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一战法军?《马赛曲》,作于1792年。当时普鲁士、奥地利联军入侵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市长请求作曲家写一首歌“能够将士兵们动员起来保卫祖国不受威胁”,于是那天晚上,在爱国的激情感染下,李尔写下了《马赛曲》的歌词,随即给歌词谱了曲。1792年9月20日,在瓦尔密战役中,那么,乐高一战法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打到弹药库了
战期间,法德两国进行了一场殊死决战,争夺战略要地凡尔登。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尤其是将数以万计的火炮倾仓集中到了这一战线。狭小的凡尔登变成了密密麻麻的火炮阵地。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作战一开始,德军就凭借其火炮优势,大发“炮神”之威,首次火力突击,就以10万发/小时的速度,将200万发炮弹暴雨般倾泻在了法军炮兵阵地。仅为攻占法军杜奥蒙炮台,德军就发射了12万发炮弹。这铺天盖地的炮火使法军遭受了沉重打击。待德军首轮攻击结束后,法军利用剩余力量,对德军的炮兵阵地和重兵集结地域进行了报复性还击,摧毁了德军的部分火炮阵地。但是,还击并没能持续多久。因为,除了凡尔登通往巴勒杜克城的一条劣质土质公路外,其他通向后方的道路全被德军切断了,弹药根本无法及时补充。法军不得不一发炮弹一发炮弹地节约着使用,这使本来就已陷入被动的法军处境更加严峻。倘若德军此时发起进攻,那法军只有束手就擒了。庆幸的是,德军对此全然不知。双方陷入了僵持。就在法军一筹莫展的时候,戏剧性的变化发生了。这天,法军仍在如数家珍般地用炮弹向德军阵地作着不痛不痒的还击。一名炮手不知是添错了药量还是装错了标尺,将一发炮弹不歪不斜正打到德军的炮弹补给所,恰好击中了炮弹库。
身为一战时期法军总指挥的霞飞之所以能够完成对德军的绝地反击其实与他的作战风格不无关系,从一战的整个历程以及二战来看,霞飞的作战风格都是据守消耗对方力量然后进行防御反击,而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作战风格恰恰是一战时期德军最为惧怕的一种战术。所以最后霞飞成功完成了绝地反击。
就像上面所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霞飞兼任法军总司令之后,虽然之前由于缺乏准备导致了在法国边境以及巴黎郊外的战败,但是霞飞很快就重新统筹英法联军一边阻击德军进攻一边向后撤退,然后在德军志得意满导致战略执行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了防守反击,直接将德军右翼的第一、二集团军打的退出巴黎,成功赢得巴黎之战,史称第一次马恩河会战的胜利。这一次防守反击也打碎了一战德国快速决战占领法国的目标,粉碎德军以速决战略为基础的施利芬─小毛奇计划。
霞飞的战事指挥其实并不出色,在法国边境以及巴黎之战就因为他的指挥失误导致了法军蒙受了大量损失,但是他的坚毅与冷静还有出色的后勤和工事管理都为他的防守住德军进攻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霞飞能够率领法国军队完成绝地反击,一方面是他在战前进行了精密的布置,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的敌军弱点恰好显示了出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的尼维尔攻势中,法军遭遇了重大损失。在这场攻势的头一周内,法军伤亡人数超过了10万,却未能触及德军的核心阵地。这场惨重的伤亡导致法军基层士兵发生大量哗变,拒绝继续执行进攻命令。
霞飞本人的作战指挥能力并不出色,但是他保证了后勤的工作,也为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所以才能绝地反击。
以上就是乐高一战法军的全部内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的尼维尔攻势中,法军遭遇了重大损失。在这场攻势的头一周内,法军伤亡人数超过了10万,却未能触及德军的核心阵地。这场惨重的伤亡导致法军基层士兵发生大量哗变,拒绝继续执行进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