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中国农科院出来牛吗 中国农业科学院调剂名单 农科院硕士比得过211吗 农艺与种业复试题库 农艺与种业复试资料
当然好了,无论是晋升的机会,科研的项目,棚吵和个人的待遇上,都是很多的。不过,普通的人是没有机会进入到这个科研院所工作的。中科院农业研究所,是国内的重点科研院所,能进入到这个院链慎侍所里工作的人,自身条件的要求就很高的。除了有高文凭外,还得有吃苦耐劳不孝胡服输的精神,不然别人都进步了,自己原地踏步,自己就会觉得站不住脚,是无用的人。
主要仪器设备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仪器设备共69类468台(套),购置费8053.38万元。仪器设备购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计财局和中国远东国际招标公司组织专家负责招投标。仪器设备选型的主要原则是:多功能、高通量、高效率、自动化、网络化和简单化,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大、中、小型仪器设备相配套。仪器设备主要用于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研究、基因鉴定研究、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作物基因信息网络研究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仪器设备面向全国开放。欢迎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设施、设备和条件进行有关研究。
农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场成立于2003年,其备颤前身由原作物所所部农场、昌平基地及原品资所农场等整合而成,目前共有在职职工21人。农场具备开展科学试验所具备的房屋、土地、农机具和田间设施的各项硬件条件。
主要任务是承担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粮食作物良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田间试验任务,承担作物原种原原种繁殖任务,承担作物品种资源保种、性状鉴定的田间试验任务以及品种检疫任务;承担国家区试、农业部新品种展示任务。2004年落实国家和农业部项目的田间试验任务47个,试验面积近千亩。
农场作为科学研究的第二试验室,目标是建设成为科研成果、试验管理、条件设施、农机设备的展示窗口。我们将以优质的服务,热忱欢迎本所和兄弟院所前来从事科学试验研究。
农场设置三个部门:
场办公室:承担食宿、文秘、安全保卫、对外协调、绿化、维修等任务。
科技生产部:承担院、所及相关科研单位的试验、示范、良繁、展示等任务。
科技开发部:承担新品种及优良品种的开发创收任务。
场长:李克民
副场长:杨万琛
人工气候室
作物科学研究所有MPC—180和MPC—120型人工气候室各1台,NY—71040型人工气候室4台,房间型人工气候室8台,均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配套设施。
国家种质库
国家作物种质库(简蚂简称国家种质库)是全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中心,也是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中心。该库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部分资助下,于1986年10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落成。
国家种质库的总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由试验区、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贮藏区三部分组成。贮藏区建有两个长期贮藏冷库,总贮藏面积为300平方米,其容量可保存种质40余万份。种质贮藏条件为:温度-18℃±1℃,相对湿度<50%。
实验温室群
自动化试验温室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配套设施,20间共6000平方米。整个包括通风、温室内遮阳、外遮阳、供暖、供水、湿帘及雾喷降温、配电及补光、温室自动控制等,可以自动控制温室内的温度仿物败、湿度、光照、通风等
抗旱鉴定设施
自动化抗旱鉴定设施共2座,由国家小麦改良中心项目投资建设,试验地各为310平方米,能自动开闭,可进行各种抗旱试验。
种质保存中心
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是由农业部于1999年3月立项批准建设,总投资2600万元,2000年12月开工,2002年11月落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3500 m,由种质保存区、前处理加工区和研究试验区三部分组成。保存区建设面积:1700 m,包括17间冷库,其中5间为长期库,使用面积合计293 m,9间为中期库,使用面积合计568 m,3间临时库(每间使用面积36m)。长期库的贮藏温度-18℃±2℃,相对湿度≤50%,保存容量为20万份以上,用于长期保存全国农业植物种质资源,包括农家种、育成品种和近缘野生材料等。中期库贮藏温度-4℃±2℃,相对湿度≤50%,保存容量为40万份以上,中期库保存种质材料可随时供种分发给国内育种、科研和教学等单位使用,同时也供国际交换使用。3间临时存放冷库(+4℃)供种子临时存放使用。前处理加工区主要由种子接纳室、发芽室、干燥室、“双十五”干燥室、称重室、包装室组成。“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保存设施投入使用后,加上原有的国家库长期库的40万份容量,则总保存容量达到百万份以上,基本满足30年内我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将使得国家种质库保存的种质资源能为我国作物育种和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授荣誉
作物科学研究所是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作物生物技术分会的挂靠单位。编辑出版的期刊有:《作物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作物杂志》和《中国种业》。
作物科学研究所长期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项目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专项、科技部自然资源科技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编写出版了《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等科学专著和科普书刊逾百部。获得科研成果奖146项,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发明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8项和省部级奖116项,育成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150个。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前景
随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国际交往的不断发展,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作物科学研究所必将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是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于2003年将作物育种栽袜颤李培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研告迟究所和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育种研究部分进行战略性重组而成立的国家非营利性研究机构,隶属于中国农科院。是以作物品种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和栽培生理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级作物科学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和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其方向任务是以作物种质资源为基础,以品种选育为核心,通过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的结合,培育作物优良品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任所长是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万建民博士。
作物科学研究所机构设置为:管理机构有综合办公室、科研处和人事处(党办),服务机构有科技服务中心和试验农场,研究机构有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洞孝中心、作物遗传育种系、作物分子生物学系、作物栽培生理系和学报编辑部。是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北京)、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核技术与航天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依托单位,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是其主要的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植物营养与施肥、植物保护等方向的研究。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1. 作物遗传育种:包括小麦、玉米、水稻等重要粮棚雀岁食作物和油菜籽等经济作物的品种选育和改良。
2.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利用现代分子技术手段对重要农业性状进行解析,并开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3. 植物营养与施肥:探索适宜的土壤管理模式和优化施肥策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4. 植物保护:针链睁对岁亮各类有害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开展防治措施及其机理研究。
有缺点也有优点,贺蠢看个人怎么看带这些优缺点。
缺点就是生活更加“工作化”,整个求学期间基本只有工作,其他活动极少。这样的好处是,会让人在科研方面更加专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是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学会遗传资禅誉陪源分会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作物生物技术分会的挂靠单位。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