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小学 > 四年级

四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2023四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

  • 四年级
  • 2023-05-08
目录
  • 四年级下册科学人教版电子书
  • 2023四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
  • 四年级科学上册目录人教版
  •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电子书
  • 四年级科学下册人教版电子课本

  • 四年级下册科学人教版电子书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1、天气单元

    科学概念:

    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风和气温。天气是不断变化着的,天气变化时旁裤冲可以观测和预测的,一些动物或植物可以作为我们的特殊“气象预报员”。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不同的云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不同天气,云量的多少是区分晴天(小于1/4)、多云(7/10左右)和阴天(9/10以上)的标准。云分为积云(下小雨,棉花堆一样)、层云(扁平层状,下毛毛雨、大雨和雪)、卷云(纤细羽状,冰晶组成,不下雨)。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单位是摄氏度0℃,测量一个地区的温度应该在室外、通风、阴凉处,一天中清晨6时左右温度最低,下午14时左右的温度最高。早上到下午14时这段时间中气温是逐步上升的,下午14时以后气温开始逐步回落。水结冰时,温度应在0℃以下。水沸腾时应该在100℃

     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有力量。风力等级表中把风分为13个等级,风速仪可以检测风的等级和速度,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天气日历中的风力等级也可以用简化的旗子来表示:无风、微风、大风。(风力等级表见科学书本第10页。)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降雨)多少的装置,检测一天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的口径大小不影响数据准确度,10毫米以下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50毫米为大雨,50—100毫米为暴雨,100—200毫米为大暴雨,200以上为特大暴雨。

    科学实验:

    1、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点:

    把温度计的拿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平视温度计内液面顶端,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2、小组制作一份天气日历,以后进运歼行一个月的天气观测并作记录。

    天气日历应包括: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用已学的天气符号)。日期不能少

    简答题:

    1、能用网状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科学书本第3页)

    2、用什纯拦么办法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有雾等天气状况?(要画图)

    3、你知道可以用哪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可以用文字或者画图表示)

    4、会统计天气信息,并能够分析数据。如《科学作业本》第7页等。

    5、会画气温变化折线图(曲线)或者柱状图,会分析图中数据。

    2、溶解单元

    科学概念:

    溶解的特征: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水能溶解固体(如食盐、高锰酸钾等)、液体(酒精、白醋等)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如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就呼吸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通过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食盐能溶解在水里的多少与水的多少有关。一般100ML水中能溶解36克左右食盐。如果一杯浓盐水的底部有一些再也溶解不了的食盐可以通过加水的办法在增加溶解的食盐的量。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

    科学实验:

    1、过滤实验

    需要材料:方座支架、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漏斗下部 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怎样加快溶解?

    (1)比较搅拌与不搅拌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两个烧杯、玻璃棒、水

    相同条件:水量、水温、盐量、观察时间一样

    不同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2)比较加热与不加热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两个烧杯、水(热水和冷水)

    相同条件:水量、盐量、观察时间一样,都不搅拌

    不同条件:一杯加热、一杯不加热

    (3)比较碾碎和不碾碎条件下要点:

    材料:两份食盐(一份粗盐,一份细盐)、两个烧杯、水

    相同条件:水量、水温、观察时间一样,都不搅拌

    不同条件:一杯中加细盐、一杯加粗盐

    3、液体与气体的溶解。

    要点:注射器向外拉的时候气压减小,气泡析出(变大,变多)

    注射器往回推的时候气压增大,气泡消失(变小直至消失)气体溶解入水中

    4、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仪器准备:量筒、天平、药匙、玻璃棒、食盐、记录单

    过程:1、用量筒取水100毫升。2、用天平分盐2克每份。3、放盐,搅拌加快溶解,溶解一份再放接下去一份。4、一直放,直至出现不能溶解,在数盐的份数,然后减掉不能溶解的那份。

    结论:100毫升水中一般可以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

    5、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

    实验仪器:石棉网(均匀受热)、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三角架(支撑)

    析出的食盐不能品尝,检验的办法:析出的结晶可以再次溶解与水中则证明这个是食盐

    6、使用酒精灯的的注意点: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点。

    熄灭的时候不能用嘴把火吹灭,而应该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盖一次。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简答题:

    1、面粉溶解了吗?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所以没有溶解。(用同样的办法回答食盐和沙子是否溶解)

    2、海水怎么变成盐?

    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就可以析出盐。

    3、怎样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

    蒸发或者暴晒(会写简单的步骤)

    4、酒精和食盐都能溶解于水,请根据你做过的实验结果判断:它们都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吗?

    酒精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水也可以无限的溶解在酒精中,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是一定的,他的溶解取决与水的多少,水多则溶解的多,水少则溶解的少,所以食盐并不能无限溶解在水中。

    3、声音单元

    科学概念:

     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量音高。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位置是赫兹。

    声音以波的形成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它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真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只能看见振动但不能听见声音,所以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耳道传递声音到内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经常用MP3等物品会损伤耳朵,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器官。

    小常识: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

    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7、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

    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科学实验:

    1、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

    (1)、先预测音高的变化及理由,(2)实验,确定尺子伸出桌面不同长度下的音高变化:如:高、较高、较低、低等,(3)记录每次的音高变化,(4)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

    (1)、先预测声音在哪种物质中传播的快,(2)实验,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3)记录数据,(4)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3、控制发声罐的声音。

    变响的方法:加大音量、发声物体接近发生罐

    变轻的方法:减小音量、发声物体远离发生罐、用物品盖住发声罐、用手捂住等

    简答题:

    1、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声音到耳朵里的。

    2、人们控制噪声的方法?

    控制发声物体的音量、植树、做防护屏

    3、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高 较高较低 低

    4、填图

    5、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个振动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在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我们的身体

    科学概念:

    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保个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人体外观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骨骼起着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着气体的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知道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我们的呼吸平静时一般为每分钟20次左右,心跳为每分钟80次左右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心跳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养分和氧气。

    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食物在口腔中会被消化部分淀粉,然后经过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并消化掉部分蛋白质,大部分的营养在小肠里被吸收,然后转入大肠中,食物在大肠吸收少量的水分和纤维素然后排出体外。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老人们常说

    “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科学实验:

    选择一个活动会用气泡图表示有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见科学书本65页

    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示描述人体器官的协同关系。 见科学书本78页和79页。

    简答题:

    1、为什么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

    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氧气。

    2、为什么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次数会增加?

    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新鲜血液。

    3、写出运动对我们身体的一些好处?

    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会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增强体质、

    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等

    4、举例说明人体各器官之间存在的联系。

    呼吸器官提供氧气给运动器官和消化,消化提供养分给运动器官和呼吸器官

    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消化食物时,也会消耗氧气的。

    2023四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

    1、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_弹性_。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_大_。

    2、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3、 空气主要由占21%的_氧气_、 占78%的氮气_和少量的_二氧化碳、_水蒸气_等气体混合而成。

    4、 中国古代人利用_热空气上升_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我们就说空气就被_污染_了。

    6、探究喷气式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他跑的距离是否有关,结论充气量多,气球跑得_远_。

    7、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_上升_,冷空气会_下降_,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8、为净化空气我们应努力做到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尾气棚旁简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9、水和空气相比,不同点空气是_气_体,水是_液_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_轻_等。

    我研究科学的能力

    一、判断

    1、 我们周围的空间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了空气。(√ )

    2、 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3、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4、 在大自然当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

    5、 燃烧后剩下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6、 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7、 空气是由氧气_、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混合而成的。(× )

    8、 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物质,特别是焚烧塑料袋危害更大。(√ )

    9、 用醋和小苏打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

    10、抽油烟机应该放在炉灶的上方。(√ )

    二、选择

    1、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1)__。

    (1)浑浊 (2)澄清 (3)不变

    2、空气受热后会__(1)__,受冷后启吵会__(2)__。

    (链裤1)上升 (2)下沉

    3、空气的性质_(1)_(3)_(4)_。

    (1)占据空间 (2)没有质量(3)有流动性 (4)能被压缩

    4、1783年,法国人利用__(1)__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1)热空气会上升 (2)空气的流动

    我掌握的科学方法

    一、列举

    1、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至少三个例子)

    答: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2、你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至少三个例子)

    答:把海绵、饼干、砖头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二、简答

    1、自然界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2、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四年级科学上册目录人教版

    知识在人群的分布与构成,决定了这人群的进化级别与方向,人的生命只是人类知识构成,知识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目录

    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知识点

    声音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P5)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 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 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 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 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困旦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 小会其镇听钟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真会 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 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 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把振动传达 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声音。

    1-5用不同力度敲打音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强,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弱。

    1-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 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 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6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 振动越快,发出的 声音越高。越长、越大、越多、越 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6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1-6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6 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报 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报动的快慢改变

    了。

    1-6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 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赵低·

    1-7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 音越低。

    1-8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8拨弹橡皮筋时,皮筋消举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呼吸和消化

    2-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文气管、肺、横膈膜等。

    2-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 排出汪桥扰二氧化碳。

    2-1吸气。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 气,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2呼出的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增加了,氯气不变

    2-2一个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20 次左右。每分钟心跳80 次左右。

    2-2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2-2人体需要的 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 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 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2-3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2-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2-3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2-4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2-4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荩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品等:

    2-4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分成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根据食物的食用方式可以分成生食 和熟食:根据食物的重要性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另外,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

    2-4我们常吃的主食有米饭、面条、馒头等,副食有肉、蛋、奶等,夏天常吃的凉菜中包含黄瓜、 粉丝、粉皮等食物,从食物来源上分类,属于植物类食物。

    2-4植物类食物有:谷物、水果、蔬菜等:动物类食物有:奶、奶制品、蛋、肉等。

    2-5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5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5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2-5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支持生长发育。含有丰富蛋

    白质的食物有:大豆、牛肉、鱼肉、鸡蛋、纯牛奶、开心果等。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2-5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防和糖类。含有丰富脂肪的 食物有:食用油、花生、核桃、猪肉、巧克力等: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有:大米、面条、果汁饮料、、烹调淀粉、马铃薯等。

    2-5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各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 养。藁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西红柿、四季豆、南瓜、花菜、芹菜等,盐是一种矿物质极其丰富的食物,水也是人体最基本的营养成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从食物中来。

    2-5 如果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滑动,白纸上留下了油渍,说明这种食物含有脂肪。在食 物上滴碘酒,是为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说明这种食物含有淀粉。

    2-5想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我们可以采用看标签或查责 料的方法。

    2-5 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

    2-5人的生长与活动需要营养,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6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6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2-6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运 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等。

    2-6只有营养均衡,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的生活和成长。

    2-6各类食物在均衡营养中的地位和比重是不一样的。

    2-6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6谷物类、油脂类食物含有糖类和脂肪,可以给我们提供能量。

    2-6奶制品、豆类、鱼虾类和蛋类等含有蛋白质,可以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2-6蔬菜和水果类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让我们保持健康。

    2-6不偏食、不挑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营养获取 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2-7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做消化。口腔是人体 的消化器官之一。

    2-7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 n%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大臼齿(20个)。0

    2-7 门齿:用来切割食物:白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2-7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 大物在体内消化。

    2-7如果 牙齿不妊,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门 牙流的分布排列图

    2-7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 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

    2-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 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2-8口腔:食物初步消化:食道特点:光滑且直,作用:输送食物到胃部:置特点:肌肉发 达,有胃酸。作用:把食物变成食糜:小肠特点:5-7米长,有很多消化液,作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储存食物残渣,并吸收少量水分。

    2-8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2-8 食物的旅行线路:食物>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一体外

    2-8人体按工作类型分类可以分为:运动、消化、血液循环、呼吸等

    运动:(骨骼、关节、肌肉)

    消化:(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血液循环 :(心脏,血管)

    呼吸:(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运动和力

    3-1物体都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3-1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 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1在做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实验时,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3-1 提供动力可以使小车启动,有阻力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3-2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2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3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 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3用橡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寓越远:橡皮筋绕的圈 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4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

    3-4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仲得越长,示数也越大”的特征制成的。弹簧秤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弹簧)五部分组成。

    3-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 力。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3-4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量。

    3-4跳板、健身球、撑杆和海绵垫、蹦床等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3-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 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3-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 力。

    3-5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5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 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3-5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利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 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3-6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 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能量。

    3-6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

    3-6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 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复习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计划(2)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电子书

    1、声音除了能在空气传播外,指启还能在(固体唯漏如)(夜体)传播。

    2、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都比成年女子的(声音低),当一个男孩儿到(12岁)时声音开始发生变化,声带变得(更长更厚),这就是男孩嗓音过低的原因。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代表字母(db)音高的单位是(赫兹),代表字母(HZ)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搜并

    四年级科学下册人教版电子课本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逗信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模、画、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

    (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心跳声

    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同时思考,猜猜声音是怎样产哗指腊生的。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

    (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原于猜测。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乱滑才能知道。

    (二)探究活动

    1、介绍实验材料

    (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仔细看看都有些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2)由学生介绍实验材料队鼓、尺子、橡皮筋、并演示让它们发出声音。

    教师随机指导。

    (3)重点介绍并演示实验仪器:音叉——这是一种用钢制成的U形的实验仪器,用橡胶小槌轻轻敲击它就会发出声音。注意:在使用音叉的时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击音叉的上端。

    2、讲解研究方法并出示实验记录表

    (1)谈话并提问:要想知道这些物品为什么都可以发出声音,我们就要观察研究这些物品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特点。那么,你知道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书:方法)

    (学生回答:闻、看、摸、听、说、尝、画……)

    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那么请大家看看屏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到哪些研究方法。

    (2)(课件打出)实验记录表

    (3)介绍演示音叉的使用方法

    按看、摸、画、说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①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关于音叉的实验(板书:音叉)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看”。 (板书:看)

    我们用橡胶小槌敲击音叉,让音叉发出声音,然后将音叉迅速轻轻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静止不动的乒乓球,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水花四溅、有波纹、有水泡、乒乓球弹开……)

    ②第二种研究方法是“摸”。(板书:摸)我们让音叉发出声音后,用手摸摸或将音叉轻轻贴到脸上,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麻、痒……)

    ③接下来是“画”(板书:画),画什么呢?就把你看到的,摸到的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

    ④最后是“说”(板书:说),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是平静的、静止的、不动的……音叉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颤动的、动态、振动……)

    (4)小结:刚才我们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关于音叉的实验?(学生回答:看、摸、画、说) 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队鼓、尺子、橡皮筋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3、学生分组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课件打出)

    指名学生朗读实验要求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实验发现。

    ①用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实验记录表

    ②重点实验物品在发出声音时和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4)得出结论,总结方法

    ①学生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的状态。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产生的。(课件打出)

    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有的颤动、有的摆动、有的晃动……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正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来代替这些词语呢?那就是——振动。

    ②总结方法: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的状态,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发现,可以找到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运用了看、摸、画、说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怎样让正在发出声音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2、找寻人体发声部位

    (1)集体说话:我爱科学。边说边用手摸一摸自己身体哪个部位在振动。

    (2)谈话:对,在我们的喉咙处有个发声器官叫声带,当声带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带。

    3、游戏:“能摸到的声音”。(指定一名学生,先摸摸不发声的手机,并是什么状态。再用耳机捂住学生的耳朵,用布条蒙住眼睛,播放手机铃声,让学生触摸,谈触摸后的感觉。)

    4、演示“看的见的声音”。(播放录音机、用粘有碎镜片的及时贴对着阳光,感受光斑的跳跃,谈谈观察后的现象。并给这个游戏起个合适的名字)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