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手抄报?的。那么,六年级上数学手抄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内容:
数学小报一般会分一些版块,各是关于数学的不同内容.关于内容,我可以给几个选择的建议:
1.数学难题解法(最好是紧扣最近课程的)
2.数学名人故事与名言
3.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4.数学的IQ题(最好在下面的附加答案)
5.数学故事
版块:
有关于数学小报里版块的形状(也就是写内容的框框),我建议使用各种几何图形或是数学要用的工具.
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扇形等(正方形和长方形不推荐使用).
还有各种工具,如:铅笔,橡皮,尺子(三角尺也可)等.
图案:
数学小报里的图案最好是与内容有关的或是与数学有关的.不能太过深奥,最好是人一看就知道的,知道是与数学有关的.
其他:
标题、色彩、版块的分布与详略也是十分重要的。
是那种给你一张白纸,让你的吗?如果是那,那很简单啊!就先画两幅画,然后用彩笔把轮廓描一下,然后找几篇适合你适合你手抄报题目的文章,秀美的字写在图画中和画外,就ok了!30分钟就可以完成!数学手抄报??是把你学的知识趣味的体现出来吗?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CA%FD%D1%A7%CA%D6%B3%AD%B1%A8
运 算 符 号
+、-、×、÷、= 符号如何来的?
+、-、×、÷和 = 这五个符号,大家对它们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远古时期,古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表示加法,把两个数字写得分开一些来表示减法。中世纪后期,欧洲商业逐渐发达。一些商人常在装货的箱子上画一个“+”,表示重量超过一些;画一个“-”,表示重量略微不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采用过“+”和“-”的记号。公元1489年,德国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正式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加减运算。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大力宣传和提倡,这两个符号才开始普及,到1603年终于获得大家的公认。
×、÷符号的使用,不过300多年。据说,英国人威廉·奥特来德1631年首先在他的著作中用“×”表示乘法,后人沿用至今。
中世纪时,阿拉伯数学相当发达,大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用“3/4”来表示3被4除。许多人认为,现在通用的分数记号,即来源于此。直到1630年,在英国人约翰·比尔的著作中才出现了“÷”号,据推测他是根据阿拉伯人的除号“—”与比的记号“:”合并转化而成的。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出版物中,都用+、-来表示加与减。
×、÷却没有普遍使用,一些国家的课本中用“.”代替“×”,而在俄国和德国的出版物中一般用“:”来代替“÷”。
那么=这个符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巴比伦和埃及曾用过各种记号来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 = 符号却是在中世纪时,在雷科德的名著《智慧的磨刀石》中。他说之所以选择两条等长的平行线作为等号,是因为它们再相等不过了。但是 = 号直到18世纪才普及。
最 少 要 几 分 钟
华罗庚爷爷是世界著名的中国数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他非常热爱学习,总是争分夺秒地学习,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总是靠自己动脑筋解决。
1965年,华罗庚爷爷在他的一本书中出了一道题目。华爷爷出这道题的目的,是想训练小朋友做几件事时,合理安排时间的本领。
题目是这样的: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拿茶叶需要2分钟,问最少要几分钟可以泡好茶?
同学们,怎样合理安排这几件事,才能使所用的时间最省呢?那就要能在同一时间内做几件事,先洗水壶,接着烧开水,烧上水以后,需要等15分钟水才能开。在15分钟内,可以洗茶杯,拿茶叶,水开了就泡茶,这样,只用16分钟就行了。同学们,当你要做几件事时,能不能用华爷爷教给我们的方法来安排呢?
想一想:
从这个故事中,会受到什么启发?
数学怪才爱多士
1913年出生于布达佩斯,1934年获得大学博士学位,从50年代后期开始,旅行般的生活陪伴了他的一生。他总是突然出现在一个同事的门阶上,说“我的大脑敞开了”,然后是进行几天的数学研究,直到自己厌烦或者房东疲倦了,然后造访另一个城市的同事,实践着自己的座右铭:“另一个屋檐,另一个证明。”1996年9月20日,爱多士因为过度疲劳而倒下了。83岁的他终于走到了旅行的终点。这个老人为数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没有妻子孩子,甚至没有家,唯一陪着他的便是一个破旧的背包和几本厚厚的笔记本。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世界,与无数顶尖的数学家合作,用数学的力量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挑战数学
1、卢比有一列玩具小火车,这列玩具火车的车头有30厘米,车身的长度相当与车头的两倍加上车尾长度的一半,而车尾的长度又相当与车头的长度加上三分之一个车身的长度。那么这列玩具火车有多长? 2、 一个啤酒瓶的高度为30厘米,底面积为20平方厘米,瓶中装有高度为12厘米的水,将瓶子倒置,水面高度变为20厘米,则瓶子的体积是多少?
名人名言
数学家是将咖啡转变成定理的机器。 ——爱多士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数学思考题
(例题)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钟行25米。全车通过一条120米的山洞,需要多少时间?
(思路导航)由于火车长180米,我们以车头为准,当车进入山洞行120米,虽然车头出了山洞,但180米的车身仍在山洞里。因此,火车必须再行180米,才能全部通过山洞。即火车共要行180+120=300(米),需要300÷25=12(秒)。
(180+120)÷25=12(秒)
答:需要12秒钟。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数学手抄报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