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初中 > 九年级 > 初三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 初三
  • 2023-04-16
目录
  • 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
  •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册
  •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打印版
  • 初三物理笔记重点归纳人教版

  • 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团简我觉得樱或罩已经把物理涉及的方面都粗略讲了一点。比如:声,光,电,温度,物质的结构(分、原子)核能,和一脊闹些实际运用的机械等。 到高中会有详细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

    初中物理合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瞎迅册中物理优质资料磨宏,适合各阶段老师教学昌御,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册

    对于初中的物理学习,我们要学会总结。因为物理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首先你要了解各章节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大脑里对物理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物理第13章内能总结了分子热运动内能,分子热运动中包括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热运动中,我们需要了解热运动的概念,扩散现象及物理意义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因素。第14章是内能的利用,这张主要讲的是热机的效率。还有热机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喊纤山。并且指出了永动机是不存在的。

    第15章电流和电路介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以及原子及其结构。还介绍了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流的测量,以及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16章电压电阻中介绍了电压和电阻两种概念,它们的单位、测量仪器、影响因素等。第17章欧姆定律主要讲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以及电阻的测量和欧姆定律的应用。第18章介绍了电功率,电能和电功的计算方法,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并且学习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以及焦耳定律的应用。

    第19章我们学习了生活用电,家庭电路的组成以及了解了火线和零线。了解了家庭电郑中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并且学习了如何安全用电。第20章中我们学习了电场与磁场,学习了电生磁,磁生电以竖戚及电动机的知识。第21章我们学习了信息的传递,电话的构成,电磁波的产生以及广播电视和移动电信的知识。第22章我们学习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核能、以及太阳能的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的内容了。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打印版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欢迎查阅!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总结整理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倾斜静止时也叫处于平衡状态 )

    2.杠杆平衡条件:

    F1L1= F 2L2 或者 F 1/F 2= L 2/ L 1

    3.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

    L1> L 2→F1< F 2 省力费距离

    ②L1< L 2 →F1> F 2 费力省距离 ③L1= L 2→F1= F 2不省(费)力不省(费)距离。

    没有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注:⑴判定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或者做杠杆平衡类问题时,都要通过杠杆的力臂来判定。

    为了掌握力臂的关系,最好 先画出杠杆示意图 ,在图中把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表示出来,便于判定。

    ⑵力臂画法口诀: 一找点 (支点) 二画线(力的作用线, 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三作垂线段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是力臂。

    ⑶最小动力的求法:

    ① 先求最大动力臂: a:动力作用点确定了,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长即为最大动力臂;

    b 动力作用点没有确定时,应看杠杆哪一点离支点最远,则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

    大动力臂。

    ② 再画最小动力:过动力作用点作最大动力臂的垂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动力的方向。

    4.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①定义: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

    ①薯纳桐定茄携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5.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S=n h 或 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绳子固定端)“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6.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

    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 但人类仍然使用, 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滑轮组、斜面)或者可以省距离(钓鱼竿)、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

    们所做的功( F 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 G h)

    7.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公式:P=W/t

    使用该公数坦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J),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

    5、推导公式:P=Fυ;

    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

    8.机械效率(

    η):⑴有用功( W 有):人们需要做的功,也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人们 需要且必须做的功。⑵额外功( W额):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主要是克服机械本身的重力和摩擦力而做的功) ⑶总功(W总): W有与 W额的和。 ⑷η= W 有/ W 总×100%<1

    9.竖直方向:

    F=1/n G 总=1/n (G 物+G 动) S=n h

    η= W 有/ W 总× 100%=G物 h/FS ×100%=G物/n F × 100% <1

    10.水平方向

    F=1/n f S 绳=n S 物

    η= W 有/ W 总× 100%= f S 物/F S 绳× 100%= f/n F ×100%<1

    ⑴解滑轮组问题的步骤为:①先找出绳子段数 n②再根据方向选择合适的公式③根据一、一对应关系代入数据即可

    ⑵ W有指我们的目的者,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所必须克服的功;⑶ W 总指能量的提供者, 滑轮组要想运动起来的能量是一定是有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提供的。

    11.η=W有/

    W 总× 100%= W有/ W 有+ W 额 × 100%

    =G物 h/ G 物 h+G动 h = G 物/ G 物+G 动(由此可知动滑轮越轻, η越大)

    = G 物+(G动-G 动) /G 物+G 动=1-G 动/G 物+G动(由此可知物重越重, η越大)

    η= W 有/ W 有+ W 额×100% (由此可知, f 越小, W额越小, η越大)

    即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具有可变性 , 反之可以减小机械效率 (在选择题中别忘记控制变量 )。

    12.机械效率永远小于

    1(理想机械可以等于 1);机械效率和功率无关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总结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相关文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

    ★八下物理人教版知识点

    ★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下物理知识点大全(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2)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初三物理笔记重点归纳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表

    表十一: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质的组成:

    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指宽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如夸克)。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极小,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

    2、1nm=10-9m ,一般分子直径只有0.3nm-0.4nm(纳米)

    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里通过的路程。

    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 、毫克 (mg)

    3、测量(实验室):天平、量筒。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

    2、 1 t=1000kg1kg=1000 g

    1 g=1000 mg

    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变形公式:m=ρVV=m/ρ

    3、单位: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 g/cm3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而改变(温度、压强、状态不变)

    2、记住水的密度:

    1.0×103kg/m3

    测量物质的密度 1、 原理:ρ=

    2、 测量:天平、量筒 测量方法: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体积V,最后用公式ρ= 计算出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物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水的反常膨胀: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表十二: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唯枯亮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情况不同。

    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公式:v=

    变形公式:s=vtt=s/v 速度的单位:

    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有刻度尺,时间测量用钟表。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败猜、分(min)等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尽量减小误差。

    2、1k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1mm=103um 1um=103nm

    3、1h=60min=3600s

    力的作用效果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2、力的单位: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惯性是物体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