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初中 >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课文,七年级上册语文书 电子版

  • 七年级
  • 2023-05-09
目录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
  •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课文
  • 七年级语文课文原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全文
  • 七年级上必背课文全部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模晌内容有《羚羊木雕》、《世说新语》和《紫藤萝瀑布》等等。

    1、七年级语文内容:七年级的语文内容主要是以、散文和古文为主。总体来说,需要背告肆诵的古文资料不是很多,但是需要去背诵一些散文的片段。我们在之后的作文中,这些背诵的散文就发挥了作用。

    2、七年级语文:在我们七年级的时候,语文教材还不算是太难。我们应该是才开始去深入的接触古文,古文的一些重点字和词汇都是需要我们去不断的积累。在七年级的时候,在语袜码轿文中,古文算得上是最难的一种了。

    简介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具有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

    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课文

    《猫》是现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橘枣亏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以下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课文原文: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岩仿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圆神,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猫》创作背景: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的结果。

    《猫》课文鉴赏:

    清新朴素的文笔和“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郑振铎散文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此文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文章叙述作者一家养猫的经过,真切表现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情感,文笔细腻委婉,清新动人。

    行文紧扣“猫”这一题目,细针密线,娓娓述着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其中以“猫”为叙事明线,勾连全篇,而暗线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三次养猫,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挚。第一次抱养了一只花白的新生猫,它非常活泼,“常如带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作者“在太阳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着三妹逗得小猫扑过来扑过去的情景”“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作者的叙述描写自然而形象,毫无雕饰之感,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欢愉、喜悦之情。可有一天,小猫不知为何死去了。作者的心里也感到一缕缕的酸辛。作者的主观感情为之一宕,从“欢愉”而变为“酸辛”。

    第二次作者家又抱养了一只黄色小猫,比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而且还能捕鼠,这就成为全家饭后娱乐的心肝宝贝”,可某日又被人捉走了。小猫的`再一次亡失给全家又一次带来不快,作者的主观感情又为之一宕,由“欢愉”变为“怅然”“愤然”。

    由于两次养猫两次亡失,给作者及其一家带来了许多烦恼和不快,所以很久不养猫。但不久,一只可怜的小猫又一次闯进了全家的生活由于小猫不像先前那两只活泼、有趣,所以全家都不大喜欢它。小猫长大后,一件意外的事又发生了,一只野猫偷吃了家里的芙蓉鸟,作者却误认为是家猫偷吃了,于是不问青红皂白,用木棒追打了这只可怜的猫,以致后来猫死在邻居的屋脊上。作者对这只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的亡失更为难过得多。因为是作者自己判断的过失,冤枉了一只不会说话、不能辩诉的小生灵。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了刺激,对自己的暴怒、虐待进行了自我谴责。此时作者的主观感情又为之一宕,由宕来的“暂时平静”而变为“悔恨”。这就是说,在短短的文章中,作者的主观感情总共变化了六次:由“欢愉”——“酸辛”——“欢愉”——“怅然”、“愤然”——“暂时平静”——“悔恨”,互相映衬,一次比一次强烈、深挚。这些感情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借猫的故事表达出来。可爱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这正是那不公正的社会的写照。

    作者笔下的三只小猫,各具特色,生动、形象、逼真,这一切都表明作者对生活观察是很精细的,感受是很真切的,从而在艺术表现上给人一种健康、真挚、朴实的艺术美感。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1月,主编《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58年10月18日,因飞机失事殉难。郑振铎的主要著作有短篇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七年级语文课文原文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腔旁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在《雨的四季》中,作者笔下那或飘逸或缠绵的雨,把它们曼妙的身姿深深印在读者的眼眸中,而那清新、纯净的雨之心、雨之魂啊,却飘飘洒洒滴落在读者心海上,掀起阵阵波澜,荡起层层涟漪。此篇文章作为散文,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课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的四季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拿圆斗,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摇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灰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消磨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而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裁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彼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档的时侠,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教材简析】

    《雨的四季》是开学来的第一堂课所讲授的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它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全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篇1

    第一单元

    1、忆读书(冰心)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风筝(鲁迅)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链裤林莉)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 写字--写一个人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

    第三单元

    9、春(朱模吵自清)

    10、*济南的冬天(老舍)

    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口语交际--说家乡 写作--描写景物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第四单元

    13、空城计(罗贯中)

    14、*美猴王(吴承恩)

    15、心声(黄蓓佳)

    16、*勇气(狄斯尼)

    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 写作--写童年的故事

    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第五单元

    17、犟龟(米切尔 恩德)

    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19、*基因畅想(漆孝诗)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 彼勒)

    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 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期行 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

    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回乡偶书(贺知章) 夜雨寄北(李商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 写作--改写《木兰诗》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

    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江南春(杜牧) 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 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棚码简附录一:名著引读(一)

    附录二:汉字的形体

    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篇2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两篇行道树(张晓风)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10、《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山中访友(李汉荣)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

    16、化石吟(张锋)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0、*山市(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

    第五单元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张之路)

    23、*散步(莫怀威)

    24、*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纸船(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第六单元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则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追寻人类起源.

    七年级上必背课文全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一)

    《世说新语》两则

    1.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

    ②儿女:子侄辈。

    ③森粗讲论文义:讲论,讲解讨论;文义,诗文。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⑦期行:期,约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⑨舍去:舍,丢下;去,离开。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没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⑫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⑬引:拉。

    ⑭顾:回头看。

    2.句子翻译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在正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课文理解

    ①《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②《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③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没有失礼: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二)

    《论语》十二章

    1.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不亦君子乎:指道迅春丛德上有修养的人

    (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6)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7)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8)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9)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0)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1)学而亩樱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4)人不堪其忧:忍受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6)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7)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8)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19)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0)于我如浮云:对于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2)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3)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4)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5)不舍昼夜:舍弃

    (26)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7)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8)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2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30)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2.句子翻译

    1.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 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 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 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人教版201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傅(fù) 柳絮(xù) 差可拟(chā)(nǐ)

    无奕(yì) 雪骤(zhòu) 道韫(yùn)

    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刘义庆 编著的《 世说新语 》一文。

    3.解释字词:

    ⑴内集(家庭聚会) ⑵儿女(子侄辈) ⑶俄而(不久,一会儿) ⑷欣然(高兴地)

    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⑹未若(不如,比不上) ⑺因风起(凭借) ⑻即(是)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7.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8.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9.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10.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

    句: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陈太丘与友期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给加点的字注音:与人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

    1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约定) ⑵太丘舍去(离开) ⑶去后乃至 (才)(4)待君久不至(您,对对方的尊称 )⑸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⑹相委而去(丢下,舍弃)⑺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⑻下车引之 (拉) ⑼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②、(家父)等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离开了。

    ③、(你)到正午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④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知错能改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元方入门不顾 ”。

    1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你的看法。

    不失礼:对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符合一个七岁小孩的心理。(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难当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1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为人处事要讲信用,懂礼貌

    17.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请各举出两例)

    词语: 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名言: 言必行,行必果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故事: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duì) 学学半(xiào)

    1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即使 ②弗食 不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处,益处 ⑤ 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 教学相长 增长,促进 ⑧ 是故 所以 ⑨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20.翻译下列句子。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透。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故曰:教学相长。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能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④《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1.本文节选自 《学记》 ,又名《小戴礼记》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 论著的选集,共 49 篇。《学记》是《礼记》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教育学 的专著。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继而引入“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2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用嘉肴比喻至道,运用了类比论证,是为了衬托至道的好处,也起到了引出论点的作用。

    2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 经验 ,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三)

    综合性学习篇

    一、这就是我:(活动形式)1自我介绍;2自我推荐;3模拟面试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1、通过向大家介绍自己,让同学和老师尽早认识、了解自己。2、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语文学习活学活用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让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

    活动步骤:1、确定组织全班同学参加“自我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2、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自我介绍”活动。3、请班主任老师(或语文老师)点评活动效果。

    二、漫游语文世界:(活动形式)1调查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现状;2编辑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小册子(如:对联集锦、店名集锦、广告集锦、错别字举隅等);3组织讨论“怎样学语文”活动

    活动资料: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草坪告示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标语)悄悄的来,悄悄的去(阅览室标语)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1、通过开展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了解生活中运用语文的现状。2、在编辑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小册子过程中培养大家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让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

    活动步骤:1、分组分工开展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活动。2、各组将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的资料整理编辑成册。3、在班级展示整理成册的活动资料,请同学们代表汇报活动情况与交流感受。4、请语文老师点评、总结此次活动。

    三、感受自然:(活动形式)1组织一次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郊游活动;2组织一次介绍自然界的“朋友”活动;3组织交流喜欢的季节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自然,引导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自然。2、培养、提高同学们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3、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活动步骤:1、确定好走进自然开展郊游的时间与地点并做好分工。2、组织好观察自然事物的郊游活动,并整理好观察的成果。3、在全班展示观察自然的成果,交流郊游的感受。4、请语文老师点评总结此次活动。

    四、探索月球奥秘(活动形式)1、月球奥秘知多少;2、观察月亮运行;3、收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活动资料:

    1、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中国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与《淮南子》

    传说和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

    2、关于月亮的诗歌: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3、赏月佳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