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高中 > 高一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物质的量知识点整理

  • 高一
  • 2023-05-28
目录
  • 物质的量浓度例题讲解
  •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总结
  • 10道物质的量计算题
  • 高一上物质的量讨论问题
  • 物质的量经典例题

  • 物质的量浓度例题讲解

    学好化学不仅仅是物质迟销的量哦世粗!后面还有更难理解的~不过掌握恰当的方法至关重要,码返游这个链接很“流行”,我想会帮助你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146732.html?si=2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总结

    1、物质的量定义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简称摩。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敬漏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标准:0.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

    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一般利用化学式指明基本单元,而不用汉字。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及其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2、阿伏伽德罗常数(NA)

    以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作基准,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1。

    3、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的关系

    N=n·NA

    满足上述关系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数)或它们的特定组合。

    如:1molCaCl2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等的粒子是CaCl2粒子,其中Ca2+为1mol、Cl-为2mol,阴阳离子之和为3mol或原子数为3mol。

    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例如说“1mol氧”咐稿仿,是指1mol氧原子,还是指1mol氧分子,含义就不明确。又如说“1mol碳原子”,是指1mol12C,还是指1mol13C,含义也不明确。

    粒子集体中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离子、电子等。

    4、摩尔质量(m)单位g·mol-1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即1mol该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的数值等同。1mol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或相对分子质量(Mr)相等。

    扩展资料:

    基本符号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粒子数(微粒的个数)——N

    阿伏伽德罗常数——NA 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分子质量——Mr 质量分数——w

    气体摩尔体积——Vm——L/mol——22.4L/mol(在标准状况下,即在0℃101千帕的条件下)

    物质的量浓度——mol/L

    物质的量(mol)=物质衡纤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B表示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资料来源:-物质的量

    参考资料来源:-摩尔

    参考资料来源:-阿伏伽德罗常量

    10道物质的量计算题

    物族纳亏质的量

    本周讲述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内容包括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粒子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摩尔质量、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等。

    二、重点难点知识剖析

    (一)、物质的量(n)

    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为计数单位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或“ mol”。

    1、“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不能拆开理解;

    2、“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微观粒子集体茄中,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或它们特定的组合。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它是物质的量的计量基准,单位为“mol-1”。

    【例】计算:已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求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为多少?

    [答案]

    1、 NA 是精确值,随着称量方法和称量的不断改进,它将越来越准确,而 6.02×1023mol-1是它的近似值。

    2、 NA 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摩尔(mol)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的 7个基本单位之一,简称摩。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规定为1mol,这样1摩任何物质既有确定的粒子数目,又有确定的质量。摩尔像一座桥梁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1、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而不使用该微粒的中文名词。

    2、摩尔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3、在叙述或定义“1摩尔”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计算时,通常采用6.02×1023mol-1这个近似值.

    (四)、粒子数(N)与其物质的量关系

    例: 1.5mol H2SO4 中约含有 3×6.02×1023 个H、1.5×6.02×1023 个S、6×6.02×1023 个 O 、 1.5×6.02×1023 个H2SO4;若将1.5mol H2SO4 溶于水,则水溶液中约含有3×6.02×1023 个H+、1.5×6.02×1023 个SO42-。

    (五)、摩尔质量( 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kg/mol。

    3、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即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时,M=Mr g·mol-1。

    推断:由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

    ,因为1mol 12C的质量为12g,

    即,故:

    M=Mr g·mol-1

    4、粒子的摩尔质量表示方法

    (1)对于原子来说,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对于分子来说,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过于微小,仅为原子质量的1/1836,因此原子在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质量近似等于原子的质量,所以,

    对于简单离子来说, 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对于较复杂的离子,如原子团来说, 1mol任何原子团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原子团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六)、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七)、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以“ H2与O2反应生成H2O”为例:

    由此可得出:一个化学兆神方程式可表示出化学计量数之比、粒子个数比、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粒子的质量之比,其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粒子个数比,也等于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高一上物质的量讨论问题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用物质的量可以衡量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即微观粒子群)的数目的多少,符号n,单位摩尔(mol),即一个微观粒子群为1mol。如果该物质含有2个微观粒子群,那么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2mol。对于物质的量,它只是把计量微观粒子的单位做了一下改变,即将“个”换成“群或堆”。看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有枣睁好几群或几堆微观粒子,当然群或堆的大小应该固定。现实生活中也有同样的例子,啤酒可以论“瓶”,也可以论“打”,一打就是12瓶,这里的打就类似于上面的微观粒子群或微观粒子堆。

    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的符号是mol。“物质的量”是以摩尔为单位来计量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的物理量。

    使用摩尔这个单位要注意:

    ①.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或它们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含54mol质子,54mol电子。摩尔不能量度宏观物质,如“中国有多少摩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②.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种类。如“1mol氢”的说法就不对,因氢是元素名称,而氢元素可以是氢原子(H)也可以是氢离子(H+)或氢分子(H2),不知所指。种类可用汉字名称或其对应的符号、化学式等表示:如1molH表示1mol氢原子, 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或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

    ③.多少摩尔物质指的是多少摩尔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微粒。如1mol磷酸表示1mol磷酸分子。

    3.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建立在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的计数标准,作为物质的量(即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或微粒群)的标准,阿伏加德罗常数自身是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为标准的,即1摩任何物质的指定微粒所含的指定微粒数目都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个,也就是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经过科学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单位是mol-1,用符号NA表示。微粒个数(N)与物质的量(n)换算关系为:

    n=N/NA

    4.摩尔质量(M):

    摩尔质量是一个由质量和物质的量导出的物理量,将质量和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不同于单一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指的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因此可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n=m/M

    由此式可知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摩(g/mol)。根据公式,早链知道任两个量,就可求出第三个量。当然对这个公式的记忆,应记清每一个概念或物理量的单位,再由单位理解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凳铅系,而不应死记硬背。

    ①.摩尔质量指1mol微粒的质量(g),所以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化学式式量。如1molCO2的质量等于44g,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1molCl的质量等于35.5g,Cl的摩尔质量为35.5g/mol;1molCa2+的质量等于40g,Ca2+的摩尔质量为40g/mol;1molCuSO4·5H2O的质量等于250克,CuSO4·5H2O的摩尔质量为250g/mol。注意,摩尔质量有单位,是g/mol,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化学式的式量无单位。

    ②.1mol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学式式量。

    5.物质的计量数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之比等于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

    2H2 + O2=2 H2O

    物质的计量数之比:2: 1 :2

    微粒数之比:2: 1 :2

    物质的量之比2: 1 :2

    6.气体摩尔体积和阿夫加德罗定律

    任何1mol的气体在s.t.p下都占近似于22.4l

    阿伏加德罗的内容是在同一温度、同一压强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都相等

    物质的量经典例题

    [本节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3.能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4.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重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难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知识点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要点诠释:化学实验中,取用的药品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是可以用器具称量的。而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对此,不仅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也难以称量。国际科学家建议用“物质的量”将一定数目的原基态子、离子或分子等微观粒子与巧绝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1.物质的量:

    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2.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1 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

    是一个物理量,可定义为: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的微粒数。

    符号为NA,单位为mol-1,可表示为NA=6.02×1023 mol-1。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5.注意:

    (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也不能压缩为“物质量”,同时还要与“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区分开来。

    (2)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即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使用摩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经明确,并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如2 mol H、1 mol H2、1.5 mol NaOH、1 mol OH―、1 mol e―等。

    (4)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其数值与0.012 kg 12C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相等,

    而6.02×1023 mol―1是一个近似值。

    知识点二:摩尔质量

    要点诠释:1 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1 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

    1.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的单位为g / mol(或g·mol―1)。

    2.注意:

    (1)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可推导如下:

    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知M (12C)=12 g·mol―1,所以M (X)也就是以g·mol―1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

    (2)对于纯净物而言,其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而物质的质量则随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不同。如1 mol O2的质量为32 g,2 mol O2的质量为64 g,而O2的摩尔质量并不发生变化,还是32 g·mol―1。

    3.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存在着下述关系:

    如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mol―1,则24.5 g H2SO4的物质的量:

    此外,借助于公式和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物质的微粒数,与宏观上可以称量的物质质量联系起来。所以物质的量起到了桥梁作用。我们可以对物质的微粒数和质量进行相互的换算。

    如上题中24.5 g H2SO4的物质的量n (H2SO4)=0.25 mol,

    其微粒数N (H2SO4)=n (H2SO4)×NA=0.25 mol×6.02×1023 mol―1=1.505×1023。

    知识点三:气体摩尔体积

    要点诠释:对于气态物质,测量体积比称量质量更方便。物质的体积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这三个因素。1 mol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含有的粒子数相同,而粒子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这就使得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的大小。但由于粒子大小是不相同的,所以1 mol不同的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对于气体来说,粒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径,所以1 mol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而在相同的温孝锋姿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成是相等的,因此,1 mol气体都是有相同的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常用单位有L / mol或(L·mol―1)和m3 / mol(或m3·mol―1)。

    2.注意:

    (1)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不同。

    (2)在标准状况(0°、101 kPa)下,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mol―1。

    3.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气体的物质的量(n)之间关系为:

    由和可将气体分子数与宏观气体体积之间联系起来。如标准状况下,11.2 L H2所含分子数为:。

    由一定条件下的密度和气体摩尔体积可以求出气体的摩尔质量:M=Vm·如标准状况下,

    (O2)=1.429 g·L―1,则M (O2)=Vm·(O2)=22.4 L·mol―1×1.429 g·L―1=32 g·mol―1。

    知识点四:阿伏加德罗定律

    要点诠释: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这一规律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1.注意:

    (1)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气体,对固体、液体物质不适用。

    (2)只有温度、压强、体积都相同的气体,其分子数才相同。

    (3)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具体体现。

    2.几个重要的推论

    气体的温度、压强、体积、质量、摩尔质量之间存在以下关系:,由此可推知以下重要推论: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即。

    (3)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反比。即:。

    (4)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5)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即。

    知识点五:物质的量浓度

    要点诠释:对于溶液,我们可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而取用溶液时,一般是量取体积,并不是称量其质量。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那就方便多了。

    1.物质的量浓度:

    从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 (B),单位有mol / L(或mol·l―1)等。

    2.注意:

    (1)溶液体积不能等同于溶剂体积,应是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的实际体积。

    (2)溶质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分子或离子。

    (3)溶液具有均一性,即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4)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单位gmol溶液的单位gL特 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

    3.溶质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三者关系式:

    (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w为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的稀释规律:即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有:c1V1=c2V2

    知识点六: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有两种类型:

    由固体配制溶液(需确定溶质的质量)和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需确定要量取的浓溶液体积)。整个过程可细化为八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或稀释、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

    2.仪器通常有:

    容量瓶(注意规格)、托盘天平(固体配制溶液)或滴定管(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量筒(用于量取溶剂)、烧杯(溶解)、玻璃棒(搅拌、引流)、胶头滴管(用于定容)、药匙(溶质是固体时使用)。

    3.容量瓶为细颈、梨形玻璃容器,带有磨口玻璃塞。

    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适用温度、容量。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方法是:向瓶内加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左手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置,看是否有水漏出。如不漏水,再将瓶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两次均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4.误差分析:

    一般根据公式判断,即分析实验操作对变量n和V的影响。其他正常时,凡是使m或n增大的因素,则使c偏大,反之,使c偏小。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则使c偏小,反之,使c偏大。例如: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使溶质损失,所以会使c偏低;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少量蒸馏水,将使得溶液的总体积偏大,也会使c偏低。

    5.注意事项:

    (1)称量时一般用托盘天平,量取时一般用量筒,它们只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 g或0.1 mL),因此计算所用溶质的质量或体积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称量时左物右码,有吸湿性和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烧杯中快速称量;用量筒量取的液体倒入烧杯后,量筒内壁附着的溶质不要洗涤到烧杯中。

    (3)溶解时一般先在烧杯中加入溶质,后加溶剂进行溶解。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注意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且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完全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5)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因为配制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特定值。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6)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尤其碱性溶液),更不可在容量瓶中进行化学反应。配制完溶液后,应将溶液倒入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

    (7)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使其温度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热的溶液转入容量瓶会使所配的溶液的体积偏小(玻璃的膨胀系数小于液体),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8)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上面粘有少量溶质)2~3次,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

    (9)当容量瓶中液面上升到离刻度线1~2 cm处,要改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防止液面超过刻度线。若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必须重新配制。

    (10)定容后的溶液要注意反复摇匀。静置后若发现液面下降,稍低于标线,不要再加蒸馏水,否则会引起结果偏低。如果摇匀后洒出几滴,溶液的浓度不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