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高中命题知识点,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图

  • 如何自学
  • 2025-02-09

高中命题知识点?高中数学真假命题知识点 命题的概念:命题:把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称为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称为假命题。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是命题,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才是命题。如果一个语句是命题,则它是真命题或是假命题,那么,高中命题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导数知识点

高中数学真假命题知识点

命题的概念:

命题:把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

真命题、假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称为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称为假命题。

注意:

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是命题,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才是命题。

如果一个语句是命题,则它是真命题或是假命题,二者必具其一。

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四种形式就是:

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

高考语文选择题秒杀法

一、集合、简易逻辑、推理与证明

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定要注意代表元素,注意区分是点集还是数集.

3、分析子集或真子集(或应用条件 )时是否忽略 的情况.

4、解集合问题时应注意分类讨论,不要忘了借助数轴或文氏图进行求解,同时注意端点值是否相等.

5、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假.复合命题的真假如何判断?

6、“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的否定即“非p”,是对命题结论的否定;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则q”既否定条件又否定其结论.

7、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怎样的?全称命题为真需推证对所有的条件结论都成立,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判断全称命题为假;特称命题只要找到使结论成立的一个条件就可判断为真,只有推证所有的条件都不能使结论成立才能判断为假.

8、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定义法、集合法).充要关系的判断可以转化为判断其逆否命题,也可以用反例或问题的特殊性作为推理的依据.

9、判断条件的充要关系时,要弄清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区别.考虑问题要全面准确,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可以不只一个.

10、推理形式包括哪几种?常用的证明方法有哪些?是否掌握了每种证明方法的要求.

二、函数、导数、不等式

11、映射与函数的概念了解了吗?映射 中,你是否注意到了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它对应元素的唯一性.

12、函数的三要素及三种题型.注意定义域、值域为非空数集;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13、在解决函数问题时你是否注意到“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14、求函数的解析式时,你是否标明了定义域;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是否先检验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15、判定函数的单调性(求单调区间)时,你是否先求出定义域?是否错误地在各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了符号“ ”和“或”.

16、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是什么?(定义、图像、导数).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遵循“同增异减”的原则.是否掌握了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范围的方法?

17、特别注意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逆用(比较大小、解不等式、求参数范围).

18、下列结论记住了吗?

①如果函数f (x)满足f (a+x)= f (a-x)或f (x)= f (2a-x),则函数f (x)的图像关于x=a对称;

②如果函数f (x)满足f (a+x)= - f (a-x)或f (x)= - f (2a-x),则函数f (x)的图像关于点(a,0)对称;

③如果函数f (x)满足f (x+T)= -f (x)或f (x+T)= ,则函数f(x)的周期为2T.

19、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之间又怎样的关系?(知道其中的两个可求第三个)

20、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怎样判断函数y=f (x)在所给区间 (a,b)上是否有零点? 与函数有零点的关系是怎样的?

22、三个“二次”的关系和应用掌握了吗?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时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求参数的范围可转化为根的分布.

23、特别提醒: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为不等式ax2+bx+c>0(<0)解集的端点值,也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4、研究函数问题准备好“数形结合”这个工具了吗?

25、函数图像的变换有哪几种?(平移、伸缩、对称)

26、函数 的图像及单调区间掌握了吗?如何利用它求函数的最值?与利用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的联系是什么?

27、恒成立问题不要忘了“主参换位”,注意验证等号是否成立.注意分离参数的方法.

28、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不能去分母,常采用移项通分求解)

29、解指数、对数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化同底,利用单调性求解.注意底数不为1,对数的真数大于0)

30、不等式| ax+b | < c, | ax+b | > c (c>0)及不等式| x+a | +| x+b| >c(

31、会用不等式| a +b| | a | + | b | 、| a +b| | a- c | + | c-b |解(证)一些简单问题.

3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易忽略其使用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33、重要不等式是指那几个不等式 ,由它推出的不等式链是什么?

34、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掌握了吗?(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单调性法)

35、注意线性规划的常见题型.线性规划问题中你是否考虑到目标函数中z的几何意义?

36、导数的定义还记得吗?它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37、常见函数的求导公式与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你都熟记了吗?

38、利用导数可解决哪些问题,具体步骤是什么?(切线、单调性、极值、最值)

39、函数的单调性和导函数的符号之间又怎样的关系?(充分条件)极值点与使导函数值为0的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必要条件)

40、三次函数y = ax3 + bx2 + cx + d (a 0)的图像你熟悉吗?单调性如何?它的对称中心是什么?

41、你能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画出函数的大致图像吗?借助函数的图像如何求已知函数在动区间上的极值(最值)?

42、已知函数零点的个数、两函数图像交点的个数、两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如何求参数范围?

三、三角函数

43、你对象限角、锐角、小于900的角、负角、终边相同的角等概念理解有误吗?角度制与弧度制是否混用?

44、记住三角函数的两种定义了吗?(比值定义、有向线段定义)

45、利用三角函数线和图像解三角不等式是否熟练?

46、求三角函数的值时是否考虑到x的范围?是否习惯用图像或单调性求解.

47、三角变换公式你记熟了吗?(同角三角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倍角公式)

48、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时,要注意三角函数的选择、角的范围的挖掘.

49、三角变换过程中要注意“拆角、拼角”、切化弦的问题.

50、如何求函数y = Asin(ωx +φ)的单调区间、对称轴(中心)、周期?(求单调区间时要注意A、ω的正负;求周期时要注意ω的正负)

51、“五点作图法”你是否熟练掌握?如何作函数y = Asin(ωx +φ)的图像?如何由图像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关键是确定A、ω、φ)

52、由y = sinx → y = Asin(ωx +φ)的变换你掌握了吗?反之怎样?

53、求y = sinx +cosx+ sinxcosx类型的函数的值域,换元时令 时,要注意 .

54、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要及时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之间的转化.

四、数列、数学归纳法

55、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 ( )要重视条件 .

56、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要注意分q = 1和q≠1两种情况.

57、数列求通项有几种方法?(公式、递推关系、归纳猜想证明).数列求和有几种常用方法?(公式、错位相减、裂项相消)

58、已知Sn 求an时你是否考虑到分n=1和n≠1两种情况?

59、如何解决数列中的单调性、最值问题?

60、应用数学归纳法时,一要注意步骤齐全(两步三结论);二要注意从n = k到n = k+1的过程中,先应用归纳假设,再灵活应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其它方法.

61、你是否注意到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结合?

五、平面向量、解析几何

62、记住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是怎样的?

63、何为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斜率有何关系?

64、直线方程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限制?是否注意到x = my + n形式的运用?

65、截距是距离吗?“截距相等”意味着什么?

66、两直线A1x + B1y + C1=0与A2x + B2y + C2=0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分别是什么?

67、要熟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68、解析几何中的对称有几种?(轴对称、中心对称)分别如何求解?

69、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求曲线的方程与求曲线的轨迹有什么不同?求轨迹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70、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定(几何法、代数法)?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怎样判定?

71、圆锥曲线方程中a、b、c与e的关系记住了吗?

72、解题中是否注意到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要注意圆中由半径、弦心距和半弦长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椭圆、双曲线中的特征三角形和焦点三角形.

73、记住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常用结论.

74、容易忽略双曲线一支上的点P到相应焦点F的距离| PF |≥c-a这一条件来取舍.

75、记住解析几何的常见题型了吗?(位置关系问题、弦长问题、对称问题、中点弦问题、定点问题、定线问题、定值问题等)

76、记住解析几何中常用的解题方法(如设而不求、点差法等.用点差法求弦所在直线方程时要注意检验.)

77、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有关计算中,经常由二次曲线方程与直线方程联立消元得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在后面的计算中务必要考虑两个问题:①A与0的关系;②判别式△与0 的关系,你想到了吗?

78、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中,是否注意到平面几何知识的利用?如何挖掘平面几何图形中的隐含条件?是否注意到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运用?

79、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换元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整体的思想等.解题中会考虑吗?

六、立体几何

80、空间图形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根据空间图形正确识别空间元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二是要注意改变视角,能正确判定空间图形位置、形状及存在的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或途径.

81、立体几何虽是平面几何的继续和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平面几何的结论都能无条件地推广到立体几何中.

82、由几何体(或直观图)作三视图,及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或画出相应的直观图)你熟练吗?注意到线的虚实了吗?

83、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关系可以进行以下转化:线‖线 线‖面 面‖面,线⊥线 线⊥面 面⊥面.这些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84、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什么?线面角的范围是什么?二面角的范围是什么?

85、求作线面角的关键是找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86、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有哪些?(利用定义、三垂线法、作二面角的棱的垂面).这些方法你掌握了吗?

87、立体几何的求解问题分为“作”、“证”、“算”三个部分,你是否只重视了“作”、“算”,而忽视了“证”这一环节?

88、会求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吗?如何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

89、用向量研究角的有关问题时,是否弄清了向量夹角与图形角的关系?

90、用空间向量的坐标来解决立体几何题,要合理建系并且要建立右手直角坐标系,正确地写出需用点的坐标,注意向量表达与图形表达的转化.

91、你是否记住了以下结论:

①从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若∠AOB=∠AOC,则点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BOC的平分线上.

②已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则有cos2α+cos2β+cos2γ=2.

③正方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于其体对角线的长.

七、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

92、选用两个原理的关键是什么?(分类还是分步)

93、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你记住了吗?它们的条件限制你注意了吗?

94、组合数有哪些性质?在杨辉三角中如何体现?

95、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和联系你清楚吗?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方法你掌握了吗?解综合题可别忘了“合理分类、先选后排”啊!

96、排列应用题的解决策略可有直接法和间接法;对附加条件的组合应用题,你对“含”与“不含”,“至多”与“至少”型题一定要注意分类或从反面入手啊!

97、求二项展开式特定项一般要用到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

98、二项式定理的主要应用有哪些?

99、二项式定理(a+b)n与(b+a)n展开式上有区别吗?定理的逆用熟悉吗?

100、求二项(或多项)展开式中特定项的系数你会用组合法解决吗?

101、“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求系数问题常用赋值法!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或系数绝对值最大的项)的方法你熟悉吗?千万要注意解法技巧的变形啊!

102、二项式展开式各项的二项式系数和、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奇次(偶次)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你能区分开吗?它们的项的系数和呢?

103、四种常见的概率类型你掌握了吗?是否注意到每种概率应用的前提?

104、在用几何概型求概率时你是否能正确选择几何量?(线段长度、区域面积、几何体体积)

105、求随机事件概率的问题常用的思考方法是:正向思考时要善于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解决有些问题时还要学会运用逆向思考的方法.是否注意到“至多”、“至少”事件概率的求法有分类、间接两种.

106、概率应用题你有写“答语”的习惯吗?解题的步骤完整吗?求分布列的解答题你能把步骤写全吗?求期望、方差的步骤齐全吗?

107、记住常用的三个分布.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公式是什么?

108、正态密度曲线有怎样的性质?你会利用它的对称性求概率吗?

109、抽样方法有哪些?它们具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110、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有几种?具体是什么?

111、统计图有几种?频率分布直方图、条形图中纵轴的意义相同吗?对各种统计图你能正确应用吗?

112、样本的数字特征有几种?你能正确应用它们对总体进行估计吗?

113、变量间的关系包括哪几种?你能应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并作出预测吗?

114、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如何根据K2的值判断两个变量存在关系的可能性的大小?

八、算法初步、复数

115、你能正确区分、使用各种框图吗?(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

116、对各种算法语句你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吗?是否熟悉赋值语句与数列的关系?

117、在循环结构中能正确判断循环的次数吗?

118、对所给的程序框图、程序,你能读懂吗?能给出正确的运算结果吗?能正确判断缺少的条件吗?

119、你熟悉复数与实数的关系吗?是否记住实数、虚数、纯虚数定义中的条件?

120、复数不能比较大小.记住复数相等的定义,会利用复数相等把复数问题实数化.

121、记清复数的几何意义.记住复数、复平面内的点、向量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122、你能熟练进行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吗?这是高考的常考题型!

九、基本方法

123、解答选择题的特殊方法是什么?(估算法、特值法、特征分析法、直观选择法、逆推验证法)

124、解答开放型问题时,透彻理解问题中的新信息,这是准确解题的前提.

125、解答多参型问题时,关键在于恰当地引出参变量,设法摆脱参变量的困扰.这当中,参变量的分离、集中、消去、代换以及反客为主等策略,似乎是解答这类问题的通性方法.

126、在分类讨论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层次分明”,最后要进行总结.

127、做应用题时,运算后的单位要弄准,不要忘了“答”及变量的范围;在填写填空题中的应用题的答案时,要写上单位.

128、换元的思想,逆求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整体的思想等,在解题中你会考虑吗?

129、在解答题中,如果要应用教材中没有的重要结论,则在解题过程中要给出简单的证明.

高中数学真假命题知识点

高中数学的推理要么不出,要么直接在出一个答题占据很多分数,但是做这个题目又很花费时间,原因是因为对知识点不清楚,我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知识网络

二、合情推理

(一)归纳推理

1. 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第二步,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

题型1:用归纳推理发现规律

(1)观察:

对于任意正实数,试写出使成立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____.

点拨:前面所列式子的共同特征特征是被开方数之和为22,故

(2)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巢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为一组蜂巢的截面图。其中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有7个蜂巢,第三个图有19个蜂巢,按此规律,以表示第幅图的蜂巢总数。则

【解题思路】找出的关系式

[解析]

总结:处理“递推型”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寻找相邻两组数据的关系

(二)类比推理

1. 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图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概要:

想要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佳绩,数学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数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帮助你扎实基础,提升应考能力。

首先,理解函数区间的概念是基础,包括开区间、闭区间和半开半闭区间,以及无穷区间的概念。映射则是函数间对应关系的桥梁,明确原象与象的定义及其规则至关重要。

分段函数是函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理解其定义域和值域的特性是解题的关键。复合函数的运用也是数学函数部分的重点,学会结合两个函数构建复合函数的表达式。

集合的运算和条件判断是集合论部分的要点,需要掌握全集、空集的特殊情况,以及如何利用数轴和文氏图辅助解题。此外,理解命题之间的关系,包括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以及“否命题”和“命题否定”的区别也很重要。

在函数部分,理解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掌握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学会运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和极值,以及处理函数值与最小值问题。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和前n项和计算是数列论的重点,通过叠加或连乘原理找到规律。

最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不容忽视,包括图像性质、双曲线特征,以及图像与坐标轴的关系。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总结

一、集 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会用不同方式表示集合,包括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列举法与描述法)。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集合包含与相等的定义,能识别子集,并理解全集与空集的意义。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学习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学会求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掌握补集的定义,并能使用韦恩图表达集合关系。

二、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1) 抽象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

(2) 探索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联性。

(3)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三、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 命题概念的理解:认识命题及其基本构成。

(2) 四种命题关系分析:掌握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上就是高中命题知识点的全部内容,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注重题型的拆解和步骤的完整性。以下是针对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的详细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首先,理解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关系: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它们的真假性一致;原命题与逆命题、逆否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相反。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