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小学 > 五年级

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 五年级
  • 2024-06-26

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运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尝试用扩倍法、约分法求最小公倍数。 3、在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评五年级通分中求最小公倍数的课

五年级最小公倍数计算方法如下:

1、短除法: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积是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积,这时两个数就是最小公倍数。

2、列举法:用列举法求最小公倍数。例如,求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先分别求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用24除以最大公约数得8,用36除以最大公约数得12,那么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就是24和12的最小公倍数。

3、分解质因数法:用分解质因数法求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比如求30和24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先用30除以24得1.5,那么30和2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524=36。

4、公式法:用公式法求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积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的商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不同,最大公因数如果是3个数只要求到其中2个数互质就行了,而最小公倍数要求到这三个数都没有共同的因数了。

如果是你那样,2和4还能用2约一次,3就直接抄下来,就变成了1.3.2这3个数都没有因数了,注意,这个时候不是把旁边的乘起来了,要把旁边的数和最后短除号的一起乘,就变成2乘2乘1乘3乘2=24,所以最小公倍数是24 。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不再要求学生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而是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在四下已经了解了倍数的含义以及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倍数。本课例题1延用之前的教学方式,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更形象地理解公倍数的含义。例题2解决“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这一问题,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6和9的公倍数。要求学生掌握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理解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和正确填写集合图。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以及分数四则计算打下的基础。

评课: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例2 是安排学生找2和3的公倍数和其中的最小公倍数。

包老师在教学时,以有趣的游戏进行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解决例2的时候,试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小组合作,来解决例2。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包老师的设计有小组活动。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

五年级最小公倍数

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2.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列举法;(2)筛选法;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因数,再圈出另一个数的因数,再看哪一个最大;(3)分解质因数法(4)短除法。把公有质因数从小到大依次作为除数,连续去除这两个数,直到得到这两个数商是互质数为止,再把所有除数相乘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18和27 用18和27的最小质因数3去除这两个数,看这两个数的商是否是互质数;不是互质数,在接着往下除,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除数相乘就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18和27最大公因数是3×3=9

例题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3和95和25 8和94和17

(1)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和9最大公因数是3;5和25最大公因数是5;8和9最大公因数是1;4和17最大公因数是1.

(2)观察每组数中这两个数的特点

3和9;3是9的因数,9是3的倍数;5和25是25的因数,25是5的倍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8和9 ;8和9是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4和17:4和17是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最大公因数是1)

归纳总结:(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通分与最小公倍数》教案

亲,身为老师的你教案准备的怎么样啦!下面是由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真分数与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以上就是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的全部内容,(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