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高中

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晨昏线的形成原理

  • 高中
  • 2024-07-26

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地球圈层结构与自然灾害的关系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

天体: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的层次。

太阳系及其成员:八大行星的排列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又可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强。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 11 年)。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四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4)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运动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绕转中心为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是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 0 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 15°/h。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 0。卫星发射场址选择:(1)纬度: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同时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约燃料;(2)天气:阴雨天气少,晴天多,能见度好,风速小;(3)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地质构造稳定;(4)交通:水陆交通便利。

地球公转:绕转中心是太阳,周期:恒星年为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真正周期),回归年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太阳周期)。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 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 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黄赤交角(23°26')。

地球运动的意义: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周期是太阳日(24 小时)、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 0。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变为昼。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变为夜。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昼夜长短: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则昼变长夜变短;(位置看分布,移动看变化)北半球 6 月 22 日昼最长,12 月 22 日最短。正午太阳高度: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研究手段:地震波。地震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

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固态:平均厚度 17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 6 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地幔、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界面。软流层:地震和岩浆的发源地。处在上地幔的上部,但不是顶部。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的全部内容,地球圈层结构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