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中班幼儿应该注重哪些习惯的培养 孩子在幼儿园上中班,应该培养孩子哪些好习惯?有哪些方法? 中班宝宝好习惯养成记怎么写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班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二) 中班
生活习惯养成标准: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
(1)学会叠放衣物并整齐摆放在固定位置。
(2)睡前枕头放正,盖好被子。
(3) 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
(4)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好习惯,起床后要整理被褥。
2、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知道及时入厕。
(1) 自觉排队入厕,不打闹,不逗留,文明入厕。
(2) 大小便后能及时冲厕。
(3)学会便后用手纸清洁,便后整理好衣裤再出厕所。
3、培养幼儿进餐时会正确地使用餐具,能够独立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及时吃完。
(1)能将食物的残渣堆放在一起。
(2)注意不洒落饭菜,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清洁。
(3)吃饭时保持安静,不边说边吃,以免呛食。
4、学会系纽扣,将衣服、鞋帽穿整齐。
(1)学会整理衣物。
(2)学习独立穿脱衣服、鞋帽,系纽嫌笑中扣、拉拉链、系鞋带。
(3)不乱扔乱放玩具等物品,学会整理玩具。
(4)正确玩玩具,不乱扔乱放,不损坏破坏玩具。
(5) 物品和玩具用过后,及时整理并归位。
5、学会简单的整理、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
(1)能按要求摆放室内物品。
(2)会做简单的清洁工作(扫地、擦桌椅等)。
(3)知道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6、乐于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
(1)让幼儿愿意接种疫苗,知道接种疫苗时不哭闹。
(2)让幼儿知道身体不舒服时,及时通知成人。
(3)让幼儿知道生病时要及时配合治疗,按时按量吃药。
学习习惯教育标准:
1、学会笔的使用方法及书写姿势。
2、懂得爱护文具。
(1)轻拿轻放,不损坏文具。
(2)不咬、不摔、不把文具当玩具玩。
3、初步学习整理文具的方法。
(1)不乱放文具,物归原处。
(2)文具使用后整理回原样。
4、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不再强光和昏暗的光线下看书。
(2)姿势正确,安静阅读,不干扰他人看书。
(3)不长时间用眼,保证阅读时间。
(4) 爱护书,物归原处。
5.认真倾听老师讲话,并充分理解话语的指令及内容。
(1)能保持安静专注倾听老师讲话。
(2)能根据老师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6.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动脑、踊跃发言。
(1)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对学习有兴趣。
(2)学习时,勇于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
7.能够大胆、完整、清楚地表达自芹山己的想法和感受。
礼仪习惯养成标准:
1、家庭礼仪:
(1)出门前会穿戴、整理自己的衣物,干净整洁。
(2)回家后,能主动与家人打招呼,简单向家人讲述发生的事情。
(3)客人来访时,能起身相迎,面带微笑,热情地请客人入座。
(4)客人问话时,能有礼貌地看着客人回答。主客谈话时,不随意打断或插话。
(升仿5)接待客人或做客时,能友好地与小客人相处,懂得谦让。
(6)接待客人或做客时,会说“再见、请慢走、欢迎再来、请回、不用送、谢谢”等礼貌用语。
(7)做客时,不乱翻、乱动主人家的物品,不随便要主人的东西。
2、公共场所礼仪:
(1)让幼儿学会用餐礼仪。
(2)能安静、独立进餐。正确使用餐具,不乱敲餐具。咀嚼食品时不发出声音,不与人交谈。
(3)进餐结束后,能安静地等待未用完餐的人,如提前离开,要向其他人道别,并把餐具摆放整齐。
(4)学会游园礼仪(维持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维持公共秩序、不折花、不践踏草坪……),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5)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踩踏草坪,如遇到不爱护环境的行为,能有礼貌地提醒。
(6)爱护动物,不随便触摸、戏弄小动物,不随意投食,当有人戏弄动物时,能有礼貌地制止。
(7)注意环境卫生,不边走边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
3、基本礼仪:
(1)会自我介绍:“您好(大家好)!我叫×××,今年×岁了,我在××幼儿园×班。”
(2)能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注视对方,不插话。
(3)别人提出问题时,及时给予回答。
(4)1知道他人的物品不能随便拿,应征询对方同意后才能使用。
中班的孩子,在习惯方面主要需要培养生活方面的习惯,就是起床睡觉、吃喝拉撒、卫生等腔早,学习方面主要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可以等上小学再培养。中班的孩子,重点要培养个性心理品质和专注力,包括责任心、意志力、独立性、规则意识、自信心等。我的书里伍差雀有很多章专门讲这些内容,厦门三威教育专庆唤门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重视孩子生活习惯弯困的行闹宴培养,还有学习习惯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培养,应该养成档银孩子这些好习惯;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而且要多去教导孩子,培养孩子做事情有始有终,而且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多去看书多去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最初,孩子被动地按照家长或成人的要求去吃、睡、玩,去处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游戏及其它活动,久而久之,这种安排发展成一些较少变化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习惯。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但它一经形成,改变起来就非常困难。幼儿期的儿童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培养好习惯比较容易,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另一位著名教育斗岁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累。”他们如此强调习惯的培养,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何等重要。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上。家庭和幼儿园都要合理地安排幼儿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裤敏理地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并加以严格执行。家长要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看电视,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家长也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家长自己的生活规律,是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教育因素。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束很严,规定孩子每天晚上9点钟睡觉,到时孩子必须躺在床上。而家长自己呢?则继续看电视,有时看到精彩处还大声喝彩,狂笑不止。如此吵闹的环境,怎么能使孩子按时入睡呢?因此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很直接,要求孩子按时睡觉,不看电视,那么家长自己必须先做到,身体力行。 其次,讲卫生也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有洗手、大小便、梳头、穿衣等等。孩子有许多玩具、图书,家长要指导他们看后放在固定的地点,不得随便乱丢,不能把房间搞的一团糟。在饮食方面,要重视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在这方面,家长要了解孩子身体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科学安排孩子的饮食。同时对孩子的饮食要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不吃零食、防止暴饮暴食等。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对他的一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在许多孩子生活习惯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小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锻炼造成的。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于保护,片面强调孩子年龄小,轻视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压抑了孩子对劳动习惯的需要,阻碍了孩子劳动能力的发展,这种爱孩子的方式是不明智的,缺乏胡销枝主见的。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如穿脱衣服、自己吃饭、上床之前放好自己脱下来的衣服、鞋袜,学习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小人书,帮老师拿东西,开饭时让他帮助搬凳子,摆放碗筷,吃饭后帮助收拾碗筷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孩子能胜任的事,从孩子自我服务劳动开始,让他获得成功,激发他进一步的劳动热情。通过这种细小的活动,可以使孩子及早摆脱成人的照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实际出发,对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无论是社会生活制度还是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都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科学性。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孩子玩完玩具放回原处,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吧!”这就比向孩子提要求效果要好的多。当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需要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养成习惯。当前,对家长来说最难做的是严格要求,将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上最容易情感失控,不少家长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来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这在婴幼儿家庭教育上尤为明显。 例如:说了不能随便买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以妥协告终,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也有不少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取得了成效,这是由于他们能理智地爱孩子,把管与严结合起来,持之以恒的要求、训练。这里说的“严”,并非要孩子一朝一夕就达到很高的要求。
1
让孩子养成凡事做计划的习惯
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多小的事情,都要让孩子有做计划的意识,这道工序不是简单的程序,不仅是锻炼孩子冲纳做事严谨的一种手段,也是让孩子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处理能力的机会,是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2
凡事问问孩子怎么计划的
父母帮助孩子做计划,不是将自己的所有想法都体现在本属于孩子的计划中,而要问问孩子,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划的。在父母的鼓励和示意下,孩子说出自己的计划,这时父母再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孩子完善计划,给孩子分析什么问题可能遗漏了,什么问题可能没必要。在这期间,从始至终以建议的口吻,让孩子有“自己是计划书的主人”之感。

每个孩子的年龄和经验阶段不一样,要从易到难,记得把你的好办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3
让孩子处理与年龄相符的问题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塌备的能力,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和解决熊力。不能一味地大包大揽,让孩子没有机会去处理问题。当意识到这件事情不需要父母代劳,孩子也应该能处理好时,父母就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去做。也许孩子第一次做得不好、团判毁做错了,但这无疑是一次尝试、一次前进,孩子会在第一步中获得处理事情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