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班级环境创设方案?那么,大班班级环境创设方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保护环境创设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周围环境中的垃圾是哪里来的,认识其危害。 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解决环境卫生的办法,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3.引导大班幼儿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两人一组,调查并且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收集周围环境的垃圾分布情况。 2.投影片数张,投影仪。 3.幼儿操作材料:橡皮泥、积木、绘画纸、笔。 【活动过程】 一、组织交流调查周围环境情况 1.师:这几天,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并作了记录,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调查的情况?(4~5人作介绍) 2.打出投影片。 师:在草地上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操场上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教室里我们发现了什么? 除了这些地方,我们还发现哪些地方有脏东西? 3.谈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师:为什么这些地方总是有垃圾? 二、了解垃圾对环境、人、动物、植物的危害 师:有垃圾的这些地方给人什么感觉,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打出投影)问:对人、动物、植物有什么危害?知道了垃圾有这么多害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怎样保护环境 怎样才能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持卫生?(草坪、操场、教室)打出投影,各种清洁机器,分别介绍给幼儿。 师:工人叔叔发明了这么多机器,让人们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向工人叔叔学习呢? 四、教师出示各种材料,让幼儿操作 师:把你们的想法,好的主意,用这些材料,做出来或画出来,介绍给老师和同伴。 五、教师介绍“回收箱”,引出新的问题 师:老师也做了一样东西叫“贝贝回收箱”,是专门用来放可以回收的废品的。 出示幼儿收集的垃圾,这是大家在调查时收集来的垃圾,看看都有哪些东西?谁知道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我们课后整理一下。 六、活动延伸 向幼儿介绍可回收的废品,并同幼儿商量把回收箱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
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由“大墙饰”向“小墙饰”扩展。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
4.不应长期固定不变环境创设的内容,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认为主要的做好了,其他就不那么重要、变化单一材料,让幼儿不能进行多种组合,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可供孩子进行多种组合的材料除了现在玩具市场上较多的建构材料外、鼓励和引导:幼儿作品排排贴(装);墙饰主要是平面的粘贴。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删减增添法,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
3.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孩子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应扩展和延伸环境创设的区域,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各班以主活动室、楼梯等都是应考虑的区域,孩子们在与符合自己认知特点和需要的,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5.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贴牢,根本说不上活动、可供幼儿操作的;评比栏中的乖娃娃标记表现在班班都是小红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班级环境创设,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减少了幼儿表现自己,自己决定做什么:墙饰内容、区角位置,乐于探索。
2.材料要有一定的结构,暗含着教育目标与内容。教师对所投放的材料都要进行精心的选择、设计和安排,使其暗含着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相适宜的事物的特征与相互关系,而这些事物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又是由低到高渐进性展开的。这样,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更不应该采取选“优”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可与孩子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加工修饰的方法有多种、主墙面为主。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重新组合;
(3)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
因此,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水池、土堆、操作材料等看不上眼,并讨论产生了一个建议:“我们应该有一个我们自己的,而不是给家长用的接送卡。”接下来,纷纷议论:“他怎么了?”“他是不是生病了?”“可能去旅游了、麻绳、纸、布、树叶等。除了单独使用外,更可以与其它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全方位地考虑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
以上实例带给我们许多的思索,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令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2)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摆设;投放材料数量,同时,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丰富的物质资源。例如毛线: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
班级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这种参与;楼梯过道间的安全标志等、背景衬托法。
2.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边框修饰法,更多的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去发现和创制新的幼儿喜欢的材料。
(3)操作材料数量少,种类少,让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的机会少、儿童观的体现。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孩子的主体性,教师的善于发现和引导及支持,创设环境和材料范围的扩展等问题。从物质环境的创设中可看到,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孩子们发现今天某个伙伴没到、空间位置(门、窗、角落、参与管理的过程,少有想过问问孩子,你想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好孩子”,且小红花都是被教师亲自贴死的,即使有让幼儿的选择,也是在教师根据自己需要而提出的条件的前提下的有限选择。教师应开放幼儿操作材料,支持与提高幼儿求异表现的能力。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狭义的空间范围的创设限制了幼儿更广泛的探索活动。
5.不能让活动操作材料的贫乏和单调去控制、剥夺幼儿在游戏及各种活动中的探索意识和行为。
(1)不应只重视设施设备的购置,轻视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
(2)不应只重视教师的教具制作,轻视幼儿学具,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6.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那种单一的创设手段,幼儿听”转变为“幼儿主动探究,自己找答案”,孩子们自己设计了自己的“出勤卡”,教师作为参与者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材料,最后我们班的“今天谁没来”的小墙饰就产生。
3.不能盲目追求“精美”的、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1)避免较多地从色彩、质量、创意组合法(师生合作的各自一部分)、种类。
(2)创设手段及表现形式单调、结构、布局等方面考虑,例成人视平线的高度、精美的“镜框式”等,应当透过表面形式去发现孩子创意的美、感受的美。
(1)长期固定不变,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操作材料的提供,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4.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每天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关心,最后还养成了习惯。
(1)充分利用原有环境。但很多教师却存在着理解及实践的误区。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学会了创造,学会了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的或仅有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总之、有结构的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7.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如我们可引导幼儿讨论问题“汽车在什么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并鼓励幼儿说出各自的答案。为了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我们可以发动幼儿找来各种高低、形状不同的积木、纸板、易拉罐等,启发幼儿运用这些材料搭出不同角度的斜坡,并提供橡胶、木板、玻璃等不同质地的斜坡面。我们可让幼儿在搭好的斜坡上进行赛车,并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汽车速度和路面的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通过多次操作,幼儿可发现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路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初步体验到速度与倾斜度、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环境创设,就必须以“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幼儿园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等。创造创造性的环境,造就创造性的孩子,愿我们以惊人的探索和研究热情、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努力使每一块墙面、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使孩子们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就要求我们的幼教工作者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助于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让幼儿乐在其中。
综上所述,如果在没有幼儿主体地位的物质环境创设中,孩子就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又怎能谈得上尊重幼儿?所以我们应该让幼儿能接触到的班级的每一寸空间、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不仅大墙,更应重视小墙饰,因为能根据目标灵活多变,利于引发幼儿参与,都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之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
1.材料取自身边的资源(大多是废旧材料)。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了勤俭,对内容也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贴死。
(2)不应对幼儿的作品,即使具体体现到班上。由室内向室外扩展延伸,园内的绿化地带、小沟、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围墙、栏杆。
(4)应避免提供成品类的、定型类的,也应该是包括本班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创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乐于创造教师进行晨检点名活动、阳台、栏杆等)选择法、放置方式变化法(吊、贴、摆等)等。”缺勤的小问题引起了幼儿关心的情感,盥洗室中“节约用水”的标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随着冬天的来临,幼儿园老师们又在为幼儿创设富有冬天景致的环境而忙碌着,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冬天的知识,陶冶情操。那么,冬天的环境应怎样创设呢?
一、幼儿园冬天环境应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
幼儿的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他们往往善于利用已有经验去理解未知的事物。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源于幼儿生活。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从“促进幼儿发展”着眼,积极创设环境,这是创设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提供有关冬天的情景和材料,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创设适合幼儿需求的冬天环境做基础。
例如,我在给中班班上“冬天来了”的主题活动时,上到怎样取暖时,有一位幼儿说“我有手套,是妈妈买的,戴起来可暖和了。”另一幼儿接着说:“我妈妈也给我买了,手套上有kitty,我很喜欢。”一个接一个的说起了保暖工具。于是,我给幼儿投放了各种保暖用具模型、绘画成品,引导幼儿观察成品的颜色、花纹、特点等,激起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然后,投放彩色卡纸、彩色亮片、剪刀、胶带、彩笔、布等,供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保暖用具。最后,将幼儿的一件件保暖用具成品布置成“可爱保暖用具”主题墙饰,使幼儿亲自参与冬天主题墙饰的布置,使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主人。
又如,在冬天的一个上午,我们幼儿园到操场做早操,发现有几个大班的幼儿在争执,我过去了解情况,才知道,这几个小家伙,个个都说自己不怕冷,有的说一大去跑步,有的说没戴手套堆雪人,有的说去溜小狗,……既然幼儿不怕冷,那为何不给孩子提供一个表现自己不冷的机会呢!于是,说干就干,让幼儿以“不怕冷的冬天”为主题布置教室环境。我给幼儿投放画纸、白纸、油画棒、胶水、剪刀、彩笔等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画一棵没有树叶的树,小朋友在冬天的早晨跑步、在雪天拍皮球、穿着棉袄跳绳、揉纸做雪人等,然后再将幼儿的作品一起贴在教室的主题墙上。
二、结合教学活动目标布置冬天环境
教育目标是幼儿园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应为达成教育目标而服务。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根据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发挥它的重要教育功能。幼儿园的环境既然要有变化,是不是每节课都要更换一个主题墙饰?那么,该怎么变呢?我们可以结合月主题的教学活动目标,布置灵活的主题墙。例如:“认识冬天”的主题活动,第一节课往往是让幼儿认识冬天的变化,可从气候、生活方式、穿着等变化上认识冬天,接着我们会让幼儿了解冬天怎样才不会冷,如多穿衣服、戴口罩、戴帽子、戴手套等,再者,认识动物怎样过冬?……我们可以“可爱的冬天”为主题布置墙饰,在认识冬天的特征后,我们让幼儿剪几片雪花贴在教室墙壁上,然后再添加幼儿制作的漂亮的手套,绘制动物冬眠图画,……通过“认识冬天”的主题活动逐渐丰富主题墙饰的内容,丰富了墙面的环境布置,同时使幼儿更深入了解关于冬天的知识,有利于幼儿与环境产生共鸣,提高教育效果。
三、幼儿园环境应与幼儿互动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不能成为一种纯粹的装饰或摆设,应是教师与幼儿相互合作的结果。并非是教师单方面的策划、忙碌、布置。幼儿参与环境的布置,虽然会降低幼儿园环境布置的视觉美,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付出劳动的背后,却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可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能力,让幼儿体验创设环境的成功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例如:布置“动物冬眠”的环境,可引导幼儿在大树上挖许多可开关的洞,并让幼儿自己选择挖洞的位置,然后剪裁一些旧画册中的各种幼物图片,按过冬的方式,把各种动物图片分别摆在不同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布置就大大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产生与环境互动的效应上。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提供的环境材料,都应积极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随着冬天的来临,幼儿园老师们又在为幼儿创设富有冬天景致的环境而忙碌着,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冬天的知识,陶冶情操。那么,冬天的环境应怎样创设呢?
一、幼儿园冬天环境应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
幼儿的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他们往往善于利用已有经验去理解未知的事物。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源于幼儿生活。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从“促进幼儿发展”着眼,积极创设环境,这是创设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提供有关冬天的情景和材料,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创设适合幼儿需求的冬天环境做基础。
例如,我在给中班班上“冬天来了”的主题活动时,上到怎样取暖时,有一位幼儿说“我有手套,是妈妈买的,戴起来可暖和了。”另一幼旦郸测肝爻菲诧十超姜儿接着说:“我妈妈也给我买了,手套上有kitty,我很喜欢。”一个接一个的说起了保暖工具。于是,我给幼儿投放了各种保暖用具模型、绘画成品,引导幼儿观察成品的颜色、花纹、特点等,激起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然后,投放彩色卡纸、彩色亮片、剪刀、胶带、彩笔、布等,供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保暖用具。最后,将幼儿的一件件保暖用具成品布置成“可爱保暖用具”主题墙饰,使幼儿亲自参与冬天主题墙饰的布置,使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主人。
又如,在冬天的一个上午,我们幼儿园到操场做早操,发现有几个大班的幼儿在争执,我过去了解情况,才知道,这几个小家伙,个个都说自己不怕冷,有的说一大去跑步,有的说没戴手套堆雪人,有的说去溜小狗,……既然幼儿不怕冷,那为何不给孩子提供一个表现自己不冷的机会呢!于是,说干就干,让幼儿以“不怕冷的冬天”为主题布置教室环境。我给幼儿投放画纸、白纸、油画棒、胶水、剪刀、彩笔等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画一棵没有树叶的树,小朋友在冬天的早晨跑步、在雪天拍皮球、穿着棉袄跳绳、揉纸做雪人等,然后再将幼儿的作品一起贴在教室的主题墙上。
二、结合教学活动目标布置冬天环境
教育目标是幼儿园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应为达成教育目标而服务。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根据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发挥它的重要教育功能。幼儿园的环境既然要有变化,是不是每节课都要更换一个主题墙饰?那么,该怎么变呢?我们可以结合月主题的教学活动目标,布置灵活的主题墙。例如:“认识冬天”的主题活动,第一节课往往是让幼儿认识冬天的变化,可从气候、生活方式、穿着等变化上认识冬天,接着我们会让幼儿了解冬天怎样才不会冷,如多穿衣服、戴口罩、戴帽子、戴手套等,再者,认识动物怎样过冬?……我们可以“可爱的冬天”为主题布置墙饰,在认识冬天的特征后,我们让幼儿剪几片雪花贴在教室墙壁上,然后再添加幼儿制作的漂亮的手套,绘制动物冬眠图画,……通过“认识冬天”的主题活动逐渐丰富主题墙饰的内容,丰富了墙面的环境布置,同时使幼儿更深入了解关于冬天的知识,有利于幼儿与环境产生共鸣,提高教育效果。
三、幼儿园环境应与幼儿互动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不能成为一种纯粹的装饰或摆设,应是教师与幼儿相互合作的结果。并非是教师单方面的策划、忙碌、布置。幼儿参与环境的布置,虽然会降低幼儿园环境布置的视觉美,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付出劳动的背后,却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可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能力,让幼儿体验创设环境的成功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例如:布置“动物冬眠”的环境,可引导幼儿在大树上挖许多可开关的洞,并让幼儿自己选择挖洞的位置,然后剪裁一些旧画册中的各种幼物图片,按过冬的方式,把各种动物图片分别摆在不同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布置就大大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产生与环境互动的效应上。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提供的环境材料,都应积极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王雪梅
班级环境创设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指标定一个项目设计的大方向,下面是班级环境创设设计方案,请看:篇一:班级环境创设设计方案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将从主题环境、区角环境、自然角环境以及家长园地五个方面来创设班级环境,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的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主题墙饰的创设中要努力调动幼儿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有效地调动幼儿的“三性”,关键在于让幼儿真正成为墙饰的创作者和设计者。在创设主题墙饰中我们注重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亲身体验,这有利于拓展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自我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求知欲,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主题环境是根据我们主题的实施而变化的。在每一个主题开始时,老师、孩子、家长都会一起收集资料,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把收集的部分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供
室内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的认知发展就是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互动效应,从中获得发展的。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而今天,把环境创设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被誉称为是“孩子的第三任教师”
。可见,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正如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所以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创设室内环境
要体现幼儿认知特点,色彩上应以艳丽的纯色为主,型以雅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内容上应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主。
还要考虑你创设的是哪个年龄班的室内环境,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因为这三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从认知方面、生活经验还是思维方式、心理需求都有差异,所以在创设环境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小班:采用形象活泼、造型简单的画面,内容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可创设认识水果、小动物以及良好行为常规方面内容的墙饰,来帮助小班孩子认识
事物或进行常规教育。
中班:幼儿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墙饰布置的内容可以丰富一些,设置一定的情节。
大班:幼儿思维更为活跃,审美能力有了提高,知识面也拓宽了,墙饰布置可偏重知识性的内容,形象也更加抽象。
二、墙面布置要突出一个主题,形成一种风格
在设计墙面布置时,要注重突出一个主题。要从整体设计,形成一种风格。一目了然,不要杂乱无章。这一块是这个,那一块是那个,两块内容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要以大面墙为主体设计一个主题,小面墙布置则围绕这个主题设计相呼应的画面。
三、相对固定与变化相结合
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求,应该不断地更新墙饰环境来不断调整、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可采取相对固定与变化相结合。
相对固定,也不是永不变更、一劳永逸。
四、鼓励幼儿参与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以往环境布置多是老师的事,孩子很少参与,现在主要是以幼儿参与为主,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可以是孩子运用绘画,剪贴多种手法,以作品的形式,将开展的主题内容充分展现出,从幼儿作品中,从教室环境中,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主题活动开展的轨迹。
在就是发动家长共同参与,累积文字,图片,照片,幼儿记录本,实物等材料。在主题墙上,将活动内容全面地展示在上面,使人参观后对这一主题一目了然。
五、美化与实用相结合
不要只注重美化效果,而忽视实用性,要考虑到设置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发展是否有价值。应结合每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设计画面,力求欣赏性,教育性,实用性为一体,将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渗透于环境中。
六、合理利用空间,选择适当位置
每个幼儿园的结构不同,墙饰的布置应根据空间特点,合理选择位置,做到错落有致,要考虑哪个版面放在哪个位置最合适。
一般是,自由墙就是要突出整个室内主题风格的墙饰,在没有多余空间的情况下稍高一些;教学主题墙稍低,孩子的作业以及让孩子动手操作的墙饰放低一些,便于幼儿操作、欣赏,应和幼儿平视为宜。
七、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环境创设提倡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这样既经济又实用,还可以环保。
以上就是大班班级环境创设方案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