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陕师大的计算机类咋样 陕西师范大学为什么会是211 全国师范大学50强 陕西师范大学财务处
20nn年是我国“xx”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将是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本年度我校的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校快速发展为目标,以“筹资、效益、创新、服务”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开拓新的财力增长点,实现学校收入的持续增长;坚持依法理财和统筹兼顾,集中财力重点支持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新校区基本建设;推进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和考核,优化队伍结构,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和服务保障。
一、加大学校财源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学校收入的持续增长
1.抢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加强与基建、资产、后勤、产业、科研等部门配合,多渠道、多途径申请项目、争取资金,努力争取更多国拨专项经费支持。
2.加大学校财源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校内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充分调动校内各单位及广大教职工依法筹资的积极性,促进学校收入的快速增长;积极推进和大力支持校办产业机制改革、对外办学和校园周边开发,不断提升校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则颤游培育和扶持校办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筹办成立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和财政配套资金。
3.强化各类收入监管。在全面实行银行代扣收费方式基础上洞态,加强银校的.进一步合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收费手段,提高收费工作效率;切实加强与院系及相关处室的协作,加大欠费催缴力度,落实 “毕业生欠费清理办法”有关规定,有效降低学生欠费率。及时督促二级学院做好收费和收入上交工作,调动二级学院办学积极性,确保应收尽收,努力实现学校收入的稳步增长。
二、优化资金分配结构,促进学校长远持续发展
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后勤和行政经费,切实压缩车辆运行、会议和公务接待费用,足额保证人员、运行经费和利息支出,重点保障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新校区建设,实现有限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坚持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绩效
1.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建立完善年度预算与中长期财政规划相结合的机制,积极推行维持经费零基预算和项目经费滚动预算管理方式,强化预算项目立项、可行性论证、经费预算和实施方案等环节的审核,统筹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强化预算执行监督控制。推行收入预算单位目标责任制度,将二级学院、产业单位、科研部门和附属单位的收入预算落实到具体单位,确保收入预算的刚性。加强国库集中支付资金预算的执行和控制,落实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定期召开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通报会,从6月份起按月编制和通报国库资金使用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国库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确保国库资金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3.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改变“重申报,轻执行”的现状,逐步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统筹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预算管理机制,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四、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1.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配合学校“一卡通”建设,建立开发全校财务对公结算;积极完善网站服务功能,定期公布各类款项到账信息,补充孙销完善报销指南和报销流程,继续推进大额资金报销网上预约制度,对重大工资变更的内容、收费方式及财务活动进行网上公告和报导制度,拓展管理和服务功能,推进财务公开,增强财务信息共享程度和工作透明度,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 建立内外平等、全员性竞聘上岗的岗位管理人事机制
后勤集团形成新的人事管理模式,即由过去的身份管理向现在的岗位管理转变,后勤集团没有永久性的固定员工,只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
1、 按需设岗、以岗定薪
后勤集团根据自己的服务范围及各中心的职能,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后勤集团的工作岗位。工作岗位属性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岗位权值、上岗条件。岗位权值的设定范围目前从0.60到2.90,相对体现了重视高技能岗位、重要管理岗位和高强度劳动岗位,薪金分配权值的高低反映了该岗位在后勤集团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程度。
2、平等竞争、择优上岗
后勤集团在明确各个岗位的名称、职责、目标、上岗条件以及相应待遇的基础上,公布需聘员工的岗位。除原后勤职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外,所有应聘人员一律不分资历和工龄、不分干部和工人、不分正式工和临时工,一视同仁,平等竞争。应聘者可根据后勤集团人事部公布的岗位用人标准,结合自身条件选报三个应聘自愿,其中第三自愿应明确是否服从调配。为了增加申报自愿的透明度,人事部资格审查后将个人自愿统一公布,并给予申报人再一次确认自己申报自愿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后勤集团人事部协同各用人部门组织应聘人员进行基本知识考试(20%)、专业技能考试(30%)、实际操作测试或者面试答辩(50%),经过综合评判最后根据综合考核结果择优聘任上岗。
对于积极参加应聘、在竞争中落聘的原后勤职工,人事关系暂时挂靠后勤集团人事部,由人事部组织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参加下一轮岗位聘任。落聘待岗期间,后勤集团每月发给286元生活费;对于原后勤职工不参加应聘而待岗的, 后勤集团不发任何费用,责任自负。
● 推行年薪制、岗位固定工资制、效益工资三种内部考核工资制度
聘任只是获得某岗位的工作资格,考勤、考评的结果才是真正兑现岗位薪金待遇的条件。
在分配制度上实现了由行政事业工资制度向企业工资制度的根本转变。各中心的情况不同,则实行的内部工资形式不同。归结起来,后勤集团的工资可以分为岗位年薪、岗位固定工资、岗位效益工资等三种形式。年薪制包括基本年薪和浮动年薪两部分,基本年薪对应于基本服务目标任务和经济指标,浮动年薪对应于超服务目标和超经济指标部分,年薪制主要适用于年度经济目标比较明确的重要管理岗位。岗位固定工资是指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劳动强度、难度确定的固定月薪工资,这类工资模式适用于其岗位工作水平和效果与部门的经济效益关系不大的工作岗位。岗位效益工资是指实行岗位薪金权值与考勤、考评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工资机制,即按照职工从事的工作岗位的权值和在工作岗位上的出勤、绩效、贡献等定量考核结果,按照一定的工资分值标准核算员工的薪金数额。 岗位效益工资实质是把职工所实现的服务目标和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与工资标准直接挂钩的工资机制,也就是对一定核算单位的效益工资总额按照各位员工的岗位考核结果进行薪金对应分配的办法。
● 变拨款制为服务收费制,大力推行后勤服务标准化结算制
为了做到学校与后勤集团的春返甲、乙方利益分离,茄岁学校财务处将后勤经费拨付给后勤办公室,由后勤办公室代表学校与后勤集团进行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后勤管理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后勤集团的服务标准、质量和价格。目前,后勤集团的供电、供水、供暖、校园绿化环卫、学生宿舍教室管理等各个项目的服务结算标准已经执行。在各类服务费结算标准中,暂不考虑后勤服务设备、房产的折旧问题。
● 建立独立的集团财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后勤集团成立后,建立了自己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后勤集团财务是保障后勤集团实行服务收费机制有效运行的独立核算部门。目前后勤集团实行集团和各中心的两级财务管理的体制,后勤集团设立财务部,负责后勤集团的整体财务管理工作,各服务中心设立财务室,负责本中心的财务工作。后勤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领导是指统一财经方针政策、统一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统一财会业务领导、统一财会人员管理;分级管理是指后勤集团下属各中心财务相对独立运作,制定本部门的财务管理细则,如颤森睁实反映财务收支情况,定期上报各类财务报表,完成后勤集团下达的经济任务。
● 严格界定和评估国有资产,逐步实现员工参股的经营资本多元化
为了保证后勤改制过程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学校已经对后勤集团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核查登记,落实相应的保值责任和保值目标,目前已经完成资产评估和后勤集团占用资产的租金核定。对后勤集团内部部门之间需要调用的固定资产,严格了履行过户手续,落实了新的保值责任人和保值目标。后勤集团自行添置的资产由后勤集团自行登记建帐管理,不断壮大后勤集团的实力。
为了调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目前已经在个别部门实行了股份制改造试点,计划在股份制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资本的多元化改造,员工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与后勤集团的整体目标和工作要求统一起来,形成万众一心的新机制。
● 推行“3P+S”管理模型,实现后勤服务的现代化管理
后勤集团前身是陕西师范大学总务处,原总务处从1993年开始探索学校后勤工作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途径和方法,1995年9月建成后勤管理局域网,同时研制开发出基于DOS的11套后勤管理应用;1997年9月建成高校后勤INTERNET网站,目前后勤集团的五十多台工作机全部入网,同时自己研制开发出基于WINDOWS的一系列后勤管理应用,如餐饮管理信息、校内超市管理信息等。其中《职工考核与工资》荣获西安市计划委员会2000年高科技推广项目。目前在后勤管理方面还采用恒压供水、预付费售电、学生食堂监控、射频卡微机售饭、供暖锅炉测温、等比较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
“3P+S” 中的 “3P”即人本管理理念,具体为:
to the people 尊重人
on the people 依靠人
for the people 为了人
管理观念:
总经理层的people是下属各部门负责人;
各部门负责人的people是下属各位员工;
每位员工的people是学生、教工、家属、 学校的各级领导,即自己的服务对象;
“3P+S” 中的 “S” 是Science,意为科学,是严密的科学管理,其内涵为以下四化:
制度化:严密科学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
具有最大激励的人力资源管理和
薪资分配管理等规范的高效运
行规则;
网络化:各类经营管理实现计算机辅助管
理;管理手段计算机化;搭
建后勤服务电脑网络,采用
先进的后勤网络管理信息;
智能化:科技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后
勤服务经营设施设备;
学术化:管理呈现研究性,从不断发展变
化着的工作实际出发,创新性地
开展工作。
● 试点实验员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从2001年起,推行员工持股试验,为此项试验成立了员工持股90%,集团持股10%股份实现相对控股的公司。员工股中,其中经营者和管理者以“岗位责任股”形式占 9%,其他均为集团员工自然人股。目前,持股员工总数258人,股份总额479万元,资产总额900多万元。员工持股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公司与员工订立持股协议,运行机制模拟股份公司机制运行。
陕西师范大学收费标准
1、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学生无需办理学宿费缴费手续。
2、学费、差庆住宿费标准?我校按照陕西省政府核定的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见陕发改价格[2021]784号文件)。普通类学费为4250~6600元/年,艺术类为12100~15400元/年。学费标准详见附件《2021级本科分专业(类)学费标准及所在校区分布一览表》;住宿费标准为650-1200元/人年轿拆(具体缴费总额也可迎新网、计划财务处官微或校园统一支付查看)。
3、申请生源地贷款或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只需在11月贷款到校后缴纳学宿费与贷款的差额部分。也可先全额缴清学宿费,待贷款到账后返还给学生;新生因各种原因暂缓缴纳学宿费,入校后联系所在院部办理“绿色通道”手续。
4、全体新生的教材费、体检费、结核菌素检测费、出血热疫苗费、大学生医保费、军训服装费等项目计划财务处不统一收取,学生在学校相关单位自虚帆握愿选择购买。
就业市场现在怎么样?这是很多学生都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想要选择一个未来前景好的专业。其实,就业市场现在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也不是特别糟糕。对于想要就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另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
榆林学院性质公办
榆林学院概况榆林学院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坐落在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榆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创立的绥德师范学校,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榆林学院。2016年学校成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芦旦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3年招收了第一届公费师范生200名,录取分数线远超一本线,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学校现有榆阳和绥德两个校区,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设置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现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3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项、一流专业培育项目6项,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优秀教材6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5项。近年来,学校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目前正在广泛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大哗薯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开展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年选派多名教师赴国(境)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汉语国际教育等工作,选派多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高校攻读学位或参与交换生项目。具有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资格,目前有来自15个国家的近4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同榆林市一道与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科院洁滚者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与华大基因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进入新时代,榆林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榆林市委市政府把榆林学院作为榆林科创新城建设的核心、把榆林学院新校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助力打造国内独一无二的沙漠公园大学,目前新校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课题近1000项,经费约85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7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在高层次项目方面近两年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4项,居全省16位,2023年在全国基金总数减少的情况下,我校获批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获批23项,实现经费和数量均不低于60%的逆势增长。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0余项。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教育厅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47个。
榆林学院领导张新柱
张新柱,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陕西武功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凌示范区宣传部副部长、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局长、知识产权局局长、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党总支书记,铜川市耀州区区委副书记(正县),杨凌示范区经贸发展局局长、杨凌示范区中小企业局局长、杨凌示范区金融办公室主任、杨凌示范区企业工委副书记,杨凌示范区旅游局局长、杨凌示范区文物局局长,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部长。2016年10月任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2023年12月任榆林学院党委书记。
兼任陕西省创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陕西)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教育干部教育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许云华
许云华,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苏金坛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分管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财务处、审计处、教师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联系化学与化工学院。
历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院长。2010年12月任西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12月任榆林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许云华教授长期从事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863”计划、国家“九五”及“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212篇,其中被SCI收录72篇、EI收录107篇;已申报国家专利167项,获准授权93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参与编著出版著作2部。获“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十大优秀发明人”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李治山
李治山,男,汉族,1963年8月生,陕西榆林人,中共党员,1980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教育学学士,讲师,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组织部(统战部、机关党总支)、工会、离退休人员工作部、校史办(档案馆),联系文学院、政法学院。
1986年7月,榆林学院(原榆林师专)中文系毕业,并留校工作。先后担任辅导员、党办秘书、宣传部副部长、校办主任、党办主任兼机关总支书记、党政办公室主任等职,2001年3月任榆林高专党委委员、组织部长,2005年1月继续担任榆林学院组织部长,2011年5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2年至2004年,在职参加北师大教育管理研究生班学习,获研究生同等学历证书。2006年至2008年在职参加陕师大教育学专业学习并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张富林
张富林,男,汉族,1961年12月生,陕西米脂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教育硕士,教授,学术带头人,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评建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处、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联系能源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1981年毕业于榆林学院数学系,1982年起先后在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习,1994年任数学系副主任,1996年任教务处副处长,2000年1月任教务教辅党总书记兼教务处副处长,同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长”称号。2005年起任教务处处长兼评建办主任,期间于2006年作为客座研究员在日本立命馆大学理工学部留学半年,研修代数数论。2010年3月至6月参加了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举办的“陕西高校第十八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2011年5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榆林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代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讲授高等代数、近世代数、代数学选讲、初代研究等课程,主编“高校21世纪师范类规划教材”一部,先后获榆林学院“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从事代数学研究,在《东南亚数学通报》(SEABullMath)、《数学论证》、《模糊与数学》、《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课题“一般BCI-代数与Abel群”研究和“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先后获榆林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特等奖”,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十多项奖励。
张晓
张晓,男,汉族,1965年4月生,陕西横山县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管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后勤管理处、基本建设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后勤服务集团,联系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1987年7月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分配到榆林学院工作至今。历任榆林学院英语系公外教研室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系工会主席、系副主任;榆林学院后勤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榆林学院驻西安办事处主任;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2008年12月任榆林学院总会计师兼财务处处长、2015年6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先后承担英语系及管理学院多门主干课程,讲授过《大学英语》、《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产业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管理学》、《管理与沟通》等课程,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等。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有较高的教学科研业务水平。参与完成的《黄土高原主要小杂粮降水生产潜力研究及开发》获榆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科技厅二等奖。
200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工作者称号。
尚爱军
尚爱军,男,汉族,1968年9月生,陕西吴堡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武装部)、团委、保卫处(综治办),联系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1993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榆林学院任教。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农学博士学位。2008年11月晋升为教授。
2003年8月至2006年1月任河南省郑州市农业局副局长。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任榆林学院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任党政办公室主任。2016年10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期间,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在陕西省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在陕西省高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第十九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省委高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省属高校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长期从事农学、农业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科研工作,讲授了《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园林生态学》等课程。先后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榆林市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何崇鋈教育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在《水土保持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水土保持研究》等重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的“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2004年8月获榆林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康伟
康伟,男,汉族,1970年9月生,陕西绥德人,中共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绥德师范校区党工委书记。分管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生处、科研处、学报编辑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
1993年毕业于延安大学政教系,同年分配在绥德一中任教,1995年至2000年任校团委书记,其间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获得教育硕士学位。2001年调入榆林学院,曾任社科系秘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等职;2004年至2007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博士,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07年11月破格晋升教授职称。2008年任榆林学院艺术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2009年至2014任榆林学院艺术学院院长。2013年9月-2013年11月,在国家干部教育行政学院“第十四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至任政策法规与发展规划处处长同时兼任推进榆林大学建设办主任。2017年4月-2017年7月,在省政府信访局挂职省信访督查专员;2017年11月-2017年12月,在澳大利亚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第十一期”培训班;2019年9月-2019年12月,参加了陕西省委党校秋季中青干部一班的培训学习。2016年10月至今任榆林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自任教以来,讲授了《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近几年,在《外国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重点核心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项目6项(其中陕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厅的2项,榆林市政府1项,校内重大科研项目1项,均已结题)。
曾荣获榆林市“优秀团委书记”称号;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称号;2009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二等奖;2009年度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010、2014年两度遴选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2011年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荣获陕西省委党校秋季中青一班优秀学员称号。
姜劲波
姜劲波,男,汉族,1967年8月生,陕西蒲城人,中共党员,1992年7月参加工作,全日制本科学历。现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全面主持学校纪委、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办公室工作。
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政治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5年10月,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工作。199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陕西省编办工作,历任陕西省编办市县处副处长、事业处副处长(期间:2003年11月至2007年3月挂职陕西省韩城市委副书记)。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任陕西省编办体制改革处(政策法规处)处长。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任陕西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副组长兼内设室主任。2019年7月至2023年11月,任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2023年11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