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如何自学
  • 2023-04-29
目录
  • 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 论述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 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如何培养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

  • 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梁蚂晌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教育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②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心理学家迪威克和尼克尔斯等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两种目标定向引起的:学习目标或掌握目标和成就目标。

    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不仅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而且,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一定方法和措施也是可以改变和提高的。

    许多学生尤其是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水平,在学习中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进而影响学习成绩。教师可以通过为他们选择难易适合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其次,让他们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使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从而推动学习的进行。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物迹能判断。

    ④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积极归因训练”模式是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积极归因训练”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第二层含义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是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

    ⑤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

    (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①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反馈”在这里的意思是提供给学生的关于其成绩的信息。心理学家发现反馈可作为一种诱因,在很多情况下,可作为个体行为的适当的强化。运用反馈时,要注意的是反馈必须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也是很重要的,必须使反馈紧随个体的学习结果。最后,必须提供经常性的反馈,使学生能付出最大的努力。

    ②合理运用外部奖赏。这里所说的外部奖赏是指物质上的奖励。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应持谨慎的态度。对那些已有内部动机的活动最好橡锋不要轻易运用物质奖励,只有对那些缺乏内部动机的活动予以物质奖励才可能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③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学生的评价,赞扬、表扬、奖励一般比责备、批评、惩罚更具有激励作用。

    ④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竞赛或竞争活动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优良成绩的手段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校中开展适当的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

    论述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归结如下: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成败归因观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复杂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接下来,我们就将各个理论与培养激发学习动机的建议一一对应起来:

    1.强化理论

    理论要点:强化能够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妥善进行奖惩。

    如何做:教学中,当学生表现的比较好时进局厅行奖励,有错误给予适时惩罚。

    2.成就动机理论

    理论要点:趋向成功型——喜欢挑战;避免失败型——喜欢容易或特别难的任务。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为使学生成为趋向成功的人,要进行立志教育,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如何做:在学校里,教师引导孩子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以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动机。

    3.成败归因理论

    理论要点:对事情结果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个体的动机。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观,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如何做:当一个孩子考试失利了,你怎样和孩子说?是对孩子说:“你能力不够,太笨了,不是学习的料!”还是说:“你还是不够努力,继续努力,相信你能成功!”很显然要选择后者,因为努力归因是正确的归因观,它更能激发学习动机。

    4.自我效能感

    理论要点: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如何做:让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试孩子时刻充满自信心,而不是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5.需要层次理论

    理论要点:若想产生自我实现,要以前面低层次需要得以满足的基础上产生。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做:针对一些留守儿童或者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从生活上等细微之处对其进行关心、关爱。

    6.耶克斯-多得森定律

    理论要点:当任务较易时,动机高一些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当任务较难时,动机低一些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芦腊简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根据作业的复杂度,合理控制动机水平。

    如何做:在不同任务面前,教师要依据任陪裤务具体复杂度控制学生动机水平。

    最后,大家学习知识时不要死记硬背,选择好的记忆方法比好记性更重要,擅于将考点内容相互联系,采取整体理解记忆的方式会更加有效。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扒培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2、控制动机水平

    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

    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给予恰当评定

    顺应性评语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核冲,效果最好;特殊评语虽有激励作用,但由于未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所以效果不如顺应性评语;而无评语的成绩则明显低于前两者。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发现,评定是必要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定。

    通过评定等级可以表明学生进步的大小,即评定的分数或等级并非表明个体的能力而是其进步快慢的指标。让学生明白等级评定的作用,并且教师在评定等级后再加上适当的评语,两者相结合,就会有良好的结果。

    4、维护学习动机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改此歼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5、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

    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是与学习目的相联系的。应当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四化建设、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日标,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2、明确学习内容的意义;虚启在学习时,不仅要了解学习某一门学科的意义.还要了解学习每一部分内容的意义,了解这些学科、所学的内容的实际用途以及对陶冶情操、提高能力的意义。对这些意义的认识越深刻,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

    3、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明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要对总目标进行分解,明确每一方面的具体目标;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目标网络,清楚个人在学习中应做出的各种努力,从而能更充滑郑分地激发学习动机;

    4、及时检查学习结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都有着强化学习动机的作用,因此,应及时检查学习结果,使学习动机不断强化;

    5、积极信誉颂参加竞赛,选择自己竞争的对手,确定赶超目标,以此来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联系又有差别,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学习要求变为他们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促使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不断发展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是激发的前提雹盯判,而激发也有利于培养。下面分别阐述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2.要想使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首先要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其次要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3.在实际教学中,为保持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感,教师评分应注意:首先,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其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再次,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最后,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则袜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但成功体验的获得最终必须依赖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源改真正成功感的决定条件。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转化而来。利用这项途径,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 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而言之,问题情境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指出,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对于那些已经学过的简单重复的东西,或是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因此,要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对学习任务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这才构成了问题情境。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方面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使之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构成合适的跨度。比如,在讲述C计算机编程语言时,在介绍了“指针”的概念后,安排讲述“链表”的内容。因为“链表”明显基于“指针”,所以学生立刻对“链表”有了大概的形象,但对于实现的细节还不清晰,都急切的想了解详细,这就是一个问题情境。

    有了问题情境,还需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言语提问,即在教学中,教师直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让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这些问题会激发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比如在介绍了C语言中的“结构”后,向学生提问“如何克服结构浪费空间的缺点?”引起学生的思考后,再给出问题的解答——使用“联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内容。

    (二) 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行为可源于内部动机,也可源于外部动机。所谓内部动机是指学习是出于对学习过程本身感兴趣,学习内容本身已具有足够的内在诱因价值,无需再借助其他外在强化物便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谓外部动机则是出于对学习过程的结果感兴趣,学习是为了取得好分数获取他人的赞扬,或是为了今后能找到期待的工作等。

    仅靠外部动机来维持学生的学习,有三个潜在的危险:首先,学生会感到自己是被人操纵的,为了获取赞扬不得不付出努力;第二,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达到某一目标的暂时性的手段,一旦外在目标达到,就将所学内容抛到九霄云外,这种学习很难发生迁移,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第三,学生会过于依赖老师,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因此,教师必须从内部动机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可以从以下三点做到: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新内容之前,先将新内容与学生原有的兴趣联系起来。讲清新内容的重要性与实际应用意义,使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自己的理想与社会事业联系起来,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部动机。比如,在讲授Java这个新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时,可以从其在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地位开始,使学生们明白掌握了这门语言,就开启了通往优秀程序员道路的大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2. 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有意地运用惊奇、怀疑、复杂、困惑与矛盾的方法,制造新异的、奇怪的、复杂的、不协调的或模棱两可的刺激,来唤起学生的认识性好奇,使学生处于动机激起状态。比如,在讲解数据库范式分解的知识时,有意提及某些场合下反而采取反分解的措施,唤起学生对这类措施的好奇心,进而真正理解范式分解的最终目的。

    3. 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可达到的学习目标

    依据成就动机理论,中等难度的任务对个体具有最大的诱因价值,因此应该将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建立一个教学目标,使不同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此目标中找到切合自己情况的、可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成就动机都有机会获得满足。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目标,要比教师为学生设立目标更能够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动机。比如在SQL Server的学习中,按从易到难将学习目标划分为Server的安装,SQL语言编程,Server的管理,能力不同的学生可选择不同的目标,而掌握每个目标都可使他们成为该方面的技术人员,获得成就感。

    (三)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

    赫洛克的实验证明,对学生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

    (四)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多德森定律指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因此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比如,在讲述图像处理中的二值化分割时,因为容易理解,所以号召学生全神贯注,一带而过;但在讲述直方图均衡时,因为比较抽象,则会放慢节奏,多次强调难点,使学生都能理解。

    (五)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个体不同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反应。体现在四个方面:

    1. 对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反应。当学生成功时会感到高兴,但只有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时,他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他人或外部力量,则他会感激而不是自豪。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他会感到自责、内迁或羞愧。如果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或愤怒。

    2. 对成功与失败的期望。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时,对未来结果的期待是与目前的结果一致的,成功者预期着以后的成功,失败者预期着以后的失败。相反,若将成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

    3. 所投入的努力。若学生认为失败是由于不努力造成的,如果自己努力学习,并且确实有能力取得成功,则他们在以后有可能更加努力,遇到困难也能坚持,若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即使努力也不能成功,则他们很容易放弃,尽管有些任务是他们以前成功地完成过的,这类学生容易产生习得无助感

    4. 自我概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坚信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心理特性。如果不断地成功,则他们的自我概念中就会包含着较高的自我效能,否则,自我效能感就会较低。

    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是有利的,这样可以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也使差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

    总之,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