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2016浙江高考语文作文 2017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 2017年浙江英语高考作文示范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解析
1·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分析点拨;“有字之书”写阅读的书籍给人类的个体发展以及文明的传承的推动作用。“无字之书”写圣贤的思想启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晌颂念。樱郑“心灵之书”写读书潜移默化,可以陶冶情操,宴困怡情怡性,进而推动整个世界和谐进步。
转眼间,阔别高考考场已4年,无意看到这个作文题目,心血来潮,啰嗦几句。
一、 “三本大书”究竟是什么?
显然,这三本书不是传统意义的书籍,而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生大书”。有字之书,指的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书本知识,所谓“读万卷书”;无字之书,指的是我们在书本之外可以获得的社会经验和自然经历,正是“行万里路”;而心灵之书,则是我们内心的品格成长和道德教养,即“自我的心灵”。人生漫漫,我们只有读好这三本书,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 “三本大书”应该怎么读?
其实,正如这三本大书所蕴含的不同意义,我们“读”好这三本大书也有不同的方式。有字之书,可以“阅”;无字之书,可以“历”;而心灵之书,则需要“悟”。
关于有字之书的阅读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的普遍共识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社会上兴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阅读风潮。人们空前高涨的阅读热情,让濒临死亡的实体书店获得新生。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高中语文教材里就有一篇赫尔曼﹒黑塞推崇阅读经典的《获得教养的途径》。然而阅读一事,不仅是我们获得教养的途径,更是我们对话巨人思想、了解历史变革、感悟自然社会的途径。
当下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无论哪个方面都在讲究“快”,就连阅读也成了“浅尝辄止”的碎片化阅读。作家王蒙认为,“浏览不等于阅读,更不等于苦读、攻读、精读;信息不等于学问,更不等于见识、智慧与品质;被传播不等于真正接受与收获。”相比碎片化阅读而言,性阅读在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高本领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不仅要阅读,更要精读。褪去浮华,戒掉浮躁,静静地读一本书,何尝不是人生之乐事呢?
关于无字之书的阅读
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渐渐地也体会到,“行万里路”其实也是读书的一种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世界那么大总要去看看。当我们用眼睛去看,用双脚去丈量,用心灵去验证,不禁发现这本无字之书,其实也是一本“实相之书”。
某种意义上,比较起有字之书,它对我们的生命之旅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诚然,时代变幻,科技进步,人类的思考随之不断深刻。我们开始思考宇宙的存在与意义,开始回顾历史的进程和演变,辩猜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字之书浩如烟海,无数先辈将毕生的见闻与思考,汇成书本,代代相传。但如果没有了“自然和社会”作为人类思考的对象,这所有的一切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细细思量,这本无字之书反倒成了所有书籍的源头,一切“书本知识”只不过是它的摹本或拷贝。所以在行路的过程中,我们切记做那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必须要进生活中去“酸甜苦辣”,到社会中去“摸爬滚打”,到自然界中去四方游历。终此一生,遇千万人,登十万山,追百个梦,爱一个ta。
关于心灵之书的阅读
阅读“自我的心灵”这本书之前,就要有忏悔意识和敬畏之心郑尘。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要“反求诸已”;用曾子的话说,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必须养成自省的习惯,并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每个人只有读懂自己,读好自己,才能让人生更加从容淡定,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当下,信仰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让各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譬如近日武汉某大学女博士因晚到误机,竟撒泼掌掴机场工作人员,最终受到拘留10日以及被列入法航全球黑名单的处罚。我相信,这位女士既然身为女博士,那“书本知识”和“自然社会”这两本书一定读的特别好,可最重要的“自我的心灵”这本心灵之书,她不仅没有读好,更是将之弃如敝履。
“三本大书”实际上体现了一种递进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有字之书读厚了,才有助于无字之书的丰满;而“有字无字书”正是心灵之书的基础。如果说“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是一个人的厚度,那么“心灵之书”便是人的高度。当我们脚踏大地,仰望星空,心灵的纯真无华,会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我震撼于人类群星璀璨的时刻,也欣喜于每一天你的小小改变和进步。
三、 浅谈“三本大书”读后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正如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听雨的心境都不同,人在不同阶段也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
青少年时,一切从新,对世界的认识还一片空白。正因如携丛型此,我们要读好“书本知识”这本有字之书。不仅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是武装自己的头脑。我们会从书中学到处世的基本方法,世界的运行秩序,宇宙的不变真理。人类群星的每一次璀璨,都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如何挖掘这份遗产,铁铲就在我们自己手里。而此时此刻,行万里路倒是不急。
一直到了壮年,则需要我们突破现实的桎梏与羁绊,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去未知的领域走走看看,这是一份豁达与洒脱。积累了半生学识,确实到了躬身验证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在听,一直在说,却没有真正放下姿态去做。对于很多事情,开始有了疑虑,低头赶路的脚步也随之缓了下来。别急,抬起头走出去,行万里而不惑,走半生则知天命。
步入老年,用一生的颠沛流离,懂得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道理。人生至此,也该对自己有个总结了。学识与经历自不用说,真正重要的,是获得了真正看懂自己内心的机会。回顾这一生,做了哪些正事,走了哪些弯路,是否有愧于人,是否施惠于人,一切都有了了然的答案。在反复地、不间断地阅读“自己的心灵”之后,无需后人盖棺定论,你自有一份从容和淡然。若能读懂自己的内心,下雨到天亮有什么关系,此生无憾。
读书,走路,做人,最重要的在于一个“正”字。愿你我,终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这个圆滑当道的时代,哪怕生如微尘,我们也棱角分明。
【 #高考#导语】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怎么样能写出好的作文,特别是满分作文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7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书生销神清》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启发和帮助。
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录。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亏前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以一字概之,是为行。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瞎仿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发展;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人生浑若傀儡木偶。幸上苍非悭吝之辈,播此三书于人间。是故世人尽能读此三书,行此三书,传此三书。
故世人皆能成书生也。
【第一篇:心有三书,不忘初衷】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满分作文
心有三书,不忘初衷
王阳明在临终前说过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辨明善恶是格物,为善去恶致良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致良知”。
人生来于世,未曾携带任何东西。因此,学习,在这个世界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读书,便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首先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读“有字之书”,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将往圣的绝学继承下来,理解并吸收他们的精髓,这才使原本的“童子之身”逐渐成长,使心智趋向成熟。金庸在大学期间几乎将整个图书馆的史地著作读完,这便为他接下来写武侠奠定了一个较深的文学功底。可以说,这是读“有字之书”的功劳。
但是,读“有字之书”,也会日渐分化出两类人,一类人成天咬文嚼字,抱着基本经书不放。出口则“子曰子曰”,却似和尚念经,不懂其中精明奥义。一类人则将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吸收,逐渐转化成他们自己的思想,从而应用于自己的生活领域,逐渐通往自己所向往的成功之路。可以说,后一类人已从读“有字之书”转变到了读“无字之书”的境界。诚然,“有字之书”给予了我们许多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但是我们所经历的,又岂能与书上的完全相吻合?当我们的心智渐趋成熟,我们应从“有善有恶”的境界到“辨明善恶”的逗搭境界,我们学习书上的内容,并非让我们纯粹地记忆知识,而是让我们将其运用、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即在心中形成一本“无字之书”,让它来指导码返我们的人生道路,这时,原本书上的白纸黑字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物尽其用。正如《倚天屠龙记》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让他学会招式,再将其忘记。其事虽是虚构,但其思想精华,当与此一致。
当我们的心中形成一本“无字之书”时,学习之路仍未到尽头。最后一本“心灵之书”,也是从“辨明善恶”到“为善去恶”的境界,也就是从“格物”而“致知”,如果人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身的生活领域,但也是“随波逐流”,仅在社会上“求存”,那么他终究也只是生活的牺牲品。当我们拥有知识,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将我们的知识与经验传承。而这之前,我们需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品德与素养,使我们的思想与素养相匹配,这样子,我们才真正读到了“心灵之书”。又回到那句话,“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继承了绝学,当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孔子的一生,从小时候的饱读诗经,到后来的游学劝说,再到后来的整理书籍,即是他读人生三本大书的写照。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他如何与帝王争辩,早已忘了他从政时的光芒万丈,我们仅记得了他整理下来的《六经》,记得了论语里面一句句“子曰”,这才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真正的精神财富。
总之,我认为人生读三本大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初心所在,然后将心中美好的想法,传诸于世。愿人人都能读好着三本书,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篇:人生如书】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满分作文
人生如书
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以及“心灵之书”。我认为这三者间是存在渐进关系的,好比一个人,由浅入深,是个不断上升,臻于完善的过程。
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有字之书是我们的启蒙书。从教科书到教师推荐读物,我们广泛地涉猎,饥渴地汲取。与此同时,我们的视野由一个小屋子扩展到山河大地,三观不断被塑造与巩固,坚固到支撑起了无数独特山模拿的思维与个体,由此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跨越,方称作独立的人。
唯有有字之书的累积铺垫,人才能读懂无字之书的深义。从有到无,是一种心智的升华。亚里士多德将阅读称为一种提前的情感操练,它让人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不那么惊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在储备了大量的见闻与学识后,人方能顺利地进入社会,将停留在书本与经验的追击曝光在实践与现实的省察下,等待再一次跨越与蜕变。
社会这本无字之书,与有字之书难免存在相悖的地方,读懂无字之书,立身于无字之境,需要经历幻灭的痛苦与现实的锤打。《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虚幻的社会,从书中走入现实世界中,这里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有的人跌落粉身碎骨,而有的人能把握平衡沉稳地着地。书籍总在教育我们要追求平等与自由,而日本早稻田学校却将这些“幻灭给人看”。这所大学每年都会举行一场运动会,比赛上无分男女,无分年龄,无分健全与否,只要愿意都可参赛。松岛先生说:“我们想让学生知道,真实的社会就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学会接受。”这是经验与现实的撕裂,从有字之书进入无字之书必须承受的痛苦。
一个人能够读懂无字之书,尚且只能称他为实用型人才,他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又有面对社会的理性与思考,但他还缺乏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只有心灵之书才能赋予他的。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能够读懂心灵之书的人必然是个具有普世情怀,具有心灵的流动性与敞开性的人。像王小波游走于自我与世界之间,用谐趣的话语点醒世人的麻木,这难道不是一种普世的情怀吗?余秋雨在山川间游吟却始终紧贴大地和人群,这难道不是一种对世人的大爱吗?“激情”一词在古希腊中解释为“由自我延伸出来的对他人的爱”,这种爱与激情能够充盈无字之书,让人的心灵丰富且美丽。
一个热由接受教育到步入社会再到贡献社会,由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再到心灵之书,由浅入深,由自我到他人,便构成了完满的人生。而人生如书,不应跳读,不应倒读,页页品味,细细翻看,人生的真谛正在这一过程之中。
【第三篇:人生之书】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满分作文
人生之书
列夫﹒托尔斯泰曾言:“人生的目的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在于越来越接近完善。”在卷帙浩繁的人生之书里,人有了力量,也更接近着生命的完善。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之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此言得之,人虽是独立的个体,但却不孤立。人要从外在的世界中获得生命的体验而充盈自己的人生。依我之见,生命当有向外观察学习和向内的自省,并从中汲取力量,读人生之书,完善自我的生命。
三本大书或许正代表着知识、阅历和内心,这道出了精神世界在生命构建中的重要性。诚如博尔赫斯所言:“天堂应是图书馆的模样。”一本本书籍是精神世界的一砖一瓦,它构成了坚固的外墙。而阅历是个体从社会、自然乃至整个世界中获得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它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也是精神世界外墙里的基础设施。“心灵之书”则告诫人们对自己心灵的自省,正如林清玄所提出的“观照自我”的禅语,人只有学会和自己对话,精神世界才有精致的装饰。
而反观当下,人们汲汲于物质世界的财富、功名而忙得焦头烂额,又怎能沉下心来阅读品味人生之书呢?以简单的地铁现象为例,当欧美国家的人都会自觉在地铁阅读书籍时,中国地铁上的青少年却利用着宝贵的碎片时间转发段子、浏览明星八卦。吵闹喧哗的不只是狭窄的车厢,更是人的精神世界。试问,当一个人连最简单的“有字之书”都不愿静下来品读,遑论“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呢?
爱默生曾说: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当扩展到人生的大范围,看人应当看他所展露的人生之书。如蒋勋那般推崇“出走的文化”,追求人生向外观察和向内自省而不断寻求和自我对话的人,他的生命正像他所歆羡的“一朵花的美丽”那样绽放着。
读人生的三本大书,不是完全抛却外在物质世界追求而醉心于精神世界的构建。诚如哲人所言:“精神世界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地基上。”读人生的三本大书,是要人能够有精神的“舒适区”,这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体悟和记忆。
人的生命在人生之书的翻阅和充盈中得到了全新的演绎。那么,何不沉潜下来,于夜阑人静之时品读“有字之书”,思考“无字之书”,观照“心灵之书”?
读人生之书,行生命之路,寻完善之境。
无论你的高考成绩怎么样,要相信,未来的日子还长,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就一蹶不振!下面我们来看看由高考栏目整理而的《浙江高考2017年作文范文:读书之境》,提前祝您取得好成绩!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有治学三境界之说,以凳中“境界”来喻研究学问的不同层级,而我认为,这则材料中的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也暗合了读书的三种境界,虽然并不尽相同。
有字之书,当然指的是我们的书本知识。一个人想要取得人生的进步,思想的成长,书本知识的积累丰富,是断然不可缺少的。众所周知,书本知识,尤其是经典的书本知识,是我们人类各种思想的结晶,宝贵经验的总结,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好切入点。
培根曾经在《论读书》中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因此,做为一个人,首先读好有字之书,好好的汲取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就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是一件多么幸运幸福美好的事情!
赵太祖打天下后,每每劝宰相赵普多读书,赵普秉烛夜读,判棚后以“枣冲山半部论语治天下”。
强调有字之书的巨大作用,并不是忽略或者否认无字之书的巨大意义。
《红楼梦》中说的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经历丰富复杂的社会磨炼,享受人生风雨捶打烘烤,造就敏锐的洞察力,游刃有余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读无字之书,读社会实践之书的最大意义。
有时侯,读有字之书是基础,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更好的读懂读好这无字之书。
而读好无字之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你有字之书是否能够读好。如果有字之书读的浅,读的少,它往往制约你读好无字之书。这里的读好有字之书得标准,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你读书的多寡,而取决于你对有字之书的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将有字之书,运用到读无字之书中去,更好的改变自我,提高自我,进而改变世界。
但是,也不能说,不读有字之书,就不能读好无字之书。汉刘邦,朱元璋,起于草莽,兴于行伍,有字之书少,但无字之书读的好啊!
因此,我们说,这里的第一第二境界,并不是截然分开,水火不容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样也不是没有第一境界,就无法达到第二境界的问题。但是,我还要说,读有字之书易,读无字之书难啊!
而由读无字之书,进而到读心灵之书,则是读书又一境界。
读懂心灵,读懂别人的心灵,读懂自我的心灵,从根本上来说是改变自我,改变自我的思想,自我的心灵。“古之人读书为己,今之人读书为人”。为己,就是改变自我,提高自我。
由被动的读书吸取知识,被动的认识世界,到主动的认识自我,直抵自我的灵魂深处,这绝对是读书过程的巨大飞跃,由为人读书,到为己读书这也是一个极大的飞跃。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自我心灵的省察,这是自我时时的进步,这是自我心灵的时时阅读。
只有读书读到了心灵之境,才能够将书融入血液,将书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然后,方能气质自华,口吐莲花,方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方能宠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方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读好了自我的心灵之书。
因此,作家要求我们读好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是要求们逐步提高自己,逐步达到心灵之境。这样,我们的人生将更加丰富,我们的思想更加深刻,我们的心灵将更加丰盈!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