×4

    6.60 <7 2.40 <3

    2+2+4×4+7+3=30(元)

    答:30元钱是够的

    2、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1)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2)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答案:

    (1)2.5×11=27.5(元)

    答:应缴水费27.5元。

    (2)2.5×12=30(元)

    3.8×5 = 19(元)

    30 + 19= 49(元)

    答:应缴水费49元。

    课后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

    解决问题

    62+27+10=99(元) 7+1.5 ×(7-3) 7×1.5=10.5(元)

    60+20+20=100(元) =7+1.5 ×4 7-3×1.5=2.5(元)

    =7+6 10.5+2.5=13(元)

    对于不同的问题, =13(元)

    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解决问题》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现实生活中出租车费计费特点理解“分段计费”的含义,学会用“分段计算”和“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1.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情境,利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的含义;掌握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两种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先假设再调整“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教学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坐过出租车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出租车是怎样计费的呢?(让学生说一说)

    师:看来,同学们虽有坐过出租车的体验,但对出租车的计费方法了解得并不清楚。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解决出租车计费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16页例9情境图,理解题意。

    师:这一情境中让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

    生:行驶6.3千米要付多少钱?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什么信息呢?

    学生说一说。

    师:也就是要知道出租车的收费标准。

    出示收费标准:3 km以内7元;超过3 km,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

    师:怎样理解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我们画图演示一下。先画

    一条横轴表示出租车行驶的里程数,再画一条纵轴表示坐车所付的费用。“3 km以内7元”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说自己理解的意思。)

    师:(动态演示)非常好,比如行驶1千米要付几元?行驶2千米呢?行驶2.7千米呢?3千米之内7元包括3千米吗?(学生思考回答)

    师:也就是说从起步开始,只要不超出3千米就付7元。

    师:如果行驶4千米又要付多少钱呢?为什么? 5千米呢?

    (学生思考回答)

    题目中的乘客坐了6.3 km的路程,又该按多少千米来付费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真棒!不足1 km按1 km计算,也就是说我们要采用“进一法”取“整千米”数。

    师:同学们已经理解了题意,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解答乘客的问题吗?

    2.列式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 教师巡视辅导,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请学生自己的算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法一:分段计算

    3千米以内的费用: 7元

    超出3千米的费用: 1.5×(7-3)=6(元)

    总共要付的费用: 7+(7-3)×1.5

    =7+4×1.5

    =7+6

    =13(元)

    答:这位乘客应付车费13元。

    (着重让学生每步算式的意义)

    师总结:所付的费用=前段的费用+后段的费用。我们把这种算法称作“分段计算”(板书)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做对了吗。(动态演示过程)看来这位同学计算的是正确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图像,你发现出租车费与行驶的里程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师小结:出租车费是随着出租车行驶的里程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出租车行驶的里程数越多,出租车费就越高;3千米以内7元不变;超出3千米,每千米都要加1.5元。同学们看这个图像像什么?(生回答)它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价格阶梯。像出租车这种计费方法我们叫做“分段计费”。(板书:分段计费)

    师:同学们用“分段计算”的方法解决了乘客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学生思考)

    师:我们能不能全程都按1.5元算呢?(学生思考,预设学生回答可能行,可能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图像,)

    师:假设全程都按1.5元/km来算,7千米就收10.5元,比原来少了2.5元。请同学们用敏锐的目光观察图像,到底哪个地方出现问题了?(学生通过对比两个图像找到问题根源:收费标准3千米以内收7元,如果按1.5元/km来算,前3千米只收4.5元,少收了2.5元)

    师:少收了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假设:1.5×7=10.5(元)

    少算:7-1.5×3=2.5(元)

    调整:10.5+2.5=13(元)

    答:这位乘客应付车费13元。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先假设再调整’.(板书 解法二:先假设,再调整 )同学们能理解这个解题方法吗?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老师根据信息逐步画出函数图像,数形结合,使学生理解“分段计费”的意思。通过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分段计算”方法解决问题。通过验证把函数图像补充完整,引导学生观察图像,思考出租车费与行使里程数之间的联系及变化情况,初步体会分段函数思想。(3)通过两个图像之间的对比讲授“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让学生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及问题根源:问题出现在前3千米以内的收费上面。如果按1.5元/km来算,前3千米只收4.5元,少收了2.5元,少收了要加上。这样能更直观的理解、分析题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如果收费的标准不发生变化,行驶的里程数改成8.6千米,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汇报计算结果。

    学生的作业展示并让学生说算理,全班交流,分享思路。

    师:除了出租车费是分段计费的,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呢?

    2..运用拓展,完善认知。

    (1)出示练习四第8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2)汇报解答结果,全班交流,分享思路。图像演示、对比思考。

    3.回顾反思,建立方法。

    (1)、探寻用“分段计算”的 方法解决问题的规律。

    师:回顾用“分段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应付费用=前段费用+后段费用

    (2)探寻用“先假设再调整”方法解决问题的规律。

    师:回顾用“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①先假设都按后段的收费标准来算。

    ②再看如果这样算,前段是多算了还是少算了。

    ③少算了就要加上,多算了就要减去。

    4.出示练习四第7题(改编)。

    (1)让学生自己整理信息、理解题意,明确“分段计算”要分哪两段计算?要分价格表中的定价和后加印的40张照片的钱两段。

    (2)汇报计算结果,并让学生说算理。全班交流,分享思路。

    【设计理念】: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开始设计的练习是基本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巩固这类题的解题方法。而后面的第8题是区别于例题与第一道练习题的,是有深度的。这道题在用“分段计算”方法解答时,与前两道题没有不同。但在用“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上设置了障碍,难点在于前3分钟不是少算而是多算了,前段多算了怎么办?要加上。根据学生的计算过程逐步演示图像,找到与前面两道题的区别,从而完善这类题的认知。

    通过再次的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出示练习四的第9题,让学生课下完成。

    创设邮寄信函的情境,让学生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四、课堂总结,梳理内化。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了“分段计费”问题蕴含的规律,找到了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两种一般方法,一种是“分段计算”,另一种是“先假设再调整”。同学们学得很好。

    【设计理念】:通过总结梳理知识、内化知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选择。(5分)(把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下列是方程的有( )。 A2y+8 B 2x-15>7C 2y-5=18(2) 下面()的结果大于11.6。

    A 11.6×0.98 B 11.6÷0.98 C 11.6÷1.98 (3)因为2.75×38=104.5,所以仿戚27.5×( )=10.45 。 A0.038 B0.38C3.8D38 (4)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扩大4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倍 A、4 B、8 C、16(5)一个平行四边脊困形和一个三角形的高相等,面积也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是( )厘米。 A4 B8C2 计算。(28分) 1.解方程(6分) 2χ-3.4=7.2 2.4x+1.6x=2.2 2.只列算式或方程,不用计算(4分) (1) 1.2除以3.96的商加上2.7乘以13.7的积,结果是多少? (2) 20比一个数的4倍多10,求这个数。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必须简算。(18分) 9.5×1.06-2.52÷2.4 6.25÷1.25÷0.8 2.5×(3.5-1.65)×0.4 27.2÷(3.2+23×0.6)68.5+31.5÷(0.29+0.41)3.82 ×(2.8-1.3)-1.82×1.5

    (1)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底12.5分米,高是7.8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的价钱是0.8元,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钱? (2)一个工地,第一天运进32.5吨石子,比第二天的4倍多0.5吨,第二天运进石子多少吨? (3) 一个运粮队,5辆车共运粮食22.5 吨,照这样计算,要运粮食118吨,至少需要几辆车? (4)加工车间要加工875个零樱大念件,已经加工了3.5小时,每小时加工50个。剩下的平均每小时加工56个,还要几小时完成任务?(用方程解) (5)学校组织师生看电影,学生950人,教师27人,价格为成人票每张8元,学生票每张4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至少要用多少钱?( 要有计算过程)

    祝你考个100分,好孩子,努力呦!!!!

    1、一辆汽车行25千米耗油2升。平均行一千米耗油多少升?平均每升油能行驶多少千米? 2、做一个生日蛋糕需要奶油7. 5克,需要面粉250克。一天蛋糕房用去90克奶油,照这样计算,用去面粉多少千克? 3、学校图书馆有200本文艺书,正好是科技数的2.5倍,故事书是文艺书的8倍。轮余这三种书一共有多少本? 4、一辆汽车0.75小时行驶了60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又行驶了4.5小时。前后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5、把一些珠子按照2颗红的、3颗白的和6颗黑的串起来,一共串了200颗珠子。最后一颗是什么颜色的珠子?其中红珠子、白珠子和黑珠子各有多少颗? 6、在马路的一边按2棵杨树、3棵樟树栽树,一共栽了90棵樟树。杨树栽了多少棵?如果一共栽了88棵樟树呢? 7、用30米的绳子围长和宽都是整米数的长方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8、书包里有数学、语文、英语和品德书各一本,从中任意拿出一本或几本。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9、34个同学正在进行乒乓球单打、双打比赛,正好用了12张乒乓球桌。你能算出进行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球桌各有几张吗? 10、广电站是1路车和2路车公用的站台,1路车每隔12分钟靠一次站台,2路车每隔15分钟靠一次站台。早晨7:20两路车同时靠站乎搜,下次同时靠站是什么时间? 11、学校组织348个同学去春游,准备租48座和36座的汽车,在不允许有空位的情况下,应当怎样租车? 12、在中原路上铺一条地下电缆,已经铺了34 ,还剩下250米没有铺。这条电缆全长多少米 13、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 ,第二天修了90米,这时还剩下150米没有修。这段路全长多少米? 14、声音在空气中3秒钟大约传1千米,光的速度每秒大约300000千米,声音的速度大约是光速的几分之几? 15、一块小麦试验田,原计划每公顷产小麦8吨,实际每公顷产小麦之几? 16、职工食堂4月份计划烧煤5吨,实际烧煤4.8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17、用5000千克小麦可以磨出面粉4250千克,求小麦的出粉率。 18、小麦的出粉率是80%,要磨出面粉640千克,需要多少千克小麦? 19、六(1)班有学生50人,某天请假2人,求这天的出勤率? 20、植树节那天共植树若干棵,成活了485棵,没有成活的15棵,求这次植树的成活率。 21、王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了5只小足球,付出100元,找回32.5元,每只小足球多少元? 2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7千米,经过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37千米? 23、师徒二人共加工208个机器零件,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比徒弟的2倍还多4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24、王芳的存款数是李丽存款数的岁桐历2.2倍,如果李丽再存入银行75元,两人的存款数就相等了,原来两人各存款多少元? 25、五年级买一批笔记本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给5本,还剩3本;如果每人奖给6本,又少12本。五年级评出三好学生多少名?买了多少本笔记本? 26、山坡上有羊80只,其中白羊是黑羊的4倍,山坡上黑羊、白羊各多少只? 27、商店里卖出两筐柑橘,第一筐重26千克,第二筐重29千克,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了9元钱,平均每千克柑橘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 28、一块梯形麦田,面积是540平方米,高18米,上底是20米,下底是多少米? 29、甲乙两车从相距750千米的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0、两辆汽车同时从同地开出,行驶4.5小时后,甲车落在乙车的后面13.5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一间会议室用边长是0.4米的方砖铺地,需要50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0.5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砖?

    2、有一堆砂子,第一次用去一半又0.5吨,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又0.5吨,第三次用去第二次剩下的一半又0.5吨,最后还剩下6吨,这堆砂子原来有多少吨?

    3、小林和小平的平均体重是33千克,小林和小群的平均体重是33.5千克,小平和小群的平均体重是34.5千克,小林重多少千克?

    4、一个学生从家到学校,先每分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会迟到8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学校5分钟,这个学生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5、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比货车每小时多行8千米,经过3.5小时相遇,相遇时客车离乙站还有11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2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6千米,求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

    7、水泥厂食堂运回3吨煤,计划可以烧饭20天,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实际烧了25天。实际平均每天比计划节约用煤多少千克?

    8、学校分配学生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6人,那么有20人没有床位;如果每个房间住8人,则正好住满。学生宿舍有多少个房间?(用方程解答)

    9、如图,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有一根绳子长40米。如果用这根绳子在靠墙的一块土地上围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最大是多少?(先画出示意图,再解答)

    11、有甲、乙两缸金鱼,甲缸的金鱼条数是乙缸的一半,败蠢逗如从乙缸里取出9条金鱼放人甲缸,这样两缸鱼的察卖条数相等,求甲缸原有金鱼多少条.(用方程解)

    12、曙光小学本学期新购置课桌椅,买来5张桌子与9把椅子,共用1040元。已知这种桌椅一套160元,每张桌子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

    13、新强买了1枝钢笔和1本笔记本共用3.6元,向伟买了同样的1枝钢笔和4本笔记本共用了10.5元,钢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4、某停车场收费标准是:(1)1小时内收2.5元。(2)超过1小时,每0.5小时收2.50元。李叔叔在这个停车场交了20元,李叔叔在这个停车场停车几小时?

    15、一艘轮船从A港开往B港,计划每小时行20千米,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多行2.4千米,这样行了4.5小时后,离B港还有11千米,求AB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16、小偷与警察相隔30秒先后逆向跑上一自动扶梯,小偷每秒可跨越3级阶梯,警察每秒可跨越4级阶梯。已知该自动扶梯共有150级阶梯,每秒运行1.5级阶梯,问警察能否在自动扶梯上抓住小偷

    17、文化宫电影院有座位2000张,前排票每张4元,后排票每张2.5元,已知前排票比后排票的总价少1100元,问电影院有前排和后排座各多少?(用假档拦设的策略来解,用假设都是前排来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快快快!!!

    1、某市市内电话的收费标准:前3分钟(不满3分钟也按3分钟计算)共0.2元,以后每打1分钟加0.1元,小明有一天连续打了若干个电话,共计话费2.6元,小明打了多少分钟的电话?

    2、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达到每小时110km,比大象的2倍还多30km。大象最快能达到每小时多少千米?

    3、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4.雨燕是长距离飞行最快的鸟,一只雨燕3小时可飞行510千米,一只信鸽每小时可以飞行74千米。雨燕的飞行速度大约是信鸽的多少倍?

    5、 甲乙两城相距360千米,货车从甲城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城一辆客车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从乙城开往甲城。经过多少小时两车档脊族在途中相遇?

    6、小明家和小红家相距560米,分别在学校的两侧,放学行弊后,两人在学校分手后7分钟同时到家,小明每分钟走45m,小红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7、野如同学们收集到6个易拉罐和9个饮料瓶,每个的价钱都是一样的,卖到回收站一共获得1.5元,每个瓶子多少钱?

    8.张老板有49千克花生油,每个花生油桶最多装4.5㎏花生油,至少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花生油桶?(得数保留整数)

    9、刘阳从家里到少年宫,每小时走4.5千米,0.6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只走3千米,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少年宫? 10、林华的妈妈去市场买水果。她先花3.5元买了2.5kg苹果,还准备买3kg橙子,橙子的单价是苹果的1.6倍,买橙子应付多少钱?

    10、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30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