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四川大学算名牌大学吗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大学 蒋晓丽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硕博连读
2009年起,四川大学已不再指定具体新闻学考研参考数目。
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推荐
参考书目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理论新闻学新视野》 张小元编氏侍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新闻采访论》 邱沛篁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
《现代新闻编辑学》 蒋晓丽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广播电视学导论》 欧歼猜吵阳宏生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 郭亚夫等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 李苓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应用广告学》 吴建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
《新闻摄影学》 吴建编著 四川大学出版兆慧社 ——
《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 李苓等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http://edu.sina.com.cn/kaoyan/2009-02-01/1101185308_8.shtml
自我介绍
我本科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会计专业,一战三跨,考川大学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英语82、政治65 业务一128、业务二128,总分403。网络与新媒体第一。
我知道跨考同学们一定会经历很多迷茫和无措,所以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川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报录比非常低,一般在2%左右,竞争非常激烈,能考上的都是真英雄,能考第一更是非常不容易。这位学姐三月份起步,一直以来都很坚持并且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这篇分享能够帮到大家,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校学科介绍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早期四川大学曾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等几大学院,文学院历任院长有向楚、朱光潜等学术名家,曾任中文系主任的有刘大杰、潘重规李配改、杨明照等著名学者。50年代院系调整,撤销文学院建制,分为中文、外文、历史等系。1994年恢复文学院,包括中文、历史等系。1998年又进行调整,将原四川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与原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合并,组建成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是四川大学文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实力最雄厚的学院,所属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在第二轮、第三轮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先后排名全国第五。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就业方向 :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新闻单位、教育推广公司、教学开发公司、学校(网校)、远程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咨询策划公司、展示展览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各企业的市场部工作。
关于专业课
636新闻传播史论
《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李苓 四川人民出版社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郭亚夫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16新闻传播业务
《新闻采访论》邱沛篁 四川大学出版卖嫌社
《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摄影学》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广播电视学导论》欧阳宏生 四川大学出版社
《应用广告学》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由于我是跨专业选手,所以为了尽快入门以及减少信息获取的成本,我直接选择了报班。
三月
三月决定了跨考过后,我就报了传播匠全程班。而我的专业课学习基本上就跟着传播匠走了,基本就是跟带读、听课、写作业、模拟考,跟着走就完事了。
但不得不说,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专业课的学习刚开始真的很痛苦,因为书里的知识刚开始真的非常晦涩。
所以,我哪判听课的时候一直做笔记,不理解的部分一定会百度,还会用微信号内搜的功能,这会发现很多整理过后的知识点,很有帮助。(传播匠号内搜功能在菜单栏,点击:王牌干货)
六月
六月份的时候,在我确保我能看懂《传播学教程》过后我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框架,等着传播匠七月回课。
回课就是我给学姐讲一遍的传播学的框架,这次回课我发现了很多我的知识漏洞。
八月
八月的时候我干了一件很厉害的事情,我把传播匠的各大高校真题集传播学的题目口述了一遍,整理成了word,这一次对我来说作用真的特别大,因为把那一百来个名词解释一百来道简答题过了一遍过后,我好像能够编制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知识网络了。
九月
九月的时候我开始做各大高校2020年的题目,主要写开头、结尾、小标题。做题的过程中我发现我需要疯狂调动所有知识储备。
这种练习效果真的很好,既能找到写题的感觉,也在无形中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我还将这些题目按照类型分类,最后这部分成为了我热点笔记的一部分;这个月我也开始看论文了,看论文就是读摘要,然后看你觉得有趣或者有用的观点,也要把它记录下来。
十月
十月的时候我重读了《范式与流派》,有了一定知识储备过后再读一遍真的收获特别大,所以书本常读常新。
十一月
十一月我开始刷川大的历年真题,我一共刷了两遍,刷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知识点的频率很高,而这些高频的知识点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商务印书馆。)
十二月
十二月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框架,所以我主要做的事情就是一直背书,练习,背书,练习。
这个时候脑子的知识已经能过连成一张网了,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衍生,这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十二月我参加了我在传播匠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很巧的事情是这次考试和我最后的成绩超级接近。考前几天想让粥哥穿旗袍送我们,被残忍驳回。然后我就上了考场,老师很好,题也很熟,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考研政治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暑期7-8月)
复习目标:暑期是复习考研政治的黄金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数学、英语、专业课的压力没那么大,每天可以腾出一些时间专门复习。
复习安排:这段时间主要是对考研政治有一个基本了解,打牢基础,把或者教材(精讲精练)复习一遍,然后把《1000题》刷一遍,搞清考研政治的分布、难点和自己的复习薄弱点。
2、强化阶段(9-10月)
复习目标:通过暑期的复习,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阶段就是重点复习,与其他人拉开差距。
复习安排:这个阶段不需要做太多题目,做题在精不在多,只需要把《1000题》再刷一遍,找出自己的漏洞,然后回归教材进行查漏补缺。
3、冲刺阶段(11-12月)
复习目标:冲刺阶段要主攻主观题,开始主观题的背诵和练习,学习和总结主观题的大题技巧、思路和框架。同时,在最后的一个月中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期望把所有的大纲知识点囊括到自己的头脑中,而是要按照考试的方向,抓住重点。
复习安排:背诵主观题的同时,选择题也不能落下,因为最后真正拉分的还是选择题,这个阶段要每天练习保持手感,同时继续通过选择题查漏补缺。
2022考研政治选择题易错点思维导图:
关于刷题的方法和经验,学长建议:
第一,分模块刷。把马哲、毛概、史纲、思修、当代五个部分一个一个刷完,每一个模块刷完,再看下一个模块。因为前期基础差,如果综合起来刷,效果会很差。当然,当代部分可以先不刷,11月份再看完全来得及。
第二,配合、精讲精练一起刷。先看一个,然后在精讲精练上做好笔记,看完书和笔记之后立刻刷题,这样效果更好,能把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
第三,只刷选择题。主观题等到11月份复习是完全来得及的,在这之前,你只需要疯狂练习选择题,攻克这个坚固的堡垒即可。
第四,第3遍只刷错题。考研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备考时间没有那么多,第三遍只刷前2遍做错的错题即可。
考研英语复习规划
一、准备阶段
1、明确自己是考英语一/英语二 不同专业考的英语不同,务必先搞清楚,英语一难度会比英语二大一些,可通过研招网、目标院校研究生了解
2、制定全年复习计划 研究历年真题,熟悉考研英语的题型、分值,大致规划复习任务。
二、基础阶段(即日起-2022年6月)
1、复习内容 单词、长难句、基础阅读
2、复习资料
(1)单词 《红宝书》
OR 《恋练有词》
(2)长难句、基础阅读 1998年到2009年阅读理解真题 《张剑黄皮书基础版》
OR 《考研真相》
3、建议时长 最好平均每天达到不低于2.5小时。(基础弱的小伙伴建议4-5小时)
4、Tips
(1)背单词这项工作要贯穿考研复习的始终
(2)单词复习重点在于掌握高频单词和高频短语用法
(3)句子复习重点在于解析出句子的主干结构
(4)基础阅读,做题不是目的,对错不必过于在意,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于单词,常考用法的掌握,练习自己解析长难句的能力
三、强化提高阶段(2022年7-8月)
1、复习内容 单词、提升阅读 2、复习材料
(1)单词 《红宝书》 OR 《恋练有词》
(2)提升阅读 2010年到2019年阅读理解真题 《张剑黄皮书精编版》、《张剑黄皮书珍藏版》
OR 《考研真相》
3、阶段任务
精读2010到2020年的真题(留出2021年和2022年的真题用于模拟测试水平)。第一遍刷完后,除了对答案还要仔细研究其中的长难句和背单词,注意做好笔记整理。记住,真题是最好的研究材料。
4、Tips
研读真题的方法
(1)研读的时候一定要读透文章,读明白这篇文章讲的什么,生词也要记下来,多过几遍
(2)无论题目做对做错,都要把题目仔细深入的看一遍;错的要搞清楚为什么错,答案为什么选这个,体现着怎样的逻辑,自己的思路与真题的逻辑差在哪里;做对的也要看一遍,想一下自己做题时候的思路,与真题答案的逻辑是否一样
(3)再深入一点,找一找规律,真题喜欢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出题。这样以后做阅读会形成这种敏感性,每当读到某个部分,就感觉到这个地方可能出题,读的时候也就会重点关注
(4)剖析长难句。基本上每篇文章都会有1-2个长难句,深入剖析长难句对提升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长难句一般情况下,看第一眼是看不出说的啥意思,也断不好句子。即使花20分钟去剖析一个长难句,只要剖析的彻底,了解其句型、句式、语法等,也是非常值得的。尽量把遇到的真题中的长难句都记下来,没事了翻阅一下,熟悉一下句式、语法什么的。这样深入剖析几次,你会发现长难句基本也就那么几类句式;而且通过几次的深入剖析,你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下次看到长难句,能比较迅速的理清结构,进而理解意思
四、综合真题提升(2022年9-11月)
1、复习内容 单词、阅读、作文、翻译、新题型、完型
2、复习资料
(1)作文 《2022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2)翻译 《2022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
3、阶段任务
(1)继续精读2010到2020年的真题(留出2021年和2022年的真题用于模拟测试水平)
(2)总结一套自己的作文模板
(3)复习翻译、新题型、完型
4、Tips 到了这个阶段,作文、翻译、新题型、完型的复习就要提上日程了。虽然阅读是重中之重,但其他题型的复习也很重要!在这些题型中,完型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题型,建议最后复习。作文要整理一套自己的写作模板,翻译跟着唐静老师的掌握翻译的方法。
五、冲刺阶段(2022年12月—考研)
1、复习内容 2021年和2022年真题模拟、背作文模板、单词、其他各题型查缺补漏
2、复习资料 2020年和2021年真题 作文模板 高频单词 薄弱题型资料
3、阶段任务
(1)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真题模拟 将2021年和2022年真题完全当做一次考试一样,并让自己适应考试状态;当然,也检测一下,看自己还有那些地方错的,一定要花功夫去纠正,因为这点可能是一个顽疾,也正是你跟出题人思路不对付的地方;
(2)背高频单词 坚持背单词,特别是自己时常检验一下单词记忆的水平如何;此阶段也可以着重背之前做真题阅读时整理出来的真题单词,或者看看哪个老师有整理考研高频单词,直接背,单词是贯穿考研全年的。
(3)背作文模板 可拿近几年真题套用模板试试手感,并加强记忆。
(4)最后这个阶段就是要吃透近十年真题,查漏补缺! 其实,经过前期多轮的复习,基本功底已经差不多了。这个阶段最需要提升的临场考试的发挥。一定要让自己熟悉、适应考试节奏,不然到时候可能会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英语战线是所有科目中战线拉的最长的,与政治不同,英语非常看重前期的基础,基础打的好,高分自然来。
4、Tips 考前务必把高频单词再过一遍,阅读运用掌握的方法把真题过一遍,作文则是运用自己的模板去练习真题,其他题型也要运用掌握的方法找真题练练,温习已掌握的方法。
复试书单
>>学硕(即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
① 《新闻采访论》,邱沛篁,四川大学出版社
② 《新闻评论学》,张玉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③ 《应用广告学》,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④ 《网络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⑤ 《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
⑥ 《有效的公共关系》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
一些小贴士
关于焦虑:
焦虑很正常,有焦虑才会有紧张感去继续学习,所以与其避免焦虑,不如利用焦虑,战胜焦虑最重要的是战胜让你焦虑的事情,所以晚上睡不着不要躺着想我该怎么样,睡不着不如用手机听听课背背书。
关于努力:
我之前也被网上很多学十二个小时的人吓到过,也思考我是不是不够努力,但是后来我悟了,如果我坐在书桌上的每秒都是有效率的,那我就算早上九点钟起床学习也没问题。
关于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考研期间请大家务必爱护身体,生病了心态真的会爆炸。我考研前一周生了病,那个时候真的觉得难受又难过。
关于模拟考试:
请一定要模拟考试,请一定要珍惜每一次模拟考试的机会,不要翻书,认真做,不要留空,不会写也要编,当能做完一整套卷子过后,已经离成功迈了一大步。
关于学习的本质:
所有的学习都是一样的,输入加输出,继续输入再继续输出。找到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就好,天不负有心人,加油鸭!
2023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情况分析,皮袭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等内容,想要报考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同学可以看看考研情况分析,做好备考准备,学姐已经整理了2023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情况分析,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2023年四川大学新闻学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院系:文学与新闻学院
招生专业:050301 新闻学
招生人数:9,推免5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新闻业务
02(全日制)新闻史论
03(全日制)融合媒体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36新闻传播史论
④916新闻传播业务
二、2023年四川大学传播学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院系:文学与新闻学院
招生专业:050302传播学
招生人数:9,推免5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整合传播
02(全日制)传播与社会发展
03(全日制)跨文化传播
04(全日制)影视传播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36新闻传播史论
④916新闻传播业务
三、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复燃孙试分数线
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22年606090903702021年606090903602020年606090903822019年58588787350
四、四川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仅供参考)
636新闻传播史论:
(1)《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大众传播学通论》,李苓等,四川大学出版社
(3)《外国新闻传播史纲》,郭亚夫,四川大学出版社
(4)《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16新闻传播业务:
(1)《新闻采写教程》(上、下),操慧,四川大学出版社
(2)《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新闻传播技术基础》,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4)《广播电视学导论》(第三版),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5)《媒体产业运营方略》,李宜篷,四川大学出版社
(6)《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五、202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复试内容
1.复试当日提前进入候考室并完成抽签排队流程,等待复试秘书依序进行人脸识别、身份识别及资格审查,以及复试环境检查、相关政策宣读等。初入时请注意面向前机位,双手平举身份证、准考证置于摄像头前。
2.进入复试环节,考生按复试秘书提示进入答辩室。考生面向前机位,再次展示身份证及准考证,双手一直置于监控范围内,后机位可监控全景,必须360度旋转展示周围环境。
3.遇网络断线,请不要慌张。双机位若都断线后请将手机开机保持通讯状态,可按复试秘书指示继续下一步的操作。
4.请考生准备3—5分钟个人陈述:(可使用PPT,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个人基本情况简介、在学期间成绩单、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在学期间获奖或资格证书、特长获奖或资格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硕士阶段研究构想;
5.考核内容:个人陈述、专业知识问答(随机抽题)、专业素质及能力测试、综合素质及能力测试,只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单独外语考核。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皮握链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蒋晓丽,女,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系访问学者。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新闻编辑、传媒与文化、文化产业等方向学术研究。四川大学新闻学博士点山如(西部唯一)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脊唯哗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樱行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西部唯一)、中国传播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西部唯一),四川省宣传文化首批“四个一批”人才(理论)。
学院现下设中国文学系、中国语言学系、新闻学系、广告与传播学系、影视艺术系、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系等6个教学系,另设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史研究所、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广播电视研究所、符号学与传媒学研究所、新媒体研究所、西部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文学艺术研究中心等13个科研机构。现有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学人类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14个教研室 。 序号教研室名称所属系别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室成员1文艺学中国文学系阎嘉阎嘉(兼任)冯宪光、傅其林、刘文勇、马睿、任真、阎嘉、赵毅衡2中国古典文献学罗鹭何剑平、刘长东、罗鹭、伍晓蔓、项楚、张勇、尹富3中国古代文学黄勇丁淑梅、何江南、黄勇、李瑄、吕肖奂、王红、谢谦、张朝富、周裕锴4中国现当代文学陈思广陈思广、冯勤、干天全、黄峰、姜飞、靳明全、李怡、毛迅、唐小林、张放、周维东、朱彤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邱晓林曹顺庆、刘亚丁、卢迎伏、邱晓林、王晓路、张怡6语言学及对外汉语中国语言学系谭伟刘颖杜晓莉、李宇凤、刘春卉、刘颖、杨文全、朱姝、 Valeria Petrone(莉丽)7汉语言文字学谭伟顾满林、郭萍、蒋宗福、雷汉卿、谭伟、王彤伟、肖娅曼、杨光荣、俞理明、郑春兰、周仁平8新闻学新闻学系操慧操慧、陈雪奇、黄顺铭、姜英、蒋晓丽、罗飞、吴建、徐沛、张玉川9广播电视学李宜篷蔡尚伟、侯洪、李静、李宜篷、欧阳宏生、魏薇、曾娅妮、朱天10广告学广告与传播学系杨效宏杨效宏(兼任)曹邑、丁浩宸、黄海荣、刘平、彭虹、杨晓明、杨效宏11编辑出版学白冰白冰、陈翔、段弘、李苓、王炎龙、吴琳、张艳12戏剧影视学影视艺术系黎风黎风(兼任)曹峻冰、黎风、王彬、肖薇、易丹13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学人类学李春霞李春霞、李祥林、梁昭、徐新建14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系吴兴明吴兴明(兼任)陆正兰、吴兴明
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是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博士点,按照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重新规划研究方向,实行人员优化组合,面向全国招聘人才而组建的新型研究机构。我校的俗文化研究一贯具有优势。项楚仔笑的变文、歌辞、白话诗研究,其卓越成就为国内外所公认。其《敦煌文学丛考》获原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一等奖,《王梵志诗校注》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一等奖。念辩含周裕锴的俗文学和禅宗偈颂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也很有影响,其《宋代诗学通论》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二等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三等奖。俞理明教授、雷汉卿教授、张勇教授等也曾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此外,近10年来,两个博士点的青年科研人员开拓了民间信仰研究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取得很大成绩。1999年6月,根据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由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学科点对原有研究方向重新规划,对原有学术力量实施优化组合,建成了本所。并邀请国内名牌大学的杰出教授加盟,实现强强联合,如清华大学的王小盾教授、浙江大学的张涌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董志翘教授皆是学坛翘楚。目前全所科研人员少而精,大都承担着本领域的国家或部省级项目,整体力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本研究所由项楚教授任所长,周裕锴教授、李诚教授任副所长。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成立于 1981 年,本所在汉语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学人类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郭沫若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和散文的研究亦蜚声海内外。其与中国中外灶晌文艺理论学会、中文系合办并具体承办的学术期刊《中外文化与文论》自 1996 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研究所目前承担有国家、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10 余项,所长冯宪光。汉语史研究所成立于 1990 年。含汉语史、文字学、汉语辞书 3 个研究方向,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向,在全国高校中居领先地位。近年来,该所创建并不断健全了中古汉语语料、资料库。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永言教授,现任所长为俞理明教授,成员有张永言、赵振铎、向熹、蒋宗福、雷汉卿、杨文全、杨光荣等教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成立于 1998 年,主要研究比较诗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外文学关系。主要成员有曹顺庆、杨武能、赵毅衡、徐新建、王晓路等学者,所长为曹顺庆教授。文学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涉及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系、影视剧创作与制作中心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在艺术美学、中国古代艺术史、艺术人类学、艺术符号学、艺术文化设计等方向上形成了丰富的学术积淀和鲜明的自身特色,近五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国内艺术学领域权威期刊《文艺研究》发表论文12篇,国际A&HCI检索论文数篇。此外,本学科学者不仅先后获11项国家专利授权和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还多次参与金沙博物馆、成都宽窄巷子等全国知名的重要文化艺术产业策划。现任主任为曹顺庆教授。新闻传播研究所成立于 1994 年 12 月,其学术特色重在研究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方面的实际问题,紧密为新闻实际工作服务并在报业研究方面颇具特色。首任所长邱沛篁教授,现任所长欧阳宏生教授。广播电视研究所成立于 1995 年。该所所为高校师生科研、实践作品成果提供及时发表、出版的机会,在“教学、科研、实践”上开创了一条社会与高校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新路子。现任所长为蔡尚伟教授。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创办于2003年12月,是集研究、咨询、培训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活动于一体的学术机构。中心的宗旨在于综合发挥四川大学的学科优势,联合国内外有关学术力量,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面向地方与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文化研究。承担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接受地方委托决策咨询任务、培养和培训有关专门人才。中心以四川大学为依托,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由高校优秀管理专家、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及企业共同参与,以自觉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传播为己任,致力于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现任所长王炎龙副教授。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四川大学所属的从事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管理决策理论研究的跨学科、跨院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中心的宗旨是发挥各学科综合优势,深入研究世界文化产业特别是亚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走向,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与方案,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服务,培养和培训有关专门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现任主任为蔡尚伟教授。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文学与音乐传播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该研究所是为促进文学与音乐学科间的互动交流和交叉融合,实现跨学科研究与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为国家培养文学与音乐专业的高级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经两校共同协商而建立的一个学术研究机构。该研究所所长曹顺庆教授,成员有四川音乐学院柴永柏教授、易柯教授、敖昌群教授、宋名筑教授、甘绍成教授、胡晓教授等六位学者担任副博导工作,通过合作方式联合培养“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自2009年成立以来,该研究所围绕“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制订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开设相关课程。迄今,共培养了10余名“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从2013年起,该研究所开始招收艺术学学位“艺术与文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腾讯新媒体研究所2009年5月成立,是四川大学与著名IT公司、新媒体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依靠新媒体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策略等。现任所长为蒋晓丽教授。娇子创意产业研究所研究所是整合四川大学校外内从事文化产业、广告营销及品牌传播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学术力量和专家队伍,进行创意产业研究、相关学术交流、组织合作攻关的高校学者与行业专家自由结合型的非正式编制的研究机构,也是发展四川大学对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创意产业进行适时观察与研究的机构。现任所长为杨效宏教授。
研究所的基本任务:适时观察和注视当前正在蓬勃发展的我国创意产业的动态、尤其是我国在产业领域的创新理念、创新人才和创新模式的最新进展,并依此建立创意产业文献资料和信息档案库。同时寻求与产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的合作,进行相关方面的科研课题和组织学术活动。
本所中长期目标是加强与产业领域内相关企事业单位与组织的合作,进行产业创新理念与实施效果的研究和创意人才的研究与评估等专业学术活动。今后的目标为扩展国家级或省部级研究课题立项,召开有国内外同行学者参加的学术讨论会,加强与国内外创意产业领域研究机构学术联系与交流,创办学术刊物或专业网站,逐步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在创意产业领域的研究基地。
研究所的任务方向:为政府提供创意产业的政策咨询;为创意产业企业提供市场策略咨询;为创意产业市场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为创意产业提供原创性的内容及成果。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2008年12月创立,隶属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由赵毅衡教授主持。该研究所把符号学方法扩展至传媒学、文化研究、叙述研究,以及中国典籍研究,拓宽了符号学运动的封面。出版专业辑刊《符号与传媒》(Signs&Media)建立网站“符号学论坛”,编辑电子刊物《符号学-传媒学研究动态》编辑《符号学丛书》、《符号学开拓丛书》出版《当代符号学译丛》开设符号学与符号叙述学课程,并招收硕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