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大学

大学生投毒事件反思,复旦投毒案反应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 大学
  • 2024-06-08

大学生投毒事件反思?同学之间相处如果有矛盾,可以告知对方,如果对方依然不变,那就可以选择不再接触,断了联系就好。毕竟既然一直会有解不开的纠葛,那就表示两个人的相处方式不适合,那这样的朋友不交就好了,何必去犯罪,非要用最极端的方式解决,最后两败俱伤,真的,那么,大学生投毒事件反思?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学生犯罪反思

复旦投毒事件是一起非常恶劣的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对于此类行为,我们应坚定维护法律的公正与严肃,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复旦投毒事件是指2018年9月份,一名复旦大学学生在实验室内投毒导致多名同学中毒的恶性事件。该事件造成了严重后果,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投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构成极大威胁。而在实验室等特殊场所进行投毒,则更加恶劣,不仅拓展了危害面,还伤害了科学家的形象和科研团队的信誉,对科研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隐患。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依法进行,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制裁。同时,对于涉案单位也应加强管理,完善相关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投毒行为构成什么罪名?投毒行为涉及到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若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则属于“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复旦投毒事件的发生给受害者和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我们应该对于此类违法行为做出坚决的打击,同时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强化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你觉得某大学校园投毒案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2013年4月16日下午15时29分,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上海警方证实,和黄洋同寝室的林某有重大嫌疑,现已被刑事拘留,作案原因和动机还在调查当中。

在校学生伤人事件已非独例,多年前的校园铊中毒案、马加爵事件还让我们记忆犹新。我们要对其反思,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和教育等问题,如果不能深刻的反思,寻找出解决方法和对策,也许还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之死,突显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问题。当下,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等教育缺失,到处充斥着虚荣、享乐、拜金主义,有的老师甚至说不挣够多少钱就别来见我之类的话。

应试教育使学校和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分数,不重视他们的道德教育,将孩子培养成只会读书的机器,到最后也许会培养成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所说“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现在应该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扭转,还原教书育人的本质。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学生各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减少悲剧的发生。

复旦大学投毒案,你怎么看?

楼主求采纳~

林森浩与黄洋均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分属不同的医学专业。2010年8月起,林森浩入住复旦大学某宿舍楼421室。一年后,黄洋调入该寝室。之后,林因琐事对黄不满,逐渐怀恨在心。 [2]

2013年3月29日,林森浩在大学宿舍听黄洋和其他同学调侃说愚人节即到,想做节目整人。

林森浩看到黄洋笑得很得意,便联想起其他学校用毒整人的事件,便计划投毒“整”黄洋,让同学难受。[3]

作案动机

最高法经复核确认:被告人林森浩与被害人黄洋分别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同住一间宿舍。林森浩因日常琐事对被害人黄洋不满,决意采用投放毒物的方式加害黄洋。

毒物来源

2013年11月27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庭审中,林森浩表示,2013年3月31日他找同学吕鹏,准备向其要曾经做实验时用过的N-二甲基亚硝胺。林森浩从吕鹏处拿到实验室钥匙到实验室将装有75毫升N-二甲基亚硝胺的药瓶和一支已经吸了约2毫升N-二甲基亚硝胺的注射器带走。[3]

投毒剂量

检方指控,林森浩将至少30毫升二甲基亚硝胺注入饮水机,超致人死亡剂量10倍以上。[4]

案件经过编辑

投毒经过

2013年3月31日下午,林森浩以取物为借口,从他人处借得钥匙后,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号楼204影像医学实验室,取出其于2011年参与医学动物实验后存放于此处的、内装有剩余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原液的试剂瓶和注射器,并装入一个黄色医疗废弃物袋中带离该室。

复旦大学投毒案件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某大学校园投毒案背后的心理原因如下:

这一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中也是追求分数成绩远远高于道德修养。在大学新生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幼稚的人际交流能力。在陌生环境中遇到挫折与不顺心,很多人选择的是逃避和不理性归因,归因于别人。而较少学会审视自己的欠缺。

对于某些不公正事件,某些大学生不能冷静思考。我们近几年的教育及家庭模式,培养的孩子是争强好胜的多,怕吃亏或不能吃亏的多。

我们的教育中有两个显著特色“包庇”和“占有”。包庇,就是父母代劳,造成孩子的独立性差,新环境遇困难挫折感强;占有,就是从小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吃亏,占有欲很强,不能分享,不懂协作,易生冲突。

如此教育模式下,在中小学时还是采用家长式的管理模式,所以问题不凸显;到了大学“放羊”式的环境下,犹如进了小社会。如果,在中小学教育中就多些人际交流,多些社会实践体验。也许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件爆发。

狭隘的心态,源自于自我保护的初衷。但是过度自我保护,势必导致人际关系不良,甚至导致触犯法律酿成大错。

建议大学生朋友们,用开放的视角看待问题。面对不公正,以“小忍”来作处理问题的铺垫。待冷静下来,慢慢思考解决的方法。

如何看待“复旦投毒案”问题?

1我认为大学对学生的道德法律教育存在不足。

2,大学生别只会斤斤计较,应该心胸宽阔点。

3,学校不应该继续忽视寝室矛盾,简单粗暴地认为那是小事。应该举办一些宿舍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

以上就是大学生投毒事件反思的全部内容,被姐夫投毒女孩完成肺移植,姐姐决定离婚陈静瑜表示手术很顺利,并且萌萌已经醒了,目前,萌萌生命体征平稳,短时间内就能撤了ECMO呼吸机,进入快速康复。据媒体此前报道,河北18岁女孩萌萌被姐夫投毒百草枯一事,牵动网友的心。后萌萌被转院至北京医院治疗,等待匹配肺源后将进行肺移植手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