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初中

初中数学的所有公式,初中数学公式一览表

  • 初中
  • 2024-07-11

初中数学的所有公式?1、乘法交换律:a×b = b×a 2、乘法结合律:a×b×c = a×(b×c)3、乘法分配律:a×c + b×c=c×(a + b)、a×c - b×c=c×(a - b)4、除法性质:a÷b÷c = a÷(b×c)二、解方程万能公式 1、加数 +加数 = 和 ;2、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3、那么,初中数学的所有公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圆面积=半径的平方乘以派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 符号 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 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 S=ah

=absinα

菱形 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b)h/2

=mh

圆 r-半径

d-直径 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 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 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

α-圆心角的度数 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 - (r-h)(2rh-h2)1/2

=παr2/360 - b/2·[r2-(b/2)2]1/2

=r(l-b)/2 + bh/2

≈2bh/3

圆环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D-外圆直径

d-内圆直径 S=π(R2-r2)

=π(D2-d2)/4

椭圆 D-长轴

d-短轴 S=πDd/4

立方图形

名称 符号 面积S和体积V

正方体 a-边长 S=6a2

V=a3

长方体 a-长

b-宽

c-高 S=2(ab+ac+bc)

V=abc

棱柱 S-底面积

h-高 V=Sh

棱锥 S-底面积

h-高 V=Sh/3

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

h-高 V=h[S1+S2+(S1S1)1/2]/3

拟柱体 S1-上底面积

S2-下底面积

S0-中截面积

h-高 V=h(S1+S2+4S0)/6

圆柱 r-底半径

h-高

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

S侧—侧面积

S表—表面积 C=2πr

S底=πr2

S侧=Ch

S表=Ch+2S底

V=S底h

=πr2h

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h-高 V=πh(R2-r2)

直圆锥 r-底半径

h-高 V=πr2h/3

圆台 r-上底半径

R-下底半径

h-高 V=πh(R2+Rr+r2)/3

球 r-半径

d-直径 V=4/3πr3=πd2/6

球缺 h-球缺高

r-球半径

a-球缺底半径 V=πh(3a2+h2)/6

=πh2(3r-h)/3

a2=h(2r-h)

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

h-高 V=πh[3(r12+r22)+h2]/6

圆环体 R-环体半径

D-环体直径

r-环体截面半径

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

=π2Dd2/4

桶状体 D-桶腹直径

d-桶底直径

h-桶高 V=π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

sec csc tan cot之间的关系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七年级数学公式

一、因式分解常用公式

1、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3、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4、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5、完全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二、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三、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四、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五、相遇问题

1、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二次函数的所有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三角形面积S=1/2Sin(∠a)A*B

注意∠a是边A与边B的夹角

(Sin(∠a))是三角涵数

S=√[p(p-a)(p-b)(p-c)]

而公式里的p为半周长:

p=(a+b+c)/2

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归纳

常用数学公式:

1、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5、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6、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7、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8、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9、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10、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11、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12、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13、cos(A/2)=√((1+cosA)/2) cos(A/2)=-√((1+cosA)/2)

14、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15、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16、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17、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18、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19、+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20、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21、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23、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24、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25、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26、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27、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28、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29、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30、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31、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32、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33、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34、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35、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36、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扩展资料

部分基本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初中公式

以上就是初中数学的所有公式的全部内容,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04 在几何证明题会用到的原理公式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05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