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历史,始于1914年8月30日,当时在江苏巡按使韩国钧的批复下,由省委派校长,筹备建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韩国钧委任江谦为校长,学校定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筹办工作于同年9月2日正式启动,江谦于1月上旬来宁,聘请郭秉文、陈容等人为学校管理层,那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学府,其校歌与校训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教育理念。
校歌由校长江谦作词,音乐界宗师李叔同作曲。歌词以“大哉一诚天下动”开篇,将“知、仁、勇”三足鼎立,象征着知识、道德与勇气,寓意着圣贤的智慧与教育的价值。歌曲进一步表达出“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展现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与推崇。歌词更强调“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倡导团结、开放与共同进步。南京大学的校歌,源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见证了历史的传承。
校训“诚”字,深植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理念中。江谦校长认为,“诚”不仅代表着道德的完善和知识的通达,更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校训的提出,旨在引导师生将“诚”植于身心,贯穿于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中,形成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素养。
以“诚”为训,强调道德与知识的合一,激励师生追求真理、践行正义、勇于实践。在“诚”的引领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校训与校歌共同构成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独特文化,传承至今。
扩展资料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是1914年8月至1923年7月在中国南京办学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初期,组织机构相对简单,设总务处管理全校事务,并下设教务、斋务、庶务三处。凡不属以上四处的重大事情,须经校务会议讨论决定。校务会议由校长与总务、教务、斋务、庶务处各主任组成。1917年增设附属中小学,相关事务由中小学主任参与校务会议讨论。
1919年,江谦因病请辞校长,教务主任郭秉文代理校长一职。郭秉文上任后,改革学校行政组织,成立各项委员会,由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撤销学监处,实行校务会议制度。在学务上,设立各科会议以讨论本科计划、预算、课程和学生成绩等事宜。
郭秉文聘请陶行知为教务主任,新的校务会议于1919年10月22日成立。11月1日,学监主任陈容辞职,郭秉文改聘刘伯明继任。刘伯明等留美学者开始对学校的组织制度进行改革。
为了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的积极性,南高几乎把学校的各种事务都交给全校教职员去分头办理。具体做法是,根据各位教职员的特点,分别组成各种委员会,由委员会负责处理。例如,学校组织系统委员会、学生自治委员会、运动委员会、游艺委员会、图书委员会、出版委员会、办事方法研究委员会、校舍建筑委员会、校景布置委员会等。各委员会设主任一人,负责将各委员会作出的决议案报告校务会议核议或交校长分别执行。
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中国江苏省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其院校代码是10239。学校成立于1902年,最初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丰富学科门类的高等学府。
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体系涵盖了文、理、教育、经济、法学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学校内设多个学院和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术选择。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以培养优秀的师范人才和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主要目标。学校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等学府,南京师范大学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世界各地的许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学习机会。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南京师范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毕业生。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1915年初创时,设有国文、理化两部预科及国文专修科。随后,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相继增设体育、工艺、商业、农业、英文、教育等专修科。1919年,国文部更名为国文史地部,理化部改为数学理化部,英文专修科改设为英语部。同年,学校通过改良课程提案,从1920年9月起实行“选科制”,以促进学生志趣和才智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水平。同年,陶行知提出女子旁听办法案,获得通过,南高招收了第一届女生,实现男女同学。这一举措在中国首开国立高校招收女生成先例。
1920年初,南高分为两部六科,包括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体育专修科、工艺专修科、英文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商业专修科和教育专修科。学校设有分科会议,讨论各部与各科的计划、预算、建设、课程和学生成绩等。此外,为满足学生实习需求,学校还设有附中和附小,附中和附小的教职员多由南高教职员兼任。南高诸所擘画,专科增设之多,尤为各高师所未见,实际上已突破师范界限,具备了综合大学的雏形,为创设大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1915年至1920年间,通过增设专业、实行选科制、开放女禁等措施,为培养多元人才、提升教育质量及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日后创设综合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所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学府,其诸多创举引领时代潮流,为后世所称颂。
1915年,该校创办了中国首个体育专修科,开创体育教育新纪元。紧接着,1918年,中国留美学生创建的科学社迁回中国,落户于南高师,并更名为“中国科学社”。该社汇聚了任鸿隽、胡明复、胡刚复、熊庆来、秉志、杨杏佛、竺可桢、周仁等科学巨擘,南高师被誉为“中国科学社大本营”与自然科学的发源地。
1919年,南高师率先革新教学方法,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引领教育理念的转变。1920年,该校成立第一个新型地学系,为地学教育的现代化做出贡献。同年,南高师成为全国首批实现男女同校的高等学府之一,推动性别教育平等。
1922年,南高师教授吴宓、梅光迪、胡先骕、柳诒徵、刘伯明、汤用彤等人发起创办《学衡》杂志,成为20年代思想界的重要力量。《学衡》杂志旨在论究学术,阐求真理,弘扬国粹,融合新知,以中正之眼光审视时局,其理念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树立了众多“第一”,更为中国科学、教育乃至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学术的追求、对教育的革新、对性别平等的倡导以及对思想界的影响,至今仍熠熠生辉,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以上就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全部内容,1915年9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开学,招收国文、理化两部预科各一级、国文专修科一级。与北京高师、武昌高师、广州高师一起,成为中国创办最早的四所高等师范学校之一。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了国立东南大学。此时起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不再招收新生,并于1923年并入国立东南大学。江谦、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