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初中 >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 八年级
  • 2023-04-14
目录
  • 八年级数学题100道(含答案)
  • 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电子版
  • 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电子版
  •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初二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数学题100道(含答案)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八年级知识点归纳下册

    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者横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和纵轴,二者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被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③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组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部分,右上方的部分叫第一象限,其他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

    ⑤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都有的一个有序实数对(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个有序实数对,都有平面上的一点与它对应。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沪科版

    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肆搏隐,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银销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关系

    1、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大于等于0(≥0)<===>0和正数<===>不小于0

    非正数<===>小于等于0(≤0)<===>0和负数<===>不大于0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裂厅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

    即:

    a>b<===>a-b>0

    a=b<===>a-b=0

    a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数学学习方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电子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辩带州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二、证明

    1、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3、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行旦(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在证明时需注意:①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②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三、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

    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

    2、中位数与众数

    ①中位携蔽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数据的离散程度

    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②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

    ③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④其中是x1,x2、、、、、xn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⑤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三角形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者横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和纵轴,二者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被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③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组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部分,右上方的部分叫第一象限,其他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

    ⑤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都有的一个有序实数对(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个有序实数对,都有平面上的一点与它对应。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统计的初步认识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内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课后练习

    1、统计学的基本涵义是(D)。

    A、统计资料

    B、统计数字

    C、统计活动

    D、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也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2、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B)。

    A、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B、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

    C、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D、每一个企业

    3、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

    A、20个学生

    B、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4、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B)。

    A、性别

    B、年龄

    C、职称

    D、健康状况

    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改变(A)。

    A、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B、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

    C、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D、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6、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C)。

    A、男性职工人数

    B、女性职工人数

    C、下岗职工的性别

    D、性别构成

    抽样调查

    (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课后练习

    1、抽样成数是一个(A)

    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2、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C)

    A、成数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

    C、成数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越接近于0、25,成数方差越大

    3、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

    4、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A)

    A、40%B、4、13%C、9、18%D、8、26%

    5、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B)

    A、甲产品大B、乙产品大C、相等D、无法判断

    数学学习方法

    注意习惯的养成

    比如遇到问题基本上不思考就直接寻求帮助、做题时总是心不在焉抠手玩笔、每次检查作业的任务都交给家长完成,这些习惯不仅不容易改正,往往还容易由于家长的原因而愈发严重。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遇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学习时拥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能够检查自己犯下的错误这些能力是重要而且必须的,这不仅需要孩子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高效听课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数学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数学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多项式定义

    在数学中,多项式是指由变量、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乘、幂运算(非负整数次方)得到的表达式。

    对于比较广义的定义,1个或0个单项式的和也算多项式。按这个定义,多项式就是整式。实际上,还没有一个只对狭义多项式起作用,对单项式不起作用的`定理。0作为多项式时,次数定义为负无穷大(或0)。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 +b =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定义:满足a +b =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定义: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也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定义: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菱形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等腰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同一底上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

    直角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都可以密铺。

    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

    位置表示方法:方位角加距离;坐标;经纬度

    定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书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分别至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和y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图形随坐标变化:向上/下/左/右平移X个单位长度、横向/纵向拉长X倍、横向/纵向压缩X倍、放大/缩小了X倍、关于x/y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

    第六章 一次函数

    定义: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是x自变量,y是因变量。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 以一个未知数代另一个未知数的解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通过两式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的解法称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

    定义: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1/n(X1+X2++Xn)叫做这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

    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电子版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 数学知识点整理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扒尘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初二期末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1.多边形的分类:

    2.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别: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面积计算,即S菱形=L1.L2/2)。

    (3)矩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4)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5)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相连两边重点的线段。性质: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

    4.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初二数学复习方法

    一、复习内容:

    第一章:勾股定理

    第二章:实数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第四章:一次函数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二、复习目标:

    八年级数学本学期知识点多,复习时间又比较短,只有三周的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应该完成如下目标:

    (一)、整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1.第一、七章是几何部分。这三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别还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所以记住桐此盯性质是关键,学会判定是重点,灵活应用是目的。要学会判定方法的选择,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非常熟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常见的证明题要多练多总结。2.第四五六章主要是概念的教学,对这几章的考试题型学生可能都不熟悉,所以要以与课本同步的训练题型为主,要列表或作图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评,尽量是精讲多练,该动手的要多动手,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论证几何问题的常用分析方法。3.第二章主要是计算,教师提前先把概念、性质、方法综合复习,加入适当的练习,在练习计算。课堂上逐一对易错题的讲解,多强调解题方法的针对性。最后针对平时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二)、在自己经历过的解决问题活动中,局和选择一个有挑战问题性的问题,写下解决它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与过程及所获得的体会,并选择这个问题的原因。

    (三)、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让同学们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复习方法:

    1、强化训练,这个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目较多,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一次函数,在复习过程中要分类型练习,重点是解题方法的正确选择同时使学生养成检查计算结果的习惯。还有几何证明题,要通过针对性练习力争达到少失分,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对应知应会的内容要反复讲解、练习,必须做到学一点会一点,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平时多小测多检查。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做课外习题,适当提高做题难度。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通过近阶段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证明题掌握不牢,不会找合适的分析方法,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没有思路。在今后的复习中我准备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项练习证明题,引导学生如何弄懂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力争让学生把各种类型题做全并抓住其特点。

    4、加强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辅导,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对他们要多表扬多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对不会的知识要多讲几遍,不怕麻烦,直至弄懂弄会。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数学学习方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初二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成功。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需要不断的练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不,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b,则a+cb+c;2、若ab,c0则acbc若c0,则ac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b,且bc,则ac

    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渗乎源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六、常考题型:1、求4x-67x-12的非负数解.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8a,求a的范围.

    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第二章分解因式

    一、公式:1、ma+mb+mc=m(a+b+c)2、a2-b2=(a+b)(a-b)3、a22ab+b2=(ab)2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3、ma+mb+mc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

    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

    第三章分式

    注: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丛态分母中不含字母.

    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顷梁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

    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例1、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相交)和(平行)。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图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定义用“”表示平行四边形,例如:ABCD,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知识点回顾: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1.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四个内角都是_____。矩形的对角线___2.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是四条边都__,它的两条对角线__每条对角线平…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归纳

    【菱形】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性质有:①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②四条边都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④菱形是对称轴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分别为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2)菱形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菱形的判定:

    (1)用定义判定(即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综上可知,判定菱形时常用的思路:

    四条边都相等菱形

    菱形四边形

    平行

    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菱形

    【矩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四个角都相等。

    4.矩形的判定方法:

    (1)用定义判定(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综上可知,判定矩形时常用的思路:

    【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1)边:四条边相等,邻边垂直且相等,对边平行且相等。

    1(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初二数学学习方法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有的同学认为,数学不像英语、史地,要背单词、背年代、背地名,数学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我说你只讲对了一半。数学同样也离不开记忆。

    因此,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个公式”,我看在座的有的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如果背不出这三个公式,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三个公式,特别是初二即将学的因式分解,其中相当重要的三个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这三个乘法公式推出来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锯子、墨斗、刨子等,没有这些,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有了这些,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1、“方程”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应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2、“数形结合”的思想

    大千世界,“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这两个属性,就交给数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的两个分支枣-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结合”是一种趋势,越学下去,“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

    3、“对应”的思想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关系,等等。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将对应公式的左边,对应a,y对应b,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原式的结果即。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学习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

    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学来学去,知识还是别人的。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只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能独立解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数学学习方法

    ★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

    初二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抽样调查

    (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课后练习

    1.抽样成数是一个(A)

    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2.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C)

    A.成数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

    C.成数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越接近于0.25,成数方差越大

    3.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

    4.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A)

    A.40%B.4.13%C.9.18%D.8.26%

    5.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旅缺竖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B)

    A.甲产品大B.乙产品大C.相等D.无法判断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拆大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八年级数学三角证明知识点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扮孙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

    定理: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逆定理: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定理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是30度。

    (4)命题与逆命题

    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数学学习方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复习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