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初中 > 中考

初三物理公式大全,中考物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 中考
  • 2024-04-08

初三物理公式大全?P=W/tP=W/t=Fs/t=Fv(v=P/F)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那么,初三物理公式大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物理公式定理大全总结

一、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初中物理总结概括22个基本公式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m/v 变形:v=m/ρ m=ρv

m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 、m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3 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t 变形 :s=vt t=s/v

S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t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 G=mg

m为物理的质量;g为重力系数, 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初中三年物理公式大全表格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可能使用的公式及其详细说明:

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

v = v0 + at,其中v表示物体在时间t后的速度,v0表示物体在起始时刻的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表示时间。

x = v0t + 1/2at²,其中x表示物体在时间t后的位移,1/2at²表示物体加速的距离。

v² = v0² + 2ax,利用运动方程计算物体的末速度。

x = vt - 1/2at²,利用运动方程计算物体从起始点到达指定的位移所需要的时间。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净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

功与功率公式

W = F × s,其中W表示所做的功,F为所受的力,s表示力的移动距离。

P = W / t,其中P表示功率,W为所做的功,t表示所做功的所需时间。

动能定理公式

E1 - E2 = W,其中E1和E2分别代表起始和终止的动能,W表示物体所做的功。

可以将动能定理表示为:E1 - 1/2mv1² = E2 - 1/2mv2²,其中v1和v2分别代表物体的起始和终止速度。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

E1 = E2,其中E1和E2分别代表起始和终止的机械能。

摩擦力公式

Ff = μN,其中Ff表示摩擦力,μ表示动摩擦系数,N表示物体所受的支持力。

初三所有电学公式

初中三年物理力学部分公式参考如下: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kg/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 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 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中考物理公式归纳大全

1、速度公式:v=v=sts总t总

v——速度(m/s)

v——平均速度(m/s)

s——路程(m)

t——时间(s)

2、密度公式:ρ=mv

ρ——密度(kg/m3)

m——质量(kg)

v——体积(m3)

3、重力公式:

G=mg

G——重力(N);

m——质量(kg);

g——常数(9.8N/kg)

4、压强公式:

①P=FP——压强(Pa)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②P=ρg

P——压强(Pa);

ρ——密度(kg/m3)

h——深度(m)

5、液压公式:F1F2=S1S2F1—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

S1——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2)

F2——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

S2——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2)

力学

重力G(N)G=mg;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³)ρ=m/V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视重(测量值)

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物理公式

以上就是初三物理公式大全的全部内容,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1. W=U2t/R (复合公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