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暨南大学设备处处长 暨南大学药学院生物实验室 暨南大学大型仪器共享 暨南大学生科院奇葩导师 暨南大学校车时间表
姑且不论师资和环境
从就业的角度来说,真的真的不怎么样。你往招聘会上一站,问曰:哪间学校的?答案只要超过两个字,那招聘人的脸色和态度就变了…………(因为中大、
暨大、华工、华师等等,都是两个字的)
不搏坦竖清楚的人以为是大专、不知道的人以为是技校……
何苦呢?十信悔几年寒基大窗苦读落得这样的下场……还没出社会就先被鄙视!!!!
一、什么是“211工程”
1993年2月13日中饥含喊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烂野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关于"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并可概括表述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老纯重点学科点。
广州医学院一般指广纤举神州医科大学。是一本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
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扩展资料
根据2017年7月学校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
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州市名牌专业4个,广州市特色专业5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广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4门,广东省级精品公开课程9门,广州市精品课程25门,广州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毁亏。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根据2017年7月学校答燃显示,学校有22个研究所/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有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29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6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实验室、10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和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参考资料:-广州医科大学
暨大教务处用户: https://icas.jnu.edu.cn/cas/login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 复旦大学 、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伍态建设的大学。2011年4月,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签署共建暨南大学协议。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耐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昌橘唯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3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7个学院,有64个系,19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9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1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学校的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240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特聘教授、青年长江)16人,杰青、优青获得者35人,“珠江学者”42人,教授723人,副教授904人,博士生导师808人,硕士生导师1601人。
学校的办学影响日益扩大,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经成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首选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公开课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37918人,其中本科生26837人,研究生11081人,来自12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校华侨、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11767人。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运会等多种国内外文体艺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暨南健儿苏炳添、陈艾森等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令国人振奋。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大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现设有国家部省级科研98个。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SCI等权威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2011年以来,学校人文社科领域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7项、其他类型国家社科项目近250项,其中,近三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前10位,是唯一一所排名进入全国前十的非“985”高校,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及排名近年也屡创新高。同时,人文社科领域高端成果不断涌现,2011年以来共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12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近千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特色突出,已同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368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74个国家设立120个招生报名点,设有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招生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2017年正式开学,在校外国留学生3013人,其中本科生1936人,研究生278人。
学校学风浓郁,人才辈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澳门等地较为集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陈镇和(华侨)、符保卢、符克(华侨),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石牌。校园占地总面积212.1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2.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4.11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358.97万册。学校设有24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14所。
2018年10月24日,*亲临学校视察并就如何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作了指示。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全体暨南人将牢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
桃源镇-历史沿革
桃源镇位于鹤山市区西南5千米处。清属古劳都,1912-1953年为鹤山县一区,1954年改属二区,1957年称桃源乡,1958年称桃源人民公社,1959年并入龙口公社,1961年复置桃源公社,1983年称桃源区,1986年称现名。镇区(桃源圩)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因圩南一古庙四周广植桃树而得桃源之名。
[编辑本段]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桃源镇
基本概况
鹤山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缘。总面积1108平方差贺裤千米。总人口36万人(2003年)。鹤山市辖1个街道,10个镇:沙坪街道、龙口镇、雅瑶镇、古劳镇、桃源镇、鹤城镇、共和镇、址山镇、宅梧镇、云乡镇、双合镇。市人民政府驻沙坪街道,邮编:529711。代码:440784。区号:0750。拼音:Heshan Shi。桃源镇位于珠三角腹地,距鹤山市城区3公里,325国道横贯全境,佛开高速公路、兴建中的江肇高速公路、广珠铁路越过境内。全镇总面积54平虚简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常住人口2.2万人,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1.8万人,外来人口1万多人。2007年及2008年,桃源镇连续两年被评为江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江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先进单位。 200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8亿元,比2007年(下同)增长15%;社会总产出41.1亿元,增长20.5%;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61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产值31.47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产值8.02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4860.7万元,增长32.43%;农村经济总收入21.6亿元,增长11.2%;农村人均纯收入6992元,增长4.5%。
经济概况
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5.28亿元,比2003年增长10%;社会总产出25.72亿元,增长18.5%,其中,工业总产值20.05亿元,增长20.4%,农业总产值1.02亿元,增长5.2%;新上、增资扩建项目20个,实际到位资金合共3.13亿元,其中外资1886万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桃源镇已形成了三业齐飞的发展势头。农业方面,桃源镇拥有了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的“三高拍碰”农业生产基地,包括年上市鸡苗500万羽的国荣鸡苗孵化场,年上市肉猪1万头的美德洲农场和开发山地5300亩、被列为国家财政部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的桃源“三高农业品牌”——甘棠花木基地。工业方面,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已渐成气候,其中外资企业有30多家,民营企业有180家,构成了以电子电器、新型材料、纺织制衣、五金制伞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并涌现出北丰、联塑、法罗力·比力奇、安柏、康佰、制伞等工业品牌。第三产业方面,君威酒店的落成开业,桃花源商住区和桃源影剧院的相继落户,以及色色会所,马山风景区和金峡水库度假村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巩固了第三产业在桃源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工业经济长足进步 工业方面,桃源镇拥有较大规模的外资、民营企业共30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电器、五金制伞、纺织制衣、新型材料等为主要产业的工业体系,并成功打造了北丰家用纺织、联塑管道、法罗力比力奇水暖设备、桃源彩伞等四大龙头工业。其中,制伞业是桃源镇的特色传统产业。目前,该镇已成为华南地区配套齐全的伞具生产基地、出口集散地和行业信息交流中心,并于2007年强势启动“桃源彩伞”区域品牌。此外,桃源镇着力完善工业配套设施,以新325国道为轴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开发了富民、建桃、德胜等三个工业园,各园的路网、电网、供水等工业配套已全面完善。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农工作方面,桃源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产业提升,深化农业保障机制,以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方面,甘棠花木基地被列为国家财政部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种植面积突破6000亩;茶科所“金马牌”桔普茶被评为江门市20个优秀旅游商品和“2007江门市五邑八宝(特产)”之一;年上市鸡苗500万羽的国荣鸡苗孵化场和总种植面积达500亩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等也属较具规模的“三高农业品牌”。 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第三产业方面,桃源文化广场、桃源影剧院已相继建成,三星级君威酒店是全市为数不多的星级酒店之一,镇区三大高品质商住楼盘建设如火如荼,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全市第一家经营日本料理的综合性特色酒店----椰林酒店正式开业。桃源墟镇逐渐形成以富源大道为主干道的新兴文化商贸区。同时,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城区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桃源组团”的落实和“服务江门、辐射珠三角、面向粤西和大西南”的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以进一步增强桃源镇的综合竞争力。
历史沿革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置鹤山县。因县内有山如鹤而得名。 1993年11月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3]208号)撤销鹤山县,设立鹤山市。2000年,鹤山市辖12个镇:古劳镇、双合镇、沙坪镇、雅瑶镇、龙口镇、宅梧镇、共和镇、址山镇、云乡镇、鹤城镇、桃源镇、合成镇。总人口405779人,各镇人口: 沙坪镇 143888 龙口镇 35888 雅瑶镇 35236 古劳镇 32148 桃源镇 24333 鹤城镇 29649 共和镇 23929 址山镇 26541 宅梧镇 32354 云乡镇 4315 双合镇 9798 合成镇 7700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鹤山市辖11个镇(沙坪、雅瑶、共和、桃源、址山、云乡、鹤城、宅梧、双合、龙口、古劳)。截至2005年12月31日,鹤山市辖11个镇(沙坪、雅瑶、共和、桃源、址山、云乡、鹤城、宅梧、双合、龙口、古劳)。2007年,撤销沙坪镇,设立沙坪街道。4月19日,沙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文化与名人
王老吉凉茶 “老老实实王老吉”,这是家喻户晓的广东王老吉凉茶广告语。但这也是王老吉始创人的写照,王老吉始创人为桃源镇钱塘人王泽邦,又名王阿吉。清道光年间,王阿吉为草药医生,与其子不断探索,以岗梅根、金樱根等10余种山草药,配制成独家凉茶,在桃源圩以大碗茶形式摆档。因卓有功效,故极受欢迎,生意兴隆,且驰名远近。清道光8年(1828),王阿吉全家迁广州,在十三行靖远街开设“王老吉”凉茶店,经营方式照旧。由于疗效优异,适用面广,价格低廉,饮用方便,不久风靡羊城。1840年,始出售袋装凉茶。至其第三代时,“王老吉凉茶”已行销全球华人地区,其孙王裕恒1870至港,在文武庙设店,市道兴旺。随社会发展,“王老吉凉茶”剂型也不断推陈出新,20世纪60年代中期,制成凉茶精,1988年又浓缩成冲剂,饮用更为方便。 竹朗金龙鹤山市最负盛名的舞龙要数桃源镇竹朗的金龙。竹朗的舞龙习俗相传已有200多年。竹朗的金龙以龙头到龙尾都用金黄色饰物,故称“金龙”。金龙全长102米,龙头龙尾各重五六十斤。每次出动要动员70多人,表演时舞龙与舞狮同台演出,还配上龙珠、鳌鱼、鲤鱼等行当,表演“翻龙肚”、“金龙追狮”、“狮子洗龙须”、“鱼鳌游龙门”、“鲤鱼跳龙门”等套路,场面壮观,气势魁宏,充分体现我市民间文化艺术之精华。每年中秋节或喜庆,舞龙是竹朗人最喜爱的活动,青壮年男子几乎全部出动,老人、妇女结队观看,附近顺德、南海、高明的客人及亲友都来捧场。其时,锣鼓鞭炮喝彩鼓掌响成一片,呈现出热烈、欢乐、祥和的气氛。雅瑶镇陈山村每年农历8月底都要举行一连三晚别开生面的舞龙活动,他们的龙不点灯烛,而是在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香火,在夜间看去宛如一条繁星万点的银河,叫做香火龙,远看尤为壮观。陈山分有几个里,各个里都有门楼,龙经门楼侧身而过,村里人在门楼等候,给龙灌酒,灌龙酒时,大家都一饮而尽。鹤山民间舞龙活动相当普遍,历代相传,形成习俗,可说是源远流长。 古今名人--李锦泉 大学教授。桃源镇宿坳村人。小学毕业于沙坪镇小,在鹤山一中念初中,高中就读于华师附中,1960年8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分配到上海交通大学,后迁西安交通大学任教。1984年至1993年,任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系副主任。1987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荣誉证书,1993年10月获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发表论文20多篇,其教学改革成果和教材编写曾获陕西省和国家教委奖励。 古今名人--施义鎏 总工程师,科技工作者。桃源镇竹朗人。1959年在鹤山一中高中毕业,考入暨南大学化学系,就读5年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化工仪表,化工工程及化工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研究。1982年至1986年间,连续获省、市科技成果奖6项,并将研制成功的系列热分析仪、联检仪,在暨大仪器厂投入生产,推向市场。1987年调进暨南大学科技服务公司,为科研项目主持人,肩负对外科技开发、科技咨询及科技转让服务。1991年以其胶粘剂新技术成果作价150万,与珠海东区房地产公司合作,由珠海方面直接注资150万,创办广州天河万大科技实业公司(生产系列胶粘剂),并兼任总工程师工作。 古今名人--李国荣 桃源甘棠犁迳嘴人。全国劳动模范。李国荣鸡苗孵化场创办人。一向居家务农,1982年始,为创业致富,钻研孵化技术,并向银行贷款2万元,办起了简陋鸡场,因经营得法,到1995年规模逐渐壮大,评为鹤山农业种养大户。到1999年底该场扩展占地2.2公顷,建筑栏舍总面积15000平方米,有19台电脑自动孵化机,年孵化量480万羽,父母代种鸡5万羽,产值600万元,纯利200万元,种鸡畅销全国各地。他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向家乡农民传授技术,使当地鸡苗场鸡苗成活率达99%以上;为本村道路硬底化捐资12万元;多次资助甘棠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极受大家赞誉。
旅游景点
色色会所 色色会所位于群山环抱、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鹤山市桃源镇甘棠乡,总占地面积12万M2。内设食肆、宾馆、游泳池、钓鱼台、快艇园、烧烤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娱乐、运动设施依次掩映在青山碧水之中。这里没有都市的灰蒙蒙的天空、川流不息的车流、脚步匆匆的路人。抛开忙碌工作、烦心的琐事,甩开城市繁嚣,与蓝天白云对话,与轻风拥抱。携妻带子、呼朋唤友,在山水田园之中,自由自在享天伦之乐。投身碧波荡漾的游泳池畅游,细细品尝美味的佳肴,全身的每一寸肌肤都完全放松,与家人、朋友共享美好时光。色色会所设有酒楼、卡拉OK厅、图书室、高贵客房、天台花园等,设施一流。在美丽、静谧的色色桃源之夜,与最爱、最亲的人围坐天台花园,一起欣赏清月辉星,聆听松涛声韵、蛙唱鸟鸣,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的桃花源。 马山叠翠-鹤山八景之一 指距城区14公里处的马山风景游览区。面积15000亩,由数十个低山岗组成,绵延起伏,构成绿色海洋般的丘陵自然景观。325国道纵观其间。最高的岗顶建有鹤林亭,因树林长高所掩,遂于其上加盖三层的六角亭,名为亭为亭,登亭可俯览马山全貌。四周山头层林尽染,山花吐艳、山中的叠翠湖可供荡舟、垂钓,周边岗头上有造型各异的凉亭。射击场、游泳池、网球场、卡拉OK歌舞厅等掩映绿荫中。1992年落成的“骏马苑”设有宾馆、餐厅、会议室等。叠翠湖边新建的桃花源假日俱乐部,别墅群错落其间。专业研究、生产、销售鹤山名茶“单丛茶”的鹤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就坐落于此,1987年茶科所首次从广东省饶平县引进单丛茶,种植了8亩示范田,获得一次引种成功。所研制的成品单丛茶具有色泽油润,汤色橙黄明亮、回甘力特强,具有天然花密味等特点。一九九二年,鹤山单丛茶荣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九九三年,荣获广东省茶叶学会颁发的银杯奖。该产品质量优良,价格适中,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金峡水库 金峡水库位于桃源境内的桃源河上游,距镇府所在地4公里。水库于一九五七年动工兴建,一九五八年建成,集雨面积22.35KM2,设计正常水位22.75M(珠基,下同)相应库容461万M3,校核洪水位(P=0.2%)25.60M,相应库容884万M3,是一座小(一)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6078亩,坝后电站装机容量160KW。一九九八年一月二十一日经广东省水利厅批准,将水库扩建为中型水库,扩建后正常水位24.25M,相应库容665万M3,校核洪水位(P=2%)26.35米,相应库容1160万M3,设计水(P=0.1%)位26.9M,相应库容1160万M3,灌溉面积扩大到10968亩,扩建工程于二000年十月动工,二00一年十二月竣工,工程建设内容:土坝增厚加固,溢洪道改建。 鹤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鹤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于1982年建立,属鹤山市林业局管辖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自主经营,位于鹤山市中部,广湛公路从旁经过,距沙坪镇13公里,广州市80公里,交通方便。现有职工11人,土地总面积2000亩,其中有林地1700亩,育苗地100亩,鱼塘50亩。建设面积共1500平方米,包括办公楼、职工宿舍、试验室、展览室、招待所和饭堂等,84年与华南植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97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十大重点开放台站之一,中科院鹤山试验站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6人,具有一群总体知识水平较高,知识结构合理的青年群体,承担和主持国家、中科院和广东省的重大研究项目15项,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本研究所肩负著鹤山市造林绿化、林业良种选育、新品种示范推广、生态公益林营造、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任务,优化的针阔叶混交林已推广23万亩,成为广东省连片面积最大的人工混交林,“林-果-草-鱼”优化生态模式被广泛推广应用,成为洼地的支柱产业,建立了绿化苗园场和乡土树种繁育基地,成功地繁育了二十多个乡土树种,其中有观光木、格木、伯乐树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建立了2000亩江门市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本研究所与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省林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参与了“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重建与恢复”重要科研项目,承担省森林病虫害松爽圆蚧监测任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江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鹤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同国内外同行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已有英、美、德、奥、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60人次来本研究所考察和指导工作,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