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初中 > 八年级 > 初二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初二物理所有公式及变形公式

  • 初二
  • 2023-05-25
目录
  • 8年级物理公式汇总
  • 有关压强的计算题20道
  •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及变形公式
  • 八年级物理计算公式归纳
  • 初二物理换算公式

  • 8年级物理公式汇总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电压: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有电流一定有电压,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2、电压物理量的符号:U。 3、单位:伏(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kV=103V;1V=103mV;1mV=103μV.

    4、常见电压值: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手机:3.6V;铅蓄电池:2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5、电压表:测量电压(分析电路时,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相当于断路)。

    量程:0-3V(大格:1V,小格:0.1V) 0-15V(大格:5V,小格:0.5V)。

    使用: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3、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用大量程试触,不超小量程,用小量程测量)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

    1、电池的串联: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2、电池的并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3、串联电路的电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U=U1+U2)。 4、并联电路的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 (纯并联电路))。

    5、电池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 6、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1、使用优质电池;2、回收废旧电池;3、不要随意丢弃旧电池。

    三、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就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物理量符号:R。 3、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 MΩ=103 KΩ; 1 KΩ=103Ω。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虚毁: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大部分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和长度成正比,和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5、控制变量法:物理中对多个因素(多变量)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四、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结构:(电阻丝、绝缘管、滑片、接线柱等) 2、原理: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

    2、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3、铭牌:例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4、正确使用:(1)、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2)、接线要“一上一下”(不能同时用上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导线】和同时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3)、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电流最小的位置)【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根两端电压的关系 1、试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宏誉型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 (变形公式:U=IR 即伏安法求电阻原理 ) )。 式中3、单位:I→安(A);U→伏(V);R→欧(Ω)。

    4、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5、欧姆定律的应用: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6、电蔽猜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电压关系:U=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总电压的分配:

    电阻:R=R1+R2(R=nR0)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7、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电流:I=I1+I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等于干路中的总电流)总电流的分配:电压:U=U1=U2(各支路的电压等于总电压)

    电阻: (总电阻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第八章 电功和电功率

    1、电能是一种能量。如:电灯发光:电能→光能;电动机转动:电能→动能;电饭锅工作:电能→热能。 2.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功是能的量度,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

    3.电功的单位(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4.测量电功的:电能表(电度表)

    5.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6.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7.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 (一般适用于纯电阻串联电路) ;W=Pt;W=UQ(Q是电量); 8.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9. 计算电功率公式:P=UI= (适用于一切电路) P= (适用于纯电阻串联电路) P= (适用于纯电阻并联电路)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10.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2.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3.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 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 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 (当电路为纯电阻电路时Q=W)(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即纯电阻电路。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8、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电压越高越危险: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人体也是导体,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就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就很危险了。

    不能用湿手摸电器:对人体来说,比较潮湿的时候电阻小,发生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会很大;另外,用湿手摸电器,易使水流入电器内,使人体和电源相连。

    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放电时,电压和电流极大,放出巨大的热量和引起空气的振动。防雷要安避雷针。

    断路:某处断开,没有接通的电路。短路:电路中两点不该连的两点连到一起的现象。由于电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流会非常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

    补充知识 :

    (1).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7).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火线上。

    (8).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9).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第九章 电和磁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

    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 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注意:入的电流方向应由下至上放置)如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感生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右手定则) 4.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7.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左手定则) 8.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望采纳

    有关压强的计算题20道

    八年级物理公式归纳如下:

    1、速斗尺度:V=S/t,t=s/v,s=vt,t时间,s路程。

    2、重力:G=mg,m=G/g。

    3、密度:p=m/V,v=m/p,m=pv。P密度v体积m质量。

    4、压强:p=F/SF压力Ns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p=P液gh。

    6、浮力:(1)。F浮=F↑-F↓(压力差)。

    7、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液gV排=m排,p液=F浮/gv排,v排=F浮/p液g。

    P(密度)=m/v物=(G/g)/v排=[(G/g)/F浮]/p液g=p液[G/G-F示]。

    8、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9、理想斜面:F/G=h/L。

    10、理想滑轮:F=G/n。

    11、滑轮组特点:激兆F=(1/n)G物(不计绳重、摩擦、滑轮重),F=1/n(G物+G动)(不计绳重、摩擦),S=nh (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里h物体上升高度n绳子段空铅高数)。

    12、功:W=FS(总功)=Gh(有用功)=Nm。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及变形公式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二物理有关力学公式,供大家参考。

    初二物理力学公式归纳

    1、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2、密度公式

    (ρ水=1.0×103kg/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3、重力公式

    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4、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F1/F2=l2/l1

    5、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6、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7、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6mm2

    8、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9、浮力公式

    (1)F浮=F’-F(压力差法)

    (2)F浮=G-F(视重法)

    (3)F浮=G(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做此戚)

    10、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11、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12、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13、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14、机械扒橡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P总(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汇总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礼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也就是说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4.测量力的大小的叫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纯陵组成的。

    5.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6.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用f来表示)

    7.惯性: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八年级物理计算公式归纳

    1、速度:V=S/t,t=s/v,s=vt,t时间,s路程。

    2、重力:G=mg,m=G/g。

    3、密度:p=m/V,v=m/p,m=pv。P密度v体积m质量。

    4、压强:p=F/SF压力Ns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p=P液gh。

    6、浮力:(1)。F浮=F↑-F↓(压力差)。

    7、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液gV排=m排,p液=F浮/gv排,v排=F浮/p液g。

    P(密度)=m/v物=(G/g)/v排=[(G/g)/F浮]/p液g=p液[G/G-F示]。

    8、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9、理想斜面:F/G=h/L。

    10、理想滑轮帆迟:F=G/n。

    11、滑轮组特点:F=(1/n)G物(不计绳重、摩擦、滑轮重),F=1/n(G物+G动并轿侍)(不计绳重、摩擦),S=nh (S绳绝吵子自由端移动距里h物体上升高度n绳子段数)。

    12、功:W=FS(总功)=Gh(有用功)=Nm。

    初二物理换算公式

    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整理了初二的物理重要公式和知识点,方便同学们复习参考!

    初二物理公式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理想斜面:F/G=h/L

    8.理想滑轮:F=G/n

    9.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0.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1.功率:P=W/t=FV

    12.功的原理:W手=W机

    13.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4.机械效率:η=W有/W总

    15.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16.吸热:Q吸=Cm(t-t0)=CmΔt

    17.放热:Q放=Cm(t0-t)=CmΔt

    18.热值:q=Q/m

    19.热平衡方程:Q放=Q吸

    20.电流强度:I=Q电量/t

    21.电阻:R=ρL/S

    22.欧姆定律:I=U/R

    23.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24.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初二物理重要知识点

    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游肆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启宏向;

    机械运动

    1.定义: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悄磨册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2.机械运动的形式

    运动、静止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声音的传播

    1.声传播是通过介质来传播的。

    2.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3.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4.骨传导: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