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高中 > 高考

2017年高考卷答案,2017年浙江英语高考卷答案

  • 高考
  • 2023-05-30
目录
  •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
  • 2017年浙江英语高考卷答案
  • 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
  • 2017年全国一卷理综答案解析
  • 2017年高考理综一卷

  •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

    1. 高考全国卷1语文答案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秣(mò)、B倾轧(yà)、D解剖(pōu) 【考点】语音 2.【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贬义词。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使用对象错误。D、附庸风雅:贬义词。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世颤关文化活动。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 *** 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3.【答案】B 【解析】A 句式杂糅 C “基地”与“机构”搭配不当 D 成分残缺,“采取”缺少宾语。

    【考点】病句辨析 4.【答案】A 【解析】排序内容由总到分,注意小范围句间勾连,⑥①⑤一定是连在一起的。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5.【答案】C 【解析】“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不符合文意。

    “了”字未然当已然理解。 【考点】筛选文中重要信息 6.【答案】D 【解析】“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是两个不同的原因,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7.【答案】A 【解析】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 *** 。是多巴胺传导顺畅与否,不是多巴胺量的多少。

    【考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8.【答案】B 【解析】“宠”为“宠爱”、“奖赏”之意。 【考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9.【答案】B 【解析】②句是用比喻说理,不触及利害关系;④是说他史事擅长,有文采。 【考点】筛选信息,理解人物形象。

    10.【答案】C 【解析】“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中“擢”和“知”理解错误,“擢”是提拔,“知”掌管。 【考点】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11.【答案】 (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 【解析】(1)注意“会”“遗”“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2)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1)【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分析】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空陪、花、叶作衬托。

    注意动词“绕、隐、争、归、见、飞”等。 【考点】鉴赏诗歌意象及其作用。

    (2)【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分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斗返蠢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考点】鉴赏诗歌的手法和思想感情。

    13.【答案】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屈原《离骚》)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 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氓》)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来源:学科网ZXXK]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阅序》) 【考点】名句名篇默写 14.【答案】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分析】文章三处细节写了煤油灯的外形或使用,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抒发的思想感情作答。

    考察细节描写的作用。 15.【答案】 (1)①即使普。

    2. 首次曝光,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有哪些变化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既遵循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又体现了创新性。具体表现为:

    (1)取消选考,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在这两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层级。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选择题,两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一道五选二客观题,一道主观题。

    (2)增加了对古文化知识的考查;

    (3)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栏目中,增加了“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内容。

    (4)加强了对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的考查。

    (5)诗歌阅读改为一道五选二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

    (1)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三套卷的设题都中规中矩,难度适中。其中有数个选项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对应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脱离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袭15年的考点。

    (3)古代诗歌阅读将诗歌的写什么与怎么写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点,答案精炼,配分科学、规范。

    (4)名句名篇默写。三套卷题型均为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句子,注重考查经典篇目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启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学类文本阅读。甲卷为外国,乙、丙卷均为中国。材料长度均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构思技巧。新的变化在于探究题回归。

    (6)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套卷均为现代人物传记阅读。

    (7)语言文字运用,进一步加强对语言表达准确的考查,如试卷中的第15题与第17题。第15题是虚词填空;第17题选用思维流程图。

    (8)写作。2016年作文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缺失,紧扣时代热点,聚焦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考查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表达与交流为提高的考试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画作文出现。

    3. 关于2017年语文高考选资料书 全国卷第一篇做的现代文阅读,论述类

    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识记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

    则,压缩语段(5)选用.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语序不当、熟练,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之:比喻、被动句、若。1:而、乎、为。

    (2) 丰富材料丰富、乃、得体。(4)扩展语句,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对偶。

    1、鲜明。1、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于,构思新巧,中心明确(5) 语言通顺.发展等级(1)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1、所.理解B(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其,重复的不计、结构混乱。①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合逻辑.分析综合C(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 分析文章结构、比拟。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者,材料新鲜,有个性色彩.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3) 有文采用词贴切,把握文章思路(3) 归纳内容要点。

    2,句式灵活,意境深远、反问、准确,概括中心意思(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判断句、生动(四)写作能写论述类。(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

    表达应用E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也、成分残缺或赘余、借代、夸张,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宾语前置,形象丰满、连贯、何、反复,文句有表现力、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且,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因、焉.表达应用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表意不明,不写错别字①2。(4) 有创新见解新颖、以,思想健康(4) 内容充实、与,论据充实、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仿用。

    (7)语言表达简明、设问.识记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搭配不当、排比:(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结构完整(6) 标点正确,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基础等级(1) 符合题意(2) 符合文体要求(3) 感情真挚展开。

    4.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值的判定及答题套路有哪些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15分)[文言文阅读] 8~12,单选 四、(21分) 13题,文言文翻译,8分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例子 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2、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2017年浙江英语高考卷答案

    风吹荷塘清波荡,捷报频传欢歌唱。清风碧销此波去焦虑判裂,金榜题名梦已圆。激动不已思万千,邀汇同学庆贺宴。名校进研磨利剑,再长学识创辉煌。愿你雄才展伟略。祝高考顺利!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英语单选题,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高考英语单选题

    1. --Have you ever seen Peter recently?

    --Yes. He _________ me to ask you how you ___________along with your new job these days.

    掘斗闭A. has asked; have been getting B. asked; were getting

    C. often asks; are getting D. asked; are getting

    2. The managers discussed the plan that they would like to see___________ the next year

    A. carry out B. carrying out

    C. carried out D. to carry out

    3. --I'll help you whenever you need me,--I would love____________.

    A. you helping B. that you'll help

    C. you to help D. that you help

    4. I hope____________ the job she's applied for(申请).

    A. she's going to get B. she'll get

    C. she is to get D. she decides to get

    5. Mrs. Green wants to buy that kind of cloth because she___________ that the cloth__________ very well.

    A. has been told; washes B. is told; is washed

    C. has been told; is washed D. is told; is washed

    6. Let us not waste____________ time we have left.

    A. the little B. little C. a little D. a little more

    7. I think the doctor is able to cure of___________.

    A. all B. what C. whatever D. anything

    8. __________, we'll come to see you again.

    A. If time will permit B. Time permits

    C. Time permitting D. Time permitted

    9. --Nancy is not coming tonight. --But she __________!

    A. promises B. promised

    C. will promise D. had promised

    10.__________ some medals came to live in the sea is not known.

    A. Which B. Since C. Although D. How

    11. --Paul, I'd like to have a talk with you at tea break.

    -- __________ Have what with me?

    A. Yes, please. B. Sorry? C. Thanks. D. You're welcome.

    12. If you ____________ stop smoking, you can only expect to have a bad cough.

    A. won’t B. would not C. do not D. can not

    13. He's unlucky, and he's always suffering____________ luck one after another.

    A. a sick B. an ill C. sick D. ill

    14. The news about the terrible flood there greatly discouraged __________ there for sightseeing.

    A. us from going B. us to go C. our going D. our to go

    15. If I had__________, I’d visit Europe, stopping at all the small interesting places.

    A. a long enough holiday B an enough long holiday

    C. a holiday enough long D. a long holiday enough

    16. Nobody noticed the thief slip into the house because the lights happened to__________.

    A. put up B. give in C. be turned on D. go out

    17. Besides Tom, ________ Crosettes have two other sons, __________ of whom are all interested in making model planes.

    A. 不填; two B. 不填; the two

    C. the, three D. the, the three

    18. Mr. Zhang gave all textbooks to all the pupils, except___________ who had already taken tem.

    A. these B. those C. the ones D. the others

    19. ____________professional violinist practices for several hours a day, but____________ violinist has his own way of playing the Beethoven concert.

    A. Each, every B. Every, each C. One, a D. All, each

    20.—Who has taken my pen away?

    —__________. He was here a moment ago.

    A. It must be Li Ping B. It is Li Ping take

    C. Li Ping is D. Li Ping must take

    21. My dictionary__________. I have looked for it everywhere but still

    A. has lost; do not find B. is missing; do not find

    C. has lost; have not found D. is missing; have not found

    22. Shortly after the accident, two___________ police were sent to the spot to keep order.

    A. dozens of B. dozens C. dozen of D. dozen

    23. —May I have another chocolate?

    —Yes, of course.___________.

    A. Take it yourself B. Eat it, please

    C. Help yourself D. Have it yourself

    24. We will take________ wants to go there for a sight - seeing.

    A. whoever B. who C. anybody D. all that

    25. I caught the last bus from town, but Harry came home___________ that night.

    A. very late B. even later C. the same late D. the last one

    26. --What was the party like?

    --Wonderful. It is years_____________ I enjoyed myself so much.

    27. Isn't it very kind __________ your parents to do that for us?

    A. for B to C. about D. of

    28. There is a _________ of 1000 dollars for the return

    A. reward B. prize C. thank D. praise

    29. A man does not know the difficulty of anything_________ he does it personally.

    A. although B. if C. because D. unless

    30. I don't remember___________ to the airport that year.

    A. to be taken B. being taken C. having D. to take

    2017年高考英语单选题参考答案

    1.D文句的含义是:“近来你见到彼德了吗?”第一个答语是肯定的,后面的动作是过去的事,因此使用asked。第二空是否受asked的制约,要由离第二个空白处最近的动词决定,离它近的是动词不定式to ask,据此根据句意,第二个空白处应该使用现在进行时。

    2.C本题考查的是定语从句的用法。在这个定语从句里,they是其主语,would like to see是其复合谓语,that修饰的是先行词the plan,同时that也是see的宾语,the plan是被执行的,被实施的,只有过去分词可以表示被动。

    3.C本题考查的是动词不定式,应该掌握1 would love/like to do/have done这个固定用法。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B will或shall用来表示希望或期望。因此在表示与希望有关的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宾语从句中的将来时态时,要用will或shall。这些动词或短语是:hope,expect,be sure,believe,think,suppose,doubt和be afraid等。

    5.A根据语境,第一个空白处应该使用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第二个空白处应该选用washes,因为wash这个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使用,它的词意是“耐洗”。英语中This cloth washes well表达的是:这布很耐洗。

    6.A一般地说,不定代词many,little或few前是不许使用定冠词的,但是如果他们修饰的名词有特指或限定意义时,它们前面就应使用定冠词了。如:I soon finished the few books she had lent me.(她借给我的那几本书,我很快就看完了乎)

    7.C whatever具备两个意思,其一是no matter what,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其二是anything that,引导名词性从句,在本题中,whatever引导的是一个宾语从句,whatever 在这个宾语从句中被用作主语。

    8.C本题考查独立主格结构的相关知识。独立主格结构在句中作条件状语,逻辑上应该是“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9.B本题是对动词的时态的考查,考生只要抓住句中not coming,说明“答应”发生的时间是在过去。故使用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10.D该句的从句由疑问副词how引导的主语从句。选项B、C中的since和a1though不能引导主语从句;选项A中的which虽能引导主语从句,但与some矛盾。

    11.B本题是交际用语的考查。解此题的关键是看到答句中have what with me,说明说话人没有听清楚问话人,只有B项符合题意。

    12.A will除了用作表示将来时的助动词外,还可用来强调愿意或不愿意。又如:If you will/would wait a moment,1 will fetch the money。但是在表示不肯或不愿意时,则只能使用won't,不能使用would not。

    13.D英语中的名词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luck是不可数名词,用来修饰贬意的luck的形容词有bad,poor或ill,这时ill的词义是:不好的。

    14.A discourage与encourage互为反义词。英语中说“鼓励某人做某事”时使用encourage sb.to do sth.,但如果表示“使某人没勇气做某事”时,不能用discourage sb.to do sth.,其正确形式是:discourage sb from doing stho

    15.A本题是形容词序的排列。enough修饰形容词应该后置,修饰名词应该前置。

    16.D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的意思。句子的含义是:“没有人注意到小偷进屋,因为那时灯熄了。”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17.D在英语的姓氏前使用定冠词,表示的是这个姓氏的一家人或这个姓氏的夫妇:“the+数词+0f+代词”这一结构表示该代词的总数是前面的数词表示的数量, 而“数词+.of+代词”结构中的代词表示的量肯定大于前面数词表示的数量。

    18.C one本来是数词,但也可用作不定代词,代替前面刚提到的一个东西或人,避免重复前面刚提到的名词,有时one可以有自己的定语或冠词,甚至可以有复数形式。

    19.B every与each都是指“每一个”,但内涵不一样。every与all含义很接近。英文中常用every进行概括,强调事物或人的总体性,而each则表示个别概念,当我们说each violinist时,我们想到的是每个不同的人做着不同的事。

    20.A本题是对情态动词的考查。句意表示肯定的推测用must,而it指问句中提到的who。

    21.D lose是个及物动词,如果要表示某物丢失了,只能用被动语态。A项与C项 使用的都是其主动形式。missing是形容词,其词义是:lost;not to be found(丢失了), 据此,第一空缺处应填人is missing。根据语境,第二个空缺处应填使用现在完成时的否定形式,因为它可以表示目前还未发生的动作。

    22.D英语中一些表示数字的名词的前面如果用了数词,这些名词必须是单数形式,如dozen(一打),score(二十)和head(头)等,例如:另外两打鸡蛋another two dozen eggs。但是如果这些名词用来虚指某些可数名词时,这些名词呈复数形式,其后要加上介词of,例如:dozens of pencils(几十支铅笔)。

    23.C本题是口语中习惯用法。help yourself表示“请自便”。考生只要理解了题意便能比较容易找出答案。

    24.A whoever具备两个意思,其一是no matter who,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其二是anyone who,引导名词性从句,在本题中,whoever引导的是一个宾语从句,whoever在这个宾语从句中用作主语。

    25.B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有时可以使用在暗示比较句中。暗示比较现象往往出现在带有but的并列句里,或带有让步状语从句的主句里。第一分句交代的是暗示某种程度的被比对象,在第二分句里以比较级的形式出现。

    26.D英语中“It is+时间”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其一是:“It is+时间+that…”,这是强调结构的句型;其二是:“It is+一段时间before…”,这一句型的意思是:“完这个从句所表示的事所需的时间量”;其三是:“It is+一段时间+since...”这一句型表示的是从从句中动词的动作起所延续的时间。

    27.D本题是固定用法的考查。It is+形容词+of/for+sb.+t0 do是固定的句型。但两个句型用法不同,如果形容词表示人的性质,如kind,nice等必须用of。

    28.A本题是词语辨析题。只要理解the return of the gold ring,考生就能知道1000 dollars是作为答谢,故用reward。

    29.D连词unless本身具有否定意义:i£..not,引导的是否定的条件句,这种否定的条件句从反面来强调的语气,一些语法学家称它为“反面的惟一条件句”,如: One cannot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well unless he studies it hard.

    30.B本题是非谓语动词的考查。remember后可接动词不定式或动词-ing形式,但含义不同。不定式表示‘‘记得要干还没干”,动词-ing形式表示“记得干了某事”

    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

    关于复习方法,可以给你一些思路:1、教材为本,整体复习。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须有“本”可依。复习时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的宏悉复习,使所学过的知识由零散过渡到完整,构架蔽此乎起较为完整的知识,训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制定看书计划、绘出知识结构网络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归纳过程中,要有序地多角度概括思考问题,找出内在联系。然后根据知识结构网络图去发散、联扒哪想基础知识点和每个知识点的基础题,首先学会自我检测。3、你可以通过开发大脑潜能来提高学习效率,高效率使用大脑的你,是提高学习成绩最关键的一步。

    2017年全国一卷理综答案解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旅碧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敏顷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桥镇陆都说不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题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无中生有;B项把国际国内公平问题,粗暴地归纳为“限制排放”不当。C项“为后代设定义务”不当,原文说的是“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不对。

    3.【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与原文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不符。

    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题。B项,“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误。

    5.【答案】(1)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全文情节围绕“渴”这一中心,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开故事。

    (2)塑造人物形象。学科@网通过队员受困受渴这一事件,塑造出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热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3)揭示主题。围绕受困受渴得瓜解渴这一事件,揭示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哲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可以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角度答题

    6.【答案】(1)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的戏剧张力。

    (2)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

    (3)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这一温暖主旨,因为听不懂蒙古族群众的话所以成了谜,深化了各族人民支持祖国科研工作这一主题。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针对的结尾设题,先明确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技巧本身的作用、情节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主旨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答题。

    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原文有“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

    8.【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

    A.原文为“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D由图表可知,55岁以上人群及“大学及以上”学历关注度下降。E于文无据。

    9.【答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运营模式:频道化运营模式。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有线电视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运营商投资建立,有线电视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10.【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句大意是:(谢弘微)童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名气,见到他后认为他很不平凡,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廉正机敏,将成为优秀人材,有这样一个儿子也就足够了”。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

    1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B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1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分析、概括文意。B项,住在乌衣巷的不是谢弘微而是谢混。

    13.【答案】(1)弘微性情严肃正直,一举一动一定遵循礼节法度,侍奉继嗣家的亲戚,格外恭敬谨慎。

    (2)曜喜欢评价别人,他每次发表言论,弘微常常用其他的话打乱他的话。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要找出每一句的得分点。第一句中,循:顺着、合乎;事:侍奉;党:亲族、家人;过:超过。第二句中,臧否:褒贬;以:用;乱:打乱。

    14.【答案】AE

    【解析】试题分析:A项“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说法错误,此时是心情严肃的。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

    15.【答案】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

    【解析】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16.【答案】(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学*科网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澹澹”“竦峙”“递”等理解字义去记忆。

    17.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思、用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了解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如不合语境、褒贬误用、对象误用、望文生义等,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上述问题。本题①重整旗鼓: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与别最后一句话“再创佳绩”相矛盾。②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符合语境。③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符合语境。④守正不阿:正:公正;阿:偏袒。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不符合语境。⑤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符合语境。⑥万无一失: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常与易丢失或者易出错的事物搭配使用。不符合语境。故选C

    18.

    【答案】D

    19.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得体能力。B项,根据前文“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 “连声道歉”这个语境,“献丑”不符合语境,献丑是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不是道歉语。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故选A。

    20.

    【答案】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 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和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把握语言环境中的要点,做出准确地判断或得体的应答;②表达时语言要简明、得体、连贯。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文字的运用的一道题目,要对文段进行总体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前后句的关系。本题考查补写句子。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本题,①处,根据横线前“药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逐渐进入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横线后“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然而”和横线后“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审题健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药物浓度不是也高越好”或者是“药物浓度过高”意思的句子。

    21.

    【答案】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三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一定能很好适应社火需要”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

    猜你喜欢:

    1. 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3.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4. 高考卷语文真题

    5. 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6. 历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答案

    2017年高考理综一卷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前郑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为了保护自己,慧肆颂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① ,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 ,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雹槐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语文高考题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C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

    【解析】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

    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

    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

    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

    6.【答案】

    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

    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

    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每点2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的错误。

    8.【答案】AC

    9.【答案】(1)居民平时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投送垃圾。(2)政府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3)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同时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之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仅了解简单分类的人也不少,由此可知还应加强宣传;从材料二中“有人说”的话语可知,政府要负起责任;由材料二结尾“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等语可知要大家都尽力;等等。

    10.【答案】A

    【解析】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 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11.【答案】B

    【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12.【答案】C

    【解析】原文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13.【答案】(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使,法律才不会被枉曲,你另外说些别的想说的吧。” 赵王再也没有回答的话。

    (2)后来青州遭遇严重蝗灾,(这些蝗虫)一侵入到平原郡境内就死了,(平原郡)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憙。

    【解析】(1)句中的“枉”“更”“它”“复”,加被动句式。(2)句中的“大”“界”“辄”“屡”“之”,加省略句。

    14.【答案】CE

    【赏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 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15.【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 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16.【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解析】试题分析: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匹”“庐”。

    17.【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A。

    18.【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应在“是建院90年来”前面加上“这一年”。B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得”一词。D项搭配不当,“录取”“名额”不能搭配。故选C。

    1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故选B。

    20.【答案】想变成什么颜色 事实并非如此 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如第一空根据“以为变色龙”“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等信息可知,应填写“想变成什么颜色”;第二空根据“其实”及空后等内容可知,应填写“事实并非如此”;第三空根据“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等内容可知,应填写“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21.【答案】①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影响经济发展

    ②更名不一定会带来本市的经济腾飞

    猜你喜欢:

    1.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 大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3. 高考语文成语运用专题练习题带答案

    4.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5. 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6. 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