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补充答案?【答案】: 随文练习 一、lòu xīn tái dú二、1.斯:这;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素:素朴;金经:佛经。3.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公文。三、1.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2.谈笑往来的是渊博的学者,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四、那么,初二下册语文补充答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基础能力——认真想,仔细做(12分)
1、请根据原文将下列空缺补充完整。(4分)
①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葵持作羹。(《乐府诗集》)
③,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
④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2.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8分)
①《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接近的句子是:
。
②范仲淹在《醉翁亭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语句是: , 。
③请用上“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说一段完整的话。
④《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一部战斗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散文集,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篇文章的题目: ,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不急不躁,冷静应对(58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8题 。(15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课后练习题补充答案如下:
1、题目: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坪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答案: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描写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句子,然后相信它们是怎么样跳舞、狂欢的。想象一下它们的舞姿是怎么样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狂欢的时候会说什么,做什么。
2、题目: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率也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答案:加点部分都是拟人化的短语,通过拟人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东风、树枝和雷云的动作,让人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花在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体会到花孩子愉快的心情。
3、题目:“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它们;蝴蝶一来,它们。
答案:清风一吹,它们便跳起了轻快的舞。蝴蝶一来,它们便撒欢了。清风一吹,它们便去旅行了。蝴蝶一来,它们便打开大门欢迎。清风一吹,它们便礼貌地打着招呼。蝴蝶一来,它们便大方地献上花粉招待客人。
关于《花的学校》这篇课文的解读
课文以“花的学校”为题,花是娇嫩的、美丽的象征,有如孩子般纯洁,在“地下的学校”,就像泥土里即将破土的苗,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
做过的题会在考试成为助攻,下面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快来练习一下吧!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睥睨(pì) 啮齿(niè) 缄默(jiān) 脂粉奁(lián)
B.家醅(pēi) 吞噬(shì) 博识(zhì) 文绉绉(zhōu)
C.真谛(dì) 胆怯(qiè) 鬈发(juǎn) 颔首低眉(hàn)
D.酬和(hè) 招徕(lái) 哂笑(shěn) 即物起兴(x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叱咤风云 谈笑风生 消声匿迹 戛然而止
B. 张慌失措 周道如砥 本色当行 任劳任怨
C. 重蹈复辙 精神矍烁 孜孜不倦 妙手回春
D. 风声鹤唳 莫衷一是 脍炙人口 风雪载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生活底子厚实,知识渊博,写起文章来一挥而就。
B.他是学校的长跑冠军,但与专业的短跑运动员相比,还是显得相形见绌。
C.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已高达30.5%,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请某些用人单位摘掉有色眼镜,一视同仁,给来自农村的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D.用意大利的方式击败意大利,用乌拉圭的方式击败乌拉圭,哥斯达黎加队从有三支世界冠军队的死亡之组脱颖而出,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的史诗级黑马,还真令人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4月7日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刘翔通过个人微博,发布题为“我的跑道,我的栏”,正式宣布退役。
【答案】: 随文练习
一、lòu xīn tái dú
二、1.斯:这;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素:素朴;金经:佛经。
3.丝竹: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公文。
三、1.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的是渊博的学者,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四、1.D
2.(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问题探究
一、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多用对偶等修辞手法。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等。
二、略
三、刘禹锡把自己的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论,不以陋室为陋,只求能与君子交
往,确是以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不改志向,体现了孔
子所说的匹夫不可夺志的坚定性。(本题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小编推荐:
【答案】: 1、廷 州 疏
塾 碱 穗
2、B
3、A
4、指不像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有的只是贫苦和混乱,突出了作者童年的贫困。
5、(1)示例:开设心理咨询课堂,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组织留守学生开一次座谈会。
(2)示例:爸爸,我总待在家里感觉有点单调,听说咱们社区成立了 “ 留守儿童活动中心 ” ,我很想去参加。我一定会注意安全的,您觉得可以吗?
6、(1)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
(3)用小楷字借书。
7、(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典型的细节,写出了老师对 “ 我 ” 的关爱,体现了书法对 “ 我 ” 昀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
(2)用 “ 弯 ” “ 捡 ” “ 捧 ” 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8、补充强调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突出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对作者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留下深刻印象。
9、童年时老师的关爱,激发了 “ 我 ” 对书法的热爱,打下了 “ 我 ” 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 “ 我 ” 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小编推荐:
以上就是初二下册语文补充答案的全部内容,1、(共4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 )父亲打扫公共楼梯; (3)父亲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 (4 )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