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大学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

  • 大学
  • 2023-05-05
目录
  • 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 北京大学图书馆工资
  • 北大图书馆首任馆长
  •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凌
  •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

  • 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抗战胜利后,群众对惩处汉奸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周作人自视本人为傅斯年的师辈人物,又同属“新文化运动”阵营中的盟友,遂以前辈的姿态致信傅斯年。

    信中不但对自己下水甘做日人走狗的历史罪过无丝毫忏悔之情,反而口气蛮横强硬,理直气壮地令傅把自己作为特殊人物予以照顾,口出狂言连带警告性地说:“你今日以我为伪,安知今后不有人以你为伪”等语。

    另外,周作人还参拜“靖国神社”,被毛泽东批为文化汉奸。

    文学特点

    周作人在情散兆感处理方式、讽刺修辞运用、语言以及文体诸方面均一定程度地受到日本审美经验的影响,与这种影响相关,他形成了一种近似于日本传统文学的文风,以温和、冲淡之笔书写个人的闲适、寂寞与不平,把玩知乎人生的苦趣。

    其实,他看似有闲而心无暇,不只是由闲搭掘悉适透出淡淡的哀绪,而且在闲适背后隐有无限忧愁;他不是以创作去体验生活的寂趣,乃至玩味这种寂趣,而往往是借创作排解寂寞、忧愁,由此与日本文风区别开来。

    北京大学图书馆工资

    北大红楼与党的诞生密切相关,因为北大红喊春楼是建党领头人的工作场所,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进步思想从北大红楼开始传播。

    1、李大钊

    1917年,蔡元培(当时的北大校长)聘请李大钊为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馆长,1918年1月就任图书馆主任。1918年10月,李大钊将图书馆迁到新建成不久的红楼。红楼地方广阔,李大钊借此开设了五个阅览室,供给读者学习竖渗敏和讨论,并尽可能完善借阅书服务。

    同年,李大钊的信仰从民主主义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并且以红楼为阵地,开始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他曾在这里秘密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一批优秀青年进一步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还成立了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党小组”。共产主义思想从这里发芽、传播、壮大。

    2、毛泽东

    1918年秋,毛泽东经老师杨昌济的介绍,来到了北京大学,在组织赴法国勤工俭学事宜之际,同时担任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因此结识了李大钊,并深深被他的思想所影响。

    当年来到北京大学的毛泽东,尚未确定自己的思想信仰。而在担任助理员期间,毛泽东认识了李大钊,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从此开始具体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正是这一段在北大红楼的日子,毛泽东才有机会了解到许多新的思想思潮,并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此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他日后改变中国的命运埋下深深的伏笔。

    除此之外,还有陈独余枝秀等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都是在红楼孕育出来的,北大红楼见证了那个觉醒年代,见证了党伟大事业的开端。

    北大图书馆首任馆长

    ————北大红楼,我们伟大崇高的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地点。

    不仅如此红楼还是传播配缓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源头,振奋人心的红色之旅的点。

    它里面有很多实景重现,陈独秀李大钊的办公室和他们学习的讲堂这里都可以看到。可以身临其境体验哪磨那难忘的岁月,高科技智能化和悠远绵长的历史相结合,给人以身体和心灵上的洗礼和净化。

    “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主要包括北京地区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有关的重要会议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党史人物故居以及重要纪念设施等31处。

    北京大学红楼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原为北京大学校部、一院(文科)、图书馆所在地,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全楼主体以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称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曾掀起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对推动全国范围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1年,北大红楼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北京市将北大红楼列为“北大红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内设“光辉伟业红色序章一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培岩命活动主题展”

    现在火起来多半是因为电视剧觉醒年代,不得不说,影视剧的艺术加工手法对文化传播还是很有裨益的。

    大家也可以去走走,看完真的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身为新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凌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沉浸在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吴玉章回忆说:“在辛亥革命以前,我们曾经抱着一个美丽的幻想,以为革命后的中国一定是一个民主、独立、统一、富强的国家。但是现实嘲弄了我们,中国人民所碰到的不是民主,而是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不是独立,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蚕食和鲸吞;不是统一、富强,而是军阀们的争权夺利、鱼肉人民。”

    辛亥革命

    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接受过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索名族复兴的道路。面对严酷的现实,包括北京大学进步师生郑宏码在内的先进知识分子,广大青年学生深深感到,要反对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必须大张旗鼓地批判封建思想,大力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在这种形势下,倡导新文化的杂志《新青年》应运而生。《新青年》的问世,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7年1月,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18年8月,北大红楼落成,蔡先生富有学术素养和民主精神。他以“学诣为主”,力排众议,罗志各类学术人才,搭建了一个自由且自治的学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周作人、沈伊默、刘师培等相继到来,《新青年》代表的新思潮很快与北大融合,照亮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沉闷夜空,使20世纪的中国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呈现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局面。

    北大红楼,涌起了太多风云激荡的历史浪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的著名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喊哪一批著名的进步学者,都曾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鲁迅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1918年12月,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北大红楼里创办《每周评论》杂志,用陈独秀的文科学长办公室作为编辑室。《每周评论》在内容上弥补了《新青年》“不谈政治”而无法密切配合政治斗争进行宣传的不足,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发声渠道。

    北大红楼一时人才云集,社团杂志荟萃,学风自由平等,曾经暮气沉沉的老北大被注入了一股活水,成了思想争鸣、引领时代先声之地。

    与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文明的冲击,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的胜利和欧亚革命浪潮的高涨,则为新的人民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建立中国共产党,就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而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必然性,则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实现的。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不顾北洋政府教育部代表及警察的阻拦,到天安门前集会。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强烈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3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接着,学生们前往日本驻华使馆抗议。受阻后,游行队伍不顾军警的阻挠,转奔位于赵家楼胡同的曹汝霖住宅。学生们在愤怒之下冲入曹宅,虽没有找到躲藏在暗室绝蚂的曹汝霖,却遇到另一个卖国官僚章宗祥。他们痛打章宗祥,火烧曹宅。北洋军阀政府急忙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示威学生32人。

    五四时期,陈独秀身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主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图书馆主任,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以北大红楼为中心,聚集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实际斗争中,不断砥砺成长,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一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出现,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已经具备,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作为五四运动指挥部,以及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的北大,应当走在革命的最前端,李大钊返京后,积极创造条件准备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们搜集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分组开展专题研究;定期举办讲演会......随着一批又一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党的建立有了思想及群众基础,党的建立应运而生。

    1921年7.23,在经过长期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骨干准备后,一个拯救中国的政党终于诞生,中国共产党,中国人将永远铭记的名字。而北大与北大红楼也将不忘初心,紧跟时代步伐,听从党的召唤,在新时代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促进世界各国大团结,为新时代谋求更大的幸福。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

    红色作为北大红楼的主要颜色,它将是中国革命的主题和标志;它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基地,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是北京共产党成立的第一个共产党。


    ——北大红楼

    北京大学的红楼始建于1916年,原打算作为学生宿舍使用,但还没完工就被改造了。一九一八年,红楼成为北大校部,文科和图书馆的所在地。那年,北京大学的文科生陈独秀搬到了二楼;李大钊主持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迁移工作。“南陈北李”这两个中国共产党的未来领袖,曾在一幢大楼内共事;马克思主义已经在这儿流传开来;一群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在此成长。这些都表明,“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息息相关的。


    ——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发声

    为了弥补《新青年》“不谈政治”的缺点,不能与政治斗争紧密合作,1918年十二月,李大钊与陈独秀、文科教授张申府等人在二楼创办了《每周评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初步的理论阵地。李大钊将北京大学图书馆设游没在红楼,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五四运动前后,“南陈北李”作为红楼中的精神领袖,唤醒了更多先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两个先进的思想家逐步引导着年轻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走向了马克思主义。


    ——北京共产党小组在这里诞生

    一九二零年年初,陈独秀为了逃避国民党当局的迫害,由北京秘密迁往上海。俄国共产党远东局海参崴分局的外务处,在共产国际的同意下,派了维经斯基等人到中国,到北京大学的红楼去看望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房间里,两人就当前的革命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达成了一致意见。维经斯基应李大钊的劝告,再次赴上海与陈独秀会面,上海和北京的建党运动,笑慎也随之加速碰磨敬。

    1920年十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张国焘,在北大的红楼李大钊的办公室里,秘密地组建了一个“北京共产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组织。第二个月,北京党团开会,决定在北京建立中共支部,并选举李大钊担任该党的书记。在北京建立了早期的中共组织之后,1920年11月,由李大钊领导的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开始了自己的工作。这不但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得以扩展,同时也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共产党员预备学校”在这里成立

    1920年三月,由李大钊和邓中夏等人在北大秘密创办马克思理论研究会,该研究会是由他领导的。这是中国第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直到1921年十一月十七日,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会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了一则公告,向公众公布了这一消息。该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就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收集、翻译马克思主义书籍、分组专题研究、定期讲演、讨论会、非定期的辩论等。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使其成员人数日益增加。据罗章龙《椿园载记》中记载,1923年“二七”以前,社员人数从250到300人不等。罗章龙还发现了151个人,包括25个工人,大部分都是铁路工人。这就意味着,这个社会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生团体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一所培养共产党员的预备学校,19位创办者中,有16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员,其中只有高崇焕和范齐韩三位。

    1925年,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圆满地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革命运动却蓬勃发展起来。


    小结:北大红楼的建立及其活动,为中国革命播撒了不灭的火种,对于扩大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影响,对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