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小学 > 一年级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题100道

  • 一年级
  • 2023-05-13
目录
  • 一年级上解决问题50道
  • 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0道
  •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专项训练
  • 一年级20以内解决问题100道
  • 一年级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 一年级上解决问题50道

    今天王老师到我们学校对我们这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我有幸能得到王老师的指点,收获很大。

    《一共有多少》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加法的起始课,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数数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现实世界过渡到数学的符号世界,认识加法算式;知道加法算式也是“继续往后数”的计数策略,体会加法的意义—合并。教学重难点在我的整个课堂中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实物演示—图像表征—符号运算”的过渡没体现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知识最好的手段,而在我这节课中考虑到符号表征在第一单元数数的时候已经有这个意识,在此基础上不必要太花时间,所以直接省略了。然而我忽略的一点是学生虽然会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小棒,画简单符号等)来表示数字,但是还没有经历过用图像表征,符号运算来表示加法的意义,也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从中我也更深刻明白,不能自己一味地自我以为,而是要真切的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明白他们缺乏什么,需要什么。由于我之前那错误的意识,也导致我在课堂上准备的学具,教具都不够充分。老师的教具用小棒代替了,孩子的小棒被手指代替了,也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环节与环节的链接比较散

    第一环节:通过笑笑带着学习用具来做客,以笑笑这一熟悉的人物,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环节:通过“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情境图,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然后教师模仿笑笑用小棒代替铅笔来演示,这里处理的不是很好。首先教师用小棒代替铅笔,学生思维有点反应不过来,到底要说铅笔还是小棒,其次由于下一步考虑到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是几支铅笔,所以就设计为把两部分合起来之后学生是看不到铅笔,想以此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很明显在我的课堂上由于小棒很小,后面的学生根本就看不到,所以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今后教学中还是要注重模型。关于模型没用好还体现在原来准备好的贴图铅笔模型和圆片模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而没有及时应用在教学中。导致紧张的原因,主要是对课堂上一些突发状况的处理上不够得当,也就是对生成性问题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有几只熊猫”这一情境图的设计原计划是想让学生理解有条件才有问题。没考虑到学生能说得那么好,结果在这里我就兜兜转转,走教案绕了一圈,主要也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还敬迹毁不够精炼,对核心问题的设计上还相对欠缺。在这节课上我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语言往往最有可能误导孩子,在后面圆圈图(主要是对前两个情境图知识点的巩固)出来之后,本来是想问“怎么这三个情景都能用3+2=5这个加法算式计算呢?”,我就说成了“不对呀!怎么就可以用3+2=5呢?不用其他的呢?”结果预设中的“因为他们都是求把3个和2个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答案没出来,而是说出了“你不喜欢3+2=5可以用2+3=5呀!”或者是“还可以用1+4=5”等等哪些算式结果是5的回答,也因此没有突出重点。

    考虑一年级孩子们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到十分钟,在两个主情景过后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放松休息的小环节,可以伸伸懒腰,或者是趴着休息一下,时间不多,但是这对孩子们接下来的精神状态有一个很好的帮助。这也是我每一节课上都有在实行的,个人觉得效果很好。

    “一共有几支铅笔”和“有几只熊猫”这两幅情景图都有其特别的用意,“一共有几支铅笔”仅仅是让学生初步经历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最后并通过数一数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进入到算式解决问题。同时,这一情境图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经历从实物操作到图像表征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从用铅笔演示到学生用小棒演示这个过程。而“有几只熊猫”是在第一个大的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圆圈来经历了从实物到图像再到符号州袜表征,最后懂得用算式表示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也就是说3+2=5是在学生经历了这样整一个过程,并明白了是要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这个加法的亮备意义的基础上才出现的。再让学生3、2、5在这两幅图中表示的意义,最后再让他们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3+2=5这个算式来解决。在我的整一节课中都没有突出。

    第三环节:练习的设计上量还是相对较少,设计不够合理。特别是最后一道“说一说3+2=5在图中表示的意义”,前面课堂中基本上都是在探讨3+2=5,在这练习中可以适当调整成“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4+1=5来表示?”

    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主要问题是整节课看起来都是老师在说,而是缺少了让学生多说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没有体现小组合作意识,其实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推动力。这节课可以合作学习的地方有:铅笔图让学生用小棒演示时,可以互相演示给同桌看;熊猫图用圆圈表示之后如何数?可以先跟同桌说一说;3+2=5还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时,可以先告诉你的同桌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老师教和学生教在效果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让不是很懂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慢慢懂了。

    四、板书设计乱

    一个黑板写了三个3+2=5,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很有可能误导学生。板书也体现不出重难点,黑板上都是老师的字迹,而没有学生的作品,感觉整个课堂就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黑板上没有直观的模型,都是一些死板而且书写不是很好的文字;最后就是格局分布不合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谨记:板书设计要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还有一点我要提高的就是书写的能力。

    今后要改进的方面有:

    一、 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参,要吃透教材,对教材非常熟悉,理解知识点要到位,这样才能在生成的问题中抓到有价值的东西,为课堂所用。

    二、 在课的设计上,环节与环节之间要做好整合,以防让人感觉课很散。

    三、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力求做到每一节都训练。

    四、 要加强学生言语表达的训练,特别要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大声发言的习惯。

    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0道

    【 #一年级#导语】应用题可以说是小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解题梁则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好应用题掉小学生非常重要,它是检验学生堆成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而且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分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以下是 无 整理的《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数学应用题(三篇)》,希望帮助到您。

    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数学应用题篇一

    1、原来有22人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还剩多少个?(两种方法)

    3、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其中有16人参加比赛,还有多少人没参加?

    4、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两种方法)

    5、汽车里有41人,中途有13人上车,9人下车,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

    6、小红有28个气球,小芳有24个气橡者棚球,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5个,还剩多少个?

    7、小军和小丽做灯笼,小军做了21个,小丽做了18个,送给老师50个,他们还要做多少个?(两种方法)

    8、故事书有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3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两种方法)

    9、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先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还有多少只?(两种方法)

    10、小东上午做了10道数学题,下午做的比上午多3道,小东一共做了多少道?

    11、小红看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5页,第二天看的比第一天少6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12、小明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明多少岁?

    13、小东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小东12岁时,妈妈多少岁?

    14、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掰了9个玉米,我掰了6个,我们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15、小明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送给邻居15个,还剩多少个?

    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数学应用题篇二

    1、同学们要做28个灯笼,已做好18个,还要做多少个?

    2、从花上飞走了36只蝴蝶,又飞走了25只,两次飞走了多少只?

    3、飞机场上有75架飞机,飞走了63架,现在机场上有飞机多少架?

    4、小苹种7盆红花,又种了同样多的黄花,两种花共多少盆?

    5、学校原有25瓶胶水,又买回19瓶,现在有多少瓶?

    6、小强家有36个苹果,吃了7个,还有多少个?

    7、汽车总站有33辆汽车,开走了13辆,还有几辆?

    8、小朋友做剪纸,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9、马场上有39匹马,又来了52匹,现在马场上有多少匹?

    10、商店有25把扇,卖去16把,现在有多少把?

    11、会议室里,单人椅有30把,双人椅有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12、食堂运来3车大米,每车8袋,吃掉18袋后,还剩多少袋?

    13、有40人要过河,租8条小船(每条小船限乘4人)和1条大船(每条大船限乘6人),够坐吗?

    14、小明买一支钢笔花了8元,买书包的钱是买钢笔的6倍,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15、我有50元嫌睁,要买一件29元的衣服和一副18元的眼镜,还剩多少元?(两种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数学应用题篇三

    1、学校有兰花和菊花共65盆,兰花有26盆,菊花有几盆?

    2、小青两次画了17个,第画了9个,第二次画了多少个?

    3、小红家有苹果和梨子共33个,苹果有14个,梨子有多少个?

    4、学校要把42箱文具送给山区小学,已送去27箱,还要送几箱?

    5、家有11棵白菜,吃了5棵,还有几棵?

    6、一条马路两旁各种上48棵树,一共种树多少棵?

    7、从车场开走8辆汽车,还剩24辆,车场原来有多少汽车?

    8、从车场开走8辆大汽车,又开走同样多的小汽车,两次开走多少辆汽车?

    9、学校体育室有6个足球,又买来26个,现在有多少个?

    10、学雷锋小组上午修了8张椅,下午修了9张,一天修了多少张椅?

    11、2002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中国队主场得分12分,客场得分比主场得分少5分,中国队的总分`是多少分?

    12、2002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卡塔尔队主场得分3分,客场得分是主场得分的2倍,卡塔尔队的总分是多少分?

    13、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14、小刚存了8元,小兵存的是小刚的9倍,小兵和小刚一共存了多少钱?

    15、6个小朋友要折80只纸鹤,每人已折了9只,还要折多少只?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专项训练

    本节课是为了让学生解决问题,而数学例题和生活中的问题都有相通之处,因此可以拿来举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解决问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完成P35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 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P34 5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4、P35 9 (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 10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

    6、小结,请学生感受。

    三、拓展练习 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

    课后反思: 1、第8题中“8个相册”是多余条件;第9题中“450克”是隐藏条件。

    2、第9题中 (1)450÷16=28.125(克) 28.125×9=253.125(克) 253.125克≈0.25(千克)

    (2)450÷16≈28(克) 28×9=252(克) 252克≈0.25(千克) 出现两种解法,其实第一种还好懂一些,但教参建议的是第二种。有一定难度。卜腊山且我个人也担心,换成其它数字,是否可以?

    如: (1)455÷16=28.4375(克) 28.4375×9=255.9375(克) 255.9375克≈0.26(千克) (2)455÷16≈28(克) 28×9=252(克) 252克≈0.25(千克)

    解决问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 “?”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局宴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型中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

    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讨新符号的名字、意义。

    ③学生汇报研究符号的情况。(指名回答)

    ④小结:大括号表示把左边4只和右边2只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来,边说边做动作。

    ⑤指名说图意

    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名回答)。

    谁能完整地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边说边做动作)。

    3、列式解决问题(板书:怎样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指名)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6(只)

    ②因为是要把两边的小羊合起来(教师做手势),所以用加法来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

    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检查的?(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后,指名。)

    ④左边有4只就写4,右边有2只羊就写2,再来看得数是不是6只,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检查,我们就不是小马虎了。好,让我们一起来口答(师板书:一共有6只)。

    ⑤小结: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来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并进行检查,最后别忘了口答。)(师逐一步板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例题。(师生集体订正)

    2、第46页“做一做”

    3、练习十的第1题。

    4、我来当小老师,指名说一说,师生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怎样解答? 5+1=6(只)

    解答正确吗?

    一共有(6)只。

    解决问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解决问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外出旅游时留心在宾馆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了吗?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8。 思考: (1)从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问题中的“大约”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发言,大约就是大概的'意思,结果要进行估算,得数不能用“=”连接,要用“≈”连接) (3)鼓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267÷3) 师强调说明:问题中“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只需要进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课题。 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应用除法的估算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自主预习,探究算法

    1.引发思考。 师:你会估算267÷3的结果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看除数,想口诀) (2)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两位同学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 ①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所以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准确结果应该比90少,比80多。 (3)总结估算的方法。(课件出示)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再口算出结果。 (4)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和探究使学生明白,估算时要看除数,想口诀,找到和被除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0页例9) (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纸箱肯定超过20个,所以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 ②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 (4)组织学生对以上的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第一种方法与例8的把被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一样;第二种方法是把纸箱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每箱装的菠萝个数,然后和菠萝总数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估算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30页例9下面的问题: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2.完成教材31页1题。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页2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

    教学内容:P33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 1、出示例12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3、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生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33“做一做”。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P35 6、7 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1、第35页第9题,问题中“多少千克”,绝大多数同学没有看出来,仍然用“克”作单位。

    2、我认为“进一”和“去尾”法只要体现在答里面,横式的结果不要用“≈”写近似数。如:第35页第8题,(80-45.6)÷2.5 结果宜写成=13.76(枝)。答里“去尾”为13枝。

    一年级20以内解决问题100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7解决问题 教案

    由于各省市采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出版社不同,所以不能确定您问的问题是什么。

    请上传题目,以方便网友解答。

    谢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袜李者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络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资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多少 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

    【教学目标】

    1、利用远教资源和学生学具操作,让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并会结合生活说一说。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助合作精神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比较方法的掌握。

    【教学资源】

    教师:农村小学现代远端教育课程资源。

    (视讯、PPT课件、拓展资料等)

    学生: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谁能说一说你都看过哪些动画片?大家看过的动画片可真不少,今天呀鲍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部非常好看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下面请欣赏童话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播放动画视讯00:35-01:37(约1分钟)

    二、新知探究

    通过刚才的动画片,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PPT课件:

    1、一共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几块砖呢?想一想:小兔和砖谁多谁少呢?为什么?

    △利用PPT课件边讲解边演示,突出一一对应法,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没有多余的,充分感告薯知“同样多”。

    2、小朋友们,继续在图上找一找,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呢?你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3、刚才有个小朋友说,小猪和木头同样多,你们同意吗?

    谁能来说一说?

    △利用PPT课件演示,突出一一对应法,让学生看到小猪少,木头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三、实践巩固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都喜欢呀,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游戏:

    1、摆学具:

    要求:同桌两人为一组。①摆的同样多。

    ②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2、排队游戏。

    四、联络生活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的知识,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呢?

    五、知识应用

    通过练习、巩固一一对应法比多少。

    1、小猴子和小花猫谁多一些?――视讯11:45(静态)

    2、小公鸡和小鸭子谁少一些?――视讯13:05(静态)

    3、哪一盒的蛋糕多一些?――视讯14:08(静态)

    六、知识拓展

    远教资源-拓展资料:

    怎样做才公平

    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现在进行的是兔子拔河比赛,裁判员刚要吹哨,队伍中忽然有人喊了一声:“这样比不公平。”裁判员一看,确实不公平。

    小朋友,你觉得这样比公平吗?该怎样办呢?

    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怎样说

    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演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扰薯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络。

    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1课时)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书答案

    没有,在网上寻找具体的参考书上的答案是很难的还是自己多思考,不会的找同学询问。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新课标人教版)-课时优化重难点课课练-(第3版)》为了适应新课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教学目标,本套丛书在强调难点的同时,也引入了很多综合类的题目,可以供学生在同步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完全适用于教改在素质提高方面的要求。

    丛书中特别设计的"新颖题赏析",侧重点拨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探索体验,归纳解题方法,发散思维、开放条件、开放解法、开放答案、多角度提高学生的智商,挖掘深层次的资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与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套丛书中的习题均除"单元测试题"外,还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设有"期中/期末测试题"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练习,也可以单独进行日常测试。配合我们精心设计的题目,让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实现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提高能力的目的。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怎么教

    如果您是家长的话,建议您多让孩子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学具去理解,去认识,多引导和帮助孩子体验生活,只有生活积累和体验上去了,才能更好地理解题意,找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数学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课程,好多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非纸上谈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5=9

    10-5=5

    ~回答完毕~

    ~\(^o^)/~祝学习进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考试题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3+4= 9-5= 4+6=

    0+8 = 10-7= 5+2 =

    6-0= 7+2= 14-4=

    5+6= 12-6= 8+8=

    11-7= 9+5= 14-5=

    7+8= 13-10= 6+8=

    15-9= 7+7= 12-8=

    9+9= 15-5= 6+6=

    2+2+6= 7+3+4= 13-6-7=

    8+6-4= 10-3+2= 5-4+9=

    1.选准了再填

    7○11-10 9○4=13

    14○8=6 16○9+7

    2+3○15 8○8○8=8

    2.找对了再填

    3.想好了再填

    请把上面缺少的数填上;

    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数是( );

    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2和17相比,( )接近15。

    先看清是几时,再把缺少的时针或分针画出来。

    5时 6时 11时 3时

    1.看图列式计算。

    2.用下面的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3.数一数、填一填、算一算。

    实验小学二(2)班课程表

    一 二 三 四 五

    数学 语文 数学 美术 语文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数学

    语文 语文 思品 音乐 美术

    思品 体育 劳动 语文 体育

    音乐 英语 活动 语文 队会

    活动 阅读 科技

    在语文的格子里划“√”,在数学的格子里划“○”。

    数一数,语文课有( )节;数学课有( )节;

    算一算,语文课和数学课一共有多少节?

    4.如果一次只能端两盘,那么一次最多能端( )个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2+7怎样教孩子

    这是一年级里面的关于数的分解的知识,他们的课本上应该有

    这道题就是关于9的分解

    9可以分解为

    0 9

    1 8

    2 7

    3 6

    4 5

    5 4

    6 3

    7 2

    8 1

    9 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2

    一步计算是直接计算,两步计算要先算出前者,再算后者

    一年级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年级的儿童则对“玩”比较感兴趣,一切以快乐为本,无忧无虑,所以要想教好一年级数学,首先必须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下面是我在一年级进行数学教学中,采用的引发学生喜欢数学的几种做法.\x0d一、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x0d一年龄的儿童非常的天真可爱,一般弯穗以老师为中心,所以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在无形中他们也会喜欢你所上的课,对那一门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我不仅让他们和老师交朋友,而且还和书中的数学伙伴“笑笑” 、“淘气”、“智慧老人”交朋友,我既做教师,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x0d二、注意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x0d一 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一年级儿童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过渡的开始.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4-2”这一减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时,老师可以这样举例说明:“桌上有4个苹果,现在你吃掉2个,还剩多少个?”,“吃掉,少了2个,就是减去2的意思.”所以说“减法中的减号就是拿走、少掉、去掉的意思.”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同时,要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另外,如果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来举例说明,更让闹核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x0d二、寓教于趣,激发竞争意识,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x0d一年级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唱歌、跳舞,喜爱玩耍和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采用游戏,开火车,即兴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在玩耍、表演、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到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上学期的第一课,认识10以内的数时,我把各数编成一个手指游戏,在游戏中边表演边学习数数,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感到特别亲切,非常兴趣.之后我还把手指游戏作为每次课前的一个安静游戏活动,能使全体学生在最短时间集中注意,进入课堂活动,一举多得;又如“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上成一节故事课.以小兔采蘑菇、拔萝卜为线索,先由老师讲,然后可引导学生看图续讲,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训练他们的看图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x0d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学习中,能促使学生互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数学课进行一些比赛,如比比谁写的字好、谁看到的东西多、谁数数又对又快、谁提的数学问题最多、谁做口算既准确又迅速……都是个人为单位的,还可以分小组来进行.例如,“1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把全班所有学生分成几组或同桌小朋友合作,看谁先把10根小棒数出来并且用线绑好.\x0d三、亲自动手,在操作中使学生乐学、会学.\x0d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坦掘、知识的理解掌握、感性经验的获得,是通过表象的积累,再与听觉表象和其它表象的综合,形成有关事物的概念,获得抽象的知识.而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好奇心强、好动,特别是一双手喜欢到处乱摸.根据这些特点,老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学习,寓教于玩,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达到了乐学和会学.例如在一年级数的组成教学里,学“7的组成”,让学生带7块小积木,让学生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再根据学生各个不同分法,归纳出“7的组成”.\x0d四、善于表扬与奖励,唤醒学习需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感.\x0d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本质里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的确,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奖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批评和不重视.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老师能善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并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当某个学生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或后进生有了点滴进步时,老师应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奖励,可以采用鼓掌表扬,或奖励一个小红星、小奖品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错了,老师应以鼓励为主,以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x0d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当他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热切的向往之情,进而产生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情绪.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来唤醒他们的学习需要.例如,可以制定一个奖励制度,让他们渴望受到表扬、得到奖品,让他们明白想要受到表扬、得到奖品必须要把数学学好,告诉他们:理想、愿望与学好数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现在学好了数学你的愿望才可能实现.这样就可时刻激励学生要学好数学,避免产生阶段性学习,逐渐培养、巩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人人争当小老师,从小培养自学能力.\x0d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年级学生特别对老师崇拜,言听计从,他们都喜欢表现自己、领导别人,这就是人的表现欲和领导欲的真实写照.因此,做为老师应给学生一个自我表演的舞台,不要约束他们.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实践,增强学生的自我锻炼,培养学生从小当学习的主人,从小培养自学能力,使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然、愉快,增添学习兴趣,可采用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做法.例如在一年级的复习课中,对“10以内数的加法表”的复习,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轮流当“老师”,通过一问一答,复习旧知识.比如:我有时让学生当小老师,同桌之间互相批改作业,看哪个小老师又快又准确;有时对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进行一问一答的复习,通过小组内的问答式学习,可以使成绩差的同学增多练习机会,在听、练中学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中,如小老问:“2+6=”学生答:“2+6=8”老师问:“为什么2+6=8?”学生答:“因为2和6组成8,所以2+6=8”,小老师再问:“2+6=8,6是什么数?2、8呢?”,这样让大家都有机会当小老师!\x0d总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愉快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此打下“乐学”的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