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博士后研究报告编写规则研究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代和发展的文件。研究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那么,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博士后出站报告会需要公开,需要进行公示。
博士后出站申请及准备
1.博士后出站须提握高前三个月向设站单位和博管办提出申请,提交《东华大学博士后出站考核申请表》,提交学术成果复印件。
2.博士后出站前,应自行联系好工作接受单位,取得接受单位的接受函、商调函或同意录用证明等材料姿早。若接受单位为企业,同时需要提供自出站起有效期为三年以上的《劳动合同》。
如接收单位无人事管理权限,同时需出具注册资金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具有正规法人的证明,分公司需提供由总公司授予迹皮雀的有用人权的证明。
考评答辩
根据《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评审意见,博士后参加由设站单位(招收博士后学院)负责实施的专家考评会。考核专家组给出对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的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种等级。考核优秀或合格者可办理出站手续,考核不合格者做退站处理。考核结果报博管办备案。
1、博士后是具有博士学历的人,与流动站签订合同,短期以特定项目为目标工作的经历。简言之,就是短期的研究工作,拿工资的,不是学历教育。
2、进站,就是办理入职手续;进站前要申报在站期间的工作项目内容,然后约定期限,一般三年。
个人简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
2.教育背景,经历;
3.工作经历;
4.个人特长;
5.证书及相关资料;
6.如果自己对简历要求高的话,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好,其实也可以到网上找人代做的啦,我知道就有一个叫优易做的网络工作室非常专慎羡猛毁业,我之前在那做过
3、出站就是完成了该项目,申请离职;以提交一份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形式,阐述研究成果并接受审查。约定期宽知拍间未能完成,可申请短时延期,如果长期不能完成,视同违约,将被退站。 如果还有合适的项目,可以再次申请入站。
4、博士后入站有年龄等一系列限制,可连续进站,时间衔接很好,但也需要办理出站手续,才能拿到博士后证书。
立德树人教师心得感悟1
许教授,中共党员。曾任我校自动化研究室主任、图像中心主任、计算机系副主任、计算机系总支书记、“四中心”党总支书记。退休后受聘于校“讲师团”“特邀党建组织员”。
为学生学习研究指明正确方向
从教五十余年,许鹤群老师哪碰一直坚信“理想是事业成功之动力,勤奋是事业成功之根本”,他始终践行倾心教书育人,用爱和责任诠释育人真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成才发展,许老师在研究生新生中开展“励志成才教育”专题讲座。为了让讲座内容更充实丰富,许老师利用暑假整理了69份硕士学位论文、208份博士学位论文以及3份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报告等资料,归纳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科研实验等方面会遇到的种种困惑和难题,帮助研究生新生深化对读研阶段的学习特点、要求、方法和研究方向的认识,助力研究生的学习规划与思考。许老师在讲座中还结合一个山村少年的大学、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求学历程,生动形象地告诉研究生新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增强成才意识,要坚定研究生立志于科学研究,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决心。
许老师“含金量”颇高的讲座收获了200多为研究生的集体点赞,不少同学表示,许老师的讲座不仅让自己对读研阶段该如何学习和研究指明了方向,还坚定了自己在专业领域不断钻研的动力和决心。
博士后研究报告编写规则
研究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代和发展的文件。
研究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研究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研究报告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它的内容,而且有赖于它的书写质量和编辑水平。本规则是为了建立和统一我国博士后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以便于信息的收集与存储、开发与利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而制定的。
本规则是根据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原则,并结合我国博士后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1.研究报告的结构
一份正式的研究报告,其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前置部分(篇前部分)、主体部分(正文部分)、参考文献部分、附录部分和结尾部分。
1.1前置部分(篇前部分)
前置部分一般包括以下项目:封面、封二,题名页,摘要,关键词,目次页,插图和附表清单,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对照表。
男,1968年2月生于陕西宝鸡。无党派。博士(后)、校内聘教授
教育背景
1987.9-1994.6,在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现为生命科学院)学习,分获生物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动物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1994.9-1997.6,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现为生命科学院)学习,获生态学专业动物行为学方向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根田鼠社会行为策略及其适合度》,导师为中国著名生态学家、中科院院士孙儒泳教授。
工作经历
1997.7-1999.7,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完成《田鼠社会组织、亲属识别和社会行为》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1999.8-2001.7,在中国协和大学实验动物部(现为清华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工作,兼任《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和《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两刊编辑部的负责人。
2001.8-2007.9,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博士后流动站及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工作,完成《动物化学通讯、社会行为及动物福利》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并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工科本科生《现代生物学导论》的教学工作,主讲动物学部分,同时开设动物解剖及社会行为量化研究技术等实验课。
以上就是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的全部内容,2001.8-2007.9,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博士后流动站及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工作,完成《动物化学通讯、社会行为及动物福利》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