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作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句出自曾子的《大学》,白话译文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那么,大学之道作者?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知止而后有定」句,前后句是什么?
大学之道【作者】礼记 【朝代】两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之道》是由作者汪元宏精选的讲话、报告、论文和会议交流文章集,内容涉及科学发展、治校理念、育人方法、民主办学和党的建设五大方面。书中收录了超过70篇文章,全面展现了作者自20世纪末以来,特别是在新世纪对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持续思考、实践和深入理解。同时,它也完整回顾了安徽科技学院在十几年间加快事业发展历程。
此书真实记录了作者的理性思考过程,生动呈现了安徽科技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在奋斗过程中的实践风貌,凸显了安徽科技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的人文情怀。此外,它集中反映了作者对大学教育规律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洞察,特别突出了安徽科技学院在整体工作中的创新亮点。
通过《大学之道》,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作者对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思考,以及安徽科技学院在推动事业发展和创新实践中的努力和成就。这本书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广大读者呈现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幅生动画卷。
《大学之道》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09年9月发行,ISBN为9787565000652,开本为16开,定价为60.00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作者:曾子
大学之道是指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扩展资料:
《大学》价值影响:
1、《大学》提出了一个政治哲学纲领。《大学》以不长的篇幅使儒家思想理论化、通俗化,便于学者学习掌握,而儒家思想为封建王朝的稳固提供了保障。
2、《大学》可以作为科学启蒙第一书,它提出的“诚意正心”是必备的科研心态、“格物致知”是认知的唯一途径、“止于至善”是追求臻美境界,“日日新”是强烈的创新意识。
3、《大学》虽然充满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但是却有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认知到事物发展的先和后;提出的“治本”,认知到治国的规律。
大学之道读解:
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知止而后有定」句前面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当知此处的「知止」乃是知「止于至善」的意思。是说人如果要求学问,得先知道自己学这学问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谋份利,讨个富贵,那就不必再学下去了,这门学问,是让人到至善之境的。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此语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在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扩展资料: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以上就是大学之道作者的全部内容,大学之道【作者】礼记 【朝代】两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