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初中 > 七年级 > 初一

初一数学概念,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

  • 初一
  • 2023-05-31
目录
  • 初一数学竞赛压轴题
  • 七年级数学定义大全
  •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必考题型
  • 初一数学变态难的压轴题
  • 七年级变态难数学题

  • 初一数学竞赛压轴题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式的解。

    (3)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

    那么a+c=b+c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

    那么有a·c=b·c或a÷c=b÷c(c≠0)

    ③等式具有传递性。

    若a1=a2,a2=a3,a3=a4,……an=an,那么a1=a2=a3=a4=……=an

    3.解方程式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①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②去括号

    ③森闹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2有理数知识点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7.由绝对值的定义纤春凳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毁旅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5.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整式的重要知识点

    1.整式: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

    2.整式加减

    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掉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与原来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与原来相反。

    (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项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3.单项式: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4.多项式: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5.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

    6.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7.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8.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9.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10.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2.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1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七年级数学定义大全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1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叫同类项。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即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整式的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4.幂的运算:

    5.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上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四、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1)提公因式法:(公因式——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公共因式)吧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取州物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因式的系数,取相同字母最低次幂的积。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2)公式法:A.平方差公式;B.完全平方公式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2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4.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5.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誉乎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

    二、重点

    正、负数的概念;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

    三、难点

    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数轴册虚液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

    知识点、概念总结

    1.正数:比0大的数叫正数。

    2.负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

    3.有理数:

    (1)凡能写成q/p(p,q为整数且p不等于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3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 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图形 直线 射线 线段

    端点个数 无 一个 两个

    表示法 直线a

    直线AB(BA) 射线AB 线段a

    线段AB(BA)

    作法叙述 作直线AB;

    作直线a 作射线AB 作线段a;

    作线段AB;

    连接AB

    延长叙述 不能延长 反向延长射线AB 延长线段AB;

    反向延长线段BA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图形:

    A M B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AB,AB=2AM=2BM.

    6、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 (2)点在直线外.

    (三)角

    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

    4、角的分类

    ∠β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范围 0<∠β<90° ∠β=90° 90°<∠β<180° ∠β=180° ∠β=360°

    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

    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

    (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3)用尺规作图法.

    8、角的平线线

    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图形:

    符号:

    9、互余、互补

    (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

    (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

    (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

    10、方向角

    (1)正方向

    (2)北(南)偏东(西)方向

    (3)东(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4

    1.单项式 :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 :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 :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

    (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5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6

    一.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二.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三.直线的基本性质:

    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四.线段的性质:

    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7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8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a)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b)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系数为1或-1。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常数项的单项式次数为0)

    a)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b)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a)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b)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9

    实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自然数: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0包括在内)都称为自然数。

    数轴:规定了圆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圆点的距离称为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10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2、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3、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11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2、画数轴的步骤:

    ⑴画一条直线。

    ⑵选取原点、正方向。

    ⑶规定单位长度。

    ⑷数轴上用短竖标出刻度。

    ⑸数轴下用标出数值。

    3、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4、数轴特点: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5、数轴上点与有理数关系: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必考题型

    初一数学公式

    大于0的数叫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写成分数的形式称为有理数.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IaI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相加,取相同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负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有理数除发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相反数

    都是数字或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积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不含字母的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皮克公式 S=a+1/2b-1

    2.等和数列之一: 5+6*(n-1)

    几何公式和定理(初中)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灶局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隐核让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氏哗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

    实用: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初一数学变态难的压轴题

    1.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明物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0)

    4.有理数大小比较

    (1)有理数激迹液的大小比较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可以利用数轴,他们从左到有的顺序,即从大到小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也可以利用数的性质比较异号两数及0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

    ①正数都大于0;

    ②负数都小于0;

    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规律方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

    1.法则比较: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数轴比较: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

    3.作差比较:

    若a﹣b>0,则a>b;

    若a﹣b<0,则a<b;

    若a﹣b=0,则a=b.

    5.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

    (2)方法指引:

    ①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弄清减数的符号;

    ②将有理数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减号变加号); 二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减数变相反数);

    【注意】:在有理数减法运算时,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因为减法没有交换律.

    减法法则不能与加法法则类比,0加任何数都不变,0减任何数应依法则进行计算.

    6.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0.

    (3)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①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州雹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②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方法指引:

    ①运用乘法法则,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②多个因数相乘,看0因数和积的符号当先,这样做使运算既准确又简单.

    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注意各个运算律的运用,使运算过程得到简化.

    【规律方法】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1.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

    2.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

    3.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

    4.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运用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

    8.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形式: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

    (2)规律方法总结:

    ①科学记数法中a的要求和10的指数n的表示规律为关键,由于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数少1;按此规律,先数一下原数的整数位数,即可求出10的指数n.

    ②记数法要求是大于10的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质上绝对值大于10的负数同样可用此法表示,只是前面多一个负号.

    9.代数式求值

    (1)代数式的: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代数式的求值: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

    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

    ①已知条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

    ②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

    ③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

    10.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图形的变化类的规律题

    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

    11.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得等式;

    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得等式.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变形,使方程的形式向x=a的形式转化.

    应用时要注意把握两关:

    ①怎样变形;

    ②依据哪一条,变形时只有做到步步有据,才能保证是正确的.

    1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定义: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13.解一元一次方程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3)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使方程逐渐转化为ax=b的最简形式体现化归思想.将ax=b系数化为1时,要准确计算,一弄清求x时,方程两边除以的是a还是b,尤其a为分数时;二要准确判断符号,a、b同号x为正,a、b异号x为负.

    1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有:

    (1)探索规律型问题;

    (2)数字问题;

    (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4)工程问题(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

    (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6)等值变换问题;

    (7)和,差,倍,分问题;

    (8)分配问题;

    (9)比赛积分问题;

    (10)水流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二)、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1.审:仔细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设未知数(x),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直接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也可设间接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完整地写出答句.

    15.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

    (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

    (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

    16.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

    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17.两点间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18.角的概念

    (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角.角还可以用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1,∠2…)表示.

    (3)平角、周角: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当始边与终边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当始 边与终边旋转重合时,形成周角.

    (4)角的度量: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

    19.角平分线的定义

    (1)角平分线的定义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①∠AOB是∠AOC和∠BOC的和,记作:∠AOB=∠AOC+∠BOC.∠AOC是∠AOB和∠BOC的差,记作:∠AOC=∠AOB﹣∠BOC.②若射线OC是∠AOB的三等分线,则∠AOB=3∠BOC或∠BOC=13∠AOB.

    (2)度、分、秒的加减运算.在进行度分秒的加减时,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相加减,分秒相加,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化60.

    (3)度、分、秒的乘除运算.①乘法:度、分、秒分别相乘,结果逢60要进位.②除法:度、分、秒分别去除,把每一次的余数化作下一级单位进一步去除.

    21.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1)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

    (2)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分析:

    ①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

    ②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

    ③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对复杂几何体的想象会有帮助;

    ④利用由三视图画几何体与有几何体画三视图的互逆过程,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方法.

    七年级变态难数学题

    初一数学是整个数学的基础,一定要扎实把握,我整理了一些初一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

    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枣悉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

    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1)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数轴

    1、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

    (1)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2)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1)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1)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相反数

    1、基本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

    (1)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悉笑为负;

    (3)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1)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2)0的相反数是0;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两旁,并且睁岩含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以上是我整理的初一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