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1、 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并联;(2)电压表的“+”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3)选择合适的量程(0~3V; 0~15V)。那么,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考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会对高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高考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在中考取得好成绩,才能考上好高中,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怎么学好物理
学好物理的窍门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运动和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
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 F 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手的压力约 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 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物理是初中学习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下面是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物理学习提供帮助。
两种电荷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
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参考)
一, 机械运动
刻度尺的使用:
1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位置。2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3读:视线正对刻度线,区分大格和小格数目。4记:记录时,数值+单位。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产生的原因: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误差与错误:误差是不能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测量,3,改进测量方法。
运相对性动的描述: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自然界中万物都在运动,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物理学中选择的方法)。2,相同路程比时间。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
结论:后半程平均速度>全程平均速度>前半程平均速度
二,声现象
声速: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辨别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0.1s
次声波:<20Hz声音:20Hz—20000Hz超声波:>20000Hz
声音的特性:1,音调(频率)2,响度(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3音色(材料,结构)
波形图识别:波形的疏密----音调,波形的形状----音色,波形的高低----响度。
又到了初三年级总复习时刻,初中物理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基础。下面我整理了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梳理
1.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2.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5.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6.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8.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9.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0.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1.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12.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13.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5.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16.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17.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物态变化
思路:分清楚变化前后各是什么物态,伴随的热量变化
2、声音
音调:频率的高低(女高音、男低音)
响度:振幅的大小(大声说话、轻声细语)
音色:每个发声体的发声特点不同(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乐音:人们喜欢听的声音
噪音: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干扰的声音(你喜欢听的音乐,对别人来说或许是噪音)
减弱噪音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消音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带耳塞)
3、光现象
直线传播: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日全食)
反射:光在同种介质钟传播(照镜子、倒影)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水中的鱼儿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会聚作用(远视眼佩戴的眼镜)
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发散作用(近视眼佩戴的眼镜)
4、常见物理量
平时需要记忆,注意单位
5、物质固有属性
质量、密度(固体和液体)、热值、比热容等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温度、位置、形状、多少而变化。
6、磁现象
磁性材料:铁钴镍都是磁性材料
磁场:真是存在的,两个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感线:为了形象描述磁场,人为加上的带箭头的闭合曲线
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物态变化 思路:分清楚变化前后各是什么物态,伴随的热量变化 2、声音 音调:频率的高低(女高音、男低音)响度:振幅的大小(大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